对照组一心只想搞事业 第10章

作者:奶酪月亮 标签: 年代文 穿越重生

  只是偶尔,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她也会想,要是苏曼的妈妈没难产去世,自己的丈夫也没有为了厂子牺牲的话,那自己和老苏这两个为了孩子才选择再婚的人就不用这样搭伙过日子了,而是能和各自的妻子、丈夫、还有孩子一起。

  林芳想,如果能重新过上那样的日子的话,老苏也一定会和自己一样,哪怕是不过现在衣食无忧的生活,吃糠咽菜,也都还是想要一家人在一起。

  只可惜,一切都没有如果。

  大概是感同身受的情绪,也可能是源于自己母亲的身份所引起的同理心,林芳在想到这里的时候,再看向苏曼的眼神便又柔和了几分。

  她放柔了声音,开口说道:“小曼,你和秋苹也折腾一上午了,要不先回屋里去歇会儿,等饭熟了,我再叫你们?”

  苏曼敏锐地感受到对方此刻突然爆棚的,比以往还要和善不少的情绪时,眼神闪烁了一下,像是在想什么,做了什么决定。

  片刻,她点头道:“好,那我们就先回屋了,林姨你也歇会儿吧,下午不还得回去上班呢嘛。”

  说完,苏曼就和陈秋苹一前一后地回了各自的房间。

  只是过了一会儿,苏曼却又从房间里出来,朝着正屋回去了。

  看着林芳果然没有回房间休息,仍在正屋里坐着,苏曼轻咳了两声,算作提示。

  “小曼?你不是进屋歇着去了嘛,这会过来是有啥事吗?”林芳有些疑惑苏曼的到来,毕竟从自己和苏刚山再婚以后,她和苏曼虽是低头不见抬头见,相处得也还算不错,但也几乎没有单独对话过,这让她有些好奇苏曼过来的目的。

  迎着林芳疑惑好奇的目光,苏曼说道:“林姨,我过来主要是想跟您说一声,就是在今天上午在招工考试的时候,秋苹突然说她不想参加考试了,还想让我替她隐瞒……”

  话没说完,林芳的表情就变了。

  但打定主意要把事情说出来的苏曼则装作没看到一样,继续缓缓将事情道来:“但我拒绝了她这个请求。所以她还是参加了考试,只是她的态度很消极,我不知道结果会怎样,更不知道秋苹她能不能被招上。”

  苏曼的话,简直是让林芳的内心经历了一次过山车。

  林芳并没有质疑苏曼话里的真假,因为她知道,这是一心想要插队下乡的闺女能做出来的事情,只是她没想到,这种事情会真的发生。

  “小曼,我……这件事情上,阿姨替苹苹向你道歉。”

  林芳强忍着崩溃情绪,向苏曼解释道:“其实……其实苹苹这个性格并不适合在妇联工作,她自己也一直不太情愿,但我总觉得这个机会难得,但没想到她会这么抵触……”

  “林姨我明白你的意思,也知道秋苹这是性格使然,所以我说这个也没有别的目的,只是我毕竟不是秋苹的亲姐……”

  苏曼话里的意思有两个:

  一个是暗示林芳,让她知道陈秋苹对插队的坚决态度,早点认清现实,有和她冷战的工夫不如想办法托人给她安排一个离花阳县近一些的插队地点,这也算是苏曼在没能点醒陈秋苹后,所能为这个执迷不悔的继妹所能做的最后一件事情;

  另一个则是希望林芳明白,陈秋苹的落选是她自己的问题,而跟其他任何人没有关系,也免得等在林芳知道自己被招上后,再对比陈秋苹要下乡的事情,难免心里不痛快,再得个“红眼病”啥的,容易影响家庭和谐。

  当然,第二点多少是有些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尽管以苏曼对林芳和陈秋苹的了解,她当然知道这母女会得“红眼病”的概率几乎为零,但在上辈子见识过太多会“变脸”人的苏曼是真的没办法改变自己这总爱先将事情做最坏打算处理解决的心理。

  所以,她也只能在心里说一声抱歉。

  为自己这改不了的毛病和对林芳和陈秋苹的揣度。

  在看到林芳听完自己这番话后,显得若有所思的样子,苏曼点到为止,起身道:“也不知道我爸在厨房里做啥好吃的了,我这会儿还真有点饿了呢……”

  说着,她就离开了正屋,朝着厨房走去。

  只留下林芳神情复杂地坐在椅子上,不知在想些什么。

  ……

  厨房里,并不知道自家闺女和林芳对话的苏刚山正一边做饭菜,一边和跑来厨房的苏曼商量着去南家湾把赵桂枝接到县城里过冬的事情。

  说话间,苏曼悄咪咪地想要伸手找个大碗做个汤给自己过过瘾,却被眼尖的苏刚山制止了动作不说,还以“灶台边上烟熏火燎”为由,给“驱逐”到了厨房门口,一个又能和苏刚山说话,看着他做饭,却又碰不到锅碗瓢盆的位置。

  苏曼:记仇.jpg

  见苏刚山防自己跟防贼一样,实在钻不着空子,苏曼也只能鼓了鼓腮帮子,哼哼道:“这时候队里头估计还没分粮呢,以我奶的性格,肯定是得等拿到粮食以后才会考虑来县里头跟咱们一块过冬的事儿。所以我的想法是,反正招工考试的成绩还要等过完年的三月份才能会出录取名单,那不如我先回南家湾住一阵子,等分了粮以后我跟我奶再一块回来。”

  苏刚山并不认同苏曼的想法,他可还记得之前闺女死活不愿意跟自己来县里的事儿呢,生怕给她放回去,这丫头就不乐意再回来了。

  他否定道:“那粮食是按户口人头分的,又不是说你人不在队里头就没有的。现在离分粮食的时间可还有一个多月呢,这数九寒天的,村里头哪儿有城里暖和。所以,还是得尽早给你奶接过来,大不了等分粮的时候,我再跟她俩人回去把粮食领了不就行了嘛!”

  苏曼:“……”

  的确是有心想回南家湾避避风头,以免林芳和陈秋苹这娘俩再为插队下乡的事情闹出啥幺蛾子的苏曼万万没想到,平时挺好糊弄的她爸这时候竟然这么机灵,直接就给自己否了不说,还想给她奶接过来好让自己绝了回老家的想法。

  行吧。

  苏曼面上没有反对苏刚山的想法,心里头却十分记仇,打定主意要把自己工作安排的事情瞒到底了。

  “那过几天我跟爸你一块回去接奶?”苏曼仍不死心地问着。

  “不用,我自己回去就行了,到时候跟你奶一块坐拖拉机回来就行。再说,小曼你这身子骨现在还受不了风,起码得好好在家好好养到开春才行。”

  苏刚山这话一说出来,苏曼是彻底没话了。

  她咋忘了这事儿了!

  这要是让她奶知道自己上次坐拖拉机回来以后就直接昏倒上医院的事儿,那别说半个月出不来屋了,换她奶盯着,那估计再出门就得等明年了!

  “咳,那还是爸你去接我奶吧,我在家等着你们!”苏曼义正言辞地说着,但也不忘嘱咐道,“虽说我也挺想我奶的,但这几天还是先别去了,外面的雪还没听呢,爸你这回去也不方便,我奶过来也更不方便。”

  “是啊,起码得等雪停了才行。不过瑞雪兆丰年,明年一定会是个丰收的好季节!”苏刚山说着,猛地一个颠勺,一道苏曼最爱吃的醋溜土豆丝就做好了。

  在这个还没有被工业化污染的六十年代里,苏曼坐在厨房的门槛上,时不时回头看苏刚山做饭,时不时抬头看雪,只觉得内心是从未有过的宁静。

  ……

  林芳坐在正屋的椅子上思索着关于女儿的事情,苏刚山和苏曼则一个在厨房里忙活,一个坐在厨房外的门槛上不死心地往里瞧。

  大家都在各忙各自的事情,思索着各自对未来的打算。

  陈秋苹自然也不例外。

  此时,躲在房间里的陈秋苹正在桌前,在信纸上一笔一划写道:

  “建军哥你好,展信佳……”

  作者有话要说:

  评论区66个红包~求宝贝们多多评论多多收藏呀=3=

  如果可以的话,也请大家收藏一下[作者专栏]谢谢!

  ------

  这两天看奥运会看得热血满满,中国队给力!

  让世界看见中国女性的力量!!!

第15章

  陈秋苹伏案在桌前,认真写着自己这个月寄给赵建军的第二封信。

  在信里,陈秋苹将上一封信里没来得及写,和最近刚发生的事情巨细无遗地写了出来,并着重讲述了关于自己被林芳要求去参加招工考试的事情。

  “……招工的成绩要等到年后才会出来,真希望我能考不上,这样我就能顺理成章地完成我们的约定,和你,还有堂姐一起去插队,为祖国贡献力量了。”

  写到一半的时候,陈秋苹皱了皱眉,似乎觉得自己这总写这样的话在信里,会让建军哥和自己一起陷入苦恼的情绪中。

  于是,她另起一行,写道:“说起妈妈的再婚对象苏叔叔和他的女儿小曼姐,不知道建军哥你收没收到我上一封寄给你的信,在那封信里有简单提过,但经过再一段时间的相处后,我发现他们真的是很好很善良的人……”

  陈秋苹的字很是清秀,字里行间,满满都是对赵建军的信任。

  这份信任,主要建立在陈秋苹父亲刚刚去世,林芳不想让她受自己和婆家那些咄咄逼人态度的影响,而不免忽视她当时丧父之痛的时候。

  也是因为这个,陈秋苹才会在林芳那么笃定地说赵建军和陈红是在联手骗她的时候,也从未有过半点对他们俩的怀疑。

  只是她不知道的是,在这封写满了自己信任的信件,辗转数日后,终于在一月初被邮递员送到她心心念念的建军哥手里时,这份信任却早已变质成了别人眼中的笑话……

  ——

  时间一天天过去,转眼就到了1969年的1月份。

  虽然这时候已经过了元旦,结束了68年,进入到了69年这个20世纪60年代的最后一年。

  但这时候人们还没有“跨年”这个概念,仍旧以农历新年为主,也就是农历正月初一那天。

  在这个年味还十足十的年代,人们对春节的期待几乎是无法用言语形容的,只从他们为了能够更好地迎接春节到来,而几乎都是从一月份就开始准备年节需要物品的行动就能看出来。

  而这,也是每一个华国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尤其是在这个大多数人们都只能在春节时才能奢侈一把的年代,春节前的采购就成了人们的乐趣所在。

  苏刚山和林芳也不例外。

  趁着难得的休息日,林芳和苏刚山也相约一起来领他们各自的月供应,顺便也随大波地囤一囤年货,准备好好迎接这个对他们重组家庭来说是第一次共度的春节。

  走在街上,苏刚山和林芳这两个名义上是再婚夫妇,实际上却更像是搭伙邻居的人,边走边商量着都要买什么。

  苏刚山扒拉着手里的票证,说道:“等到春节的时候咱俩都能有一两木耳的供应,还有上个月的细粮咱也都还没动,等到春节的时候,我给俩孩子做打卤面吃!”

  “春节的时候我不光有木耳的供应,还能有点心和鸡蛋的过年礼,到时候够给俩孩子打着吃的了。”林芳说着,又从贴身的布包里掏出了一个小本翻看起来,“我这个月的煤球还没领呢,今年感觉格外的冷,煤球可不能省。”

  “还真是,要是整天烧着的话,那这煤球还真不够到开春的。”苏刚山有些发愁,“我还说过阵子就把我娘接过县里过冬呢,这煤球可不能不够用的……不行回头我私下里问问厂子里的同事?”

  这年头,虽然政策上不允许私人买卖,但相熟的同事,亲戚,朋友,或者是一个生产大队的老乡啥的,私下里不用钱,相互换点东西也是可以的。

  只是年底风头紧不说,厂子里的赵大志也总是盯着自己,苏刚山说完去找同事换点煤球的话后,就又有些犹豫。

  “其实厂子里也有煤球的供应额度,实在不行我就以劳换物,跟厂里头先赊点煤球,等明年再从工资里扣。这样是不是更稳妥一些?”

  “这样更好,也省得让人觉得咱们这样不够艰苦朴素,说用太多煤球是小资主义。”林芳赞同了苏刚山和厂子里赊煤球的主意,还不忘嘱咐道,“到时候你就实话实说,说是给老人过冬用的,这样谁听了都没话说。”

  对于苏刚山要把赵桂枝接到城里过冬的事情,林芳早就知道,也没有觉得为难。

  当初他们俩买房的时候,虽然是一人花了一半的钱,但院子里那间另搭出来的厢房却是苏刚山自己掏钱盖的,为的就是给赵桂枝住。

  所以,于情于理,林芳都没有阻止的道理。

  出于对过年前后县里安全的顾虑,一直为苏曼和陈秋苹俩小姑娘在家感到不安全的林芳不光不阻止,还主动问道:“说起来,大山你跟小曼商量过啥时候去接婶子过来吗?我觉得还是尽早接过来得好,免得过阵子再下雪,出入都不方便,”

  “下礼拜吧。”苏刚山边走边说道,“之前小曼也说怕会下雪,所以我打算等这两天把这个月的供应领完,下礼拜放假就去接我娘过来。”

  “成,等会儿回家我就先给婶子把屋子收拾出来,再把炕被啥的都晒晒,等下礼拜你给接过来的时候,直接就能住进去!”

  两个人正说着话,一个穿着一身邮局工装的男同志骑着车从他们身边经过,身上斜挎着的包也是鼓鼓囊囊的,让人一看就能知道,那里面装满了信件。

  就是不知道他的目的地是哪里,装着的信件又是发往何处的。

  ……

  一周后。

  在距离花阳县十几个小时车程的南城县,烟草厂附属的家属筒子楼院门口,在和苏刚山和林芳看见那位邮差远去身影差不多的时间节点里,则响起了一位已经抵达目的地的邮递员的喊声:“烟草厂家属院的赵建军在家吗?有你的挂号信,赶紧过来拿你的信!”

  临近过年的冬天,虽四处都能感受到大家对即将过年的热情情绪,但外面的温度却让人哪怕是穿再厚的棉袄,也都还是在外头待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