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长兄日常 第130章

作者:明照万里 标签: 升级流 穿越重生

  扑哧,林屿笑出声,“师父你的话题转的太生硬了吧?再说了,您在村里待了这么久,我不信您没听到几句闲话,关于我这个重组家庭的。”林家村人都晓得,也就只有外人可能不知道。

  唉,白老先生反思了一下,他是习惯了拐弯抹角的说话,一句话能解读出三个意思,碰上这样直

  来直往的,他反而不知道该怎么接招。

  “人跟人的感觉,除了天生的,还有后天养成的,那些收养的,难道就不当一家人了?”

  林屿直接说道。不过他心中有升起几丝可惜来,士农工商,商人的天花板太低,虽然日子过的富裕,但也绝了继续向上的路。如果非要找一个依附的大家族,他自己也不乐意。

  “倒是老夫自己迷障了,一时没转过这个弯来。”白老先生叹道,“果然是老了。上次你给老夫看的那个什么基础化学,老夫看的迷迷糊糊。”

  “活到老,学到老嘛。”林屿颇有幽默感的说。

  不过等到这边忙完了,他又收到白知州的召唤,于是赶到州城去了一趟,本来还想把自己这段时间收集的商户案例交给他,却感觉白知州兴致不怎么高,一副心情非常不好的样子。

  “坐吧。”

  林屿把手里整理好的案例放在白知州案头,白知州开始问起长兴县的恢复工作,虽然觉得章县令肯定早就汇报过,林屿还是细细回答了一遍,但他的角度就是关注居民生产和物价等等小事,告诉白知州长兴县这次已经挺了过来。

  白知州心情略微好转,兴致稍微高了点,也不谈正事,反而邀请林屿去花园里闲聊,既然对方想散心,林屿当然奉陪,两人天南海北的说着闲话,想到哪儿就是哪儿,白知州还说如果有时间让

  康平过来一趟,白子望哭着闹着说没人陪他玩。

  林屿欣然同意。

  临走前,白知州还说要送一盒茶叶给他,听说是颇为贵重,并且好喝的。林屿虽然对煮茶汤敬谢不敏,但抵不过白知州的好意,还是进屋去拿茶叶。

  茶叶就放在书桌上,抽出茶叶后,一本册子顺势掉了下去。册子本来就被扔在边缘摇摇欲坠,所以略微松动就掉了下去。

  林屿低下头去捡,眼神一扫过,册子打开,上面简短的文字映入眼帘。

  堤坝溃烂,偷工减料,肆虐,虞家等等字眼,混合到一起,却让林屿一下子没办法理解其中含义。

  他深吸一口气然后站起来,手里捏着茶叶盒,就跟没事人一样站起来,先把册子重新归置放回原位,然后出门去跟白知州讨论茶叶的泡法。

  白知州也喝不惯那种疯狂加香料的茶叶,自从有了清茶,他就一直坚持喝这个。

  喝过茶水,林屿突然想起来,“大人,白老先生最近过来了,你要不要去探望探望?”毕竟是人家长辈的。

  白知州恍惚了一瞬,目光一亮,“真的?那的确该去探望,等我忙过这阵吧。”

  “嗯。”

  两人又聊了一会儿,因为白知州还有公务,林屿告辞。

  白知州把林屿整理的案例集合到一起,放进专门的匣子里,也只有看见自己整理撰写到一半的商业案例,白知州的心情才能好一点。

  但放下这一半的册子,白知州心情立刻又恶劣起来,实在是气不过!

  他展开那本被他扔了又捡回来的册子,牙齿咬的咯咯作响,一股郁气憋在心里快要爆炸。

  可怜的册子又被他扔了出去,啪一声摔到墙壁边。

  册子的内容其实很简单,就是回复前一封信件的。

  白知州现在好赖也是一州之长,掌管一地民生,自己治下出了水灾的事情,除开长兴县城,还有附近的几个村子都被水淹了,经济停滞,民生,还有一切的一切,都需要白知州去处理后续,收拾残局,更何况他先前也当过长兴的县令,怎么不上心,势必要追查到底的。可是这一查就出了问题。

  长兴的确靠近河道,如果说雨势过大一时被淹没也是天灾,但白知州自个记得清清楚楚,他还在任上,每年冬天都要组织人拓宽河道,挖深水渠,以往也没有发生过类似的事,再大的水势也是平安度过,在深入一查,白知州模模糊糊的找到了真相。事实就是,在长兴县的上游,还有一个县城,而那个县城的堤坝说年年都修,实际上根本没人管过,于是在雨水冲刷下,堤坝彻底垮塌,让下游的人遭殃。

  白知州知道这个消息差点炸了,这是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关他们长兴什么事!这事必须要给个交代!该撤职的撤职,该负责的就要负责。

  然后白知州发现自己踢到铁板,因为那个县城的县令是朝中虞家的长房长孙,正在外出历练镀金的贵公子,履历上怎么能够有这样一个污点?对方表示一切损失都可以赔偿,但是罪名?仅仅止步于修建堤坝的包工头。

  虞家长房,这位贵公子的长姐,还是二皇子的正妃,十足的皇亲国戚,哪里是白知州想撬就撬的动的?

  一想到这个,白知州火冲天灵盖,恨不得都快把自己憋出病来,又是憋屈又是难受,对方甚至隐隐透出威胁的意思来,让他不得不接受这个结果,不然就是一拍两散。

  白知州气了很久,最后只好狠狠的狮子大开口,要了一笔赔偿,准备分配给受灾人民。

  *

  林屿不小心看到的信息,他谁也没告诉,只暗暗把关键词语记在心里,并且利用自己的人脉,装做若无其事的打听消息。

  毕竟两个地方虽然不属于同一个州,却不是很远,互相也有商业往来,很快,他就知道了册子上消息的真实性。

  的确,在水灾过后,隐隐就传出了是上游县城堤坝的问题,毕竟堤坝那么多人看见,瞒是瞒不住的,最后包工头下了狱,事情就算了了。

  显然真相不止如此。

  林屿深吸一口气,只能暗中记下那位虞家公子的姓名,准备悄悄打听。对于官场他不熟悉,不过白老先生应该非常清楚。

  老先生给林屿科普了朝中如今的几大家族,都是一代代传承下来,根深蒂固势力非凡的,不论是哪个都得罪不起,牵一发而动全身,轻易动不得。

  “如今平民想要出头,难上加难啊。”白老先生叹道。

  “我还没问过师父您的家族是什么样子呢?”

  “我家啊...”老先生回忆着“最初也是做生意,赚够了钱后就买地,不停的买地,然后到处延请名师,督促族中的弟子读书上进,直到出了几个人才,搭上其余大族的线,这才慢慢有了起色吧。”

  “听起来,好像挺容易的。”林屿点头。

  “容易?小子,这中间一共花了两百余年,五代人的努力!这叫容易,世上就没有难事了!”白老先生嗤笑,“我们这些寒门子弟,想出头难于登天啊!”

  作者有话说:

  解释一下,在没有科举的时代,寒门指的是门第势力较低的世家也叫庶族,并非指贫民阶级(来自百度)。

第一百八十八章

  这个话题显然起的不好, 白老先生想起了昔日的艰难创业史,神情也变的郁郁。

  林屿暗叫不好,想要转移话题, 故意作怪说:“那我可就差的远了,还要更努力赚钱买地吧?没个几千亩,都不好意思出门呢!”

  “哈!那可要朝着这个目标努力了!”老先生伸出手,揉了揉林屿头发, 也顺着他的想法转移话题。

  林屿也顺利得到了虞家的信息, 顶流权贵,炙手可热, 行走的位高权重代名词,能够跟他们这些平民说上话都算是纡尊降贵了。

  只是,这世上从来没有永恒不变的东西,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他且记下这个仇,等待时机。

  林屿扬起笑容, 等着吧!

  出去购买粮食的康安很快就回来了, 也带回来一大批的粮食, 存在库房里,人也安心起来。

  康安还说,这次出门买粮, 他又发现一个商机, 除了花钱买粮, 还有不少人问他, 能不能以物易物, 换一些布匹或者日用品等等, 哪怕价格高些也乐意, 只可惜他没提前做准备,所以只能眼睁睁看看机会错过。

  “果然出门长见识啊。”

  “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每个地方风土人情都不同。”林屿说,“如果想要赚这笔钱,不如做个准备。”

  “我倒是没这个兴趣,一通忙活,其实赚的钱不多,不过,”康安话锋一转,“说不定狗蛋跟牛蛋有兴趣呢。”

  这两人分别是三叔家的大孙子跟二孙子,虽然已经起了大名,康安还是习惯叫小名。

  “他们两啊...”林屿想起自己这两大侄子,让他们两练练手,倒也不错?反正不论车队还是渠道都是现成的,以现在的情况,拖着日用品过去,带着粮食回来,能赚两头钱。

  “那就是大哥也同意了?”

  “也轮不上我同意啊,只要狗蛋能够说服他爹,他爷爷。”林屿失笑,“不过狗蛋挺机灵的,说不定真行。”

  康安微微一笑。

  也不知道他是怎么劝说的,反正狗蛋跟牛蛋还真拿到了批准,兴冲冲的组织了一队年龄相差不大的孩子,一起出门去收粮了。不管是成是败,至少是个好的开始。

  收割之后,大人们忙着重建蘑菇房,小孩子就被塞进了临时学堂,继续去年的学习。去年教了最基础的数学跟常用文字,今年明显大家热情多了。

  最初大家没当一回事,毕竟小学堂能学到什么?只要孩子不瞎跑不乱走,能被拘在一个固定的地方就行。可是后来,有人慢慢回过味来,自家孩子会算账会认字,怎么样都是好事。

  尤其是,带着孩子外出时,孩子居然慢慢念出城门口的告示,虽然认了一半白字,但也吸引到其余人的艳羡,让大人挺直了腰板。

  所以对于识字重燃热情。

  林屿偶尔会去“村小”转两圈,看看秋菊的教学进度,目前她跟冬梅是村子的指定教师,两姐妹最初也担心自己的学识跟不上,现在更努力的增加自己的学识。

  白老先生饶有兴趣的去村小旁听了一节课,自然觉得课堂上教的内容太过简单,教这些内容怎么能修身治国平天下?

  “仓禀实而知礼节,一口气吃不成胖子嘛。等到全天下都能温饱是,说不定人人都有书读,还能实现义务教育,凡是十五岁以下的孩子不会因为没钱读不起书,特别优秀的还能继续深造。”

  “哈哈哈,你倒是有信心呐!”白老先生看着自己面前简陋的,临时拼凑的学堂,怎么也想不出那样的景象。

  林屿笑而不语。

  关于教学的话题略过,这次白老先生待的时间算长的,他临走时,要走了关于水稻育苗的法子。不管能不能找到占城稻,至少新式育苗法能的的确确增加产量。

  老先生可说是满载而归,坐着新马车,志得意满。林屿在村口送客,老先生再三强调一定要记得给他送反季蔬菜。

  “不然我就亲自来取了!”

  “安心安心,我一定会按照那个地址寄出去的,不过师父你也要记得按时查收,不然东西就放坏了。”老先生留的地址是京城,用快船送去还来得及,不过签收不及时,也会放坏的。

  “对了,师父这次怎么没去看一看白知州呢?好赖也来了一趟。”

  白老先生一僵,“忘了。”他掩饰着,“下次再说吧。”

  白知州那边,估计等的望眼欲穿吧,就是没想到长辈完全把他忘到脑后了。林屿无奈,目送着马车慢慢消失离开。

  老先生离开后,林屿也把不想上学的两个妹子送去继续教育,临阵磨枪不快也光,说不定短短时间能给她们什么巨大的启发呢!

  这也是出于前辈的学习经验。

  等到妹妹们送走后,白知州亲自过来一回,想要寻找老先生,结果老先生早就没了影子。

  “唉!时机不巧。”白知州垂头丧气,本来还以为说不定能寻到什么主意,结果人都不见了。

  “大人也别灰心,说不定下次就碰见了。”

  “老先生日理万机,下次过来都不定是什么时候,也是我没福气。”白知州唉声叹气的,郁郁不乐的走了。

  真是十分的不高兴。

  林屿隐隐觉得白知州的态度,恭敬有余,亲近不足,这难道不是他的长辈吗?要知道现在,宗族之间,同姓之间本身就是最好的纽带,互相帮助互相提携也是应有之义,这种利益结成的关系非常的牢固。说句不要脸的话,林屿觉得自己跟白老先生,都要比白知州更亲近。

  好奇怪啊!

  等等,他突然发现信息相反的地方!老先生说过自己的家族是小地主逐渐转型的,而林屿也跟白知州闲聊说过他家族的特征,曾经辉煌后慢慢没落的,两人说的情况对不上啊。

  难道是白氏家族先从小地主发家,曾经有过辉煌成就,然后又慢慢没落吗?倒也不罕见。

  一个家族能不能发达,也要看后代子孙成不成才,老子英雄儿狗熊,或者歹竹出好笋的事情也屡见不鲜,还有富不过三代的说法呢。

  林屿把疑问压下,转身去操持反季蔬菜的事情。

  有了去年的经验,他准备建一个暖棚,暖棚最佳的材料是玻璃,透光透暖,保温性能也强,但临时搞玻璃来不及,而且现在的玻璃价格昂贵,通常用在装饰上,未免有买椟还珠之嫌。

  桐油纸也能达到差不多的效果,价格还便宜。桐油纸就是平时用来做油纸伞跟窗户纸的材料,结实且透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