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科举文里的反派女配 第84章

作者:春未绿 标签: 甜文 穿越重生

  “姐姐,姐夫让我回来给你报个平安,一切都好,请你放心。”

  妙娘笑道:“那就好,你知道的,我这几日都没怎么睡好觉。”

  安玉不在意道:“姐姐你就照顾好自己和我外甥就好了,旁的不必管。”

  就跟着程晏几天,也学会程晏这般说话了,但妙娘没有反驳,在人前还是要给弟弟面子,她不免道:“你既然回来了,今天就陪我用膳吧,我们馨姐儿可喜欢二舅舅了。”

  一听说馨姐儿喜欢他,安玉忙抱起小粉团子在自己身上,他家只有姐姐一个女儿,偏早早的嫁出去了,安玉自己成婚也要好几年,因此见着馨姐儿那真的是当小公主对待的。

  不知道是不是女孩子说话比较早,馨姐儿就比麟哥儿说话早,被舅舅抱着,小奶音忙道:“二舅舅陪我过家家,我不想和大哥哥过家家。”

  众人都笑了。

  俞青青觉得自己的眼神顿时就无法从他身上挪开了,他实在是太出彩了,好像光一样。

  安玉却毫无所觉,他成长时,家中已经是官宦人家,到姐姐嫁到程家之后,父亲一直是地方大员,往来之人都是累世名宦,投怀送抱者非常多。他兄长如苦行僧一般,他虽然也专心读书,但对旁人的关注却心知肚明,也不大在意。

  要知道程家不少小丫头都看着他红脸呢。

  还是海棠看了俞青青一眼,拉了拉她,她才有些惊慌的出去了。

  俞青青想,只要她努力些,也许找一个像程夫人的弟弟这样的男子很不错,他年少飞扬,待女子尊重,无任何不良嗜好,还学问好,最重要的是也生的好看,更有程夫人这样的姐姐。

  她在遇到的女子中,最喜欢的就是程夫人了,她是最善解人意的人,也非常能够理解别人的处境,不像有的人只是想当然耳。

  若是能和程夫人成为一家人,她不知道多高兴。

  于是,她在娘子军中发愤图强日夜操练不歇息,这次永嘉帝也特意拨了十万两银子下来,已经算难得了,大临日益穷困,四处饥荒,能做到如此就不错了。

  看来是很怕倭人真的来临,到时候入侵中原。

  虽未成泰山压顶之势头,但也要开始筹备起来了。

  倦哥儿就问妙娘:“娘亲,爹爹好厉害啊,我去爹爹书房看到哪个地方,一指上去,爹爹就知道了。”

  妙娘就以此教育倦哥儿:“那就要多读书啊,你爹爹可是从来没有像你这样,读书还喊累,非要娘亲陪着玩儿才读。”

  这说的倦哥儿脸红。

  这次程晏其实抗倭还请了江浙盐丁过来,还募青壮来,永嘉帝见他折子上的条理分明,又十分敢任事,闻言大喜,又拨了二十万两下来。

  这次赢面比想象中的大,程晏之前在泉州劝课农桑很有效果,他又偶然听妙娘提过番薯产量高,因此军丁粮食供给也及时。

  这一仗打了快一年,妙娘等人从刚开始的担忧到后来的平静,到最后已经完全看谁能论功行赏,也是反应了战争的状态了。

  除了程晏表现卓异之外,他还提拔了许多有名望的人,不遮掩别人的功劳,甚至不惜用女将,俞青青也因此脱颖而出。

  连安玉都对妙娘道:“这场仗能打赢,真的是不容易。”

  “听你姐夫说你这次也帮了不少忙,二弟,你真的是长大了。”妙娘看着弟弟,更是骄傲。

  安玉笑道:“姐姐感到欣慰的是你推荐了一位名将给咱们大临吧,那位俞姑娘,我听姐夫说她有霍去病之勇,这个评价不可谓不高呀!”

  妙娘微微有些得意:“那是,她头衔跟着我来泉州的时候,我就觉得这姑娘不一般,现在她更是用自己的实力证明我没有看错人。”

  打赢仗了之后,收尾工作就不是程晏一个知府做的了,他已经超额完成任务,永嘉帝还亲自下令褒奖他,更何况他的老师郭清已经升为东阁大学士,也就是升任次辅。

  这对于程家来说也的确是一件喜事。

  俞青青也不免为妙娘高兴,她现在在程晏的奏封上,封了千户,这可是大临第一个女千户,她好歹也是六品官了。

  从前她就知道自己想嫁好一点的人,就必须让自己也拥有更高的身份,现在她靠军功升官,她想是时候可以了。

  在同妙娘请完安后,她没有大喇喇的就跟妙娘说这种话,而是寻摸到顾成家的那里,说了自己的想法。

  顾成家的听了十分惊讶,她没有想到俞青青居然这么大胆子,看上了安玉。

  她当然不是瞧不起俞青青,但是就觉得这俩人不是同路人,又担心万一此事不成,那俞青青岂不是和程家的关系坏了,明明俞青青有今天,还多亏了自家夫人,她这么莽撞的要说这种事情万一不成,到时候岂不是让妙娘尴尬?

  “这……再也没想过俞姑娘你居然看上的是我们二舅爷。”

  俞青青很有自信道:“那你只管跟程夫人说就是了。”

  她还没满十五岁就已经是六品官了,日后一定建功立业不会比旁的人差,程夫人这般善解人意,没有门第之见,此事肯定会同意的。

  况且,她还对自己这么好。

  顾成家的虽然百般不愿意,但还是把这件事情同妙娘说了,妙娘听完也愣了一下,她不禁道:“你说她看上的人是安玉?”

  “是,就是安玉少爷,我问过海棠豆儿几个,她们说那次二舅爷来您这儿的时候,她眼睛都移不开,这可是……”

  妙娘道:“那你把这件事情直接跟安玉说,看他怎么想的?”

  顾成家的有些迟疑:“这……”

  “你就跟他去说,让他自己做决定。”妙娘瞥了顾成家的一眼。

第129章 儿媳妇像女儿一样

  安玉也是没有想到现在的姑娘胆子都这么大,居然敢自己上门说亲,这份胆量虽好,但安玉还是拒绝了,他也不是当着顾成家的面拒绝的,而是在妙娘跟前拒绝的。

  “婚姻大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岂有我自己定下的道理。更何况,我暂时也不考虑婚事。”

  其实似安玉这种官宦子弟,时常云游在外,不是每个人都像妙娘能够什么地方都跟着去的,家小都要在家,需要媳妇操持一家,孝顺父母。好看不好看在其次,当然像他姐姐这样的最好,但去哪里找这样的人啊。

  外面的人还总是好像姐姐高攀一样,要知道这样的女子可是世间少有。

  就不说旁的,端看他几个外甥,都是姐姐一手照顾,个个聪明伶俐的不得了,他也算是这里那里在外走的人,都没见过这么聪明的。

  不是俞青青好不好的问题,而是安玉从一开始就注定和她不是一路人。

  他的拒绝在妙娘情理之中,妙娘笑道:“既然这样,我就让顾成家的回绝了吧,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

  “姐姐……”安玉知道他姐对俞青青多么欣赏,现在却对于他的拒绝一点犹豫都没有,可见姐姐对自己完全没有私心。

  妙娘就道:“反正你姐夫调令这几日估摸着就下来了,你跟着我们上京就是,这几日就好好的跟着我们家老太爷学些眉眼高低。”

  这安排妥当不过了,避免见面,两下都不会尴尬。

  到底这俞青青是个女子,被拒绝了怕是心中不好受,当然若是纠缠也纠缠不到人。

  顾成家的听闻安玉拒绝也是松了一口气,马不停蹄的找俞青青说了,当然用词也十分委婉:“我们奶奶说您是个好姑娘,也是她看着长大的,人也上进,但我们二舅爷他还在读书,您不知晓我们家大舅爷二十好几才成婚,也怕耽误了您。”

  人家没有直接说你不合适,而是用年纪婉拒,算是够给面子了。

  俞青青虽然不大在内宅游走,但也听出言下之意,她不太明白为何现在她已经是六品官了,可程夫人还是不同意。

  至于下次再过来时,顾成家的和程夫人她都见不到了。

  只有个豆儿,以前和她关系不错,但知道她的事情,反而劝她:“你这是何苦呢?这样两下见面不就是很尴尬吗?”

  俞青青到底年轻,她不服气道:“若是嫌弃,就直接说出来便是,这般让我觉得我的努力一切都是错的。”

  她不明白的事情,妙娘也无从向她解释,反正日后俞青青留在练夫人处,已经能自立了,这就够了,况且她在泉州帮助的人无数,有不少寡妇还有慈幼局的孩子们,她不可能一一记在心里。

  只是程晏听了这件事情后,不免对妙娘道:“你也太小心了一些。”

  “少年慕青艾这本身没错,但我们安玉既然不喜她,日后肯定要娶旁人,若是安玉以后的妻子听到他曾经和别人传过流言蜚语,这样多不好。谁不希望夫妻是彼此的唯一,就像我们当初一样。”妙娘自己深受和林寒哲假订婚的事情困扰,若是程晏当初嫌弃,程家不许,她和程晏哪里有现在。

  提起此事,程晏就心疼妙娘,他在任上打过本地豪强,七八十岁的老头子还强娶年轻姑娘,差点逼死人家几条性命,还是程晏本人背景够强,也不怕事,才把这老头子抓进牢中。

  普通有姿色的女子都逃不脱,更何况是妙娘,她这样的美貌,对于她而言既是好事,又带来无比大的风险。

  所以,她极其在乎名声。

  程晏拥她入怀:“妙妙,你在我心底比琉璃还纯净。”

  “晏郎是这世上对我最好的人。”妙娘很是感动。

  诏令下达,程晏升任詹事府少詹事兼翰林院侍讲学士,这个消息不仅是让妙娘高兴,安玉更是高兴,觉得自己这一趟没白来,要知道但凡科举,翰林院占大头,姐夫此去如鹏程万里,他庆幸自己还好没在倭难时听从家仆的话离开。

  倦哥儿正捏着鼻子和妹妹玩过家家,听说他们要回京城,也是欢呼。

  他早就听娘提起他在京里逛灯会、放风筝好些事儿了,虽然泉州他也交到不少朋友,但是娘亲动不动就说外面危险,他很少出门子去,越发想念京中。

  詹事府少詹事是正四品,看起来和泉州知府品级一样,但是其官职完全不同,这是为了日后太子准备的人才,再加上侍讲学士,以程晏这个年纪,上升速度其实飞速了。

  但他在士林名声非常响,可以说郭清被罢黜后,他是被罚最重的,郭清上任第一件事情就是把高徒捞回来,况且程晏在地方政绩斐然,也并非一般人能够比拟。

  麟哥儿和馨姐儿还不知道京城长什么样,听倦哥儿说起,这俩人也跳着喊:“我们要去京城咯,我们要去京城咯。”

  “你们瞎高兴什么,到时候坐船可不能这样蹦。”妙娘刮了刮龙凤胎的小鼻子。

  馨姐儿最爱撒娇,见妙娘刮她的鼻子就要妙娘抱抱,还好因为跳了一段时间的舞,妙娘力气大了不少,否则,还真的抱不起孩子。

  这有了馨姐儿,公公程添最喜爱的孩子从倦哥儿就变成了馨姐儿,好在倦哥儿大了,现在天天跟在舅舅后面玩儿,也不计较,妙娘一向注意平衡,很怕孩子觉得被冷落,因此抱了馨姐儿一会儿,又把麟哥儿招过来亲亲抱抱。

  三个孩子不时又玩作一团。

  继任知府却是六娘的夫婿王敏行,程晏并不意外,他对妙娘说道:“王敏行与我不同,他并非翰林出身,就需要政绩,这秦劭自己下野,对他这位高徒却是用心栽培。我这里的功绩,他一来就能接收,何乐而不为呢?”

  妙娘不忿:“晏郎,你那么辛苦才换得治下百姓平安,真的要拱手让给他不成啊?”

  程晏却笑道:“他倒也算是好官了,听说在山东也是打击豪强,绞杀强盗,能力并不差。况且我要高升了,就是送他一些也无妨,官场上的事情,多数就是栽在一个贪字上。”

  他这么一说,妙娘倒是明白了。

  因为调令紧急,一行人快速打包行李,程添这次就不跟着去京中了,他不免让程晏有些失落,他和程添在泉州的感情已经非常好,和亲父子没什么两样了,现在他去京里,自然希望程添一道去。

  程添却笑:“我也是上了年纪的人了,再去京中怕是不适应,你好好的做官权当孝敬我了,至于几个孙子孙女,你媳妇儿的教养我是信得过的。”

  他以前是想儿子受苦,他得过来替儿子撑腰,没办法,谁让现在程家年轻一辈中都没几个出挑的人。但现在儿子挣出来了,他也该功成身退了。

  看出程晏的闷闷不乐,妙娘当即道:“爹,晏郎多么希望您能跟着我,我们到时候也派人把太太接过来不就成了么?您这一走,倦哥儿我都不知道怎么劝了。”

  果不其然倦哥儿扒着祖父的大腿哭,俩个小的是听哥哥哭,所以也跟着哭。

  儿子大了,可以自立门户,程添放心的很,但小孙子和孙女都是他的命根子,这一哭,他只好答应下来。

  程晏没想到妙娘会用这招,立马趁热打铁道:“儿子这就让人送太太来京。”

  其实这几年,程添又何尝舍得儿子媳妇还有孙子们,他们对自己好的没话说,尤其是儿媳妇,贤良就不说了,待自己向来周到,是她刚开始喊自己爹爹的。程添这一辈子都没听人喊过爹爹,以前程晏都是喊老爷,因为儿媳妇这么一喊,儿子也跟着喊,他觉得儿媳嫁进来,他是真的多了个女儿。

  如果他有女儿,都不知道有没有这么贴心。

  所以程晏让他留下,他不给面子,但儿媳妇这么说,他就想留下了。

  安玉也佩服的看着他姐,程家这位老爷子可是威严的很,在他面前自己都不敢随便说话。没想到姐姐劝了几句,人家老爷子就同意了。

  一家人浩浩荡荡的上了船,就在他们船开动的时候,王敏行带着六娘前来赴任。

  王敏行在来之前对泉州打探了一番,关系到内眷时,就送到六娘这里,六娘这一年心态平复了很多,身体也养的不错,算得上是王敏行的贤内助。

  其实程晏内宅的事情大多打探不出来什么,六娘看了看也没什么特别的,因为几乎全部是好的,只唯独有一条,是从王敏行的同年杨通判那里得知那位声名鹊起的女将军居然想嫁给安玉被拒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