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照组一心只想搞事业 第67章

作者:奶酪月亮 标签: 年代文 穿越重生

  乔黎明今年20岁,从来没有遇见过像苏曼这样……难以形容的女同志。

  看着苏曼,乔黎明不可否认的是她长得很漂亮,也必须要承认她是个很有能力,且十分优秀聪明的女同志。

  但与此同时,他又因为一些原因……一些不能说的原因,而不免对她这样聪明又会伪装的人,充满了防备。

  乔黎明总觉得苏曼那双漂亮得过分的眼睛,像是能看穿自己一样,尤其是在她用明亮亮的眼睛看着自己的时候,他总觉得那里面装的不是星星,而满是精明。

  像是此刻,从来没和女同志相处过,连话都没多说过几句的乔黎明,又一次被苏曼看得心里发毛,目光在不停躲着对方看过来的目光的同时,耳朵根子也不自觉,更不受控制地红了起来。

  面对苏曼,乔黎明没有和她进行眼神对视,只看着面前的桌子,用好像背课文一样的语气说着自己顾左右而言他的回答:“支持国家建设,响应领导号召,是每一位有志青年都应该去做的事情,尤其是作为城市青年,知识青年中的一员,选择下乡插队是我应该做的事情,和我的学历、技术能力都没有关系……”

  对于乔黎明睁着眼睛说瞎话的行为,苏曼没有深究,反正能被安排插队下乡的人,甭管是啥身份背景,也都是经过调查没有大问题的人。至于为啥要问这个问题,也是苏曼想要借此试探一下乔黎明的反应。

  难得来了这么一个高材生,又是稀缺的技术型人才,苏曼当然是要好好“呵护”对方,至少在77年恢复高考,78年知青陆续返程以前,苏曼得把乔黎明套牢,让他能多帮自己搞一搞工业建设,多教一些人了。而这样做的前提就是,苏曼得先确定这个人对自己,对公社都是无害的。

  看着从未在书中有过名字的乔黎明还在默背着下乡理由的样子,苏曼倒真是有些猜不透他这样做的目的。

  不过就目前看起来,他的家世背景干净,父母都在部队上班,又是独生子,没有啥替兄弟姐妹下乡的家庭狗血情节,思想教育上应该也不会有啥反社会思想……但苏曼也说不好自己是咋回事,总觉得这个乔黎明来麦秆公社这里不像是单纯过来插队的知青,但要说他过来到底是干啥的吧,苏曼也是说不清楚。

  管他呢!

  只要他不违法乱纪,不杀人放火,不影响自己的工作,也愿意为公社奉献他一份力的话,那他过来这里插队的真正原因是啥,和苏曼又有什么关系呢!

  想到这,苏曼就忍不住为自己刚刚对乔黎明过度防备的反应感到有些好笑,她也的确是轻笑了一声出来。

  还在背稿子的乔黎明:“???”

  我说的下乡理由,有这么好笑?!

  在看到乔黎明投过来的疑惑目光后,苏曼轻咳一声,装作什么都没发生过一样,说道:“乔知青想要下乡插队接受再教育的想法,和你迫切想要参与基层建设的态度,我已经了解了,感谢乔知青的配合,等会儿我会安排人送你去你分配的生产队,也希望你能够在生产队里交到朋友,尽快适应农村生活。同时,我也希望在公社需要你提供技术支持的时候,乔知青可以不要推辞。”

  乔黎明听出苏曼话里送客的意思,却没有像之前宛如患有社交恐惧症一样,迫不及待地打断她的话,更没有立刻离开会议室,反而是有些踌躇地问道:“我,会被分到哪个生产大队?”

  苏曼有些诧异对方竟然会关心这个问题,沉吟片刻后,故意问道:“你有想去的生产大队?如果有的话,我倒是可以帮你安排。”

  “不,我只是……”乔黎明犹豫片刻后,又问道,“那群……那群要被安排到牛棚的人会去哪里呢?”

  “他们,当然是要去他们该去的地方。这个,就不是我能控制的了。”

  苏曼说着,转了两下手里的笔,突然向对方发问:“乔知青你要去于家堡生产大队吗?”

  乔黎明被苏曼突然的问题打了个措手不及,错愕地看着她,脸上的表情几乎不用猜就能被看穿。苏曼眯着眼睛,看着他刚刚符合逻辑的,只惊讶了一瞬的表情,没看出任何破绽,却总觉得心里头有些违和感。

  在没能从对方脸上看出“被看穿”以外的半点痕迹以后,苏曼莫名就觉得有些没意思,边起身边对乔黎明摆了摆手道:“既然乔知青有想去的大队,那回头我就让人带你去于家堡生产大队吧,希望你能喜欢那里。”

  说着,苏曼没再回头观察对方会在听到自己这番话后的表情,直接离开了会议室。

  在这个人还没能表现出对自己有用的一面以前,就算是他身怀绝技,苏曼也对他提不起兴趣。

  有这功夫,她不如打个长途电话,问问已经回去各自老家学习了两个月的赵磊和周爱国的情况。或是给纺织厂办公室

  打个电话,问问那批货什么时候才能抵达公社……总之,她很忙的。

  想到这,苏曼就又觉得自己的时间不够用了。

  ——她还有太多太多的事情要去完成,去完成!

  ——

  在临近八月中旬的时候,纺织厂的二百匹布料终于是抵达了公社早腾出来的仓库。在检验了布料的质量没有任何问题后,苏曼也十分爽快地按照合同约定,将一千块钱打了过去。

  布料已经到位,就等于一起工作都能够按照计划,有条不紊地进行了。

  不过,在正式开工以前,苏曼得先在公社这边找一处能作为“临时厂房”,一个能容纳至少120人工作的地方……

  虽说服装厂现在还没有厂房,但这并不影响苏曼仍想要将120名女工聚集到公社这边,让她们进行统一、集中式的工作安排,以便能够更好地确定她们的工作进度,顺便再观察一下,这些人是否都适合这份工作。

  同时,因为想要在公社找到一处能够容纳她们进行制衣作业的地方还不算是太难的事情,所以为了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尽快将在昨天抵达的布匹变成成衣,苏曼一边安排人去通知各生产大队的培训基地负责人选出能力强,技术高的人尽快加入服装厂,一边也是在忙着收拾她找出来的这处临时厂房。

  在女工们即将抵达以前,苏曼正安排人将她之前还在县里没回来时,拜托公社同事搜罗来的六台缝纫机放到这个临时车间,思考着应该把它们放在哪个位置更合适呢。

  正在这个时候,负责和其他几个公社书记进行友好交流,将他们麦秆公社开了服装厂,并打算向各公社进行批发售卖的事情说出去的田庆丰从门外走了进来,似乎是想要确定一下苏曼的工作进度和成果。

  田庆丰左右看了看,直接将视线锁定在了被放置在靠窗位置的缝纫机,他开口问道:“缝纫机是能正常使用的吗?毕竟它们看起来实在是有些……陈旧。”

  这几台缝纫机都是最老式的那种,不光是看上去有些陈旧落伍,给人的感觉也是不太灵活。

  要知道,想要制作一件成衣出来,是需要至少四个步骤的。

  ——下料、剪裁、缝纫、锁眼钉扣。

  前两个步骤都是可以完全用手工代替的,但后面两个步骤,却是需要极细密的针脚才行。虽然手工也同样能够将针脚缝制得细密、结实又好看,但这也需要极大的耐心和时间。

  苏曼不想耗费太多时间在这上面,便想着淘换来几台缝纫机,就算不能完全替代手工,也起码能够减轻部分负担,减少会花费在缝纫和锁眼钉扣上面的时间。

  只是……

  看着这几台缝纫机,苏曼也是担心它们会在关键时刻掉链子,想了想,说道:“那等会儿还是找人过来检查一下吧,看看能不能给翻新一下。新来的知青里面就有个擅长这方面技术的知青,可以将他喊过来看看,也顺便考验考验他的本领。”

  田庆丰欣喜道:“那感情可好,要是这位知青是个有真本事的同志的话,也能顺便让他看看咱公社另外那辆总掉链子的自行车!”

  听到田庆丰这话,苏曼不受控制地设想了一下乔黎明板着他那张俊俏的脸蛋儿,蹲在自行车跟前修车链子的样子……没忍住笑了出来。

  “小苏,你笑啥啊?”

  “没,我就是高兴咱们公社来了个技术人才这事儿,以后甭管干啥都能方便很多。”

  苏曼怕田庆丰继续追问,也怕他再说出类似让乔黎明去修公社里所有需要修理东西的话,便连忙转移话题,问道:“书记,您联系其他几个公社了吗?他们对咱们开厂的事儿,都是啥态度啊?”

  一说起正事儿,田庆丰就顾不得别的了,开口道:“我过来找你就是为说这事儿来的。张家邬公社那边对批发咱们服装厂出产的成衣很感兴趣,不过也还是要内部商量完毕以后,才能确定他们到底要不要和咱们这里提前预定成衣,和他们可能预定的成衣数目。其他几个公社似乎还在观望,毕竟张家邬是几个公社里最富裕的一个,那里的社员也都不差钱……”

  张家邬公社?

  苏曼听到这个公社的名字,就想起了之前自己去接知青时,那个一开始还对自己出言不逊,后来又因为那堆木头的出现,而险些被自己吓尿了的同志。

  想到这,苏曼主动提议道:“既然张家邬那边有意向,那书记您不如邀请他们派个代表过来,亲自看看咱们厂生产的衣服?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要是能亲自进行沟通的话,没准儿这合作就谈成了呢?”

  田庆丰问:“小苏你真打算请张家邬的人过来,亲自跟他们谈?”

  苏曼点头:“有这个打算。之前接知青的时候,我和他们公社当时派过来的代表交流的,还挺友好的。”

  田庆丰深知苏曼谈判能力和交友能力有多强,一听这话,也没了顾虑,点头道:“那等过几天吧,等工人都到齐、安顿好了以后,我再联系张家邬公社,让他们把你认识的那个同志派来!”

  两个人正说着,就听见了“轰隆隆”的拖拉机响。

  ——是来自各生产大队的女工们,到公社了。

  ……

  赵翠翠今年16岁,是杨家店生产大队的社员,也是妇女培训基地里年纪最小,却学得最认真,并夺得过两次“学习周冠军”的人。

  同大队里,和赵翠翠差不多年纪的姑娘,没有一个人像她这样,做出敢反抗父母的意愿,拒绝包办婚姻不说,还跑去参加扫盲班和妇女培训的事情。

  但作为曾经见过苏曼,看过她站在台上,听她讲过话的人,赵翠翠做梦都想要成为像苏主任那样飒爽英姿的人,同大队的知青告诉她,想要成为那样多优秀的人,不光要努力干活,还要努力学习文化知识,摒弃错误思想,做一个积极向上的人才可以。

  为此,向来懦弱,不敢反抗父母和家里兄弟的赵翠翠,第一次有了反抗的勇气,拒绝了爹妈想要拿她换亲,好给弟弟娶媳妇儿的安排,借着苏曼的威名,成功获取了自由,不光加入到培训基地里学习,她还参加了队里头的扫盲班,现在已经会写自己的名字了!

  就在赵翠翠觉得自己这样继续生活下去也挺好,就是有些遗憾自己所在杨家店离公社太远,总也看不到偶像苏曼,正想着自己上一次看见偶像还是在七一活动表演上当主持人模样的时候,培训基地的负责人就喊到了她的名字。

  “赵翠翠!”

  “到!”

  赵翠翠下意识地站了起来,茫然地看着喊着自己名字的知青负责人,为自己刚刚走神而没能听到负责人前面所讲的内容,而感到一丢丢的懊恼。

  郝知青突然喊她名字,不会是想当众批评她刚刚走神儿的事吧?赵翠翠正忐忑不安呢,却发现周围人看向自己的目光并不是看热闹,反而是都带着羡慕嫉妒……的样子?

  正在赵翠翠疑惑的时候,站在前面正在喊名字的郝知青已经念完了名单上的所有名字,她没理会仍傻愣愣站起来的赵翠翠,扬声对所有点到名字的人说道:“点到名字的同志都是符合公社服装厂招工要求的同志,明天的时候会由公社过来的拖拉机车过来,接你们去公社。这一次的工作机会来之不易,希望你们都能够好好表现,好好珍惜的同时,也希望你们吃水不忘挖井人,不要忘记公社对你们的栽培,更不要忘记苏主任为我们妇女同志提供的学习机会!”

  公社服装厂?

  拖拉机接送?

  一直等到今天的学习培训结束以后,赵翠翠才在众人朝自己和其他几个被点名的同志围过来时,所说的或是恭喜或是阴阳怪气的话中彻底反应过来——她这是,被选中,能去公社服装厂,当工人了?!

  “二丫姐,你掐我一下呗?”赵翠翠仍有些不敢相信,让和自己一样都被点名的孙二丫掐自己一下,看看疼不疼。孙二丫是个手劲儿十足的人,狠狠地掐了赵翠翠一下后,只听见她“嗷”的一声喊了出来,却是一边捂着被掐的地方,一边傻乐着。

  她能去公社当工人了——

  她能去公社见偶像了!!

  像赵翠翠这样,在被点名,并得知自己能去公社服装厂当工人的消息以后,就激动得整宿都没能睡着的人可谓是大有人在。

  而也是这一天,公社要建服装厂的事情,也彻底随着苏曼带着和纺织厂的订单,并通知了各个生产大队妇女培训基地里学习态度最高涨,学习成果也最好的120人,说要给她们安排一份能赚钱的新工作等消息的传出后,被这群被选中的当工人的女同志,给传遍了整个公社,传到了每个人的耳朵里。

  一时间,整个公社,包括六个生产大队,全都沸腾了起来……

  作者有话要说:

  [1]来自百度百科“投机倒把罪”词条;

  [2]来自百度百科“工分”词条(工分单价要看当年收成效益,基本范围在两分到五分钱左右,这里设定的工分单价为三分钱。

  ------

  一件衣服15块钱的确是不便宜,但不要布票这件事就等于是最大的优惠力度,那个年代很多人对新衣服的渴望就就是因为没有布票,所以衣服是不愁卖的。

  ------

  一万字真的太难肝了,滚去睡觉啦,晚安~

第60章

  麦秆公社的拖拉机是由县里统一分配的,属于公家财产。之所以他们公社能有拖拉机,也是苏曼特意去和县里边借来的,为的就是方便离公社比较远的几个生产大队的工人上工。

  现在眼瞅着就要九月份了,等把这批货忙活完以后,正是秋装成衣该上市的时候不说,紧接着就又该忙活一年秋收秋种了。对于农村社员而言,地里头的生产是绝对不能放下的工作,关乎着他们接下来一年的口粮,是绝对不能耽误的。

  苏曼必须要在秋收秋种来临以前,就先把服装厂建立起来,把制作出来的第一批成衣销售出去,不说为了先收拢回第一批资金,也起码得先给厂子打个名号出去,让大伙儿知道,他们麦秆公社办了厂子,开始卖衣服的事情,吸一波路人粉再说。

  为了尽快完成这个指标,苏曼是宁可跟县里那边费点嘴皮子,再自费拖拉机的机油钱,也不愿意让工人将时间耽误在路上。

  麦秆公社所属的生产大队虽然只有六个,但整个公社在县里所占的面积却是最大的。这其中有很大一片都是不适合耕种粮食的荒地,这也是为啥公社会占着最大的一片地,却排名整个县里收成的倒数第一,就是因为太荒凉了。

  就说从离公社最近的郭屯生产大队出发,骑自行车都要近半个小时的时间才行,要是光靠两条腿的话,那至少也要四十分钟才能到,更别说其他离得更远的大队了,那光是过来公社,就至少需要四十分钟,甚至是一个小时四十分钟不止的时间。

  所以,苏曼思来想去,便去县里借来了两辆拖拉机,专门早上六点去各生产大队接工人来公社,这样就能节省至少一个小时的时间。

  为此,苏曼还特意将上工时间规定为,早上的七点到下午四点,中午十二点到一点是吃午饭、休息的时间,公社管中午饭,算起来是八个小时的工作时间,完全符合后世的劳动时间规定。

  七点上工的安排是为了能让工人们早点下工。因为拖拉机只负责早上接她们过来,其他时间还要回县里继续其他的工作,没办法一天两趟来公社这里只为了接送这群工人上下班,所以晚上就只能让工人们结伴而归了。

  今天是这120名女工在这个临时厂房里作业的第四天,也是她们在结束了只有三天的,对成衣版型制作的学习,和分组分工作业的培训以后,正式开工,将布匹变成成衣的一天。

  大伙儿的心情都激动得不得了,看着那成匹成匹的布料,都有些不敢上手,全都围着布料看来看去,纷纷议论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