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月颂 第163章

作者:青铜穗 标签: 穿越重生

  “是啊,”陆太后又一叹气,“可惜敌人就是看准了我们不可能做到两全其美。”

  赵素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她为程竺云难过,为程家难过,可是此事是冲着皇权和朝廷来的,一个姑娘的贞操在大局面前似乎又没什么值得大肆讨论的了。

  这样一想,她又更加为程竺云难过,在敌人的眼里,女人仅只是他们制造动乱的牺牲品,是工具而已。

  “能想出这主意的人也不简单,我倒是有些好奇了,到底是什么样的人,能布下这样的局?”

  陆太后目光炯炯,那是斗志,也是怒火。即便是面临困境,这位太后也没有露出丁点无助惶恐的神情。让人觉得这只不过是她半生生涯里一个挺平常的挑战。

  对于她的疑惑,赵素也好奇,她想了下:“也不知道他会不会想到冲花月会下手。”

  陆太后沉吟片刻,看了眼她道:“无论如何,他动了皇陵,便是冲着皇权来的,我们要想发展花月会,无论如何绕不过皇上。只有他支持我们,他权力抓稳当了,花月会所面临的阻力才都不是问题。相信经过邬兰凤一事你也有所领悟。

  “所以我们还是得集中精力帮皇上把这人给挖出来。这不是皇上一个人的事,咱们跟皇上也不是敌对的。花月会还需要他的支持,只有朝堂没有了威胁,他能够稳步固权,我们才能顺利施行计划。

  “通过得到皇上的支持来达成我们的目的,这是行之有效的法子,也是我在先帝身上亲身验证过的。”

  赵素点头:“太后所言甚是。”

  无论她们多么想要实现平权,眼下的世情里,皇帝都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力,是那个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最高统治者。

  赵素也没有想过推翻政权创建新社会,她的目的始终也是促进男女平权而已。所以陆太后的话是对的,无论她多么怜惜程竺云,她也没得选择,只能先顾大局,实现曲线救国。

  “先回去吧,王胤最多三日便能抵京,到时看他怎么交代。”

  得了陆太后的授意,赵素才出宫门。

  庆云侯府这个时候正热闹,大老爷赵楠,三老爷赵榆,四老爷赵楹都在庆云侯院里坐着,说的正是皇陵这桩事。

  “事出反常必有妖,竟然寻到皇陵下手,这是不留余地的做法。但纵观朝堂,竟又想不到是何人布了这么一局棋,真是令人费解。可但愿别伤及海船才好。”

  赵榆往后抚了抚头发,眉头紧结。他近来调去了工部,协理工部账目,对海船营造之事尤为重视。

  “还真没准儿,”兵部任职的赵楠抿了口茶说,“眼下朝中无非几件大事,一是海船营造,琉球那边的洋商对接建造,支撑税赋的农桑,还有四方边境的安稳,农桑与西北有两位王爷坐镇,出不了岔子,西南又有威远侯守着,也不碍事。剩下可不就只有海船营造与航海远洋之事了?”

  “是了,威远侯府也出了事,这真是个多事之秋啊。”赵榆叹着气说。

  “三叔还不知道呢吧?皇陵这事,跟您工部的同僚程谅程大人家也有瓜葛呢。”

  大伙说到这儿,门口就传来了赵素的声音,几个人抬头,只见赵素进来朝庆云侯躬身行礼,喊着“父亲”。

  赵榆话听一半,忍不住问下去:“这话从何说起?”

  赵素便就把查得的事情一五一十跟他们说了,然后道:“程家这事和皇陵那边都有王胤在内,我猜测,很可能这就是一个案子。”

  兄弟四个听完都愣了会儿,片刻后家里唯一没在朝任职的赵楹道:“说到威远侯府这个事,至今还没有找到目标,也不知道到底是谁?他拿了那残甲做什么?到底是与长公主有纠葛,还是与威远侯府有纠葛?莫不是这也跟皇陵这事有什么牵扯吧?”

  这可跟赵素想到了一块儿去。不过有庆云侯在,她还是想听听庆云侯的意见。“父亲有威远侯府这边的消息吗?”

第295章 一句闲话

  “没有。”庆云候看着他们,“段疏不是一直在盯着大理寺办案吗?”

  “我们也跟他不熟。”赵素摊手。

  赵楠道:“隅哥儿去了皇陵,回头我让邠哥儿去威远侯府拜访拜访。他们年轻人,走动起来自在些。”

  “也好。”庆云侯点头,“皇上登基未久,尚有许多隐症结,我们在这些事上正当替宫中多加留意。”

  “正是。”

  一家人坐着聊了会儿,赵邯就在院子外头晃来晃去,赵素猜他是来找自己的,跟庆云侯告了退。到了院外,赵邯话还没说就示意她跟着往后院走:“我们二姐夫刚才送了一大筐子的螃蟹,还有一些新鲜的湖鱼,你快来,看看拿来怎么吃!”

  说话间赵素就已被他拉着跨过了院门,穿过庑廊到了可通三府之间的花园,只见园子拂香斋里已人声不绝,二小姐赵萦,大少奶奶余氏,还有三太太黄氏的女儿四姑娘赵絮,都已经在了。大伙或坐或站,注意力都落在面前几只竹筐上,讨论得热火朝天。

  赵素走到近前,只见除了一筐螃蟹,一筐鲜鱼,还有一筐山蘑和几只绑好的野鸡,朝中夏季禁猎,此刻竟有野味,着实让人感到新奇:“这鸡是哪来的?”

  赵絮唤了声“三姐”,然后说:“二姐夫这些日子在巡视京畿水利,住在庄子上,这鸡是自己闯到庄子里来觅食的,让二姐夫的人给逮着了。心里惦记着我们二姐呢,所以巴巴地遣人送过来。还捎了这些鱼啊蟹啊的,全是今儿才捞上来的,可新鲜着呢。”

  赵素噢了一声。赵萦这门婚事属于门当户对,两小无猜。她许的是城北苏家的嫡长孙苏长盈。苏长盈的祖父致仕了,父亲在南边任知府,他自己在户部观政,算是个实习生,所以跟着长官四处办差这是常事。

  赵萦被赵絮说得满脸绯红,笑道:“絮姐儿不过十岁而已,一张嘴却这般伶俐,不过是几篓子吃的,咱们家几时缺过?倒像是多了不得似的,让你噼哩啪啦都倒出来了。今晚上你要不多吃两碗,把嘴堵上,我倒不依。”

  赵絮嘻嘻笑着抱住赵素胳膊:“要是三姐亲自下厨,我吃三碗都无妨!”

  大伙笑起来,大奶奶余氏抚着胸口笑称:“怕了怕了,这样吃法,咱们家怕是真要出个虎女。不过话说回来,素姐儿,我们都等着你发话呢,今晚上你是掌厨还是不掌厨?”

  赵素拖了椅子坐下:“这有什么难的?你们点菜,想吃什么都给你做过来!”

  “你呀,可不用等了,他们这里菜单早就写好了。”赵萦说着从茶几上拿了张墨迹未干的纸,上面果然写了好几道菜名。

  赵素扫了下,就交给小菊:“你吩咐厨下备菜,我回头就来。”

  赵萦也吩咐:“我母亲早睡,多半不会来的。回头去请请三婶四婶,还有兄弟姐妹们,晚上咱们就在这儿开席。就这样咱们几个吃不了这么多,把这些菜各房里都分些,让二叔三叔四叔和太太们都尝尝。”

  “我母亲怕是也来不了,这几日总说胃里不痛快。”赵絮这样说。

  大奶奶余氏是过来人,想了下就说:“请陈大夫来看过吗?”

  “看过了,陈大夫说无妨呢,还跟母亲眉开眼笑的。”

  大伙心里就有谱了,赵萦想了下:“对了,让厨下把那螃蟹什么的,每样也送一份给陈大夫吧。”

  赵素听到这儿忍不住朝她看去一眼,果然是要当大少奶奶管家掌事的人,就是想得周到。

  完了她想了想,又往在座几位看过去:“咱们家跟吏部郎中唐由家有来往吗?”

  余氏正准备喝茶,听到这儿抬头:“什么事?”

  赵素听了有谱,就唤上她到外头,在庑廊尽头道:“大嫂跟唐家熟么?”

  “还行。唐由的二女儿,认了我母亲作干娘。我们时有往来。”

  “这么巧?”赵素便不迟疑了,说道:“唐家和程家之前有桩婚约,但是因故黄了,我想知道,唐由这位大公子,对程家这位未婚妻有什么看法?”

  “你说这事。”余氏露出恍然神情,然后凝眉说:“这是程家主动退亲的,即便是唐公子还有意,恐怕唐由也不会愿意了。都是要面子的人家,双方都又打又闹到了这份上,唐家再娶程家女儿,那不是白给人看笑话么?”

  赵素眉头眼见着苦恼起来。

  余氏道:“你打听这干嘛?”

  “我就是不想他们两家闹掰嘛。”

  皇帝答应过会好好安抚程家,当然不是为了王胤,而是为了将事情影响减到最低,赵素想来想去,就想到唐家还有没有可能接纳程竺云,毕竟他们家受陆太后的影响,思想不像某些人那么古板。余氏这一解释,她便觉得这条路也确实走不通了。

  那程竺云又怎么办呢?

  她有权利获得幸福的,按照这个时代的例行做法,大概就是把程竺云干脆嫁给王胤。可是到底他是害得程竺云至此的人啊,被迫嫁给一个男人,还是夺了她身子的男人,可总不是什么舒心的事啊。就为了名声,所以忍气吞声吗?

  “是太后也在头疼这事吧?”余氏猜道,“我倒是可以去唐家帮你探探口风,但这事落谁谁都不会愿意,我便是去了,也注定没什么用。”

  “我知道。”赵素搔了下头,“我明儿先去程家看看吧。”

  不嫁王胤,到底只是她的想法,也许程家最终愿意走这条路呢?还是先听听他们的说法为好。

  “姑娘,您在这儿呢,厨下都准备好啦。”

  小菊追到了跟前来。

  “这就去!”

  赵素挽着袖子转身,余氏却眼疾手快拉住她:“威远侯要回府了,你知道吗?”

  赵素愣了下:“知道。怎么了?”

  余氏微抿唇,看了眼转头就跟丫鬟唠磕去了的那头的小菊,缓声道:“我听说,延平郡主也会回来。”

  赵素再顿了下,问:“那又如何?”

  余氏微讷,片刻后把手放了,扯了扯嘴角:“没什么。就是唠个闲话。”

第296章 单纯

  既然是“闲话”,那赵素就不用放在心上了,还是先关心程家这边怎么解决要紧,明日一早她就去程家拜访,但她想邀上赵萦一块儿去。

  工部因为每每要从户部拿钱,跟户部少不了要建立几分面子情。苏长盈的祖父从前就是户部尚书,门生也挺多,程谅在工部当差,少不得常去苏家,对赵萦这位即将就过门的苏家少奶奶,他们少不得也要应酬应酬。

  县官不如现管,虽然赵素是准皇后,可是以后真正交道打的多的肯定是这些兄弟衙门,拉上赵萦,也多了一张唠嗑的嘴。

  赵素到了厨房,厨娘们已经把食材准备的差不多了。

  苏长盈送来的鱼还挺肥,也不算特别大,两三斤一条,用来做酸菜鱼最合适。螃蟹也有四五两重一个,虽然还没有什么黄,肉却挺饱满的,蒸它两笼,再做两盆香辣蟹,野蘑和野鸡都分别炒了。

  另外再配了几道家常菜,香气溢出了厨房,院里院外的人闻到都在流口水了。赵絮和赵邯更是忍不住,蹿到了厨房,一人讨了一碗鸡米花才走。

  有好吃的,这天夜里的拂香斋自然热闹,中途不时有过来凑热闹的,大老爷赵楠留在房里陪邢氏,庆云侯和老三老四结着伴过来,一人尝了两口,然后往后花园过招去了。一会儿赵邠也来了,吃了两杯酒,扒了只螃蟹,跟余氏打情骂俏了几句,也走了。

  散席后赵萦已全然不顾形象地扶起了肚皮,她跟赵素走在一路,穿过竹林下的青石小径,没有别的人在,赵素就把邀她同去程家串门的想法说了。

  果然赵萦说道:“前几日跟母亲去相国寺上香,还碰到程夫人,她还跟我们打招呼来着。不过你为什么会想到要去程家串门?”

  “他们家三姑娘被身边的丫鬟坑,刚好被我遇上,给他们解了围,为此事我就去了两转。又因为他们家和唐家曾有婚约,这两家不都是太后带出来的人嘛,所以我就有点想管管这闲事。”

  赵萦抿笑道:“这还没过门呢,就操心起婆家的事儿来了?”

  “少来了,二姐夫对你还不够上心?”

  “得得得,我随你去就是了。谁让我吃人嘴软呢?……”

  竹叶随风簌簌的响,渐渐淹没了姐妹两个的说笑声。

  翌日早饭后,赵素就上长方来找赵萦了。

  余氏看到她们两个结着伴出门,不由问起去向,听说是去程家串门,当下心领神会,也没说什么,只是看着浑身淡定的赵素的背影,渐渐凝住了双眉。

  “这是看什么呢?”

  邢氏正好走到这里,好奇地问起儿媳妇。

  余氏施了一礼,指着远处的背影说道:“我在看素姐儿呢。真是个单纯的孩子,延平郡主很快就要进京了,她还毫无察觉。”

  说到这个,邢氏也敛了敛色,不过她说道:“也不一定就是你想的那样,太后一直把延平郡主当做女儿教养,她和皇上年龄相近,兴许只是把皇上当哥哥。”

  “母亲说的是。只不过想到延平郡主本来在宫中住的好好的,眼看到了太后该给她指婚的时候,而这个时候她却突然离京,总让人心里有点不踏实。这样的决定,还是有点奇怪呢。”

  邢氏沉吟未语。

  “早前朝中就有许多人反对素姐儿当皇后,延平郡主这一回来——她可是无论家世也好,才情也好,品貌也好,都是无可挑剔的皇后人选啊,这一回来会不会影响到素姐儿这门婚事?”

  “怎么会?”邢氏看了她一眼,“皇上不是那样的人,太后更不是那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