娇后娘与萌崽崽 第156章

作者:乔微安 标签: 年代文 穿越重生

  大宝小宝:“……??!!”难怪小肉包明明跟小汤圆一般大,却比小汤圆大了整整一圈!

  吃完饭,大哥哥们负责收拾碗筷,小汤圆吃饱了好一会,李玉凤先带着她去洗澡。

  苏家村去年开始通电,但是老苏家还没有买风扇,这天气异常闷热,家里等着洗澡的人又多,苏笑笑和韩城先到外面散散步消消食,打算最后再洗。

  夏天的苏家村别有一番韵味。

  韩城也还是第一次夏天来苏家村,这年头的村庄没有丝毫商业气息,大家都是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日落的余晖早已经散尽,但天际还泛着红晕,不远处偶有几家灯火也不见喧哗,显得犬吠、蛙叫和蝉鸣等格外清晰,给久居城市的人一种洗涤心灵的安宁。

  “我喜欢这里,只是这些动物是不是叫得有些夸张了?”韩城也到过乡下,蛙叫蝉鸣也听过不少,但今晚大自然界发出的声音更像是某种警示和哀鸣,也不知道是不是他听得少的缘故。

  苏笑笑说:“听着是有些不寻常,我都有些害怕,回去问问爹娘吧。”见四下无人,苏笑笑牵过韩城的手踮起脚尖在他的唇上亲了下,“咱们回去吧。”

  看不清的夜色里,韩城的眸色深了下,拉着苏笑笑躲到一棵杨柳树后面,壁咚的姿势将她圈定在两臂之间,俯首给她一个缠绵悱恻的长吻,直到两人都气喘吁吁才松开彼此。

  “韩城……”苏笑笑的声音又娇又软,像是在撒娇。

  韩城忍不住又俯首在她的唇上啄了下:“乖,别这么叫我。”

  苏笑笑感受到什么,不敢再造次,抱着他的腰,在他的胸口前蹭了下,轻声问:“韩城,你觉不觉得咱俩是婚后才开始处对象呀?”

  别的夫妻顺序都是相识相知然后相处相爱相守。

  他们的顺序反过来,见面就谈婚论嫁,婚后大部分时间围绕着孩子转,在相处中一点点相知,等孩子长大了才有时间谈恋爱,换到二十一世界这大概算是先婚后爱吧。

  韩城抱紧她说:“没关系,咱们还有几十年的时间。”这是韩城常说的话。

  要不怎么说爱情使人盲目呢,这么热的天两个人抱一起腻歪居然也不嫌热。

  他们眼中只有彼此,完全没有察觉到身后同样出来透气的刘水仙。

  苏笑笑救过刘水仙,她现在对苏笑笑已经没有什么恶意,但是自己的姻缘不顺,看到苏笑笑那么幸福,说不妒忌是假的,同样是女人,同样是高中毕业,同样是被运动耽搁了十年,为什么苏笑笑就能嫁到城里去,就能考上大学,就能过这么幸福的生活,她却一而再再而三遭人嫌弃呢?

  刘水仙愤恨地想,她明明每一次都豁出去,却每一次都没有好结果,命运真是不公,让她一辈子困在这个一眼看到老的小山村里,她真的宁愿去死。

  等夫妻俩散完步回来,家里人也洗得差不多了,屋里实在太热,崽崽们打算把凉席铺在院子里睡大通铺,这样还能凉快一点。

  “明天去县城买两把风扇吧。”韩城说。

  这天实在是热,比首都不知道热上多少度,关键是一点风都没有那种闷热,使得人的心情都有些烦躁。

  苏振华摇头说:“自从附近的村落通电之后,电风扇常年供不应求,有票都买不着,我从年初就让县里那些倒爷帮忙找货,到现在都没排到我呢。”

  苏笑笑说:“早知道我们从首都带两台回来,首都找这些小家电还是容易些。”

  苏卫民摇着大葵扇说:“这么多年都习惯了,哪年夏天不是这么过来的?只不过通了电,大家想法就多了,心静自然凉。”

  李玉凤擦着额头上的汗,倒是有些担忧:“我觉得今年的天比往年热得早,眼看着马上就到双抢,就怕台风要提前来,到时候糟蹋庄稼,今年还要多煮点酸梅汤和绿豆汤让大家伙消暑才行。”

  韩城和苏笑笑也把蛙叫蝉鸣异常的事说了。

  苏卫民自然也注意到了,他还注意到今天傍晚的晚霞都有些不寻常的红,他最担心也是台风,点头说:“天气闷成这样,红霞也挂满天,蛇虫鼠蚁都待不住,台风怕是要提前来了,明天我再去田里看一下,如果水稻成熟度还行的话,今年的双抢得提前几天开始才行。”

  饭团问:“姥爷,什么是双抢呀?”

  苏卫民说:“双抢就是抢收抢种,咱农民一年到头最辛苦的日子,这头收完水稻,那头马上又要打田开始插秧播种,时间紧迫得很,都要在这十天半月里完成,说白了就是跟时间赛跑啊。”

  柱子问:“那为什么不早点收割水稻呀?”

  苏卫民说:“傻孩子啊,水稻还没有完全成熟的话收了可惜啊,虽然每颗稻谷饱满一点点,一亩地可能就多出几碗米饭,但你们想想咱苏家村,咱整个公社这么多亩地,每一亩地多出几碗米饭,能多出多少碗米饭,能养活多少人啊?”

  苏卫民叹了口气:“孩子啊,不是不收,是不舍得收,大家伙都想等水稻长到饱满一点才收,不过天公不作美,比起被台风大雨吹落在水田里的损失,少几碗饭就少几碗饭吧。”

  大家听了都异常沉默,苏笑笑教崽崽们的第一首诗就是《悯农》,他们都知道“汗滴禾下土,粒粒皆辛苦”,但毕竟没有亲眼见过,现在光听到那些沉甸甸的稻穗可能要被台风吹倒都觉得心疼。

  小肉包都难过坏了,跑过去抱着姥爷安慰:“姥爷不难过,小肉包以后每顿少吃一碗,不,半碗米饭,很快就能把少的几碗米饭都补上来哒。”

  刚才还有些沉重的话题被小肉包这一打岔大家都有些哭笑不得。

  苏卫民抱着肉乎乎的小乖孙,自己不吃都得让他吃饱啊。

  “姥爷不是这个意思,家里的粮食还是够小肉包吃的,想吃多少就吃多少。”

  小肉包歪着脑袋想了想:“姥爷,我也很喜欢吃姥姥种的红薯和芋头,我多吃点红薯和芋头可以省下好多米饭哒。”

  怪不得大家都这么喜欢小肉包,这么懂事的小肉墩谁能不喜欢呢?

  饭团和柱子都说:“姥爷,我们也喜欢吃红薯和芋头,我们还可以帮忙下地抢收水稻,”

  李玉凤说:“小肉包小时候就最爱吃红薯,明天姥姥就去挖红薯和芋头。”

  苏卫民老怀安慰:“好好好,到时候大家都下地帮忙收水稻。”

  这一晚大家都没怎么睡好。

  第二天一大早,苏卫民和苏振华去了田间看水稻的成熟情况,水稻其实都已经有九成以上熟度,现在收的话损失也不大,于是中午便开广播通知广大社员提早一周抢收水稻的事。

  有些社员不解,水稻明明再过十天半月就能长到十成熟,到时候收成肯定要比现在抢收多个一成半成,现在收了岂不是可惜吗?都纷纷跑去问苏卫民怎么回事。

  苏卫民把自己的想法跟大家伙说了。

  有人跟着担忧,也有人觉得他过分杞人忧天,这天气好好的,往年台风也没有这么早来,不过苏卫民是支书,苏振华又是大队长,人家家里不缺这口饭,什么时候收还不都是人家说了算?就算他们不同意又能怎么办呢?顶多就是慢点干活多拖几天,收到后面的多少能多一点收成,也能多分一点稻谷。

  经过这一次,苏卫民更加坚定了要分田到户的决心。

  只要把田划分到各家各户去,爱怎么折腾就怎么折腾,省得像现在这样各怀鬼胎。

第209章

  其他公社听到苏家公社要提早抢收水稻也纷纷表示不解, 收割水稻的第一天就有人把这事捅到了县里。

  清晨的苏家村依旧闷热,一点风都没有,沉甸甸的稻穗耷拉着脑袋一动也不动, 一副垂头丧气的样子。

  柱子和饭团一大早去给赵先锋打电话, 说他们已经回了苏家村, 能不能让小鱼儿有空过来玩几天。

  结果赵先锋告诉他们:小鱼儿去了首都找他们, 昨天上的火车, 不提前告诉他们是打算给他们一个惊喜!

  柱子和饭团你眼望我眼, 瞬间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

  饭团告诉他赵叔叔, 让小鱼儿先去柱子家找张爷爷玩几天,他们在首都还有其他任务,七月底一定会赶回去。

  赵先锋没有办法,暂时也只能这样了。

  柱子这边第一时间给老爷子打了电话, 让他带着小鱼儿玩几天。

  几个崽崽都经常提起小鱼儿, 老爷子对这个和他们一块长大的小伙伴自然也不陌生,还打趣说走了一群孙子又来了一个孙子陪他, 高兴着呢。

  打完电话, 大宝小宝饭团柱子四个能当半个大人用的劳动力跟着大人们下田加入抢收大军。

  四个小的自然也跟着去,不过他们还小,下地也是碍手碍脚,就让他们在边上的田埂抓蚱蜢蜻蜓玩。

  李玉凤和苏笑笑当后勤, 在家里准备绿豆汤和酸梅汤, 随时给在地里劳动的人们补给。

  韩城本来也要跟着他们下田, 可被苏卫民拦住, 说他那双救生扶伤的手不能有所损伤, 万一被镰刀或者稻草割伤就麻烦了, 硬是把他撵到晒谷场去晒谷子。

  苏卫民说:“你别以为晒谷子的活容易, 我们站在水稻田里还能凉快些,在晒谷场上烤才是最热最累的活,你如果怕苦怕累就下来吧。”

  韩城:“……”他又不傻,晒谷场没活的时候他自然会找地方乘凉,又不会一直站场子上干晒,不过对于老丈人的良苦用心,他也欣然接受,反正这些活也是需要人干,就跟着另外几个人去了晒谷场。

  饭团和柱子第一次踩到冰凉凉软绵绵的土地里,还觉得挺好玩的,割水稻也不是什么技术活,大宝小宝教他们几下就能学会,割得特别顺溜。

  社员们都打趣苏卫民说:“苏支书,你们家几个城里来的外孙一个比一个细皮嫩肉,倒是不怕脏啊,干活也麻利,可别晒伤了才好。”

  苏卫民乐呵呵回应道:“我们家孩子没有那么娇气。”

  李玉凤给他们一人一顶竹帽戴着,可崽崽们白嫩的脸上还是晒得红扑扑,苏卫民看着也是心疼,不过闺女说了读万卷书不如自己亲自经历一次,只有亲自去田里锻炼过才知道稻谷是怎么来的,才能明白“汗滴禾下土”“粒粒皆辛苦”的真正含义,实在受不了的话他们自然就会回来。

  “大宝小宝,我捡到一个大田螺!”饭团小时候韩城带过他去山涧的小溪里捡过石螺,也跟着苏笑笑去赶海捡过海螺,这还是他第一次捡到真正的田螺呢!

  比脚指头还粗的田螺打开掩盖露出须须吐着泥糜,饭团轻轻一碰它的须须就赶紧缩回去,还一个劲往泥里钻,被饭团一把抓住,可好玩了。

  柱子羡慕地看着:“好大一个呀。”

  李玉凤给他们带着几个小竹笼,就是用来装田螺泥鳅这些东西。

  饭团听小宝的经验,把竹笼浸泡在水里,然后把田螺扔进去养着。

  小豆包身上也背了一个带盖子的竹笼,小肉包和幺宝抓了不少蚱蜢装在里面,打算带回去喂小母鸡呢,他和小汤圆都有点怕这个东西,不过他身为几人的哥哥,怕也是不能怂,尽管他自己不抓,也得老老实实背在身上。

  李玉凤以前教过小豆包编竹蜻蜓,他捡了一些芦苇,给弟弟妹妹都编了竹蜻蜓,还给小汤圆编了花环戴在脑袋上。

  田埂正玩得开心的小崽崽听到哥哥们抓到了大田螺,都纷纷想去看。

  都还没动呢,又听见小柱子说抓住了一条黄鳝,这下小肉包哪里还待得住?裤筒一卷就跑进田里,但他忘记了自己是个小短腿,还是个沉甸甸肉乎乎的小短腿!稻田的一角恰好是比较浅一点的沼泽地,小肉包一脚踩下去,软软的泥糜瞬间淹没到他的大腿,他第一次下田,眼睁睁看着自己往下沉都吓懵圈了,反应过来马上“哇”地一声大哭起来喊救命。

  田埂上的崽崽都吓到了,小汤圆也跟着哭起来,小豆包想跳下去救他,被苏卫民喊住:“小豆包别下来,那个角落是沼泽地,会往下沉的。”他们平时插秧都会尽量避开那个角落,都是随便扔几坨秧上去填满了让它自生自灭,对大人来说也不算特别深,但是对小肉包来说是很深了,大家没想到小肉包会往下跳。

  离小肉包最近的小伙子赶紧跑过去把小家伙抱出来,黑实的小伙憨厚一笑:“不用害怕,不是很深的。”

  小肉包都吓坏了,扒拉着他,说什么都不愿意再下田,小伙子只好把小肉包抱回田埂上去,小肉包实在太沉,愣是把人小伙子累出了一身汗。

  几个大哥哥赶紧过来看弟弟妹妹,柱子一个劲安慰小汤圆说没事。

  大宝走过去牵着小肉包到溪边洗脚:“小肉包你以后千万不要一个人乱跑,”大宝指了指不远处的草地,“你看到那边的草地没有,那边才是最深的沼泽,连黄牛下去都会被淹没,所以千万不能乱跑知道吗?”

  大宝也有吓唬小肉包的成分,那边是沼泽田不能种水稻没错,但也没有那么深,不至于淹没一头牛或者一个人,但是不说恐怖一点,他担心少看一眼小肉包又追着蜻蜓或者蚱蜢往那边去。

  小豆包也是吓坏了,他见大家在田里都很安全,所以小肉包下去的时候他才没有制止,他愧疚道:“大宝哥你放心,我以后一定会看好弟弟妹妹不让他们再乱跑。”

  大宝说:“小豆包不用担心,田埂上都没关系,只是你们不能随便下田了,你先带小肉包回去换身衣裳吧。”

  家里离这边的田野还是有一点距离,让小豆包带弟弟妹妹回去小宝不放心,就说:“我带他们回去吧。”

  大宝想想也是,他们村里的孩子几岁就满村跑自然没有关系,但是弟弟妹妹毕竟对村里不熟,路都不一定认全,小宝带着放心一点。

  饭团问柱子抱着的小汤圆:“小汤圆你是想回去找姥姥和妈妈,还是想留在这里玩?”

  小汤圆的睫毛上还挂着泪珠,搂着柱子哥哥的脖子不撒手,看着像个小可怜,扁着嘴说:“找麻麻。”

  柱子说心疼坏了,正了正妹妹脑袋上歪掉的花圈说:“要不还是我带他们回去吧。”

  饭团想了想,转过身走回刚刚小肉包沉下去的地方,小心翼翼往下走,双手还不忘扶着田埂说:“你们害怕是应该,这个地方虽然不吃人,但是你们还小,这点沼泽对于你们来说是很深了,你们看,最深的地方能没过哥哥大腿,如果你们下来的时候没人看见就会被埋在里面出不来,所以不能乱跑,那边的沼泽更深,哥哥都不敢下去的,知道吗?”

  韩城一直以来对孩子的教育是面对困难和危险知深浅就会懂敬畏,对大山大海如是,田野沼泽也如是。

  小汤圆见沼泽“不吃人”才没有那么害怕,小手抹了抹眼泪,点了点头。

  小肉包差点被“吃掉”,一直以来被哥哥保护得很好,天不怕地不怕的他第一次感受什么是危险,也有了一些感悟。

  最后还是由柱子带着弟弟妹妹回去,三个哥哥继续下去割水稻。

  抢收的社员看到这一幕都纷纷羡慕道:“支书家的孩子教得是真好。”

  “可不,长得好,教得好,大的学好了教小的,读书也是一个比一个厉害,别说城里那几个孩子,就是大宝小宝也和当年的笑笑一样,年年考第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