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到七十年代当兽医 第23章

作者:冰澄 标签: 年代文 穿越重生

  何兴家知道原因后,直觉家里是别想有安生日子了。

  俗话说三个女人一台戏,这家里都四个儿媳妇了。虽说程茵性格还不错,不是个喜欢找事儿的,但张大妮是个脾气火爆的,秋莹莹又是个被家里宠坏的,再加上秦盼弟这么个爱捣鼓事儿的在旁边添油加醋、煽风点火,何家未来的日子肉眼可见的热闹。

  果然不出何兴家所料,何兴业一家三口回来才两天的功夫,家里就已经吵了好几架了。

  何兴家觉得不能再这么下去了,只是还不等他想出办法,何金旺就先把他们聚在了一起,还把在县城的何兴民也给叫了回来。

  “都说树大分枝,人大分家,除了燕子,你们兄弟几个已经都成家了,咱们也到了该分家的时候。”见众人都到齐了,何金旺缓缓说道。

  作者有话要说:

  感谢在2022-01-08 23:53:33~2022-01-09 23:44:37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Q 7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36章 .分家·?

  大家听到何金旺把分家两字说出来,一时间都有些情绪复杂,既有些兴奋又有些茫然。

  想到自己能当家作主,以后由自己的小家管钱,都是有些兴奋的。但是又想到以前不管发生什么事,都有父母给遮风挡雨,以后自己就要成了一家之主,庇护小家了,又有些忐忑。

  何金旺没管其他人在想些什么,又继续说道:

  “你们也都知道,前几年咱们家都在地里挣工分,用钱的地方也多,是没攒下什么钱的。也就是这两年,你们各自都有了工作,才存下了些钱。”

  “你们几个工作的时间长短都不一样,给家里交的钱数也不同。所以我琢磨着把你们这两年交到家里的钱分成两半,不管是工资也好还是队里分的钱,一半还还给你们自己,另一半就和公中的钱放在一起,平分给你们几个。这样挣得多的人帮衬一下其他兄弟,自己也不算太吃亏。另外还得给燕子留出一份嫁妆钱,你们看怎么样?”

  兄弟几人互相看了看都没有说话,何兴家觉得这样分配还算合理,算上时间估计属自己跟何兴民交的钱要多一些,但大哥大嫂这些年在地里干活也没闲着,就是队上分的钱少一些。

  所以他对这个工资拿回来一半再分一半的方案没有异议,就是何兴业……

  往往这种时候总是张大妮最沉不住气,这回也一样,只听她说道:

  “爹,我们对这种分法没有意见,我知道二弟四弟是交的钱多些,也算他们贴补我们了。但我们给这个家里也是做了贡献的呀,这么些年大虎他爹都是拿10个全公分,我除了生孩子的时候也都是拿8个公分的,一年到头基本上没休息过。”

  “燕子还没出嫁,给她留份嫁妆我们也没意见。但是小五呢,早些年他上学花了家里不少钱就不说了,毕竟他们兄弟几个各自娶媳妇也都花钱了,就小五结婚没花钱。但是他这么些年,可是一分钱没拿回来过呀,没道理也要分他一份吧。”

  秦盼弟看张大妮开口了,也跟着说道:

  “是啊,爹,小五他这工作也有两年了,就算现在工作没了,房子没了,他手上也不可能没存下一点钱吧,他的工资咱们可是从来没沾过的。”

  何金旺听了这话对何兴业说道:“小五,你嫂子们也没说错,你确实没往家里交过一分钱,你既然拿着自己的工资了,这钱就不该分你的。”

  “我……”

  其实何兴业手上真没存下什么钱,因为他媳妇秋莹莹从前就是个花钱的大户,整天不是买这就是买那,他们两口子的工资都不够她花的,还得靠秋莹莹父母贴补。

  要不然他们也不至于连个在县里租房子的钱都没有,还要回乡下来了。但他确实也没脸开口去争这一份分家的钱。

  他没脸争,秋莹莹倒是脸皮挺厚,她不服气地说道:

  “我们家何兴业也是老何家的人,凭什么分家不分他一份。”

  何兴家都佩服她的厚脸皮,这事儿别说张大妮和秦盼弟,就是何兴家也不乐意把自己挣的钱分他们两口子一份。

  “小五不是入赘到你们家的吗,按理说他都不算何家人了吧。”何兴民也开口道。

  “怎么不算,他不是还姓何的吗?”

  “当初我和爹去县城找你们,想让你们帮忙打听打听四弟被抓起来的事儿,不是你说的,小五入赘到你们秋家了,就跟家里没太大关系了,让我们老何家没事别上门找你们。”

  “就是,你们过得好的时候想要甩开我们,现在落魄了,又回到家里来争老何家的东西,净想美事呢你们。”张大妮接话道。

  ……

  说着说着几人争吵了起来。

  “行了,都别吵了。你们这些年交的钱就不用分给小五了。我和你们娘前些年自己攒下的钱会分给他一份,还有家里你们各自住的房子都分给你们自己,小五那间也分给他。”

  何金旺说完后又专门盯着何兴业道:

  “小五,我和你娘生了你,活该为你操持,所以我俩的东西会分你一份,但你的兄弟们没道理也要管着你。分你的那间屋子,看你几个兄弟谁想要可以拿钱买下来,你们拿着钱到村里找个空闲的屋子搬进去,以后好好挣工分过活吧。你爹娘没本事,也就能为你做这么多了。”

  何金旺自觉对何兴业已经算是仁至义尽了,不管儿女做了些什么,当父母的总是没法真正地狠下心来。

  可他又不想何兴业两口子整天在他眼前杵着,他看着就糟心。思来想去,就把他们老两口子自己挣的东西分他一份得了,也算是他们为他尽的最后一份心意,以后就靠他自己过活了。

  分家的事儿就这么定了下来,不管谁各自有什么不满,眼下也只能如此了。爹娘自己的钱要怎么分,他们也做不了主。

  何兴家对何金旺让何兴业两口子找处空房子搬出去住的事,那是举双手赞成。如果何兴国跟何新民不准备要分给何兴业的那间屋子的话,他就出钱买下了,全当送瘟神了。

  最后那间屋子是何兴国跟何兴民共同买下来的,他们把屋子隔成了两半,一半给大虎住,一半给大丫和二丫住,孩子们都大了,再住在一起就不合适了。

  不管秋莹莹多么不情愿,何金旺都让他们必须搬出去。何兴业大概自己也觉得没脸在家待,他给村里交了点钱,搬到了以前葛老头的房子,就是黑子的前任主人生前住的屋子,破是破了点,但是便宜。

  唯一可怜的就是他们俩的儿子了,大名叫秋子豪,小名叫大宝。这两口子怕是自己都养不活,也不知道准备怎么养孩子。

  但何兴家也没办法,他也操不了别人的心。这都1977年了,他和程茵今年把大部分的时间都放在了看书学习上。

  等到10月份恢复高考的消息传来,最激动的就要数知青院的知青了。等了这么多年,终于能够通过高考回城了,大家都开始疯狂地看起书来。

  大队干部们倒是也能体谅这些知青,没再给他们安排什么太重的活计。

  还有个人也很是振奋,那就是何兴业了,他就像是在绝望中看到了一丝希望。

  每天住在破屋子里,扛着锄头上工,还有别人的指指点点,都让他觉得自己的人生就像个笑话,而别人都在看他的笑话。这样的日子让他觉得快疯了,这次他无论如何也要走出这个村子。

  当然也不是没有因为这件事发生矛盾的,何兴家跟程茵这种夫妻两人一起去考试的还好,像潘晓晓和马顺平那种在村里嫁娶的,家里人都不愿意他们去考试。

  尤其是潘晓晓,她还怀着孕,刘家人更不愿意她去参加什么高考了,考上考不上都是麻烦。因为她快生了,最后好像到底是没去参加这次考试。

  年底的时候,在寒风中大批的考生走进了考场。何兴家觉得自己和程茵准备的时间要比别人长那么多,应该还是很有希望能考上的。

  就是报考学校的时候有些犯难,程茵还好说,她本来就是京市的,自然想回京市,她又喜欢教书,就报了京市的师范大学。

  可是何兴家他跟着杜师傅学兽医学了这么长时间,也不想再放弃了。虽说国内现在的兽医学体系还不是很完善,但他总要坚持下去的,最后他考虑过后,报考了京市农业大学的畜牧兽医学。

  等待的日子总是难熬的,过年前考上的人已经陆续收到通知书了,何兴家和程茵都被录取了。

  何家人知道后都很是高兴,他们家一下就出了两个大学生,忍得村里人很是羡慕。

  除了他们俩,知青们还有两个考上的,一个是陈阳,一个是许文科。

  陈阳比较务实,报了他老家的一所大专学校,周红准备跟他一起回去,秋天再接着考。

  许文科则考上了京市的一所大学,学的机械工程。

  其他人都没有考上,虽然有些失望,但也没有太过灰心,这才刚刚恢复高考,以后多的是机会,而且很多人已经在想办法办回城了。

3月份就要入学,何兴家和程茵能在家里待的时间也不多了,他们都开始为离开做准备。

  何兴家先交接了工作,尤其感谢了杜师傅这些年来对他的照顾,他跟着杜师傅受益良多。

  杜师傅也对他能考上大学很是欣慰,能教的也都教完了,更多的就要靠何兴家自己去外面继续学习了。

  程茵在村里认识的人也不多,跟她熟悉的就那些知青,她也去参加了那些知青的告别宴。

  陈阳作为老三届,在村里呆了这么些年,收到通知书的时候,眼泪都下来了。

  邹凯虽然没考上大学,但他家里人也给他办了个回城,就要离开了。他看着程茵目光复杂,没想到何兴家一个给动物看病的也能考上大学。

  潘晓晓前不久刚生下一个女儿,因为没能参加高考,她的情绪很是低落,看到程茵的时候,拉着她的手道:

  “茵茵,看来还是你有眼光,当初大家都不看好何兴家,你硬是嫁给了他,现在你们夫妻都考上了,还能一起去京市上大学。”

  她又想到自己,刘家人最近对她防备得很,就差没把她锁屋里不让出门了,看着同来的知青一个个都走了,她都有些后悔自己当初那么仓促嫁人了。

  程茵闻言只能安慰她这次错过了,可以下次再考,让她和刘家人好好说说,争取得到他们的理解。

  作者有话要说:

  终于换地图了,男主要进城了

第37章 .路途·?

  等到该告别的人都告别得差不多了,就剩下个问题,小豆子怎么办。李二英的意思是让他们把小豆子留在家里,她给照顾着,等以后他们方便了再接走,但何兴家跟程茵都不怎么愿意。

  他倒不是不放心李二英帮他带孩子,就是觉得孩子还是跟着父母对成长比较有利,何兴家也不想因为自己的学业,就让儿子当留守儿童。

  他想到刚恢复高考的时候,很多人都是带着孩子去上学的,决定也把小豆子带上,他如今已经快两岁了,也不怎么哭闹了。

  等到将来在京市落住脚,有了自己的房子,他再把何金旺跟李二英都接去。

  一切准备就绪后,二月底,何兴家跟程茵拖着行李,带着小豆子,坐上了去京市的火车。

  这个时候的火车票也不好买,卧铺车厢就更难买了,何兴家还是托人找了找关系,才勉强买到了一张下铺的卧铺票。不过能有一张也行,程茵能带着小豆子好好休息就行了,何兴家自己随便窝着就能凑合着过了。

  上了车后,何兴家把行李归置好,这个小间里上中下三个铺连着对面总共是6个床铺,自己和程茵占了一个下铺。

  对面的上中下三个铺都有人了,一男两女,年纪都比较大,看起来彼此都认识,应该是一起来的。

  后来聊起来何兴家才知道他们都是一个单位的,要到京市去参加个会议。男的姓林,熟悉了后何兴家管他叫林叔,另外两个阿姨,一个姓王,一个姓杨。

  何兴家也介绍了自己和程茵,说是去京市上大学的。那个林叔对大学很是感兴趣,兴致勃勃地跟何兴家聊起了今年恢复高考的事。

  气氛正是愉快的时候,下一站到了,又上来了一男一女,大概30岁左右。女的打扮得很是时髦,男的也挺讲究,一看就是家庭条件不错的,这两人应该是睡他们这边上铺和中铺的。

  此时正是白天,还没到睡觉的时候,他们几个人都在下铺上坐着说话。

  新来的那个女同志一来就对同来的男同志抱怨道:“怎么回事,我不是让你买个下铺吗,怎么是个上铺?”

  男同志好脾气地说道:“下铺不是没买到嘛,你睡中铺好了,我睡上铺。”

  女同志看看对面铺上坐着的林叔三人,又看了看何兴家和程茵,对何兴家说道:“这位同志,咱们能换换吗?我这两天不太舒服,爬上爬下的不方便。”

  何兴家无语了,心想你没看我们抱着孩子吗,你不太方便我就方便了?要是何兴家自己,他就跟她换了,他一个大小伙子,睡哪个铺都一样。

  但这不是带着小豆子呢吗,而且他们两口子就买着一个卧铺,换到了上面,让何兴家窝哪去呀?

  所以他拒绝道:“不好意思啊,我们两口子带着孩子呢,而且就买着了这一个铺。”

  那女同志听何兴家这么说立马拉下了脸,很是不高兴,旁边的男同志劝她算了,也就睡一夜,明天下午就能到京市了。

  最后那女同志硬是坐到对面铺上,和那同来的三位同志一起挤着坐,也不愿意坐到何兴家这边,弄得对面的两个阿姨只好坐了过来。

  一时之间气氛有些尴尬,但在车上还有这么长时间呢,大家也不能不说话。林叔就问了后来的一男一女怎么称呼,那男同志态度倒是挺好,自称姓韩,那个女同志是他爱人,两人都是京市本地人,刚从外地探完亲回来。

  而那个女同志始终高扬着头一言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