嫁给偏执战神后 第51章

作者:妩梵 标签: 甜文 阴差阳错 因缘邂逅 穿越重生

  苏管事走到他身旁,却听霍阆似在自言自语,道了句:“霍羲现在去国子监的话,也能跟上那里的学业罢?”

  这话虽是问话,却透着笃然。

  苏管事想起适才的那场考校,愈发觉得小世子将来绝对会是个不简单的人物。

  霍羲分明能将《礼记》里的所有内容都一字不落地背出来,可他这么小,却懂得掩藏锋芒,不贪图长辈的嘉奖,也没让他小叔在霍阆的面前丢了面子。

  这等心思和见识,实在是让自诩见过许多才俊的他,都钦佩不已。

  思及此,苏管事恭声回道:“回相爷,凭小世子的才智,当然能跟上广文馆的学业。虽说国子监要求监生十三岁入学,但先前也不是没有破例的,李太傅的孙儿李懿智力超群,在九岁那年,就破格进了国子监。”

  霍阆觑了觑眼目,抱拳咳嗽了数声。

  苏管事顿了顿,又道:“李家既是开了先河,我们将小世子送进去,也没人敢说什么。”

  “只是…小世子的年龄实在是太小了,广文馆的那些官家子弟都比他年岁大了太多,相爷现在就他送进去,小世子他能适应吗?”

  霍阆淡声回道:“他是我霍阆的孙儿,有何不行?”

  苏管事眨了眨眼,突觉相爷这话说得也不无道理。

  是啊,小世子是丞相霍阆的孙儿,又是定北侯霍平枭的亲子,这样的身份放在广文馆里,地位都比某些庶出的皇子还要尊贵,再说还有三公子照拂。

  小世子霍羲本身又不是个好欺惹的对象,真要玩起些手段来,比他大十岁的少年郎可能都敌不过他。

  庭院渐起夏风,亦将落在青石板地的枯败残花吹拂。

  再开口,霍阆的语气已变得幽然,又道:“再说,能留给我的时间,并不多了。”

  苏管事眸色微变,颤声回道:“相爷…您千万别这么说……”

  霍阆却没让苏管事将话说完整,他将肖似鹰顾狼视的目光收回,沉声命道:“推我进去。”

  药堂近来的生意很好,阮安发现药柜里的药材缺了几味,便准备带着田芽和田姜寻个就近的生药铺采买一些。

  “阮姑,你没必要去生药铺采买药材啊,我昨晚和田芽去东市玩的时候,发现那里有许多药农都在贱价出售药材,甘草、石斛、还有杜仲那些便宜的草药,就跟不要钱似的。”

  阮安一脸讶然,不解问道:“只有跟官府报备过的生熟药局才能卖药材,东市里没有街使阻拦那些药农吗?”

  田芽则压低了声音,同阮安解释了一番:“其实...我们去的是鬼市,那里卖什么的都有。”

  阮安听罢,恍然大悟,嘴上叮嘱道:“鬼市那地界不安全,以后你们少去。”

  田姜和田芽齐声回道:“是。”

  长安有严格的宵禁时间,一旦过了规定的时辰,商贾禁止市易,但城中亦有鬼市的存在,到了夜半时分,也有许多商人在这里偷偷做生意。

  阮安略作沉吟,又问:“鬼市里的药材成色怎么样?”

  田姜如实回道:“我和田芽都觉得这些药材的成色不错,反正肯定比我们之前进的那批药材好得多。”

  这时,阮安忽地想起,前世的这一年,因着骊国境内的几个药山收成都不错,长安城中却然多了好些贱价卖药材的药农。

  有个经商的官家子弟很有远见,他亲自去了一趟鬼市,从其中一药农那儿得知,原来他们这些药农的手里,还有大批量的各色药材,只是他们很难将它们都带进城中来。

  反正药材这东西也不怕放,那官家子弟便趁药价如此低廉之际,掏了几千两白银,将这些药农手里的药材都买了下来。

  过了几年,骊国的几个药山竟都发了水患,药价亦水涨船高,那官家子弟自然大赚了一笔,只可惜他虽牟利不少,有些贫苦的百姓却负担不起买药的钱。

  旱的旱死,涝的涝死。

  阮安不愿再看到这种情况发生,便准备尽快将鬼市里流通的那些药草都买到自己手里,以防止再有人在几年后,将药材垄断。

  思及此,阮安盘活了下手头里的银子。

  若是将那几个药山和药田的草药都买下来,少说也要用三千两银子,毕竟像石斛和甘草这样的药材价格虽然低廉。

  但如人参灵芝这种药材,却要高于那些药材千倍,甚而是万倍。

  再者前世那官家子弟既然能将那么多药草办下来,便应该是走了正当的途径。

  阮安这么一算,除了药材本身需要花钱,将它们运输和存储也需要她花更多的银子。

  可现在她手头里的银子却不怎么够,阮安只将当年霍平枭许给她的诊金,当作自己的私财。

  而婚前,魏元递给她的那张一万两的银票,仍平平整整地躺在妆奁盒里,她从来都没动过。

  首饰头面倒是能典当个好价钱,但她另一层的身份是侯府夫人,去当铺当首饰这事亦不甚妥当。

  看来,而今之计,她惟有动用那张银票了。

  “咣——”一声。

  霍平枭原本正提笔在羊皮卷上绘着堪舆图,神态专注,自然被这道声响打断了思绪。

  抬眼却见,原是阮安将自己的妆奁盒放在了书案上。

  姑娘的神情略有些赧然,她启了启唇,一副欲言又止的犹豫模样。

  半晌,只话音温软地唤了他一句:“夫君。”

  霍平枭撂下手中执笔,自然搞不懂姑娘到底是想做什么,他不解地看向她,低声问:“怎么了?”

  为防夜长梦多,阮安也不欲在买药材的这件事上过于扭捏。

  便在霍平枭的注视下,从妆奁盒中将那银票拿了出来。

  姑娘用纤白的手指捏着它,正色道:“我想跟侯爷商量件事,我看侯府公中的流水也至少够用一年…这一万两银票,我这几日应该会都用掉…短期内还不上你。”

  “…至于用途,我也在这跟侯爷好好解释解释,我想用它买成药材,当然如果你不同意的话,我绝不会用这笔钱。”

  “不同意?”

  霍平枭眉宇轻蹙,甚而有些被姑娘支支吾吾的话给气笑了。

  他盯着她温弱的杏眼,无奈地问:“你知道我当时让魏元先给你这笔钱,是用来做什么的吗?”

  却见阮安竟是点了点头,语气也透着笃然,软声回道:“夫君应该是…看我嫁妆太少,所以想给我贴补些……”

  “错了。”

  霍平枭从圈椅处站起,走到她身前。

  说这话时,男人漆黑眼底的笑意更盛。

  阮安弄不清楚他笑话她的缘由,见他往她身前走来,便将小脸别过了一侧。

  姑娘白皙的面容透着薄愠,下颌那处的软肉,却忽地被男人用长手曲指抵起,触感微凉。

  霍平枭这时蓦然贴近她脸,线条冷毅的硬朗面庞,却在距她唇瓣数寸的距离停驻。

  他并没亲她,语气吊儿郎当的,低声道:“那张银票,就是让你用来买簪子玩的,你还把它当回事了。”

  男人的气息温热,磁沉的话音亦往她耳里钻,带着痒和麻。

  阮安却没忘记正事,将脸转了回来,抬眼同他确认道:“那我就拿它买药材了,明天晚上就把它都花了。”

  “你说。”

  他突然俯身,吻了下她柔软的眉心,淡声又问:“你夫君的那些银子,不给你花,给谁花去?”

第37章 药圃(一更)

  取得霍平枭的同意后, 阮安即刻让魏元带着几名侯府侍从,替她跑了趟宵禁后的鬼市。

  次日一早,阮安照例去平安堂坐诊。

  魏元办事很迅速, 直接就将那几个药商带到了药堂里。

  来的药商共有五人, 皆都穿着质朴的褐色短揭,他们一看就是还没在官衙完成过所,能在长安城里待的日子不多。

  是以在听闻有人要大批量的购置他们手里的药材后,五名药商的面容都露出了喜色。

  就算他们在长安城留不下, 能大赚一笔, 风光归乡也是极好的。

  药堂内的地界不大, 这一挤满了人,室内的空间登时变得逼仄狭小了许多。

  阮安怕病患突然造访, 她和这些药商们讲话会不方便, 便让田芽和田姜留在这里,她则寻了家最近的茶肆, 让小厮上了些茶果,和这些药商们落座详堂。

  “老医姑, 您放心,我们几个都是从剑南梓州来的, 家中虽贫, 却世世代代都做着这贩药的生意。可不像那些不识药, 也不会炮药的商贾,我们手头里的药,都是蜀南药山中最好的药。”

  这药商的口音于阮安而言异常亲切, 原来他们算是她的老乡, 都是剑南人士。

  嘉州离梓州并不远, 都言剑南境内的药山最多, 而剑南最繁盛的药市当在每年九月的梓州。

  阮安幼时没少跟着师傅和师娘在初秋去梓州贩药,药市也不仅仅只卖草药,也跟寻常的集市一样,卖什么的都有。

  梓州药市每年都会传出遇仙的奇闻逸事。

  譬如当地官员在药市遇见一耄耋老者,在他那儿购得一颗丹药,官员服下后,自此终身无疾。

  又譬如,某蜀中孝子的家母大病不治,那孝子便来梓州药市遇灵药,幸运得获一长髯道长的帮助,得到一颗九转还魂丹。

  待那孝子的病母吃下后,果然药到病除,起死回生。

  阮安倒是没在梓州遇见什么仙人或是灵药,那些号称是得道高人的药商,多处都是在招摇撞骗,连基本的药性都不懂。

  不过能在长安遇见梓州人士,阮安的心中还是颇为欣喜的。

  “嗯,我也是从蜀中来的,知道梓州的药材都是极好的,那你们手头上的药材,大抵有多少种?”

  “您也是从蜀中来的?”

  其中一药商放下了手中茶盏,又难以置信地观察了番阮安的容貌,复又问道:“敢问您是不是嘉州的阮姑?”

  阮安腆然一笑,算作默认。

  那药商见面前的老太太果然是阮姑,欣喜道:“那如果是阮姑购药,我们还能再给您算便宜些。”

  这些药商来到长安后,自是也听闻了嘉州阮姑和定北侯之间的那些流言蜚语。

  不过依他们来看,定北侯和阮医姑的关系应该是正当的,毕竟阮姑是个老者,那定北侯的年岁还没到而立。

  年轻男子和花甲老妇,怎么可能?

  都是那群好事之徒在以讹传讹,偏得给他们剑南的名医安个桃色的绯闻。

  但阮医姑在长安的靠山是定北侯这事,却是板上钉钉的,不然她身旁也不会一直有个人高马大的官爷一直盯着他们的举动,瞧着怪吓人的。

  等阮安同药商们谈完,魏元提议道:“属下瞧着,阮姑这次要购易的药材可真不少,听适才那药商讲,这里面的药好像不全是熟药,您将它们买来后,怕是还得寻地界将它们炮制一番。”

  阮安颔了颔首,温声回道:“这地界最好择在城郊,我适才想了想,与其在城中再开间药肆,不如在郊外开间药圃,这样还能在荒地种些草药,自给自足。”

  “不知在郊外盘下一间田庄,大抵需要多少金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