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风流一笑中 第72章

作者:随宇而安 标签: 穿越重生

  愿慢慢无灾无病,万世安宁。

  早在与慢慢重逢之前,他便已被血尊招入麾下,听了他的蛊惑,成为逆命使。但他也对血尊说过,此生此世,一切皆可为,唯不能伤害一人。

  ——她是你心中所爱?

  ——她是我至亲之人。

  ——若我要杀她呢?

  ——我会阻止你。

  ——不惜性命?

  ——不惜一切。

  他表明了自己的决心,但血尊还是瞒着他杀了慢慢,在他崩溃边缘,血尊才吐露实情——徐慢慢没有死。

  只是血尊也不知道徐慢慢在哪里,他找了很多地方,甚至回了徐家村,却始终没有找到她。

  原来她一直在他面前,只是他没有认出来……

  ——山高水长,不复相见。

  耳畔依稀又响起了她冷漠决然的话语。

  徐慎之跪倒在地,双手攥紧了地上黄土,滚烫的鲜血滴落尘土之中,转瞬即凉。

第六十五章

  黎缨昂首立于擎天巨木之上,高处的风分外凛冽,拂动衣袂,金红二色随之翻飞,耀眼如虹。

  她微眯凤眸,眺望远方,见一凤影掠过天际,转瞬之间便到了眼前。

  “参见羽皇。”帝鸾弯下修长的凤颈,发出恭敬的声音,“赤苏子都已及时送达。”

  黎缨微微颔首:“知道了,回去吧。”

  帝鸾扇动羽翼,却没有立刻离开,略一迟疑,还是硬着头皮道:“长老会有令,这是最后一次襄助道盟,羽皇应谨记自身职责,此事了结后即刻回朱紫墟。”

  黎缨嗤笑一声,凤眸中无丝毫笑意,强大的威压令眼前帝鸾僵住了羽翼,险些坠落。

  “天下羽族是听羽皇号令还是听长老会号令?”黎缨冷然道,“若是听我号令,那便让长老会闭嘴,若是听长老会号令,那我这羽皇不做也罢。”

  帝鸾噤若寒蝉,不敢置身羽皇与长老会之间的矛盾,只能扑棱两下翅膀,赶紧飞走。

  此次赤苏子转运之事,徐慢慢托付给了黎缨。血尊的力量无法渗透朱紫墟,而帝鸾一族也已久驻于十四州的重症营地,对此最为熟悉。赤苏子收成之后,便由群玉芳尊暗中自法阵转运至各处营地,由帝鸾一族妥善保管。

  想要在一日之内便让数千万人都服下解药并不实际,只能集中人手,先救危在旦夕的重症病患,再顾及其他。

  得知徐慢慢失踪后,不明真相的众人都惊慌起来,明霄法尊不知何时离开了天都营地,黎缨见他离开后,才着手派发解药。

  黎却焦急地跑到黎缨跟前:“道尊失踪了!”

  黎缨淡淡道:“我知道。”

  “你不着急?”黎却一怔。

  “你做好安排下去的事,她想得比我们更深远,不需要你担心。”

  黎缨的淡定从容让黎却也冷静了下来,回想徐慢慢做过的所有事,好像是很少吃亏过,不能说算无遗策,多少是有些诡计多端的……

  黎却半信半疑,正要离开营帐,忽然被黎缨叫住了。

  “黎却。”

  黎却站住了脚步,回头看向黎缨,却见她罕见地露出了欲言又止的神情。

  “其实一直以来,我让你依靠潋月道尊,是有一份私心。”黎缨似乎下了很大的决心,才转过头正视黎却。

  黎却眼神一动:“你想辞去羽皇之位?”

  黎缨一怔:“你……”

  “我又不是真傻,和你姐弟多年,看不出你心里想什么。”黎却撇了撇嘴,“你不愿意受长老会掣肘摆布,又担心一走了之会连累我,才委屈自己留在朱紫墟。长老会又逼你回去了吧。”

  黎缨笑了笑,眼神柔和了许多,却没有回答。

  “帝鸾生来就该翱翔天地之间,既然生了双翼,怎么能困守于废墟之中。”黎却扬眉一笑,英俊的脸庞焕发光彩,“长老会总担心帝鸾血脉断绝,严禁帝鸾外出,一心繁衍血脉。但自折双翼的帝鸾,活着与死了有什么区别。”

  黎缨笑意更深:“黎却,你成长了许多。”

  “或许吧。”黎却弯了弯唇角,“所以你也不需要为我担心,因为我而屈从于旧秩序的约束。我并不是总需要有人庇护,我也是帝鸾,也有双翼。”

  黎却抬手撩起门帘欲走,忽地又顿住脚步,狡黠一笑:“你下定决心,是因为那个叫白檀的猫妖吗?”

  黎缨眼神微微闪烁:“为何这么说?”

  黎却笑着道:“秋冬时节,天都城又哪来那么多蒲公英呢。”

  天都城郊,荒山之上,一片空地被摆设成祭坛的模样,四个方位上立着石柱,石柱顶端是一朵半开的花,而其中三个花心悬浮着一个光球,光球表面异光流转,细看之下有蝌蚪似的符文游过,牢牢地束缚着光球中央的一团血雾。

  那团血雾色泽鲜红,其中似有碎金闪烁,折射出炫目的光芒,即便隔着光球也能感受到其中磅礴旺盛的生机。

  唯有一个石柱顶端没有血雾,却是一朵娇嫩欲滴的鲜花,而花心之中卧着一只通体莹白,仅有米粒大小的虫子。

  一袭玄色龙袍的晏遮徐徐走上祭坛,环视一周,目光一一扫过四柱。

  ——敖沧神脉、负岳神脉、吞天神脉……

  还有最重要的……

  他勾唇一笑,朝那朵鲜花轻轻招手,那只疫虫陡然一震,似乎受到了感召,身体像吹了气一般缓缓膨胀起来,变成了蚕蛹大小,却又背生薄如蝉翼的两片翅膀,飞到晏遮掌心。

  这是他用神脉养出来的疫王,它的后嗣生生不息,可以繁衍无数代,乃至覆灭整个人族。晏遮指腹摩挲过疫王冰凉的表皮,它似乎并不知道自己的强大之处,乖顺地伏在晏遮掌心,听候他的指令。

  晏遮狭长的双眸渐冷,他一抬左手,将吞天神脉摄于掌心,微一用力,光球便碎为光尘,而那缕血雾却被他攥在了掌心。

  这缕神脉是三缕神脉中最为稀薄的,仅仅只是一道气运,而他需要的,也仅仅是这一点气运。太多了,肉身怕难以承受,只要一刻的气运,便足以支撑他完成成神仪式。

  有点可惜,凡人成神的逆天之举,却一个观众也没有。

  晏遮轻叹一声,像是对自己,又像是对疫王说了一句:“开始吧。”

  疫王震动双翼,缓缓上升,飞过晏遮头顶,发出了人耳不能察觉的嗡鸣。这嗡鸣瞬息之间便到万里之外,丝毫没有减弱,似乎能够蔓延到天际。

  与此同时,晏遮感受到体内一阵充盈与刺痛,吞天微薄的神脉血在他体内冲撞,仿佛要开拓出一片新天地。肉身刺痛,然而神窍却一片清明,晏遮只觉自己的感知力量被无限放大,能感受到万物对他的情感,或排斥,或顺服——这就是吞天的感知。

  吞天能够吞噬信仰之力增强自身修为,如今的吞天摄取的是信众的喜爱与信仰,而上古时期,吞天摄取的却是恐惧之力。

  姜弈曾说,人心之中有一丝清气,诞生于大悲大喜之间,这便是神族修行所依赖的力量。

  然而大喜不易,而大悲常有。

  晏遮今日成神,便是要吞噬人心中这一缕清气,从极致的悲痛之中!

  嗡——

  受到疫王感召的疫虫在这一刻尽皆觉醒!

  七国十四州数千万人,身中疫虫之毒者,尽皆痛彻骨髓,发出撕心裂肺的哀嚎,陷入无边的痛苦与绝望之中。

  对死的恐惧,对生的渴望,勾出了心中那一缕无形的清气。受到无名之力的吸引,清气挣脱了心房的束缚,自孔窍之中钻出,飞上天际。

  十四州浓云骤起,遮天蔽日,宛如末日降临。

  那一缕缕清气自四面八方而来,脱离了时空的限制,一点点地没入他神窍之中,悄然凝聚出第四魂。

  凡人生三魂,命魂、觉魂、灵魂。

  唯有神明生怀四魂,曰——神魂!

  两道剑光携雷霆万钧之势,自千里之外而来,向晏遮当头斩落。

  晏遮双目一睁,笼罩整座山的庞大法阵骤然凝现,堪堪挡住了这两剑。

  剑锋与法阵相撞,爆发出海啸般的气浪,十里之内树木摧折,百兽遁逃。

  剑锋敛去,法阵也出现了明显的破损。

  晏遮目光凛冽,看着瞬息之间飞到眼前的两人。

  一人锋芒毕露,若出鞘之剑,却是剑尊谢枕流。

  另一人清冷俊逸,貌若神人,则是琅音仙尊。

  晏遮不解,他们怎么会知道自己在此?

  但另一个方向飞驰而来的熟悉身影告诉了他答案。

  “姜弈?”他低喃出声,眸中闪过暗色,“你怎么可能逃出绝阵?难道……”他眉头一皱,“徐慎之……”

  徐慢慢被他制住,在绝阵之中彻底丧失行动力,除非有人从外破阵,救她离开。晏遮向来知道徐慎之对徐慢慢的感情极其深厚,因此此次行动他也瞒着徐慎之,却没料到他能找到绝阵所在之处。唯一的解释就是徐慢慢与他里应外合。而徐慢慢能追踪至此,定然是在他身上种下了什么印迹……

  徐慢慢感知到十四州异动,千万生灵痛不欲生,厉声道:“晏遮,你竟妄图以众生怨力凝聚四魂!”

  之前徐慢慢从晏遮口中听到“众生怨力”四字,不明真相,还以为是“愿力”,但此刻方知他的方法竟是如此阴毒,要献祭千万生灵来铺就自己成神之路。

  晏遮眼神冷了下来,唇角翘起,面带讥诮:“为何不能?难道生来是凡人就要认命,我偏要成神,又有何不可?你信天道,何不亲眼看看,我若能成功,便证明天道亦允许凡人成神,这便是正道!”

  “一派胡言。”一道金红凤影从天而降,伴随着一声冷厉的叱责。黎缨化为人形,与众人成掎角之势包围晏遮,截断他所有退路,“为一己私欲屠戮千万生灵,也配称神?”

  黎缨的目光掠过祭坛之上的神脉血雾,寒意更甚:“当年便是你杀害黎却,令他被迫涅槃,折损一命。”

  黎缨话音未落,手中长弓已握在手,凤眸中燃起怒火,九阳黎火凝成的神箭发出凤鸣之音,向晏遮疾射而去,狠狠撞上防御法阵,神箭化为火海,将整个法阵笼罩其中。受过琅音与谢枕流两剑的法阵本已破损,被九阳黎火一烧,再难支撑,猛然发出剧烈的爆炸声,火海化为青烟,而法阵也不复存在。

  “羽皇,营地状况如何?”徐慢慢问道。

  黎缨朝她点了点头:“重症者皆已服下解药,只是中毒者太多,还需要一些时间。我让黎却留在营地催促解毒之事。”

  晏遮脸色微白,心念电转,很快便明白自己中了徐慢慢的圈套,难怪他感知到的怨力远不如预想中的那么多,原来他截获的赤苏子是假的,已经有许多人服下解药,驱除了疫虫的毒性,而且还在继续……

  如此一来,他想要凝聚第四魂难度便陡然倍增,需要的时间也更长。

  任何事,都是拖则生变。

  好在,他总是会做更多的准备。

  晏遮深吸一口气,环视围着自己的众人,眼中带着冰冷笑意,似乎丝毫不将来人放在眼里。

  “出来吧。”他噙着笑道。

  晏遮话音刚落,便见祭坛之上徐徐浮现第二个身影。

  那人清癯瘦削,挺拔如苍竹,怀中抱着古琴,清俊的面容不见悲喜,双目沉静平视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