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照组一心只想搞事业 第94章

作者:奶酪月亮 标签: 年代文 穿越重生

  一直到六月份中旬,又一批麦子成熟的时候,四座砖窑的建设才算是完成,小学则还在努力搭建中。于是,没等砖厂开始生产、铺货,也等不及小学搭建的工作,社员们就又都停下手头工作,开始准备新一轮的抢收了。

  对于农业生产的工作,苏曼向来是不掺和的,这都是属于田庆丰的工作,她最多就是在大伙儿都在抢收麦子的时候,夺去了两三趟于家堡,跟牛棚里的人联络了一下感情,又看了看试验田里她的宝贝苗苗的长势,再顺道跟陈秋苹和赵兰妮待会聊聊天以外,苏曼就又开始专注打谷厂方面,准备正式开厂的诸多事宜了。

  打谷厂被安排在公社靠近几个生产大队的废弃仓库里。

  虽说是废弃仓库,苏曼对打谷厂也没有别的要求,就是要面积大,能够装得下这几台机器同时,也得够社员们把麦子带过来放的地方。

  在归置了一番以后,这地方正符合苏曼的要求,把几台机器摆进去以后也不显得拥挤,反而还能在机器后面分开一小片提供给工人用来午间休息和晚上值班的地方。

  至于打谷厂的宣传工作,苏曼也早已经在砖窑和服装厂工作的,来自各生产大队工人的帮助下,成功将“公社开了机器打谷厂,只要生产大队愿意将整个大队收成的麦子送到打谷厂进行机器脱粒的话,可以免费给一百斤麦子脱离”的宣传口号给散播出去了。

  包括打谷厂具体的收费标准,和机器脱粒所能够带给人们时间和人力上的便捷。

  总得来说,在苏曼的洗脑下,几乎整个公社和几个生产大队的人都知道公社的苏主任为了能让他们在每年抢收时工作轻松一些,特意办了打谷厂,且收费价格一点都不贵,机器脱粒特别省时间的事情。

  这让原本不被社员们看好,觉得花钱买旧机器纯属浪费而饱受争议的打谷厂,一举成为了最被期待的存在。

  尤其是在各大队的社员们终于将最后一亩地里的麦子收进仓库里,只等着之后按照各大队集体抽签顺序被送去公社打谷厂进行统一脱粒的时候,每年都为了脱粒而累得直不起腰的人们都是忍不住心头的激动,为自己能够从繁重的工作中抽身出来而感到知足。

  真好啊……

  人们看着满满一仓库的麦子,心里既是满足又是期待。

  听说,苏主任还和不少人都许诺,如果今年公社各个厂子的创收好的话,等明年的时候,她就会用这些收入去购买收割机,到时候他们每个生产大队就都能在丰收的季节里去和公社租机器,不用再辛苦收割不说,苏主任还说等明年还要买化肥回来,提高地里的收成。

  到时候,他们就更有机会被吸收到公社的厂子里,让厂子不用再因为秋收而降低生产效率,还能够保证地里的收成,这让他们不用再担心会吃苦挨饿了。

  还有孩子们……

  看着不远处已经快要建设完成的小学,和嬉笑跑闹在他们身边,不再像从前一样瘦骨嶙峋,眼神无光,而是有了这个年纪本该有的活泼样子的孩子们,人们几乎再也想不起他们原本的生活是怎样的,和他们原本贫穷落后的公社又是什么样子的了。

  但在看到来自更远处来自砖窑升起的烟火气时,每个人都知道,也都牢牢记住的是——

  眼前这一切好像做梦一样的生活,都是他们这个国家领导的正确解放带给他们的,是人们不愿意放弃的反抗精神带来的,也是每一个像苏主任这样真心实意帮助基层的领导带来的。

  他们都要珍惜。

  每个人都要珍惜。

  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生活。

  珍惜,这必然会绵延不断的希望和美好。

  作者有话要说:

  非大纲型选手此时此刻面对几万字的大纲欲哭无泪——

  因为她像匹脱缰的野马,朝着大纲以外的内容飞奔而去!

第91章

  对于社员们就打谷厂这件事情所引发出来的众多感想,苏曼并不知情,或者说,哪怕她知道了大家内心对自己的感激,她也很难理解他们会因打谷厂的出现而迸发出来的情绪是为什么。

  尽管苏曼已经在这个世界生活了二十年,但上辈子的城市生活,和这辈子被赵桂枝和苏刚山爱护而从未下地干过活,饥荒时也因为苏刚山工人的身份而没有挨过饿的苏曼虽然愿意改善、改变农村的生活环境,提高社员们的生活质量,但对于土地,她仍爱得不够深沉,不懂得人们对土地,对粮食的爱,是超乎了个人的情感。

  当然了,这其中也少不了苏曼这一年时间里对公社所做出的贡献。

  大伙儿虽然不说,但其实都早已经将她的成绩看在了眼里,心里对这个去年刚来时还骑着和她形象完全不符的大自行车满大队跑却又得不到重视的小姑娘所产生的的不以为意的态度,已经全都变成了心服口服外加佩服。

  人都是感情动物,对一个人的喜欢还是讨厌都是会随着时间发生改变的,社员们是这样,苏曼也是这样。

  苏曼虽然不太能理解社员们对自己的态度为啥会“突然”发生转变,但这并不会影响她继续工作,继续根据自己各大队了解到的,对打谷厂的期待反应而做出响应的应对手段。

  在工厂即将开工前一天,苏曼特意去了一趟打谷厂。

  面对被安排到打谷厂工作的几个人,她严肃说道:“机器你们也都清楚怎么操作了,一定要注意安全,不要让社员们自己把麦子放到操作台,因为咱们的机器已经属于大型机器了,一个操作不当,是很容易发生危险的。所以,我要求你们每个人都要按照墙上贴着的《工作手册》中的内容办事,做到互相督促,珍惜公社提供给你们的工作机会!”

  打谷厂的几个工人:“!!!”

  几个人在苏曼开工前的讲话结束以后,全都积极表态,表示自己一定会珍惜工作机会,按照规矩办事,勤勤恳恳,绝不偷懒!

  然而实际上,在第二天各大队陆续将这一批收成的麦子运过来以后,看着这一大车一大车,渐渐堆满了工厂所在仓库的麦子以后,几个人就算是想偷懒,也根本没时间。

  要知道,光是操作机器的简单动作就快要给这几个人累折了胳膊,更别说负责向机器输送麦子这个简直能给人累得直不起腰的环节……那要是干上一天,第二天醒来以后,早上起来时浑身那叫一个酸~爽~!

  而这样的工作,几个人是整整忙活了小半个月,才算是终于将几千斤的麦子全部完成了脱粒工作,有了些许喘息的时间,但几个人也都给累够呛,全都瘦了好几斤。

  但辛勤付出的成果,必然是喜人的。

  半个月的时间完成了六个生产大队出产的麦子,这对于原本就对打谷厂这样机械化的存在有所期待的社员们在看到那些比他们人工脱粒还要省时省力且质量更好的麦粒时,全都激动得手舞足蹈。

  相比较从前人工脱粒所需要付出的时间、人力,打谷厂的出现可以说是彻底将人们从繁重的工作中拯救了出来,让他们拥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可以利用这个空挡时间抓紧种下又一批种子,而不用像从前那样总像是被按了[快捷键]一样,一刻都无法清闲。

  这让苏曼在群众中的形象更好了。

  对此,苏曼虽然有些心虚自己这略显资本家,可着这几个人剥削的行为,但对于他们能够将六个生产大队收的麦子在这么短时间内完成脱粒,以实际行为震撼了各大队的大队长和社员们的表现,她也是给予了百分百的肯定。

  “我很高兴你们能够抗住压力,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完成了超额的指标,各大队的社员们也对你们的工作表示肯定。为了表扬你们这次所创下的成绩,我会给你们安排一周的休假,也会安排更多的人过来协助你们。”苏曼说着,看向虽疲惫却仍认真聆听自己讲话的几个人,认真道,“与此同时,你们几个人都能拥有竞争厂子负责人的机会,等你们休息回来,就进行轮岗制度,到时候我会跟你们的表现,从你们之中选出能够帮助我管理厂子的人。”

  几个人:“!!!”

  此时此刻,几个人所表现出来的激动,和开工前苏曼讲话时的反应是完全不同的。

  因为那时,苏曼的话在他们听来无异于是在警告他们要好好工作,不然就卷铺盖走人。

  但在此刻,苏曼的话却宛如天籁一般,给了他们竞争的意识,和对自己这份工作的期待。

  如果不是身体实在有些吃不消的话,几个人甚至都不想要休假,恨不得现在就开始轮岗,竞争这个能够管理打谷厂的机会。

  看着几个人兴奋的眼神,苏曼无奈又冷酷地说道:“好了,既然说要给你们假期,那就从今天开始休息。现在,你们都赶紧回去吧!顺便也都好好思考一下该怎么做好轮岗的工作。”

  几个人都将苏曼的话听了进去,觉得她说得十分在理,他们的确是得好好想想该怎么管理厂子才能够让自己在几个人中脱颖而出。

  几个人点头道:“好的苏主任,我们现在就回去!”

  苏曼一脸无奈:“快回去吧!都别忘了去卫生所买瓶药酒,免得明天起来都累得动不了!”

  看着几个人离开,苏曼一直绷着的脸才可算是有了舒展的机会。她心想:自己上次“杀鸡儆猴”的劲儿还是有点大,这都过去多久了,这几个人竟然还这么怕自己……

  所谓的杀鸡儆猴,还得从两个多礼拜以前说起。

  由于一直没能挖掘出能够充当自己助理,或是管理层的人才,苏曼面对如今三个厂子,几百号工人都得自己一个人把关的情况,只能是尽可能地去制定规则,通过条例让工人们先学会自省,学不会也没关系,因为明文规定就得照办,办不到就直接滚蛋。

  一开始,不少工人对待这件事情都不算特重视,一方面是因为他们本身就没有太大的陋习,每天都是在埋头苦干,珍惜岗位,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工厂之前太过安逸的氛围让他们没了危机感和竞争意识,觉得自己如今已经和城里人没啥区别了,这个岗位也一定是和城里厂子一样,是永永远远的铁饭碗。

  尤其是苏曼对他们中有些人明明做了违反规定的事情以后仍保持沉默的态度,让大伙儿更是对什么工厂制度,工人守则啥的表示了不以为意的态度。

  所谓,上天欲其灭亡,必先令其疯狂。[1]

  面对众人这样过于“乐观”的态度,苏曼自然也是十分体贴地选择了“先松后紧”的应对手段,借此机会将这群工人的品行看了一大圈,确定了他们中谁还有的救,谁已经无药可救以后,苏曼就已经准备好“杀鸡儆猴”了。

  具体实施时间,就在两个礼拜前的礼拜一早上。

  当天,苏曼趁着工人们上工的时间,直接召集几个厂子的工人在砖窑附近的空地开了个职工大会。

  大会上,她当着几百个工人把在最近这段时间闹得最欢的十几个工人喊了出来,逐一说着他们的“违规”行为,并在众人茫然无措又惊慌的目光中,勒令这十几个直接卷铺盖走人,以实际行动告诉了原本有恃无恐的工人们——

  在她这里,岗位从不是永久的铁饭碗的事实,并表示,只要是因为行为不端而被工厂开除的人,以后都永不录用!

  这一出“杀鸡给猴看”的大戏,可以说是杀敌一千,自损为零,重新唤醒了社员们曾经被苏曼支配的恐惧,尊敬中带了那么不止一丢丢的畏惧惶恐,工作中摸鱼的人数也重新归零。

  对此,苏曼表示:因为我上辈子是在工作摸鱼中狗带,所以为了工人们的生命健康——拒绝摸鱼,从我做起,从今天做起!

  但不得不说,苏曼之前的“老虎不发威你当我是病猫”的表现,别说是如今兢兢业业工作的工人们被吓到了,不敢有半点对对苏曼这个女厂长的不满,反而更多敬重不说,连那十几个被开除的工人也都没表现出什么负面情绪,反而都在遭受了家人的责骂以后,也都对自己贪心不足蛇吞象的行为表示了极大的懊恼。

  这样的表现,反而让以为自己要遭遇一波舆论攻击的苏曼震惊了。

  “我还以为他们会回去卖惨,借助群众的力气逼我就范呢。”苏曼坐在田庆丰办公室里费解道,“可我真想到,他们不光没有记仇,反而学会了反思,头几天还特意来公社跟我道歉又道谢,说以后一定好好做人……真的是……让人很难理解。”

  “这有什么可难理解的。”田庆丰用十分欣慰的语气说道,“这明明是代表了大伙儿对你的信任,知道你不会无故开除工人,一定是他们做了不好的事情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同时,这也说明小苏你刚正不阿的形象已经深入人心,是每个社员都会为你竖大拇指那种。”

  “哪有您说得那么邪乎。”苏曼难得有些不好意思地摆了摆手,心想被开除的那十几个人里面倒也很是有几个看着是真心改正的样子,以后倒是还能再给他们一次机会。到时候刚柔并济,直接将厂子如今才刚被自己压住,但还没能彻底压住的情况再好好整顿一下。

  不过当务之急,她还是得赶紧借着其他公社和大队都还没有,或是正在进行粮食脱壳脱粒工作的时间里,赶快派业务员去到其他公社进行打谷厂的宣传工作。

  想着打谷厂“以粮抵钱”的收费方式,和如今正堆在公社仓库里的那一袋袋的粮食……对于其他公社和生产大队这些有利于打谷厂发展的市场,苏曼是势在必得!

  作者有话要说:

  [1]出自《增广贤文》

第92章

  如果说,苏曼最开始为了开办打谷厂投资、花钱、买机器的目的,是为了通过麦子脱粒机械化来节省人力,以满足如今公社里几个厂子对劳动力的需求量的话,那么现在,苏曼对打谷厂的态度就已经随着它令人惊叹的发展,而跟着一起发生了变化。

  她从原本对打谷厂不抱任何盈利希望的态度,变成了想要大力发展这个厂子的势在必行。

  想要发展打谷厂很简单,因为花阳县的几个公社几乎都以麦子为主要种植物,她只要能够将麦秆公社只用了半个月时间就完成了上半年全部产粮的脱粒工作的事情宣传出去,就绝对能够引发其他公社的注意。

  苏曼也不怕其他公社会眼红她们麦秆公社的效益而跟风也去买机器开厂,因为她比谁都清楚啥叫第一印象,啥叫品牌效应。

  在如今已经拥有了麦田服装厂、麦秆烧砖厂和麦麦打谷厂的公社而言,早就已经不怕别人模仿他们了,苏曼甚至希望其他公社能更眼红自己多一些,最好是能够引发出一系列的内卷行为。只有其他公社也开始奋斗拼搏,整个花阳县才能够真正做到前进,做到发展。

  这也是苏曼的最终目标。

  当然了,现在说这些言之过早。

  当务之急,还是要先尽快把打谷厂的名声打出去,打响亮了才行。

  所谓养兵千日用兵一时。

  在苏曼决心要将附近几个公社,几十个生产大队作为打谷厂主要发展的市场以后,她之前特意交给肖鹏和何石头负责培训的那十几号业务员也终于有了用武之地。

  苏曼当初在选业务员的时候,没有特意从知青中挖掘,反而是从公社和各大队里那些在其他人看来是有些游手好闲的人里面选出了不少惯会油嘴滑舌,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二流子”。

  在板正了他们那些不良的习惯,和总是耸肩搭脑的体态以后,这群没读过什么书,但却因早早就辍学在家,算是半只脚踏进社会的原因,他们可以说是比那些知青更舍得下脸面,在学习销售手段时,也全都表现得格外积极,对苏曼这样愿意给他们就业机会的人,和厂子,也具备更多的归属感。

  这是苏曼最欣赏这些人的地方——

  比起知青的清高,他们的能屈能伸才是更能够适应社会,能够在未来拥有一定发展的宝贵特质。

  要知道,在苏曼曾经历过的上辈子社会中,几乎没有哪个行业能逃过职业归途是销售的发展,但最开始带动起这个行业的人,并非是啥厉害角色,反而是在社会中被大家忽略的小人物、小角色。

  他们可能没有多高的学历,没有强硬的背景,也没有什么高大上的人脉。但他们懂得低头,知道钱难赚屎难吃的道理,懂进退的同时,也做得到死皮赖脸上门推销,也能面对冷嘲热讽始终保持微笑服务。

  苏曼需要就是能做到这些的人,这也是她会在其他人不认同的目光中找来一批“二流子”进行培训的原因。

  ——销售这行业,不需要清高,需要的是白纸黑字签下来的订单,是每个月的业绩笑意,和能装进兜里的票子。

  只是在这些人里面,虽然有已经能够独立外出铺货,也是专门负责服装厂业务的同志,但更多的,还是正在接受培训中,还没有真正去到外面完成过独立铺货的愣头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