娇后娘与萌崽崽 第158章

作者:乔微安 标签: 年代文 穿越重生

  韩城倒是没怎么在意:“晒谷场的温度是要高一些,那些谷子暴晒一天已经干透可以装袋,咱们这些劳动人民是真的能干,一天的功夫粮仓里已经堆放了不少粮食,按照这个速度下去,过不了几天就能收割完了。”

  苏笑笑摇头说:“我爹不是说了,三天内台风会来,除非连夜抢收,否则来不及了,总是能抢回来多少算多少吧。”

  苏笑笑放下芦荟,轻轻吹了吹韩城晒伤的地方:“韩城,以前咱们在清风镇的时候,每年的台风季都是狂风暴雨,我习以为常没觉得台风有多恐怖,但是我现在一想到田里那些沉甸甸的稻谷可能要泡到水里发芽,心情就特别沉重,农民都是靠天吃饭,一年到头就盼着这口新粮,这万一连饭都吃不上可真是……”

  韩城想了想说:“我明天给部队打个电话汇报一下情况,请领导调派离这里最近身上没有任务的兵过来帮忙,争取在这一两天内收完。”

  苏笑笑倒是没有想过这一层:“这样合规矩吗?”

  韩城说:“小肉包有一句话其实是对的,天大地大吃饭最大,大家饭都要吃不上了,何谈其他?”

  苏笑笑点头:“那好,明天一早就打电话。”

  ……

  翌日,大清早天上已经挂满了火烧云,气象台终于报道说监测到台风将要登录,请各个大队做好提前水稻抢收工作。

  韩城第一时间给老首长打了电话,老首长听到这个情况义不容辞跟离苏家公社最近的部队交涉。

  速度是真快,“援兵”当天下午就到,一百几十号身穿军装神采飞扬的兵哥哥前来支援,二胡不说挽起裤筒投入到抢收工作中去。

  社员听到广播之后也不敢再消极怠工,连最懒散的社员都打起了十二分精神。

  四个大崽崽也不像第一天那样吊儿郎当的玩票性质,经过一天的锻炼,他们对于收割这个动作已经非常熟练,全都卖力投入到抢收工作中去。

  饭团看到田螺都不捡了,柱子看到泥鳅也不抓了,全部人上下一条心只盼早点把水稻都收割到粮仓中去。

  公社的食堂再度开启,请人来帮忙干活,别的不说,管人家吃顿饭总是要的,苏笑笑和李玉凤带着几个妇女准备解暑糖水的同时也开始为大家准备大锅饭。

  苏振华去水库捞了十几条大皖鱼上来又匆匆忙忙加入抢收大军。

  田里忙得热火朝天,苏笑笑这边同样是热火朝天,村里条件有限,不管怎么说杂粮饭得管饱,家家户户多余的瓜果蔬菜也都摘过来,十几条十几二十斤重的大皖鱼足够让所有人吃上几块。

  皖鱼也不搞那些花里胡哨的做法,处理干净砍块直接用两个大铁锅加点姜片大料炖煮,等炖到差不多的时候下点土豆茄子四季豆下去,每人分上满满一勺已经足够下饭。

  五点准时开饭,今天所有参加抢收的社员都可以来食堂吃饭,大家都不用说,抢收工作一直没有停下来,自动自觉分批来吃饭,这批吃完马不停蹄投入抢收工作,换一批来吃。

  四个哥哥六点才来吃饭,吃得是狼吞虎咽,饭团和柱子吃饭从来没有这么快过,快速吃完二话不说又加入抢收大部队,话都没和苏笑笑说上两句。

  苏笑笑心疼韩城也心疼孩子,但什么也没有说。

  人多力量就是大,加上兵哥哥体力好训练有素,干起活来一个顶俩,本来最少还要用三四天的抢收工作,大家伙趁着月色一直抢收到晚上九点才把全部的水稻收割完毕。

  其他的打谷和晒谷工作只能留到明天白天再继续。

  兵哥哥们还要连夜赶回部队去,大家不舍得他们,家里有鸡蛋的给他们送鸡蛋,有红薯干的送红薯干……总之能吃的不能吃的都带过来了,可是他们不肯要,说不能拿群众的一针一线,浩浩荡荡来又浩浩荡荡走,不带走一片云彩。

第212章

  韩城和众多社员一起亲自把前来帮忙的军人送到村口, 逐一敬军礼道谢才转身往家里走。

  韩城晚上九点多才拖着疲惫的身躯到家,老苏家除了三个还不会干活的小崽崽,其余人都累得连腰都直不起来。

  小豆包一整天都做妈妈的小尾巴, 一会给她递柴扇风, 一会给她倒水捶背,忙前忙后生怕她累着, 把自己也累得够呛。

  这么热的天也不可能不洗澡,韩城用尽最后一点力气把水抬进冲凉房, 带着几个崽洗了个战斗澡,出来的时候, 苏笑笑已经在沙发上睡着了。

  韩城不舍得吵醒她, 蹑手蹑脚把她抱进房间,打了盆温水帮她洗脸擦身子, 尽量让她睡得舒服一点。

  苏笑笑半梦半醒, 不知道梦见什么,嘴里嘟囔着:“快,快一点,台风,台风来了……”

  韩城叹了口气, 俯首在她的额头上亲了下:“水稻救回来了, 安心睡吧。”

  夜半三更,蛙叫虫鸣越演越烈,没有人看见老苏家前面已经几天没有动过的垂杨柳随风轻舞, 一直持续到翌日清晨。

  清晨四五点, 都不用苏卫民号召, 所有社员包括小豆包都爬起来去晒谷场帮忙, 自动分成几个小队分工合作, 一队社员负责把水稻连枝叶带稻谷运到到晒谷场,一队负责打谷,一队负责晾晒,赶在太阳出来之前把所有稻谷从稻穗上分离出来晾晒完毕。

  苏卫民看了眼天色,沉声道:“多亏了这些军人的帮忙,这可是咱们苏家村史上最快的一次抢收,前后用不到三天,大家看紧一点,我估么着台风今天就会到,粮仓的地上已经铺满,没有多余的地方可以晾晒,大家回去把家里能装的挑箩都带过来备用,一旦起风,不管谷子几成干,立即收到箩里,登记好一家两担挑回自己家里晾着,记住要铺开来晾不停翻动,必要时用火烤干,总之保管好粮食,可千万不能闷发芽了。”

  苏卫民其实已经感觉到风暴正在往这边移动,但是这些稻谷实在太需要这几个小时的脱水时间,哪怕是两个小时三个小时晒个四五成干也能大大减少发芽率。

  二生产大队的队长愣了下,问道:“苏支书,咱还没交公粮呢,这样擅自把粮食挑回自己家里会不会不太好?”

  苏卫民摆手道:“非常时期非常手段,一日台风三日雨,瞧这势头还不知道要刮多少天呢,稻谷没干透这种天气堆放在粮仓里也是等着闷发芽,与其这样还不如让各家挑回去保管。

  就当是提前发放新粮了,到时候再看咱们今年能分到多少粮食再多除少补,希望台风能再迟一天来,这样晒一天的谷子最少也差不多有八九成干,咱们就可以统一收到粮仓去。”

  二生产队的队长不再说什么。

  苏卫民吩咐苏振华:“你去找几个瓦工把各个粮仓的瓦片修补一下,窗口也封严实了,这场台风不会小啊,虽然咱们三面有山挡住一点,可但凡有一点漏洞,也挡不住风夹雨。”

  苏振华点了点头:“我知道了爹,我这就带人去办。”

  各生队长按照苏卫民的意思对各家各户吩咐下去,不多时,各个生产队的晒谷场都摆满了担挑和竹箩。

  大家趁着太阳还挂着,不停给稻谷翻身,希望它们干得快一点,再快一点。

  所谓天公不作美,真的如同苏卫民所料,这还没到中午呢,苏振华才刚刚带着人把粮仓的屋顶修补好,太阳公公就已经悄悄躲进云层里去,遮天蔽日不过是瞬间的事,呼啸的狂风穿过高山刮倒无数树木,毫不留情地袭击小山村。

  社员们快手快脚把稻谷收进箩筐,一担担挑回自己家里。

  尘埃落定,不管今年是丰收年还是失收年,家家户户也总算有了一点存粮,虽然不算多,但也不至于那么慌。

  这场台风来势汹汹,韩城顶着狂风把最后一个粮仓门锁上,外面已经风雨交加。

  老苏家几个大男人穿上李玉凤一早给他们准备好的蓑衣,在风里雨里寸步难行,以龟爬的速度往家里挪动。

  村里的老人小孩一早已经通知过不让出门,苏笑笑和崽崽们在家里都等急了,外面呼呼作响,似乎要把河边的垂杨柳连根拔起,都两点了还不见人回来,要不是李玉凤拦着,四个大崽崽都要出门找人了。

  就在孩子们第N次想要往外冲的时候,家里的大门打开了又迅速关上。

  见到男人都平安回来,全家人的心才放回肚子里。

  顾不得那么多,李玉凤让他们每人提一桶热水去洗个澡换身衣服,免得感冒了。

  等他们收拾完毕,热腾腾的饭菜上桌,三个大男人狼吞虎噎祭祀完了五脏庙整个人才舒坦了下来。

  几个大崽崽把不久前挑回来的稻谷摊开铺在地板上晾着,李玉凤捡起一粒咬了口,细细品尝了一下新米的清香,吐出谷壳,把米粒嚼碎吞下才说:“有五成干了,晾几天就好,发不了芽。”

  孩子们也学着姥姥的样子,一人咬一粒稻谷,半天也没品出个所以然来。

  苏卫民心有余悸:“我这辈子都没见过那么大的风,这一次真的多亏了韩城,多亏了那些军人。”

  韩城说:“我不过是举手之劳,的确多亏了他们,不过也要爹经验老到当机立断,不然也是赶不过来的,这么大的风连海边都罕见,按道理这里三面环山不该那么大的风。”

  苏卫民说:“大自然要发怒这东西都说不准的,两年前那场地震谁又能预料得到呢?穿堂风的威力不容小窥,三面环山也是挡不住的,不过穿堂风不会停留太久,就怕是龙卷风,那个杀伤力太大了,连瓦顶都能掀起来。”

  全家人都沉默了,连最活泼的小肉包也都不敢耍宝,胆小的小汤圆一直抱着姥姥不肯撒手。

  苏笑笑听着外面鬼哭神嚎的风声叹了口气,天要下雨娘要嫁人挡也挡不住,不知道这样的天灾又会导致多少人受难,希望只是穿堂风过去就好,她更担心的是山上的水库,万一再下几天暴雨导致水库崩塌或者山洪倾泻那殃及的人就更多了。

  “爹,山上的水库稳妥吗?”苏笑笑还是问了一句。

  苏卫民显然也想到了这个问题,点点头:“闺女不用担心,那个水库是你哥亲自带人去修的,每年都会加固一次,前两个月干旱的时候还放过一次水,只要不是连续一两个月不间断的大暴雨,水库蓄不满。”

  苏笑笑这才放心了一点。

  回屋午休的时候,苏笑笑抱着韩城说:“韩城,这次回首都我真的要想想怎么赚更多的钱了。”

  韩城亲了亲她的发端,问道:“准备修桥补路还是修水库?”

  苏笑笑抬起头,惊讶地看着他:“你怎么知道?”

  韩城勾着唇角摸着爱人顺直的秀发:“我爱人对金钱的欲望一向不大,开一个能赚够小肉包口粮的小店都心满意足,之前想多赚点钱着带家人过更好的生活,现在要赚更多的钱自然是准备修桥补路修水库回馈家乡了。”

  苏笑笑亲了亲他长了胡茬的下巴,问他:“那你同意吗?”

  韩城用胡茬轻轻碰了碰她的脸:“笑笑,在清风镇的时候我就觉得把你这样优秀的人才困在家里相夫教子很是内疚,但那时候你告诉我,你觉得做这件事能让你觉得开心,也有成就感,你甘之若饴。

  我认为你是在安慰我,后来我发现,你是真的喜欢和孩子们相处,能把家庭和工作都安排得井然有序,不让自己太辛苦的同时乐在其中,从那时候起我就决定尊重你以后的每一个决定,正如你当初选择嫁给我一样,我相信不管什么情况下,你都能做出最好最合适的安排,所以笑笑,我敬你爱你,更信赖你,你说我同不同意?”

  窗外呼呼作响,偶有不明物体飞来,撞击着并不算牢固的木制窗户,像是一个情绪非常不稳定的暴怒的人,随时都要撞开窗户进来施虐。

  按道理,苏笑笑应该害怕的,但就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听韩城温暖低沉的声音娓娓道来,居然像个定海神针般让苏笑笑觉得放松和安宁。

  苏笑笑抓过韩城的手放在自己的手上把玩着,又用自己的脸蹭了下:“韩城,你真好,有时候开明得不像是这个时代的男人。”他疼惜和尊重爱人的程度是大部分二十一世纪的丈夫都做不到的。

  苏笑笑觉得即便她现在告诉韩城那时候决定嫁给他其实是始于颜值这样一个肤浅的理由,他恐怕也不会生气。

  这一个台风来势汹汹有恃无恐,吹倒了无数的菜园大棚,吹倒并不稳固的房屋和树木,也吹倒了其他公社来不及收割的水稻,足足肆虐了两天两夜才肯走,即便风头走了,还留下一个风尾巴,雨也也还在不停地下,河水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涨到了路面,岸边的垂杨柳已经看不到根部,像是长在河里一样。

  风夹着大雨又连续下了几天,其他公社动作快的抢收了三分之一,动作慢的连五分之一都不到,部分公社按捺不住,听说苏卫民让大家把粮食带回各家各户晾晒烘干,就想着仿效这个办法,号召大家冒着风雨抢收剩下的水稻,可这样的天气即便抢收回来也晒不干,闷在屋里更容易发芽,人家苏家村是晾了半干才收进屋里,根本就不是一个性质。

  用火烤干就更不切实际了,一担半担还行,这么多粮食靠着土灶去烤,焖发芽还比较快。

  其他公社干着急的几天里,苏笑笑做了一份分田到户的计划书交到苏卫民的手上:“爹,分田到户我觉得势在必行,越快落实越好,推动新政策总要有一些人当先锋,我觉得你可以当这个先锋。”

第213章

  苏卫民看着闺女写的计划书, 聊聊数百字,内容也不复杂,归纳一下也就几个点:

  按人头划分田地, 无论男女老少人头一份,责任到每个家庭, 调动家庭劳动积极性;该缴纳的公粮一两不少,产出自负, 自给自足, 丰收年家庭多留余粮, 失收年也不会向国家索要钱粮;虽说法不责众,日后若上头怪责下来苏卫民作为支书首当其冲,苏笑笑建议先向上级领导建议,以苏家村作为试点, 先试行两年, 以后看情况再说。

  苏笑笑上辈子看过一些纪录片, 一九七八年的这个时候某省一个小村庄的十八个农民作为改革先锋,冒天下之大不韪, 瞒上不瞒下写了一份不到百字的“包田到户”的包干保证书, 不吃大锅饭不养懒汉之后,次年的产量高达过去五年的产量总和。

  但即便丰收至此,质疑和批判的声音却从未停止过, 直到一九八零年中, 领导人肯定小村庄这个“大包干”的做法, 认为这样做更能提高劳动人民的积极性和土地的潜在价值, 并明确表示“农村改革势在必行”, 又到了一九八二年才正式实行“家庭联合承包责任制”这个政策。

  苏笑笑出生在九零年代, 也没有生活在农村的经验, 身边也没有给她科普这些信息的人,对于这些事不是很了解,只隐约记得这么一点,按照历史的进程,几年后肯定会分田到户,这时候其实苏卫民没有必要在这个风口浪尖上提及这件事。

  但是就这一次的事件来看,如果苏卫民没有当机立断号召大家提前收割水稻,如果她和韩城不是正好回来,搬来了“援兵”,其后果不堪设想。

  苏笑笑不打算让苏卫民“瞒上不瞒下”去冒险,但是这件事可以提前和县领导“申请”,至于县领导有没有这个魄力,批不批,什么时候批,结果都一样,也就是晚几年实行和早几年实行的事,并没有什么损失。

  但苏卫民这个极具前瞻性的建议有必要让领导看到,即便是县领导不敢批,等以后最高领导人颁布政策的时候,也会记得有苏家村的支书是个思想和领导人高度重合的改革先锋,以后苏卫民若再去县里提点什么建议,也能说得上话,领导未必不会慎重考虑。

  况且这个想法确实是苏卫民先提出来的,吃“大锅饭”做不做也就是混个半温不饱,怎么着都饿不着,埋头苦干的人见着懒汉随便上上工也是这样,自然也就没有什么动力,所以大家的劳动积极性都不高,更有不少人“偷工减料”,这样的干活方式产量怎么可能提高上去?

  换了以前苏卫民断不会有这种念头,但这两年,从恢复高考到越来越明目张胆的倒爷,大街上渐渐消失的红袖章,陆续平反的知识分子和一批批回城的知青……都在证明一件事,换了领导人之后不一样,社会风气不一样了,人人都能看到希望了,分田到户不会少国家一两公粮,只是多劳多得,不养懒汉,苏卫民觉得未必不可行。

  “闺女你放心,等双抢过后这事我会去县里提,外面已经没有什么雨,我先去看看外面的情况。”

  关在家里好几天的崽崽也坐不住了,都要跟着姥爷出去走走。

  台风一停其实外面也没有什么危险,况且雨也停了,李玉凤也就不拘着他们,只是让他们戴好帽子穿上蓑衣。韩城和苏振华也坐不住,一人抱一个小崽跟着出去看看情况。

  李玉凤说:“我也去大菜园看看情况,顺便摘点菜回来。”

  苏笑笑不想出门,倒是很想去一趟县里,看看那位誓言旦旦说她为了一己之私的陈主任现在怎么说,还有一件事就是,到底是谁那么无聊去举报她呢?

  此时县里,县长和书记正握着陈主任的手,书记拍着他的肩膀说:“干得不错,你第一个走访的苏家村水稻都抢收了过来,还知道调动了部队的兵过来帮忙,其他公社平均也抢收了四五成,没有收回来的稻谷我派农业专家去看过,只要这两天全部收割下来,能及时出太阳晒干的话也能抢救回来不少,一点发芽也不影响食用,损失大概也就一两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