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之纯贵妃是个真咸鱼 第7章

作者:梨落煎雪 标签: 清穿 穿越重生

  “起来吧,过几日就是亲蚕礼了,皇帝最重农桑,皇后不便,让你代替前往,好生准备着。”太后抬抬手,示意她起身。

  看太后没有过多责怪,娴贵妃应了一声,坐了下来,“诸事均已打点妥帖,太后放心。”

  “前些日子,哀家病着,难为舒嫔日日伺候在侧,哀家如今大好了,你也歇歇,精力多放在皇帝身上,没得日日陪着我这个老婆子。”太后笑着道。

  “太后不嫌弃臣妾愚笨,还肯让臣妾伺候一二,臣妾已经很知足了。”舒嫔温声说道,不骄不躁。

  看到太后终于露出了笑脸,众人也稍稍松了口气,不再如先前那般屏气凝神。

  又客套了几句之后,叫散了,众人依礼告退,一一退出。

  自己宫里人受到了责罚,连带令嫔脸上也不大好看,急急回宫。

  苏梨末也赶紧混在人群中,悄默声的扶着霜降的手出了慈宁宫,直直走到了宫门外才松了口气。

  果然是上一届的宫斗冠军,头号端水大师。

  苏梨末由霜降扶着赶回宫,还要筹备糕点吃食去阿哥所看团子们。

  嘉妃得了太后赏赐的簪子,好大的恩典,一路上走的极缓慢,多日的阴霾一扫而空,喜笑颜开。

  “娘娘,前面那不是纯贵妃?”腊梅指了指,低声说道。

  “果然臃肿不堪,灰头丧脸,我要是她,也赶着回宫去,没脸在外面丢人。刚生了个女儿,也没人看得上,了胜于无罢了。”嘉妃这会儿心情十分不错,看着纯贵妃一行走的匆忙,嗤笑道。

  *

  景仁宫,苏梨末用了早膳,把要给团子们的糕点装好,由霜降陪着去了阿哥所。

  阿哥所一早就接到了通知,约摸什么时辰每个妃嫔会过来看望阿哥们都是有定数的。

  苏梨末来的时候,三团子永璋和六团子永瑢已经坐在圆桌子上嗷嗷待哺了,看五团子永琪并不在,打眼瞅了瞅,发现门缝后有个小只身影,笑了笑状作不知,坐下来把四样糕点摆在了桌子上,逐一介绍道:“这个是梨肉好郎君,风腌的梨肉果子裹了一层糖霜,酸甜可口,这个是酥皮红豆糕,外面的酥皮别看薄薄的,可是足足贴了五层才有这个效果,入口即化……”

  苏梨末还没说完,六团子永瑢就忍不住抓了一块儿酥皮红豆糕塞到了嘴里,酥皮掉渣,满口余香。

  见状五团子永琪再也憋不住了,一溜烟跑上前来,问安坐下。

  苏梨末抿嘴笑了笑,就是说嘛,五岁的娃,哪有不贪吃的。

  看到两个弟弟吃得香甜,三团子永璋才动手开始拣了一块儿梨肉好郎君放在嘴里。

  这次苏梨末不仅带了点心,还给每个团子都带了一份汤羹,三团子永璋是熬了两个时辰的黑猪大骨头汤,五团子是香浓的鱼汤,六团子永瑢小吃了糕点再喝汤怕他腻腻的不消化,单做了一碗清爽的莲子汤。

  四团子永珹刚温习了昨儿嬷嬷教的一首小诗,踏出寝殿正准备去小书房练字,听到院子里欢声笑语忍不住也想上前去,前几天就听六弟说,纯娘娘会带好吃的糕点来。

  四团子永珹刚要上去,就被身后的嬷嬷拦住了,低声说了两句,顿了顿脚,只得转身又去了书房。

  “四哥走了,走了。”六团子永瑢吧嗒着小嘴说道。

  见状,三团子永璋拿出袖中的手帕摊在桌子上,每样糕点捡了一样包好,“给他留一些。”

  看到三团子永璋小大人式的张罗,苏梨末抬手拍了拍他的肩膀以示鼓励。

  这兄友弟恭的画面,着实喜人。

  乾隆忙完前朝的事,想到前两日安排过要来阿哥所看众阿哥,于是一行人往阿哥所走来,刚准备进院子,听到欢声笑语,驻足。

  太监李玉忙上前来道:“这个时辰,应该是纯贵妃娘娘在内。”

  乾隆眉头微皱,“成何体统,谁允许各宫娘娘带糕点吃食进阿哥所的。”

  闻言,阿哥所管事太监正要下跪,乾隆摆了摆手拦住了。想到她前些日子进气少,出气多,“罢了,先回养心殿。”

  临走还补了一句“三个孩子的额娘了,竟这般不稳重。”

  声音较低,饶是李玉伺候在侧也没听清楚,但是看皇上的神情,似乎没恼,便在身后摆摆手让阿哥所的管事太监下去了,不必跟着。

  能当太监头子的都是人精,见状麻溜下去了。

  *

  下午,嘉妃来阿哥所探望四阿哥永珹的时候,伺候的嬷嬷把今儿纯贵妃的事儿同嘉妃说了一通。

  “这两次,纯贵妃都是带着糕点和汤水来的,皇上最忌讳后宫把阿哥们性子养坏了,她这样可不是自毁前程。”嬷嬷笑的一脸褶子。

  “鬼门关捡了条命回来,把吃喝看的比啥都重要,也就这点出息了。咱们永珹没凑趣儿吧?”嘉妃询问道。

  “娘娘放心,老奴省得,况且四阿哥人品贵重,岂会跟那几个小毛头厮混在一起,这都是娘娘平日里教导的好。”嬷嬷忙摇摇头恭维道。

  闻言,四阿哥永珹在旁边低下头去,不敢看嘉妃。今儿晌午,他们兄弟四个躲在寝殿里偷吃的事儿可千万不能被发现。

  不过,有一说一,纯娘娘带来的糕点,可真好吃。

  *

  嘉妃得了太后赏赐的事儿后宫皆知,乾隆自然也是知道的。

  第二日夜里便去春熙宫看望嘉妃。

  作者有话说:

  苏梨末诞育:三阿哥永璋、六阿哥永瑢、四公主景顺

  嘉妃诞育:四阿哥永珹

  愉妃诞育:五阿哥永琪

第13章

  人都说月下赏花,灯下看美人。嘉妃自然是按照皇上的喜好,精心打扮了一番,向来只要她肯低头认错再撒撒娇,皇上没有不依她的。况且也不是什么大事。

  乾隆虽有心晾她,但也已多日,且太后又出面调停,就此作罢。且对比不懂事的秀贵人来说,嘉妃还是得体的,不过是给她个教训罢了,倒也无谓过于苛责。

  春熙宫再度春意盎然。

  不过短短两日的功夫,这后宫里的风向就变了。延禧宫因着秀贵人的缘故,便是令嫔的牌子也被搁置在了后排不起眼的地方。

  *

  三月初八,娴贵妃代皇后行亲蚕礼。

  长春宫内,富察皇后昨夜没睡好,眼下乌青,身体浮肿难受,大宫女扫琴跪在榻上帮着揉腿捏脚,劝慰道,“娘娘且安心养胎,下个月就足月了,想这些劳什子做什么,若不是皇上拦着,娘娘还要亲自去亲蚕礼,怎么可以。就算不顾着自己,也得看腹中的小阿哥。”

  “因着本宫有孕,皇上多次破例,前朝早已议论纷纷,这次亲蚕礼……本宫是怕皇上为难。”富察皇后柔声说道,面带愧疚。无嫡子,已是她这个中宫皇后的不是。这一胎虽然太医说很可能是男胎,但若不是,她的身子她自己清楚,是不能再次有孕了,愧对皇上,愧对大清臣民,愧对富察家。

  “那帮言官,无事也要找点事出来,让他们议论去。娘娘只管好好养胎,安心待产。娘娘素日就是思虑太过,且听奴婢的劝罢。”扫琴苦口婆心劝说道。

  “本宫何尝不知……”

  *

  三月十一,四公主景顺满百日。

  一大早上,苏梨末便和霜降拿了两本经书去法华殿烧了,给景顺祈福。

  然后又给景顺拾掇了一番,戴上满月宴白月光娘娘赏的那块玲珑玉璧,再戴上陈贵人送了那对银镯子,由奶娘和嬷嬷们抱着,一同去慈宁宫给太后请安。

  太后用了早膳,正在廊下侍弄花草,看到景顺小奶包心都化了。

  粉粉软软,活泼爱笑的小奶包,谁不喜欢呢?

  景顺爱笑,太后一抱就冲着她咯咯笑笑,逗得太后也乐呵呵的,小手挥舞间,银铃铛玲玲作响,清脆悦耳。

  微风徐徐,花香萦绕,日头正好。

  苏梨末伺候在旁,看着她们祖孙二人互动,不必说什么,也不用说什么。

  含饴弄孙,承欢膝下,大概……就是这种感觉吧。

  小半个时辰,苏梨末想着太后也累了,上前把景顺接过来递给了奶娘,自己则亲手斟了盏茶递给太后。

  “景顺这块儿玉璧是皇后送的吧?哀家瞧着眼熟。”太后接过茶饮了一口,缓缓说道。

  “皇后娘娘心疼公主,满月宴上赏的。”苏梨末解释道,温柔恭顺。

  “皇后有心了。如画,去把哀家那枚金锁拿来。”太后吩咐道。

  苏梨末正要推辞,如画笑着说,“娘娘日后可多带四公主来给太后瞧,太后这是喜欢四公主呢。”

  这般说了,苏梨末面上总不好再推辞了,接过金锁替景顺谢过,直接挂到了景顺脖子上。

  苏梨末原本是想借着百日的机会,顺便来看看太后对景顺的态度,没想到景顺这个小奶包如此受太后的喜欢,亲自抱着玩了好一会儿,又赏了金锁,听如画姑姑说,这可是太后陪嫁里的物件。想必是太后小时候用过的。

  公主不比皇子,若是受太后皇上疼爱还行,若是不被疼爱和珍惜,将来婚姻大事上只怕要吃亏,嫁到京城已经算好的,若是嫁到外地,母女分离,终究护不住她,最惨的是去和亲……

  虽然苏梨末知道历史上这位佛手四公主嫁给了富察傅恒的公子,福隆安,但是不过二十六岁就早逝,不得不早做准备和打算。

  回到景仁宫里,景顺也打瞌睡了,奶娘喂养之后哄她睡了。

  苏梨末换上家常衣服,穿上平底绣鞋,舒舒坦坦的躺在榻上休息,嘱咐霜降把玉璧、金锁、银镯子收好放在妆台上。

  小奶包戴这些物件儿又乖巧又喜庆,粉团儿可人儿,不仅太后看着喜欢,小奶包自己也有意识似的,没事儿就晃手手,听着银镯子上的铃铛声咯咯笑的开心。

  苏梨末承认,她今天是凑了这个巧。所幸开端不错,来日方长。

  且今天苏梨末还有新的发现。上次离得远,没注意到,今天凑近了才闻到太后身上有淡淡的檀香味儿,不是衣服的熏香,更像是礼佛用的檀香沾在身上。想必太后有每日礼佛的习惯。

  礼佛必然是要盘串串的,估摸太后常拿那串帝王绿级别的翡翠串珠就是。送别的无论再如何名贵,都不如太后手中那串,况且礼佛用的物件贵在诚心,并不是价格。

  如此这般想着,苏梨末倒是有了主意,叫了冬雪进来,让她写信去外头托了京中家人按照要求来办。

  作者有话说:

  嗷~签约已完成,宝宝们可以安心追读收藏了。一定要收藏喔,听说安排榜单会根据作品收藏排序,能不能上好榜单就靠宝宝们啦~

  阿哥公主简介:

  苏梨末:三阿哥永璋、六阿哥永瑢、四公主景顺

  富察皇后:七阿哥永琮

  嘉妃:四阿哥永珹、八阿哥永璇

  愉妃:五阿哥永琪

  今天开始每天稳定更新,等下周上榜会加更。

第14章

  三日后,东西送了进来。真严寺高僧亲自捡的陈年菩提子,请能工巧匠打磨成了直径十二毫米的桶珠,供在佛前一日一夜,方送了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