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到七十年代当兽医 第21章

作者:冰澄 标签: 年代文 穿越重生

  这一下把两人都惊着了,同时朝他看来。

  何兴家没管他们的想法,只看着乔平道:“乔知青,不是我说你,你都来了好一段了,这明显还没融入到农村中来,前几天才托燕子帮你做过一件衬衫,现在又找秀秀帮你做,你为啥这么费衣服呢,就是因为你穿的衣服颜色太浅,太不耐脏了。你去看看地里谁干活不是穿得深颜色耐脏的衣服,就算你家里条件好,也不能这么浪费布料不是。”

  说完见两人变幻莫测的脸色又补充道:“还有啊,国家让你们这些知青到农村来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就是为了让你们得到锻炼,多多劳动,强健体魄,体会农民的苦。你这身板不行呀,太瘦弱了,你说你也没少吃我们家的猪肉鱼汤什么的,别的小灶也没少开……”何兴家暗示性地看了何秀手上的包子一眼。

  “……为啥还这么瘦呢,一定是因为你平时干活太少了。你们不知道,我二嫂以前风一吹就倒,自打我娘给她换了个八个公分的活计,她锻炼得多了,整个人比以前壮实了两圈。”

  他又转向何秀:“秀秀,你就是思想觉悟不够,你看我们家燕子,自从我教育了她以后,她现在深感自己悟性太低,都不敢来耽误乔知青进步了。你要真想帮助乔知青,咋能光送包子呢,你应该回去给有树叔说说,让他给乔知青换个十个公分的活计,让乔知青扎根农村好好锻炼,继续为中华之崛起而奋斗。”

  何兴家说完了话就走了,心想这个乔平,还专可着他们老何家的闺女祸害。何秀跟他虽然算不上多亲近,可怎么说也是自己堂妹,有树叔平时对自家也不错,这乔平明显不是个良配,他既然碰见了就不好装作没看见。

  他又想了想谁知道这何秀是不是个恋爱脑呢,还是不放心,他又拐去了何有树家,跟他把这个乔平的事说了个清楚,他猜测这乔平就是看上他们两家的条件了。

  他想的也没错,乔平一开始跟何燕走得近,就是觉得何家三个儿子都在县里上班,没准有什么门路。结果何燕最近突然对他淡了下来,又传来了工农兵大学的事,他想着何秀是何有树的小闺女,要是能帮自己说说话,自己说不定能有机会,才又跟何秀接触了起来。

  何有树听了何兴家的话,发愁道:“你说的事我知道了,就是这工农兵大学的事怎么办才好?”

  何有树知道何兴家脑子活,就向他询问起来,他也不是猜不到乔平是为了工农兵大学的名额才接近何秀的。

  “叔,要我看不如这样,你直接让他们来个考试得了,择优录取,谁也说不出什么,还有村里谁不服气地都可以去考,最后靠成绩说话。”

  何有树想了想,决定就这么办,省得他们瞎想主意,把村里搞得乌烟瘴气的。他随即又想到程茵,问何兴家:“你媳妇就没什么想法?”

  “叔,这话我只跟你说,国家迟早会恢复高考的,我俩等着一块考大学呢。”

  “行,你俩有志气,你们就没想着恢复不了呢?”

  “恢复不了就这么过着呗,日子又不是过不下去了。”何兴家心想现在已经1975年夏天了,也没多久了。

  转天何有树就公布了考试的消息,不管那些知青怎么想的,他们想要这个名额都得去参加考试。

  最后考上的人是知青院里没什么存在感的书呆子方行,程茵对这个结果倒不怎么意外,据她所说,方行以前就天天捧着个书看。

  何兴家不在意谁考上了,他觉得不是那个乔平就行了,而且更令人喜闻乐见的是,何有树还真给他换了个又脏又累的活计。

  有次何兴家看到他一身泥泞的样子,很是在心里幸灾乐祸了一番,小样儿的,让你装逼,在地里拉手风琴,这么能耐,你咋不上天上吹萨克斯呢!

第33章 .怀孕·?

  这天晚上,大伙一起吃饭的时候,程茵突然干呕了起来,李二英见状立马面露喜色,拉着程茵小声询问了几句。

  何兴家好歹是从后世来的,没吃过猪肉,还能没见过猪跑,见此情景也大概明白了什么,心里也有了些期待。

  第二天李二英专门让何兴家请了假,让他带着程茵去医院做检查,结果出来后果然是怀了孕。两人都挺高兴,何兴家想着自己即将有个血脉相连的孩子了,一时间干什么都格外有劲头。

  何家这一下子多出来了两个孕妇,要说心情最复杂的就是秦盼弟了,她一直想要个儿子,可自打生了二丫后都没怀上。再加上何兴民的工作在县里,一个星期只能回来一次,夫妻两人聚少离多,更不利于要孩子了。

  她看看张大妮和程茵,再看看自己,头一次对当初让何兴民去县里工作,生出了几分悔意。

  秋天的时候,村里又有了一件大事儿,大队长在全村开会的时候告诉大家,大岗村马上就要通电了。村里人知道后都很激动,他们也能过过城里人有电灯照明的日子了。

  说是要通电,等到真正轮到他们村子,给全村装完电线以后,已经到了深秋。

  因为现在电力有限,只有每天晚上临睡前能供电两个小时,即使是这样,村里人也很是高兴。刚通电的那天晚上大家也不管用电费钱了,几乎家家户户都把电灯打开,照得整个村子灯火通明。

  这一天就像过年一样热闹,到了往常该休息的时间也没人去睡觉,孩子们也在外面跑闹着。

  何兴家这个早在上辈子就习惯了灯火通明的人,在这一刻看着村里的千家灯火,想着自己即将出生的孩子,也油然而生一股豪情。他觉得自己有幸回到这个年代,见证了一个时代的崛起,应该为此做些什么,不该只想着安稳度日。

  之后两天,他每晚都伏在案头写着什么,又修修改改,自觉思路成熟之后,才跑到县里去找了赵全,将自己花了几天功夫完成的计划书拿给他看。

  “肉联厂?罐头厂?”赵全看完何兴家的计划书后,抬头望着他。

  “对,曲县的工业化规模还是太小了,整个县城只有纺织厂和化工厂两个大厂。我们完全可以再建几个新的厂,既推动了咱们县城的发展,又促进了就业。肉联厂和罐头厂都是我根据咱们县的情况,觉得目前最合适成立的。”

  “别的不说,咱们县可是有一个屠宰场的,只供应给农贸市场未免太浪费了,可以把它合并进新的肉联厂里,最好再采购一些新的机器,我看报上说,有些地方的肉联厂已经能够实现半机械化了。等到肉联厂形成一定规模后,我们还可以组建自己的运输队将猪肉销往全国各地,现在物资供应缺乏,不愁没有销量。这样一来,不仅能够多出很多招工名额,对我们农村来说,各个生产队也可以多养一些猪,多出来的粪便还能施肥,粮食产量也能提高了……”

  赵全看着何兴家跟他在那口若悬河地描绘着鸡生蛋,蛋生鸡的场景,不禁陷入了沉思。这个肉联厂要是真能做好了,倒是也能出政绩的。

  “那这个罐头厂呢?”赵全低头看了看计划书,对何兴家问道。

  “咱们这里多山地,种植出的水果,糖分其实是挺高的,完全可以将其加工后做成罐头。只是现在农民还是种地的多,种植果树目前还达不到规模。但成立罐头厂也是一个思路,咱们县还是具有有利条件的。”

  赵全又问了一些细节后,便对何兴家说道:“行了,你的想法我知道了,这份计划书我会拿给上面看看的。”

  说完正事后,何兴家又凑到赵全面前问道:“赵哥,我的提议要是被采纳了,这也算是对咱们县做出突出贡献了吧,到时候是不是应该给我个奖励?”

  赵全闻言十分无语,现在人都讲究做好事不留名,像何兴家这样的十分少见,这还八字没一撇呢,就开始想着要奖励了。

  “你的计划能不能实行还不一定呢,你就想着奖励,你想要什么奖励啊?”

  “我有个妹子,我想给她找个工作,你看咱们县城的百货商场或者是供销社能进人吗?她人机灵得很,不是正式工也行,只要能让她进去。”

  百货商场和供销社都是现在十分热门的地方,可不是说进就能进的。不过如果何兴家的这份计划书真的可行,倒也不是不能通融,跟全县的发展相比一个工作就算不得什么了。

  赵全也没说答应还是不答应,只让何兴家先回去。

  何兴家走之前不放心地说道:“赵哥,你可得替我多费费心,咱俩怎么说也是在一个战壕里奋斗过的情谊。”

  赵全像赶苍蝇似的挥了挥手,这个何兴家真是太啰嗦了。

  “知道了,知道了,你回去等消息吧。”

  这么大的事儿,县里做决定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何兴家也没太着急。

  这期间张大妮又生下了一个女娃,她的身体倒是好得很,月子都没做足就该干嘛干嘛了,生个孩子对她好像没一点影响。

  过年前终于传来了县里年后要成立肉联厂的消息,这还是何兴民告诉他们的。罐头厂倒是没有音讯,想来也是,成立肉联厂的条件更为有利,县里也不会一下子摊子铺太大。

  据何兴民所说,屠宰场被并入到肉联厂了,他以后也算是肉联厂的职工了,他还想着能不能调动个岗位,当个真正的工人。

  这个消息传开后不久,赵全就让人通知他,说工作的事情安排好了,在县里百货商场,过年后就可以去上班了。

  何兴家很是高兴,回去后就告诉了何燕,他想着等何燕见过的人多了,就不会被乔平那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人迷惑了。

  何兴家以前就说过要给何燕找工作,但工作哪是那么好找的,家里人也没太当回事儿。可这回何兴家居然真给何燕找了个工作,那可是百货商场呀,别说在里面工作了,他们平时连进都不敢进,一个个都来追问怎么回事儿。

  何兴家也没说肉联厂的事,只说是自己托关系找人安排的,让他们别打听那么多。

  不过这工作的事儿在何家还是产生了些化学效应的。有次何兴家下班回家,正看到程茵面色古怪地站在院子里,不知道在想些什么,程茵现在已经怀孕好几个月了,何兴家看她这副样子有些担心,就上前询问她怎么了。

  “你是不知道,我今天正准备洗衣服……”

  “不是跟你说了,你挺着个肚子不方便,衣服等我回来洗吗?”

  何兴家看着院子里晾晒的衣服有些不悦。

  “我不是想着学校放了假,我整天闲着也没什么事儿嘛。这不是关键,关键是我刚把衣服拿出来,大嫂就从我手上把脏衣服抢去了,说是她来洗,那真的是硬生生抢去的,一点没夸张。你说大嫂她是不是吃错药了?”程茵很是不可思议地说道。

  自打程茵嫁到何家来,张大妮虽说没怎么样她,可也是时不时地会说一些酸话的。这冷不丁的突然要帮她洗衣服,她能不怀疑张大妮吃错药了吗。

  何兴家还不待说什么,就该吃晚饭了,他们俩就先进去吃饭了。

  前几天何兴民刚刚带了块肉回来,今天做晚饭,何燕就把它烧了。结果大家刚一动筷子,张大妮就动作迅速地把盘子里的肉全挑了出来,夹到了程茵的碗里。

  何燕见状翻了个白眼,这张大妮要是把肉挑到自己碗里,还能说她几句,可她把肉全都夹到了怀孕的程茵碗里,让人不知道说她什么好。

  程茵也很是尴尬,她是吃也不是,不吃也不是。吃吧,一桌子人吃饭,就自己碗里堆满了肉,不吃吧,好像她不领大嫂的情,嫌弃人家似的。

  大虎也不乐意,他一块肉还没吃到呢,就让他娘全给夹走了。

  “娘,我一块肉都没吃着呢。”

  “吃什么吃,你平时吃的肉还少吗?你婶子怀了小弟弟,得多吃肉补补。”

  大虎哭丧着个脸,就算婶子怀了弟弟,也不能一块肉都不给他吃呀。

  程茵见大虎这样,更是不知道怎么办好了,求助地看向何兴家。

  何兴家叹气地扶额,开口说道:“大嫂,你真的不用这样,都是一家子兄弟,有合适的工作我会替大哥留意的。”

  大伙听何兴家这么一说,才知道张大妮这是抽得哪门子风,程茵也是哭笑不得。

  张大妮不好意思地说道:“小四,你可得替你大哥多留意下,你放心,弟妹我会替你照顾好的。”

  何兴家应了一声,这个张大妮,虽然毛病不少,但别的不说,对何兴国还是不错的。他来这么久了,也知道何兴国是个真正的老实人。

  他估计肉联厂建成以后,会有自己的运输队,到时候他想想办法托人把何兴国塞进去当个学徒工,跟着学开大车。一家子兄弟姐妹,落差太大,不利于家庭团结。

  上次在赵全那没说,是不想显得自己太过贪得无厌,这事儿完全可以等到肉联厂建成以后再想办法。

第34章 .放火·?

  冬天是农闲的时候,村里很多人都喜欢在这个时候办喜事,去年何兴家和程茵就是在过年的时候结的婚。

  今年又有一对新人要赶在这时候结婚了,新媳妇还是何兴家跟程茵熟悉的人,那就是知青院里跟程茵最为要好的潘晓晓,而她要嫁的人是大家都没想到的刘小山。

  何兴家跟程茵知道这个消息后,都有些惊讶,不明白这两个人是怎么凑到一起去的。

  这还得从程茵嫁人说起,潘晓晓本就是个活泼话多的性格,以前她有什么事儿都爱和程茵说,可是程茵嫁到何家之后,就不怎么往知青院儿来了。

  等到村里又来了两个女知青,潘晓晓就只能和周红住在一个屋了。那两个新来的女知青平时自成一个小团体,周红的性格又不讨喜,潘晓晓实在和她说不来。

  剩下的几个男知青,陈阳就不用说了,周红护食护得很,邹凯又爱阴阳怪气的,许文科以前就对程茵有意思,程茵嫁人后,他越发沉默了。

  一时间潘晓晓连个能说话的人都没有,有一次她心里烦闷,就到山坡上去溜达了一圈,结果一不小心崴到了脚,想找个人帮忙都找不到。

  眼看着天快要黑了,幸好碰到了从山上摘完果子回来的刘小山,最后还是刘小山把她背到杨老头那儿的。

  因为这件事儿两人接触就多了些,一来二去的竟然好上了,这不就打算趁着过年的时候把婚结了。

  程茵知道了前因后果,可她对刘小山也不熟悉,就有些替潘晓晓担忧。

  而何兴家倒是对刘小山有些了解,毕竟原身爱跟他一起玩儿,刘小山要说为人还不错,至于这两人合不合适就不好说了。

  等到潘晓晓出嫁的前一天,程茵特地将准备当作结婚礼物的枕套装好,就要往知青院里去。

  何兴家因为要上班,没法跟程茵一起。看着程茵已经有五六个月的肚子,想到外面下着雪,路上还不好走,他就有些不放心。

  程茵觉得没什么事,再三保证自己会看着路慢慢走,让何兴家不用担心。

  何兴家想了想,对程茵说道:“那你路上慢点,可以在知青院里多坐一会儿,我下了班过去接你,咱们再一起回来。”

  看程茵答应后,何兴家这才走了。只是不知怎么回事,他一整天都有些心神不宁,快下班的时候看单位没什么事儿,就先回去了。

  刚进村子他就觉得好像是出了什么事,好些村里人都往一个地方跑,他还隐约听到有人喊着“着火了”。

  何兴家心里一咯噔,抬头往远处看去,果然有一个地方往上冒着浓烟,他仔细辨别了下,发现居然是知青院的方向。

  这下他也顾不得别的了,疯了似的骑车往知青院去,到了后看到好些人已经在泼水救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