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照组一心只想搞事业 第14章

作者:奶酪月亮 标签: 年代文 穿越重生

  赵桂枝见众人这明显来者不善的架势,还以为院门是被他们强行打开的,一过来就做母鸡护崽装,将苏曼和后赶来的陈秋苹护在了身后,看来看去,看一旁的小周长得还算端正,便朝他问道:“你们是什么人?来我们家想干啥!”

  这个时候,一直在旁边当路人的小周看着不问缘由就拿自己当坏人的赵桂枝,心里憋屈得不得了,但他虽然脾气不好,但向来是个尊老爱幼的人,面对赵桂枝他不得不调整态度,对她解释道:“大娘,我们是好人,我是革委会的干事,戴眼镜这位是知青办的蒋主任,我们过来是……”

  站在一旁一直没吭声的蒋副主任看着面前两个年纪差不多的小姑娘,问:“你们俩谁是苏刚山的闺女?”

  陈秋苹害怕地拉着苏曼一起往赵桂枝身后躲,却咬死不开口,只紧紧拉着苏曼的手,不让她出头。

  她这样的行为表现,让原本对穿书事实,和陈秋苹为女主,自己为对照组而感到些许芥蒂的苏曼心里头倒是熨帖了不少。

  不管剧情如何,起码女主的善良是真的,哪怕书中安排对照组做了那么多坏事,她也只是断绝了关系,而从来没有害过任何一个人。

  想到这,苏曼觉得自己似乎可以对穿书这件事情彻底释怀了。

  她攥了攥陈秋苹的手又松开,往前挪了一步,对蒋副主任说道:“我叫苏曼,我是苏刚山的女儿。”

  “你是?那你知道我们找你是为什么吗?因为你犯了极为眼中的思想错误!我们这一次来的目的,就是要帮你摆正思想,重新做人!”

  就在小周正在解释自己过来这一趟的目的时,也不知道知青办的蒋副主任是抽哪门子的风,突然来了这么一句,直指苏曼,也一下子就让原本有所缓和的气氛变得比刚刚还要凝重。

  从来就不是被吓大的苏曼在被对方指着鼻子骂思想有问题的时候,看似态度端正,实则内心不以为然,直接从赵桂枝身后走出来,反问这位蒋副主任:“那请这位干部同志你说说,我也想知道知道,我是犯了什么严重的思想错误,我自己都不知道呢。”

  “……你,你现在这个态度就不够积极!”

  被噎得没话说的蒋副主任气得脸红脖子粗,也顾不得来之前和小周说好的,一定要秉持“先礼后兵”的态度,直接拿出自己早上从办公室桌上看到的匿名信。

  他怒道:“看见了吗?这是专门揭露你错误行为的匿名信,是对你满是控诉批判的大字报!内容里头说的都是你思想不够积极,明明是城镇户口,父母还都是工人,却不懂得艰苦奋斗精神,隐瞒自己的真实情况,拒绝下乡插队!你知道你这是什么行为吗?这是公然反对抵抗大领导号召的行为!”

  这是一张内容全都是从报纸上面剪下来的印刷字拼成的匿名大字报。

  也是一份针对苏曼明明是城镇户口却隐瞒不报,拒绝下乡的举报信。

  但苏曼看到的,却是一封明明是在说自己,却意有所指针对苏刚山,这个有六级工资格,又是老党员的工人同志,对自己女儿的包庇的内容。

  又是剪报纸,又是匿名信的。

  会是谁宁愿费这么大的工夫,也要借刀杀人,整他爸呢?

  在苏曼思考着可能的人选时,她的沉默在激进的蒋副主任看来,就是一种心虚与无法反驳。

  蒋副主任一直对自己明明能力水平优秀,资格也够的情况,却一直待在副主任这个级别上的事情有所不满,一心想要做出大业绩。

  但知青办能有啥业绩可做?除了知青上山下乡、回城、招工等事情以外,几乎没有半点可以帮助他上位当主任的事情。

  久而久之,蒋副主任就忍不住动起了歪心思。

  他想要树立一个反面教材,一个杀鸡给猴看的典型,一个能够成为自己升官的垫脚石。

  今天早上,在蒋副主任才只有一个想法而还没能够实施于行动的时候,这封意外出现在自己桌上的匿名举报信,就成了他的天赐良机。

  没有人会将这样的机会放过。

  就在蒋副主任打算一鼓作气彻底坐实匿名信里的内容,将苏曼带走的时候,在一旁围观了许久,将事情的来龙去脉也听了个大概的陈红却突然拉着刚刚跑走的陈老太,还有明显不愿意曝光的赵建军冲了出来。

  ——

  “请领导同志给我们做主——”

  陈红一个冲刺跑到蒋副主任面前,开口就是冤冤冤的架势,虽给在场的人都吓了一跳,却也叫蒋副主任敏锐地意识到一个更大的机会。

  为此,他甚至暂时放下了对苏曼的批判,连忙换上一副亲切的样子,一手拉住陈红,一手扶着陈老太的同时,还不忘给赵建军一个眼神,方方面面都照顾到以后,关切地问道:“大娘您别着急,刚刚就见您想要敲这家的院门,却不知怎地又离开了,如今我们这么多人都在,您有啥委屈就都敞开心扉地和我们说吧!我们是人民的干部,是一定会为您做主的!”

  陈老太花白着头发,哆哆嗦嗦的样子,给过来围观的群众心里,留下了一个令人同情的印象。

  但实际上,她只是因为是被孙女强行拉过来,而在面对蒋副主任明显带有引导意味的话时,不知道该说些什么,生怕一个不留神,就得罪了领导。

  这时,站在院门口的陈秋苹认出了突然冲出来的三个人是谁后,十分惊讶也惊喜地站出来,喊道:“建军哥?你咋和堂姐还有我奶一起来县里了?你们这是咋了,过来花阳县这边咋不跟我说一声,我好去车站接你们啊!”

  说着,她就要朝他们走过来。

  而这个时候,陈老太还哆哆嗦嗦的不知道该说什么。

  没办法,陈红只能又一次使出杀手锏,凑到陈老太耳边小声说道:“奶,想想咱家的钱……”

  叫钱催动的,不光是陈老太的贪念。

  还有她对如今局面的迫不得已。

  原本还想跟陈秋苹打一波亲情牌的陈老太如今已经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

  无奈之下,陈老太也只能装没看到陈秋苹,闭着眼,大声喊道:“我……我儿子是个烈士,我儿媳妇却他牺牲以后拿走了厂子给我儿子的抚恤金,还带着我孙女一起再婚,嫁给了这家的男人。如今我家揭不开锅了不说,我还听说这家男人威胁我孙女顶替他闺女插队……我实在没法子,只能过来求政府的帮助,把我儿子的抚恤金要回来,再带我孙女陈秋苹回家!”

  老陈太的话一说出来,陈秋苹原本还因为看见亲人而激动的心情,倏地,就凉了。

  她停下脚步,茫然地看着以往最多就是有些抠门的奶奶贪婪的目光,看着总爱和自己亲近的堂姐陈红眼里闪过的嫉妒与快意,看着在自己心目中和父亲一样正直善良的建军哥躲闪的举动……

  他们……

  他们为什么要说谎?!

  这一刻,陈秋苹一心向善的世界观,和对家人、恋人的认知,全部都破碎得像是地上的积雪一样。

  而与此同时,现场的气氛也跟着变得复杂了起来。

  住在附近的邻居都知道,苏刚山和林芳是重组家庭,两口子都是工人,条件不错人也好,平时街坊四邻相处得都不错,也一直没听说俩孩子之间有啥矛盾的,尤其是头几天人还把家里老太太给接来过冬,大家私下里都说这两口子是挺仁义的。

  可现在这是啥情况?

  林芳拿走去世丈夫的抚恤金,一分没没留下,让婆家揭不开锅?

  苏刚山威胁林芳闺女替自己闺女插队下乡,逼得婆家要带孩子走?

  怀疑的目光游走在站在院门那里没有动过一下的苏曼身上,和越说越起劲,衣服也脏了,头发也乱了的陈老太身上。

  到底,是谁在说谎?

  还是,确有其事?

  不光是街坊四邻为此感到好奇,想要一探真相,就连蒋副主任都被这一口“大瓜”给惊到了。

  又是烈士家属再嫁问题,又是重组家庭相处矛盾,又是插队名额顶替……这些情况要是能被他一次解决,那主任的位置,岂不是唾手可得?!

  想到这里,蒋副主任激动得忍不住战栗了起来。

  他给旁边两个亲信使了个眼色,正准备叫他们直接把人都带走的时候,在极大刺激之下,而显得摇摇欲坠的陈秋苹却站了出来。

  陈秋苹用颤抖却洪亮的声音,对所有用怀疑目光看向苏曼的人说道:“不是的!苏叔叔和小曼姐没有要我替她去插队知青!妈妈也没有抢走爸爸的抚恤金,是小叔他们抢走了爸爸的岗位,还要抢走钱和房子……”

  “你撒谎!”陈红在这个时候站出来,打断了陈秋苹的话,“如果不是这家人逼你的话,你为啥要去当知青?当初厂子里的岗位,明明就是他们逼你不要的!目的,就是要让你去顶替当知青!”

  面对陈红这完全称得上是颠倒黑白的行为,陈秋苹的嘴唇颤抖了,她看向站在陈红旁边,一直不肯看自己的赵建军,问:“建军哥,你也认同堂ji……陈红说的话吗?”

  陈秋苹的质问让赵建军不知道该如何回答。

  尽管他早就已经放弃了陈秋苹这个没了亲爹没了岗位的人作为自己的结婚对象,但在心里他也还是不愿意让她记恨自己。

  可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也是真的没办法继续保持自己的“中立”。

  思来想去,赵建军也只能顾左右而言他,说道:“秋苹,不管怎么样,红红和奶奶都是你的亲人,你还是听她们的话,跟我们一起回南城县去吧。”

  “……我不会和你们回去的。”

  陈秋苹用像是看陌生人一样的目光扫过陈老太、陈红、赵建军,用从未有过的嘶哑声音吼道:“因为,因为你们才是一切的罪魁祸首!是你们糊弄我去插队,抢走了本应该由我继承的岗位,现在你们又要来破坏我和我妈好不容易才有的家,污蔑我的家人——”

  这一刻,陈老太、陈红、赵建军三人,以亲人、感情为借口的遮羞布,被彻底醒悟的陈秋苹撕扯了下来。

  所有人都没有想到,事实的真相竟然是这样的。

  哪怕是苏曼也没有想到。

  要知道,在原剧情里,女主在得知最后只有自己一个人下乡插队,男配赵建军说要和她一起下乡的话是谎话以后,她也只是默默收拾起了行囊,将一切的真相都藏在了心中,仍保留了情面给所有人,而没有像此刻这样愤怒又果断。

  她还以为,陈秋苹会替他们隐瞒下乡插队的事情呢。

  毕竟,站在那边的,一个是她亲奶奶,一个是她亲堂姐,还有一个是她的建军哥。虽然这仨人都不是啥正经人,摆明了是想过来要钱,并且还不知道是打得啥主意,想把陈秋苹也一起带走,但相比较起来自己这个继姐的分量,多少是要差一些的。

  但看着陈秋苹这出人意料的,与书中描写不同,虽仍旧柔弱却坚强决绝的样子,苏曼也是真的忍不住笑了。

  不光是为了自己这个本该拿对照组剧本的人竟然得到了女主角的偏护与选择,还是为她这样选择其实才是更符合一个女主角的特质,且保留了自己内心善良的本性的表现。

  果然,她还是更爱飒爽英姿的女主角。

  也更喜欢,这样已经渐渐脱离文字刻板印象的陈秋苹。

  所以,剧情什么的,都让它们去死吧!!!

  不过……

  苏曼看了一眼正站在不远处提溜转着眼珠,不知道又在憋什么坏主意的,那位陈红堂姐。

  她的出现,倒是给苏曼一个新的思路。

  如果说只要是被女主喊“姐姐”的人,就会成为对照组的话。

  那么,既然连继姐都是姐姐,堂姐岂不是更亲一层的姐姐嘛。

  想到这里,苏曼无需提醒,就十分自然且没有半点内疚的,打算“祸水东引”,将扣在自己这个继姐头上的对照组帽子送给陈秋苹口中的那位陈红堂姐。

  反正按照现在的发展,原本应该负责勾引男配赵建军,忽悠女主下乡插队的剧情已经被这个陈红堂姐给干了,根本无需自己设计,这人就主动接过了“对照组”帽子,那不如让她好人做到底,送佛送到西,把之后对照组要干的事儿也都给包了得了!

  善良是一种天性。

  谁都不能随意消费这种可贵的东西。

  而不断消费榨取它的人,就应该受到惩罚。

  苏曼:我不生产对照组,我只是对照组的搬运工。

  ……

  陈老太三人的加入,让场面一下子变得十分混乱。

  尤其是刚刚陈秋苹的话,让围观的街坊们也都从刚刚的怀疑,变成了对这仨人的唾弃与议论,对事情从头到尾的发生发展,也都有了重心的偏移。

  这让一心想要借题发挥,以达成自己想要升职目的的蒋副主任十分不满,连忙安排两个亲信去维持现场的气氛,好让群众的关注点,重新回到苏曼插队下乡的事件上来。

  “……但不管怎么样,伟大的领导人同志说,‘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要说服城里干部和其他人,把自己初中、高中、大学毕业的子女,送到乡下去,来一个动员。各地农村的同志应当欢迎他们去。’

  “苏曼同志,你知道其他像你这样的知识青年都是怎样做的吗?他们都是自主自愿去上山下乡当知青的,更有甚者是写下了决心书,主动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的……相比之下,你难道不为你的行为感到惭愧吗!

  “作为工人子女,你如此不懂得响应号召,就是思想问题作祟,尤其是你这个名字,太过小资风气!怕吃苦怕受累才不是我们号召的好同志应该有的想法,你就应该去接受思想改造!”

  蒋副主任以一副苦口婆心的姿态,将一顶顶大帽子扣在了苏曼的头上,甚至连“思想改造”这样的话都说了出来,这让赵桂枝在这数九寒天的日子里被气得直冒火,正准备捋袖子和对方“讲道理”的时候,巷子口那边却传来了三轮推车的轱辘滚动声。

  众人无意识地朝那边看了一眼——

  还没等反应,就听见赵桂枝喊道:“山娃子,你可算回来了!咱家小曼受了天大的委屈,可是让人给欺负到家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