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长兄日常 第41章

作者:明照万里 标签: 升级流 穿越重生

  *

  林屿听到后续的消息, 就是三叔找春霞姐借了钱凑够买铺子的, 去衙门购买登记。

  铺子要二百八十五两, 如果三叔放弃, 名额就轮到一个出价二百八十的人。

  “放弃名额, 会有什么惩罚吗?”三叔问。

  “一共有三次放弃的机会, 县令大人也考虑过, 万一银钱不凑手的问题,法理也不外乎人情嘛。但是第四次放弃,取消三年的买卖资格,让大家买铺子之前也想清楚。”发小说,“不是我吹啊,县令大人才调来不久,但做事老辣,手腕又高,真是我见过最厉害的人。”

  “你那不是废话嘛,那可是县令唉!”三叔说。

  他怀揣着沉重的银锭,去衙门更名,文书当场点清称重,确定银两无误后,就把铺子的契约书加以更改,改成了林三叔的大名,大门和房间钥匙也交了。

  拿着一式两份的契约书,三叔出门时腿都在发颤。

  铺子啊铺子!这可是县城的铺子!活了大半辈子,终于给子孙后代置办了一份家业,能够一代代传下去的。

  买房置地,可说是这时代人最大的梦想。

  三叔谢过发小,改天请他吃饭,然后小心的把契约用油纸包好,贴身放进怀里,一路上走走停停,生怕契约掉出来。

  等回了家,三叔把契约交给三婶藏好,放进一层又一层的柜子里,这才长出一口气。

  接下来,就要早点去告诉那对老夫妇,他们不租铺子,定金也不要。早点告诉人家,人家说不定能寻到更好的买主。

  心里难受跟高兴夹杂,三叔一晚上没睡好,第二天想找林屿一起去,林屿踌躇半天,终于把他的想法说出口。

  “三叔,要不然那个租约,就转到我名下来?”

  “啊?你怎么想的?你哪来的银子付租金啊?就算是可惜铺子,也不能乱答应。小屿,三叔知道你也心疼二十两定金,可三年后要给房子的全款四百多两啊!那可不是一笔小数目。”三叔苦口婆心的劝着,眉头皱的死紧,生怕林屿是一时冲动。

  林屿从怀里拿出薄荷膏,“现在的确没钱,但我想着卖掉薄荷膏的方子,换一笔启动资金,现在赚钱的速度太慢。”他得猴年马月才能攒到足够的钱?

  “机会难得,下次什么时候才能碰到这么合适的铺子?”面积小总价低,还在居民区,人流量还高,打着灯笼都找不着。

  三叔心里想着可惜方子,如果小屿自己做,不定能赚多少呢!但是也对,没有本钱都是空谈。

  钱才能生钱,而攒钱实在太慢。

  如果要说退铺子多半很难,改名字总要简单些,但还是要看老夫妇心里怎么想的,按照之前留下的地址,三叔跟林屿找到那对老夫妇的住址,在梅花巷的第二家院子。

  院子打理的整整齐齐的,花草茂密,篱笆扎的好看,大门还上了清漆,只是现在屋内屋外的东西都收了起来,随时方便搬走。

  林屿抬手敲门,正在屋内收拾被褥的老妇人看到篱笆外头有人,过来问话:“你们找谁?哎哟,这不是林三哥吗?有事?”

  老妇人心里忐忑,还没到说好签契约的事情,突然跑过去,难道事情有变?

  其实这笔买卖她们也不想错过,多得租金好事,哪里找?

  三叔扬起笑脸,老妇人把门打开把人迎进去,“坐下说坐下说,屋里乱糟糟的,只能坐在外头。”

  “没事,是我来的唐突,也没提前告知。”三叔斟酌沉吟着,“有个事想跟老姐姐商量,不知道老姐姐有没有时间听一听?”

  老妇人心头一突,“老哥先说。”

  三叔就把想要更名的事情讲了出去,再次强调除了改名字,其余的一切条件都不会变。

  林屿也搭起笑脸,说是自己撒泼卖乖才得了长辈的同意,想要做生意的。

  老妇人听着没有任何陷阱,但她总害怕着了道,想要寻到能商量事情的人。

  “信儿!你出来一下。”老妇人喊了声,屋内就出来一个中年男人,想必就是老妇人的儿子。

  两拨人一照面,互相都觉得面熟,是谁呢?越瞧越是脸熟,但到底是怎么地方见过?

  卧槽!

  “恩人?”

  “是你?”

  林屿脱口而出,面前这个男人,不就是当初元宵节丢了孩子,最后在衙门请求县令重罚的受害人家属吗?当时两人哭的厉害又热情,林屿没招架住赶紧跑了。

  而受害人家属,也就是姜信,心里感慨万千,一把逮住林屿,“恩人呐!总算是找到你了!你说巧不巧!我找了很久没找到,在自家碰上了!”

  要么说,命中注定呢。

  两边互相叙过话,姜老妇人也变的热情又客气,恨不得把林屿按住,好好的供起来。

  她感喟不已:“这才是注定的巧合,合该遇到。信儿在州城做生意,这些年钱赚的多,也想要请我们老两口跟去州城养老,但是我两舍不得老家,也不想搬到不熟悉的地方去。也就是元宵那天......我们两不放心孙辈,所以才要跟着去的。”

  姜信接口:“以后常住翠州,来回跑着收租不方便,这才要想着处理掉铺子。哪晓得就遇到恩人你呢!”他上次一直想要大力感谢,哪知道林屿溜得快找不到影子。

  现在机会撞上来,他哪里能放过?

  改名字?改,必须改!还有铺子,他可以直接免费。

  三叔瞠目结舌的看着事情转进如风,只觉得他刚刚眨了个眼,怎么快进了几十集?让他都接不上话。

  林屿没有挟恩以报的想法,谈生意就是谈生意,不过姜家母子坚决不干,坚决要免费,两边人僵持不下,谁也不让谁。

  最后还是林屿退让了,把租金谈到十八两,其余的条件不变。

  改了条件后就要重新签订契约,还要把中间人客栈老板叫来,约好明日去存档。

  总算是把这事了了,三叔晕晕乎乎的走出去,都走成同手同脚了。

  私下里,三叔问他:“小屿平日不爱占人便宜,这次怎么答应的这么爽快?”

  “我不答应,姜家的人也不安心呐,恩情是真的,能用银钱报答,当然是最好的。”他如果不接受,姜家人还怕他以后狮子大开口,来个答应不了的条件,到时骑虎难下,答应不对不答应也不对。

  林屿推拒了两回,看出姜家人的心思,这才一口答应。

  “也对。”三叔点头,他觉得不该占便宜,但听小屿一解释,还是接下折扣的好,别人也安心。

  但他随即想到,当初香粉盒一扔成名...调侃说:“看不出来啊,扔个盒子还有这种好处,我也该多上街走走。”

  林屿听不得这个,一听脚趾又开始疯狂抓地,当场扣出一座二层旺铺。

  *

  在铺子门口来来回回好几趟,连哪块地砖有裂缝都清楚,怎么打扫怎么装修想的清楚,最后落到林屿手头。

  其实要说位置,肯定是这个更好,一边挨着最繁华的西市,一边接着好几个居民区,光是常住人口都能赚的盆满钵满,更别说其他了。

  现在,林屿是越看越满意,已经在心里思考货架怎么摆放,怎么吸引顾客了。

  当初转手借给三叔的二十两就转成了第一年的租金,林屿也穷的四个兜兜一样重。除了生活费,就没有一点多余的。

  卖方子就是唯一的办法。如果想要卖更高的价格,当然是去翠州一趟最好,而且还能避开同行竞争。

  林屿捏着方子,怀里放着已经分装好的样品,跟孩子们说了一声,就要出发。

  “大哥要去几天啊?”康平想心里有个底,所以才问问时间。

  “我算算,五天吧,一来一回都需要大半天,不会超过五天。”林屿早就想好了,“你们自己在家做饭,家里放了八百文生活费,遇到急事就去找三叔或者春霞姐,他们会管的。”

  “好!”四个孩子乖乖点头,希希还把手里的白煮蛋留下,“大哥留着路上吃。”

  林屿不接,希希用小手执着的举起蛋,想要他拿着。

  “好吧好吧,我路上吃。”孩子一片心意嘛。

  楚楚不甘示弱的举起竹筒,“我给大哥带白开水!光吃蛋容易渴!”

  “好好好,记得要把水烧开。”林屿挨个摸头,面对争宠的妹妹们,一定要端平。

  林屿收拾好包袱后赶路去翠州,又是坐了好几个时辰的马车,才到了翠州,依旧去原来的客栈留宿。

  休息充足精神后,林屿并没有急吼吼的立刻去找脂粉铺子,而是先去逛了两家很有名的脂粉铺,买了他们家的绣花手帕。

  脂粉铺都会带着卖这些精巧可爱的小玩意,每家都有各自的固定风格。

  卖方子,要怎么样才能卖出高价呢?没名没气,就是灵芝也会被淹没,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想要吹出花,就一个法子,对手的肯定。

  翠州大大小小的脂粉铺数不胜数,林林总总有十几家,但要说其中翘楚,还是非“嫣红阁”和

  “飞翡楼”莫属,余下的十几家就是有稍微好点的,也是菜鸡互啄,老大不说老二。

  如果想要卖个好价,是不是只能去这两家?不不不,林屿折返,直接去了“菜鸡”里比较大只的两家。

  一进门后,直接找到柜台上的掌柜,摊开了手里的小瓷罐,“掌柜的,有兴趣买香膏的方子吗?”

  摊开的手心里放着两个瓷罐,小小巧巧的,白生生的罐子里面放了一点翡翠样绿的膏子,还有洁白如玉的。

  翡翠绿的,气味柔,闻过之后提神醒脑,闻之忘俗。

  而洁白的,香调柔柔绕绕,似有若无,闻着淡而不腻。

  掌柜的看过那么的膏脂,一看就晓得,东西比他们铺子里卖的,好用不少,如果真的能拿下...哪天翠州的两大脂粉店,就要变成三大脂粉店了。

  掌柜的接过膏脂,用耳勺挑起在手背涂抹了,果然,润而不燥,好东西!

  “价格怎么卖?”

  林屿伸出三根手指头,“我这是家传秘方,以前我娘的姑姑的嫂子的婆婆,在王府里当过侍女,看过王妃贵妇们用什么膏脂,回家自己琢磨着调的。当然材料没那么好,可现在也够用了。我要不是缺钱买院子,绝对不舍得卖的。掌柜的你占大便宜了!”

  他故意做出一副吊儿郎当的模样,一副爱买不买的样子。

  膏脂好不好,掌柜的一看就知道,但压价是人之本性,掌柜习惯的还价:“二百?”

  林屿拿回柜台上的瓷罐,放进手帕里,扭头就走。

  “哎哎哎别走啊!”掌柜的急了:“我只是一个掌柜,哪里做得了主?你等等啊,我马上去问主家!”

  他说完还生怕林屿跑了,让店小二拿出给贵客的茶水点心,让林屿安心等候着。

  掌柜的跑去找能做主的人,林屿坐在一边安心等着。他倒不怕掌柜的忽悠他,做出一副相当不耐烦的样子。

  刚才掌柜的为什么急急变了脸色?因为他瞧见了用来垫瓷瓶的手帕,是别家脂粉阁的招牌花样,能有这个花样说明什么?他早就去过别家铺子的,但没谈拢,不知道是因为价格还是别的。

  只要东西好,谁都长了眼睛。好东西如果落到别家铺子,肯定会把他们踩到泥地里,价格合适,就买!必须买。

  做生意不进则退啊。

  谈了一个时辰,最后是以三百二十两的价格成交的。

  “我不要纯现银,三百两是现银,二十两是碎银子。”林屿提出自己的要求。

  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来时怀里揣着三张纸,回去时还是揣着纸。

  其实再磨一磨,多跑几家说不定能价格高点,但林屿不愿意再继续浪费时间,他想早点回去早点打扫。

  说好五天,结果才三天人就回来了。

  弟妹们自然喜不自胜,围着林屿说个不停,叽叽喳喳讲述着三天的生活,其实也就是普通的日常,但听他们说着格外的有趣。

  林屿清清嗓门,把人聚拢到一起,也把他租了一个铺子,以后准备专门卖香膏的决定说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