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照组一心只想搞事业 第81章

作者:奶酪月亮 标签: 年代文 穿越重生

  “的确,这没有区别。”乔黎明沉默了片刻,直言不讳道,“我不会挑人,也不会教人,但如果是公社的要求,那么我就只负责带由公社选出来的人公开我的修理过程,能不能学会……在他们自己的能力,我不负责这个。”

  苏曼想了想,点头:“可以,到时候我来安排人。”说着,她又问道,“不过乔知青,你是只爱好机械相关的内容吗?烧砖窑……你感兴趣吗?”

  “虽然……”乔黎明的表情有那么一瞬间的扭曲,后又恢复成他最开始的面无表情的样子,说道,“……但是我可以学。”

  苏曼:“???”

  兄die你这个回答,真的,太赞了!

  面对乔黎明这如此上道的回答,苏曼看向他的目光就跟加了个“温柔似水”的滤镜似的,那眼神都快滴答出水来了,直给乔黎明看得浑身都不自在。

  看着乔黎明如今较为正常只是稍显偏执,但却十分愿意听组织安排的表现,苏曼觉得自己倒是不必强行介入对方的情绪,以自己这半吊子的水平去开解对方,不如让他顺其自然。

  “那到时候就由我来安排人去和你学习,到时候还要乔知青多辛苦辛苦。”苏曼说着,就露出了上一次谈话时露出的,叫乔黎明“看她眼色行事”的表情。

  很明显,她用完就丢的习惯还没能得到改正。当然了,乔黎明觉得她根本不会改变,能改变的只有自己,他只能去适应苏曼,像是此刻。

  “小苏主任,要是没有其他事情的话,我就先……”乔黎明试探地说着,可还没等他的话说完,苏曼就反应迅速地接着他的话说道,“我没有其他事情了,乔知青你就先去厂房那边吧,缝纫机需要你!

  乔黎明:“……”

  他就知道。

  ……

  在乔黎明离开以后,郭队长抵达以前的等待时间里,苏曼也没闲着,转而翻阅起了上一次招工考试时的考生资料和他们对应的考试成绩,打算先从中选出一部分跟着乔黎明学习的学徒,先让他们试试看能不能行,要是可以的话,就再组织一场针对学徒,面向全体社员、知青的招工考试,多招收些人。

  整理好了一部分可供选择,只待详细了解的名单后,苏曼看了一眼挂在墙上的表……9点50分。在她才刚刚产生了郭队长就快到了念头的时候,办公室的门就被敲响了。

  郭队长顶着他那张像是刚被挖出来的满是淀粉的土豆一样淳朴憨厚的脸,拘谨地走进了办公室里,坐在苏曼对面,像是想要寒暄几句再直奔主题,却又实在焦虑,而无法忍耐地主动开口道:“苏主任,我今天过来的目的您也知道,主要是马上就该要秋收秋种了,等播种的时候,试验田也就该投入研究了,所以我是真的有点担心把那么好的机会交给牛棚的人来负责,是不是有点……”

  作为一个开荒狂人,郭队长对于土地的热爱不仅仅是因为他生来就是一个农村人,更多的还是因为他作为经历过几次饥荒的人,他爱的不是开荒和开荒,而是庄稼和丰收。

  “苏主任,我不是不支持您的决定,主要是牛棚里那群人都是……他们哪里会种地啊!”郭队长虽然也心疼那十八亩地,但他更新的,是县里提供给试验田的种子和肥料!虽然还不能确定种子的收成好坏,但他可是知道那肥料是好东西,据说是能够让粮食增产的好东西,他们地方偏远,如今化肥在这里还算是稀罕物件。

  对于郭队长的“心疼”,苏曼就算是听不见他的心生,也能从他那宛如土豆发芽被挖掉芽根时一样龇牙咧嘴的表情中发现。

  “郭队长,你的顾虑我都明白,但如果他们会种地呢?”

  “这……”

  苏曼说着,拿出自己昨天就准备好的资料递给郭队长,示意对方看一看。

  这些资料都是首都那边调查好的,21个人里,有八个是来自不同大学的教授,两个至少师长级别的当兵老同志,三个□□,两个京剧演员,和两个相声大师,剩下的四个人有两个是翻译家,另外两个则是专攻数学的学术人员。

  苏曼示意郭队长看的资料,则是那八个大学教授中,三个来自农学院的教授的资料。

  她道:“抛开他们现在在牛棚里的身份,只说他们的学识和研究,就绝对能够胜任培育试验田的工作,这也是我为什么从最开始就将牛棚安置在于家堡大队,又把试验田放在那里的原因。既然他们被下放牛棚就是为了劳动改造,那么由他们来负责十八亩地这样辛苦的事情,绝对是符合劳动改造的标准。”

  对于苏曼的说法,和这几个人的身份,郭队长倒是认同,但是……

  郭队长:“但是苏主任,您也说了,就光靠这几个人来伺弄十八亩地……我看这几个人的身体也都不算太好,是不是还得再安排其他人来呢?”

  “当然要安排其他人了,数据和经验都是要掌握在咱们自己手里的!”见郭队长态度软化,苏曼乘胜追击道,“到时候这些人和这一片试验田就都交给郭队长你来负责,你就随时都能跟着那几位农学院的同志好好请教一番了。尤其是对于咱们这片土地的土壤、播种和开荒的问题。毕竟都是为了工作嘛!”

  “!!!”

  这个说法让郭队长狠狠地心动了。

  他彻底被苏曼给说服,再没有任何疑虑了!

  看着郭队长匆匆告别,说着就要回去大队,去到牛棚找那几位农学教授探讨一下土地相关问题的背影,苏曼不由得感慨了起了他对这片土地真是爱得真诚炽烈。

  想到烧砖可能会对土壤环境造成的伤害,苏曼忍不住蹙眉,思索起下午和赵磊、周爱国两个人的学习成果检验会,猜测着他们学习的烧砖技术,究竟是那种老式的烧结黏土转,还是相对环保的粉煤灰烧结砖。

  所以……

  乔黎明能在学习砖窑构建的时候,连着烧砖技术一起学吗?

  作者有话要说:

  乔黎明:这活儿没法干了……改名吧,赶紧给我该名成工具人吧!

  感谢在2021-09-21 11:48:54~2021-09-21 22:29:14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蒹葭苍苍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75章 (修)

  时隔三个月,苏曼再见到赵磊和周爱国两个人时,她心境也与三个月前完全不一样了。

  那个时候,公社的服装厂别说成立,连个影子都还没有,而同样也是刚刚才在社员心中建立起一个相对不好惹但还不够尊重形象的苏曼更是迫切想要建立一些实质性的成就,好能够让自己做到更深入人心的形象,将基础打好以后,再进一步实现自己对整个公社,甚至是整个县的发展计划。

  而在三个月以后的今天,在苏曼暂时无法依靠烧砖厂这个有着更大市场,能够带给她更多业绩与支持的实业型工厂来满足自己的发展目前时,服装厂这个阴差阳错而成立的厂子却成功顶替了砖厂在苏曼心里的位置,成为了她真正树立自己在刚正不阿的妇联主任这个形象以外的,朝着事业型大女主方向走去的第一节 台阶。

  在服装厂生产出的六百件衣服的售出,和由苏曼一手促成的与三个公社达成的订单合作,以及为公社盈利至少三千块的成绩出来以后,整个公社几乎再没有人将对苏曼晋升速度如此之快的不满表露在外了。

  这样的形势变化,让苏曼整个人看起来都十分意气风发。

  “好久不见。”她笑着同坐在对面的赵磊和周爱国寒暄了两句以后,便直奔主题地说道,“三个月不见,我想你们一定都各有收获,所以我想在听你们口述以前,我需要先看看你们的学习成果。”

  学成归来的两个人从回来以后就都摩拳擦掌,想要展示自己学来的技术,只是……

  他们互相看了一眼,又都在嫌弃地别过头后,异口同声地说道:“苏主任,咱们公社的砖窑还没建,没有砖窑的话,我们……要怎么给您展示学成技术?”

  这个回答让苏曼忍不住蹙眉,反问道:“难道你们忘了我之前在电话里和你们说过的,让你们在这个三个月时间里坚持记录学习日记的事情了吗?砖窑咱们公社现在的确还没有,但那是因为投资会很大,在没有确定你们的烧砖技术是否过关以前,公社是不会随便浪费公账资金的。”

  在已经走上正轨的事业发展中,苏曼的情绪也没有像一开始时那样急于求成,尤其是在苏曼看到赵磊和周爱国两个人明显有些跃跃欲试的情绪以后,她反而是冷静了下来。

  看过《平凡的世界》里孙少安贷款建窑烧砖的人就能知道,这烧砖听上去是挺简单,好像只要将原材料送进砖窑进行焙烧,等时间到了,就可以了。但实际上,烧结砖是有质量、强度等方面的要求的,真正想要生产出合格的,能够直接投入使用的砖块,操作起来是非常难的。

  而其中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苏曼再怎么能干,也还是分身乏术,没办法真把自己一个人当几个人的用,更是完全没有准备好在两个人回来以后,对他们的安置工作,和砖厂的事宜。

  现在,公社这边对于砖厂的准备工作,除了学习归来的赵磊和周爱国这两个还无法确定他们技术水平的技术员以外,砖窑的选址、构建和人员安排都没有。

  苏曼就算是想要测验一下这两个人学来的技术如何,让他们互相切磋一下,都没有可提供的砖窑和原料,以及帮忙制作砖坯的工人……不光如此,马上就要秋收秋种了,这个时间建砖窑的话,就算是田庆丰愿意支持,队里那些将粮食看做生命一样,从不会在秋收这件事情上浑水摸鱼的社员们也都不会愿意。

  所以,从一开始,苏曼就没打算让他们直接走马上任,而是要好好磨磨他们的性子,好让他们能够表现出更加沉稳的一面,好好沉淀,以免出现过于激进或是自负的情绪,对公社造成损失。

  苏曼:“我想你们应该都有认真记录学习笔记吧?如果是的话,就请你们现在拿出来把它交给我,我一定会抱着务必端正的态度用最快的时间将它看完,并做出总结。但如果不是,那么我只能说,你们在浪费时间,浪费了我为你们争取来的这三个月,珍贵的学习时间。”

  这番话说出来以后,赵磊和周爱国在忍不住紧张地吞了吞口水的同时,又都飞快地从自己随身携带的挎包里拿出了各自记录这三个月学习过程的本子,交给了苏曼。并在心里庆幸地想道:幸好,他们在这段时间的学习中,都因担心自己没办法快速吸收这些烧砖知识,而无师自通了“好脑袋不如烂笔头”的观点,并将它付诸于行动中了。

  不然的话……

  看着苏曼接过他们的笔记本,没有随手翻阅,而好像是真的要从头到尾,仔仔细细看一遍的样子,他们是既为苏曼的态度而感到自己是被重视的,又觉得他们就好像是假期归来的学生,即将要被老师抽检作业一样,心里满是紧张与忐忑。

  而这样的情绪,恐怕会持续很久。

  因为苏曼并不打算现在就看就点评,所以两位学成归来,以为能够大显身手的知青们在坐了三个月的美梦以后所迎来的,是他们需要先重新回生产大队,完成插队的任务——去田地里为秋收贡献汗水。

  赵磊&周爱国:“……”

  终于明白啥叫现实残酷了,呜呜!

  ……

  随着服装厂的最后一批货发出去,并将款子收回来以后,服装厂的工作也暂时告一段落。

  在九月份马上就要结束的时间里,120名女工一共完成了一千二百件对外销售成衣,外加几十件她们用纺织厂赠送的瑕疵布,做出来的对内销售的衣服,可以说是成功又完美地完成了服装厂任务。

  为此,苏曼在拉着会计张姐过来给她们每个人按条发工资的同时,还给了她们一个新的任务——回去大队以后,将库房里还剩下的那些虽有些瑕疵但质量却没有问题的布料推销出去。

  供销社和百货商店里卖的布料都是按尺卖,一尺布大概五毛钱。自己买布做一身衣服的话,大概只需要五六尺布,也就是两三块钱,但是要是瑕疵布的话,肯定卖不了这样的价格,但当时自己跟纺织厂那边要来的赠品里,瑕疵布的数量是真的不少,大概得有五六匹。

  在给公社里几个舍不得花那么多钱买成衣,却又实在眼馋这一件件由自己公社制作出来的成衣,觉得不买一件多少是有些可惜的女同志用瑕疵布做了几件衣服卖给她们以后,这库房里头大概也还有三匹多的布料。算起来的话,也就是大概140尺布左右。

  苏曼打算给自己留20尺布,回头带回家给她奶用来做被面啥的,省得老太太一天天老舍不得这个舍不得那个,不愿意花钱买好布。

  剩下的,大概就是120尺左右的布料。

  瑕疵布做成衣肯定是没毛病的,只是得多费点心思,将瑕疵的地方想办法避开,或是设计得好看一些就可以,就像是公社那几个女同志的衣服那样,穿出去绝对没问题。但苏曼看来,做几件还行,也还能卖出去,但要是都做出来,不说怎么给瑕疵布做成的成衣定价的问题,就是做起来也是极为耗时耗力的,根本就是得不偿失。

  在库房需要清空好为下一次进不了做准备的前提下,苏曼思来想去,就想出了这么一个办法。要说最缺布料、衣服的人是谁,那绝对是各大队一年也都攒不下几张布票的大队社员们。

  要说县里、公社的居民住户都更喜欢通过买成衣来体现城镇户口的身份,那么对于生产大队的社员们而言,划算才是他们的首选。

  所以……

  在给工人们把工资结清以后,苏曼看着库房里还剩下的120尺布,对这120名来自不同生产大队的女工同志说道:“同志们,咱库房里现在还剩下120尺瑕疵布,这是一个新任务。”

  正拿着足足18块钱的工资一遍一遍数着的工人们一听到“任务”两个字,全都停下了手里数钱的的动作,集体保持安静地看向苏蔓,等待她发号布令。

  看着众人的反应,苏曼也没含糊,直接说道:“120尺布,需要你们每个人卖出10尺布,每尺布还是五毛钱一尺,但不需要布票,这个算是咱们给出来的折扣。虽然是瑕疵布,但质量咋样你们也都清楚,咱这可是公社厂子的库存,是县纺织厂生产出来的好布料,说是有瑕疵,但主要都是染色的问题,质量保证没问题。甭管是做衣服、做被面儿,都绝对耐穿耐用,更别说还不用花费布票了。所以,你们的任务就是把这些布料卖出去。”

  众人:“!!!”

  听到苏曼所说任务的内容以后,众人所表现出来的情绪不光没有半点为难,反而是满满的激动与欣喜。

  就像是苏曼说得那样,这年头谁家没有亲戚朋友,没有大孩子小媳妇的,都想给家里孩子置身新衣服,可就是因为没有布票,才只能“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可如今,不用布票就能买到布料的机会,对于买不起成衣的大伙儿而言,简直是意外之喜!不光没觉得这卖的和供销社一样价格的瑕疵布料有啥问题,反而是都觉得一个人只有10布可卖……实在是太少了!

  而就在众人盘算着其他工人手里边的份额能不能匀给自己的时候,苏曼的话还在继续。

  苏曼:“只要大家能把自己需要卖的10尺布卖出去,那么每个人就能再赚到1块钱的提成,这也算是我代表公社,代表咱们服装厂给大伙儿的过节钱,之前中秋节虽然送了月饼给你们,但这不马上就又要国庆了吗,我在这里也祝大家国庆节快乐!同时,我也想说——

  “不劳而获注定一事无成,流下来的辛勤汗水永远都不是无用功!

  “谁说女子不如男?我们妇女,同样能顶半边天!”

  作者有话要说:

  补齐啦!

第76章 (修)

  一尺布五毛钱,十尺布就是五块钱,只要卖出十尺布就能得到1块钱的提成?在场的工人们虽然对“提成”这个词还没有太多概念,但琢磨一下就知道,这是奖励给她们把布料卖出去的辛苦钱。

  对此,不少脑筋活泛的妇女当场就忍不住问苏曼这个名为副厂长,实则是掌管了服装厂所有事务的妇联主任道:“苏厂长,那如果我用我赚到的工资把这十尺布买下来的话,是不是就能给我便宜一块钱了?”

  “当然可以,不过为了方便会计整理账本,具体的操作过程必须是你们先花钱买下这些布料,或是你们只买一部分,剩下地再去卖给别人,等把所有布卖完后,这个钱会单独开□□给你们,而不是直接替你们减免。”苏曼面露赞扬地看向提出了这个想法的女工们回答了她们。

  这个回答,让本来就想要买下这些布料,好给自己或是家里的孩子,做身新衣服的工人们都忍不住欢呼了起来。既为她们能够通过自己努力学会的手艺赚钱感到踏实与兴奋,也为自己能不同于从前手心朝上跟男人要钱,可以自己做主买想要买的东西,而更切实地感到了啥叫“财政自由”的快乐,也对苏曼一直以来所强调的“妇女能顶半边天”的口号有了更深的理解。

  不过,当务之急,她们还是得先把这批库存清了,等回去以后还得赶紧忙着秋收呢!

  在利用几天的时间将库房里的那批瑕疵布料都“开仓大甩卖”以后,服装厂的账上就又多了几百块钱的纯利润,这让苏曼在还清了公社出资的那三千块的布料钱后,还剩下五千多块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