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长兄日常 第52章

作者:明照万里 标签: 升级流 穿越重生

  “先写信,别的交给我!”林屿保证。

  “真的?”蔡元执别别扭扭的,“你能劝动我娘吗?”

  “你们两母子呢,就是因为关系过于亲近,有些话反而不好说,也担心彼此留下疙瘩,我是外人有什么不好说的?一就是一,二就是二。”林屿保证,“你先报平安。”

  其实蔡元执心里也后悔,梗着一口气离家出走什么的,现在有了台阶下,立刻去找了纸笔,写了报平安信。他安慰自己,我可是因为别人才写信的,可不是我自己低头!

  林屿收起信件,又一并转交给财聚钱庄分号的掌柜钱修。

  不过信才寄出三天,蔡夫人的马车就出现在林家村村头。

  现在信件速度这么快的吗?

  “不是快,我猜或许在这儿,于是赶了过来。”蔡夫人脸上涂着厚厚的脂粉,还是没遮盖住眼下的青黑,看起来一直没有休息过。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蔡夫人下了马车,林屿把人迎了进去,蔡夫人依旧絮絮的说着:“这孩子啊!跑出去也不说一声,我在亲朋好友家找遍了,要不是看到他书房里的信件,还想不起来他会跑来这里。”蔡夫人也是纯粹死马当活马医,倒是真没想到,居然能找到。

  “我跟蔡小郎君的关系完全没重叠,或许他就是想找个没人认识他的地方。”林屿解释着,人有时就是这么奇怪,对着亲近之人闭口不言,对着外人反而能言无不尽。

  蔡夫人进了书房跟林屿详谈,听过蔡元执的言辞,当然要听听蔡夫人的。蔡夫人苦笑,其实翻来覆去也就是那些担忧,她都说烦了。

  “他实在不想管,我也由得他,但是,元执居然想要跑去投军?!那战场上刀兵无眼,是轻易能上战场的吗?万一出点什么事情,那不是要了我的命吗?”蔡夫人说着说着眼含晶莹,摇摇欲坠。

  难怪两人吵起来呢!蔡元执居然想跑去投军,虽然能让他一展所长,但是风险大啊!

  林屿不由得摇头,他得调整之前的说辞了。

  其实要是现代,这种事好办的多,家里的后代实在不是经商的材料,就雇佣职业经理人,让后代只拿钱就行,虽然少了收益,但也少了麻烦。

  古代并没有这种氛围,还停留在父传子,子传孙的继承制中。

  蔡夫人说完后,又觉得自己情绪过于激动,微微欠身,“都是些家务事,倒闹的你不消停,真是对不住。”

  “我拿元执当朋友,这就不算麻烦。”林屿摇头,“蔡伯母,要是凭着客观来说,元执如果进入军中,能闯出一番事业吗?”

  蔡夫人想起儿子一学就会的棍法,也不得不承认,他是有点子天赋在身上的。

  “但天赋不能代表一切啊!人情往来,逢迎上司压服下属,他会吗?”

  “元执也才十六岁,他就是现在不会,难道二十六,三十六还不会?就是学也学聪明了。”林屿摇头,“蔡伯母,您只是不放心让这只雏鸟,飞出您的掌心,独自面对风雨。在您的羽翼之下,他固然能够把风险降到最低,但是也没了成长历练的机会。您说他不通人情世故,可是,给过他表现的机会吗?让他独自做事了吗?放手让他历练吗?”

  林屿一连三问,把蔡夫人问的楞住了。她扪心自问,思考以前对待元执的方式,真的错了吗?

  “其实伯母也是为了元执考虑,银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银钱万万不能。”林屿想起蔡元执那个土豪傻白甜的做派,又好骗,真要是钱庄搁他手里,估计十年内倒闭,都算是蔡元执努过力。

  “术业有专攻啊,元执不擅长做生意,反而擅长武术,还不如化劣势为优势,专门研究这一门,除了参军也可以使银钱调到太平地界,慢慢升职啊。钱难道还能抗得过权吗?”

  蔡夫人豁然打开思路,对啊!如果武官升到一定的地位,一样可以庇护蔡家!那时候,就算管账的人有什么小心思,在武力和权力的威胁下,难道还能翻出水花?管你心思再多,也顶不住一顿拳头。

  她越琢磨越是觉得靠谱,她今年也才三十六岁,再活个二十年总不成问题,那时候,蔡元执也该能顶门立户了。

  蔡夫人越想越是觉得有门,甚至开始考虑怎么给蔡元执的武官之路保驾护航,她想了一炷香,心里密集的阴云终于消散,晴空万里,“林小郎君,还是你想的周到!大恩不言谢,恩情我都记在心里。”

第七十一章

  蔡夫人这么感激, 林屿不敢担当,他也不过是提出一个建议而已,具体操作还得看蔡元执自己, 以及蔡夫人帮忙运作。

  “但是能解决我二人之间的矛盾,已经帮了大忙。”蔡夫人只说,以后可以无条件答应林屿的一个要求,不论是什么都可以。

  两人正在书房里你推我让, 书房的一墙之隔, 蔡元执正望眼欲穿盯着书房的方向,拼命想要听清两人嘀咕什么。

  但他不好意思, 只能椅子上稳稳坐着,其实魂都飞了。

  至于其余的几个孩子,气定神闲,一点都操心,反而还在议论昨天刚背过的知识。什么碱水加入姜黄水变色,为什么冬天有时候下雪有时候下雨, 答的是头头是道。

  “那个, 你们都不担心吗?”蔡元执忍不住问几个孩子。

  康平扭过头来, 信心十足,“只要是大哥出手,就没有他解决不了的问题。”

  “你还真是有信心唉!可是我娘平时也是说一不二的, 没人敢反驳她的意见。”蔡元执小声嘀咕, “真的能行?”他别最后被打一顿就好了。

  正想着, 蔡夫人已经出了书房, 跟林屿有说有笑的, 两人之间的气氛和缓的很, 那架势, 就跟亲人一模一样。

  蔡夫人跟林屿道完谢,又把目光重新放到蔡元执身上,两母子似乎有话要说,林屿给孩子们使了个颜色,五个人都偷偷的溜了出来,把独处空间留给他们。

  康安拨弄着花台里的芦荟,楚楚走去鸡圈里看母鸡下蛋没有,希希搅着手指头,康平呢,直接过来扯着林屿的衣角。

  五个人心里同时泛起同一个念头,好想我娘啊!

  可是娘远在千里之外,也不知道过的是什么日子,累不累,渴不渴?

  林屿也想周氏了,一想到周氏心里就会自然涌起一股濡慕之情,但他还能控制的住,强打起一个笑来,“去写信吧,都写在信里,等到中秋后咱们就出发。”

  “好!”没想到第一个响应的居然是平时闷不吭声的希希,“我要把平时的事情都画下来!”

  一五一十的把事情都告诉给姨娘。

  他们在卧房里消耗了一个时辰,蔡夫人总算主动出来,眼下还带着几丝红肿,显然刚才哭过。

  林屿装做没看过,只问蔡夫人午饭有没有忌口的,他好安排。

  蔡夫人说吃什么都行,她不忌口。林屿就真的随便安排了,在村里也没有好吃的,大多数都是素菜,胜在一个趣味。

  席间,蔡元执满脸的容光焕发,一直在跟亲娘夹菜,告诉她什么好吃,还有小鱼干,都是拿手好菜。

  宾主尽欢后,蔡夫人就提出告辞,她出来找人扔下一摊子的活儿,现在找到孩子也该回去加班了。

  林屿也不留人,正当他们收拾东西时,突然一拍脑门,分红,银票!

  当时蔡元执拿来当借口,唬的他差点信了,现在该退回去了。蔡夫人一听这事,哑然失笑,“他倒是会找借口,难道会跑这来。分红是真的,估计是他查过账本发现的,拿来当做借口。”果然做坏事时人的智商会蹭蹭上涨。

  林屿收到一笔意外之财,也就安心收下。

  蔡夫人走后,林屿又轻松几天,可惜天公不作美,开始哗啦啦的下雨。夏天的雨来的又快又急,河里的水都涨高了,快漫到河边了。

  幸好,胡婆婆早就把原材料采购回来,现在只一心待在家中,专门做花。

  林屿偶尔会溜达着去进度,也会督促她们做满半个时辰,就要起来活动活动。

  “腰背要是累到了,那可是一辈子的大事。”林屿不得不提醒他们。

  “我知道,他也老爱念叨着。”胡婆婆顺嘴回答。

  “谁啊?”

  胡婆婆似乎觉得自己说漏了嘴,连忙解释:“我说的是大夫,大夫就经常让坐久了起来活动活动。”

  林屿还没反应过来,顺势点头,“就是。”

  胡婆婆现在也是摇钱树啊,以后他的沙龙能不能开起来,就全靠她啦!

  现在胡婆婆的屋子里啊,一边厢房堆的是原材料,中间堂屋就是工作的地方,另一边厢房就是成品,摆着散去浆糊胶水味。

  胡婆婆手指翻飞,一片薄薄的绢布就变成了轻柔的花瓣,再组合起来就是美丽的绢花。她做起手速极快,且姿态优美。

  林屿正沉浸在这种节奏感中,突然从大门里走进来一个老年男子,直直踏进了门,手里还拿着匣子,张嘴就说:“这是舒筋活络的膏药,对腰背极有好处的,你记得一日一贴.....”

  “舒大夫?您怎么来了?”林屿站起来,“送药吗?”

  舒大夫一个不防看到林屿,手脚都慌了,楞在原地也不知道动弹。

  胡婆婆连忙上前,接过匣子,“知道了知道了,你先回去吧。”

  “哎!好。”舒大夫摸着后脑勺,一步一回头的走了。

  这种事情,林屿就是天生缺根筋也该明白什么了,更何况他还很会察言观色呢?他既没有立即反对,也没有追根问底,反而欣慰到:“这是好事啊!”

  胡婆婆只觉得自己跟小辈谈论这些,颇为不好意思,“这这这,他就是过来送个膏药,又有什么好事?”

  好吧好吧,林屿看出这两人肯定是没捅破窗户纸,所以才期期艾艾的,他做了一个闭嘴的姿势,

  “好吧,我什么都没说,什么都没看到。”

  任由他们自由发展,如果能成功,肯定给封个大红包。

  舒大夫就是隔壁村的老大夫,医术不错为人还热心,这人品行不错,要跟胡婆婆互相扶持过日子,他是举双手赞同。

  但不论成与不成,都是胡婆婆自己的自由。

  林屿发觉这事后,就只当没看到,他们两人也瞒的紧,村里竟无一人知晓。

  时间开始来到一年最热的七月,雨水也变多了,村里人只能闷在家里躲雨,又是担心又是忧虑。

  如果雨水太盛,会影响到地里的庄稼,也是一年的收成。

  因为水分太高,连蘑菇都种不得,雨水顺着淌进屋里,湿漉漉的,一踩一个脚印。以至于第一批菌丝已经长完了,现在还没法种第二批。

  村长发愁几天后,干脆把用过的麦草腾了出去,打算等雨水过去再种第二批。

  盖房子之前,林屿就考虑了排水问题,把院内垫高了五厘米,还挖了排水沟通到屋外,还垫了地砖,免得踩一脚泥。

  现在看,太有先见之明了。

  等啊等,好在赶在交货日期之前,雨水停了。

  林屿亲自赶着马车,去了码头旁边,找到负责收货的管事徐夫人。

  徐夫人准时前来,把匣子挨个挨个打开检查过,点数之后说,“我定的是五套六十朵,怎么多出来一朵。”

  “那是损耗啊!”林屿回答的很理所当然,“万一在路上发生了破损,那多出来的一朵就能顶上。”

  在现代,食品或者其他按件计算的包装袋上,都会带着一个±符号,就是象征着误差值,比如50±1,意思就是可能是多一件或者少一件,这个误差都在允许范围内。绢花当然不会点算不清楚,但林屿考虑到运输不易,自然先把损耗想在前头。大笔的银钱都赚到了,一点小利益他还是舍得的。

  徐夫人不防还有这个解释,深深的看了林屿一看,拿了签货单,刷刷刷的签下大名盖了印鉴,然后结清了尾款。

  落袋为安,林屿拿着尾款打算回去分账咯!

  目送少年走远,徐夫人的手下很是疑惑,“管事,咱们不是一向只付六成货款吗?”他们新兴隆商行对于大合作商,才有定金三成--尾款七成的优惠。

  碰到小合作商,都是定金三成--货款五成--销售一空后再付二成的惯例,而小商户也不敢开腔说话,毕竟他们求都求不来进新兴隆的机会。

  “这少年,以后必非池中物,现在跟他交好,帮他一把,以后肯定不会少了好处。”徐夫人又瞧了一眼,“放心,我从来没看走眼过。”

  “那我就等着看吧。”手下喃喃的说。

  银钱是拿到手了,可是转手又花了出去,胡婆婆找织女定做专门的绢布,不论蚕丝还是染料都要订购,然后布置一个专门存放绢布的库房,避光避湿。难怪常说,做生意的都把银钱压在货品上,赚了钱也花在订货上。

  但只要新兴隆卖得好,日进斗金不是梦!

  怀着这种期待的心情,时间快进到了八月里。又是麦子收获的季节,村里忙的热火朝天,都在收麦子晒麦子。

  收了麦子,又是送新面的季节,现在村里送新面的习俗也卷了起来,以前送面粉,现在都是送面条,而林屿还要额外加上糖心烧饼,一咬就流心的那种,美滋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