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区美人养娃日常 第151章

作者:老胡十八 标签: 女配 年代文 穿越重生

  她是用商量的语气说的,兰香感激的笑笑,也没吭声。这种时候装啥大方呢,做裙子需要熬油费火,需要各种颜色的线,还需要踩缝纫机,哪一样是不用花钱的?

  她一孕妇,其实是真不想做,但大家低头不见抬头见的,又是同一个厂里的同事,她拒绝不了,要是能收点钱,赚点外快补贴一下,心里的感受完全就不一样了,舒坦了。

  大家一开始只顾着激动,想要让自家闺女也穿上漂亮裙子,可现在一经卫老板提醒,也反应过来了,都笑着道歉,“刚才是我着急了,一块太少了,给一块五吧,咱们兰香可是两个人帮咱们干活呢!”

  大家都笑,说就要一块五,一块太少了。

  为啥?不是煤嫂们真的这么大方,而是腰包鼓起来了呗。

  谢依然的衣服卖二三十块一件,她们肯定嫌贵,即使工资拿到八九十了,也嫌贵。

  可自己买布才多少钱,麻烦兰香做一下,顶多半天工夫就能拿到新衣服,才需要一块五的手工费,这也就是兰香人心地善良,要是谢依然?

  不砍她们个十块八块的都不姓谢!

  既能省钱,又能让闺女美美的,省得一天指着呦呦她们要一样的,这多简单啊!

  而卫孟喜之所以要出这个头,帮小媳妇孙兰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也是让煤嫂们知道,做人要有分寸,请人帮忙得有诚意,以前赖条件不好,现在腰包比谁都鼓,还抠抠索索想占人便宜,就不是美德了。

  她的员工,她不仅希望她们物质富足,更希望她们精神富足,不要成为精神上的乞丐。

  当然,这种高调她不会唱出来,只是看着她们一个个排好队依次交钱的时候,心里美一下。

  “卫姐,好消息!”胡小五去她家找了一圈没找着人,听见这边叽叽喳喳的,卫姐果真在这儿。

  卫孟喜收起得意,赶紧出门,边走边说,“什么好消息?”

  “你让我去找的那几个房东,除了一个出差的,其它五家都找到了。”

  自从看好位置以后,卫孟喜就让他带着鬼机灵黎安华去找房东,不管他们用什么办法,务必要找到,并且谈好价格。

  本来她也是不放心的,但黎安华长时间混迹市井,很有一套,别说普通老百姓骗不到他,就是卫孟喜这老油条也不一定能骗过他,让他跟着,也是带带小五的意思,教教他怎么跟人谈判,怎么把自己这方的利益最大化。

  反正,每一个门面,卫孟喜都有自己的心理价位,超过她直接pass。

  “卫姐,新华书店对面的两个,我们谈过,一家只愿租,租金是三百块一年,需要三年一次性付清;另一家想卖,但价格高,要五千块。”

  这两家的门面房不一样大,卖那家的只有租那家的一半,按照三十年租金来算的话,四千五才是合理的。他们当时一听就觉着这家卖的太贵了,没怎么上心。

  但卫孟喜恰恰相反,她对一口价的比较感兴趣,按照收益比来算确实是略贵,但学校门口的门面,不消几年,那就是香饽饽,以后眼看着她的生意好起来,房东还会按一开始的价格租给她吗?

  到时候要么只能舍弃好不容易打下来的名气,便宜了下一家来接盘的,顶着现成的名气就能躺赚,要么就只能向房东低头,人家涨到多少乖乖付多少。

  她不想到时候被人掣肘,只想永绝后患,把东西变成自己的。

  “那另外三家呢?”

  “另外三家都在城东,那里学校多,都是机关幼儿园,机关小学,还就在市委侧门对面,我们观察了几天,发现从那道门进出的干部挺多,也是不错的。”

  卫孟喜笑笑,这些她早就调查清楚了,不然也不会划定范围让他们去找人。

  “这三家的价格更贵,都在七千五百块左右,面积也没比前面的大,价格却怪离谱。”胡小五愤愤不平,心道这些房东心可真够黑的,那么大一点房子要价这么高,他当时眼珠子差点没被吓掉。

  卫孟喜衡量一下,价格倒是跟她心里预计的差别不大,顶多几百块钱,看来这俩人搭档干活,效率高不说,还真能办成事。

  其实她一开始想让刘利民去,毕竟无论是陆工那边还是她这边,对刘利民都更亲近,当自家弟弟一样的,可利民实在是太太太老实了,老实到跟人谈价格根本谈不下来。

  即使派黎安华跟着,估计二人合作也不会太愉快,因为黎安华跟狗蛋卫东是同一类孩子——慕强。

  他们只服比他们厉害的人,最差也得跟他们一样,不能还没他们厉害,那他们会把人耍得团团转的。

  卫孟喜揉揉太阳穴,自己咋就生了这么个儿子啊,他这样的狗脾气,以后娶老婆咋整?还不得也娶个比他强的,不然压根管不住他。

  可是,这世界上体力能比他卫东还强,能打得过他的女同志,存在吗?要知道人家现在可是轻轻松松就能举起一百五十斤重哑铃的人!

  说真的,用自行车驮,卫孟喜不成问题,可用手抓举150斤,她还真不能。

  这样的大力士,以后成年得壮成啥样,卫孟喜不敢想象将来一身腱子肉脖子贼粗的卫东,她现在是真巴不得孩子少吃点,少锻炼点,别长太猛。

  算了算了,走一步算一步,现在的当务之急是赶紧去把门面定下来,以免夜长梦多。

  想到就行动,第二天上午,送完货,卫孟喜就带着他俩,亲自去找那几个房东谈了一圈,当然也没比他们好多少,顶多就是便宜几十块钱,在昂贵的总价面前,就跟保时捷两百元代金券似的,没卵用。

  最后挑了两个位置和价格都比较合适的,当场就上房管局签合同,当场过户付钱。

  幸好,两个门面都是带着个二楼,虽然面积不大,但既可以做仓库,又可以睡人,遇上严重的雨雪天气啥的,店员回不了家可以暂住一晚……这也是卫孟喜很满意的地方。

  房子买好,她一分钟都不想耽搁,第二天就让市建筑公司的人来现场勘查,照着人民路上那家万里书店绘制施工图,开干。

  以前慢慢干,那是没钱,得边干边买材料,现在她不差这点钱,所以都是三天两头催进度。一模一样的装修风格,一模一样的结构布局,就连名字也一样,都叫万里书店,让人一看就知道是同一个老板的手笔,巩固的借用的是已经打出去的,全城皆知的名气。

  只不过,人民路那家叫一分店,新华书店对面那家叫二分店,另一家就叫三分店。

  三家一模一样的万里书店,从此以后就将整个金水市的大小学区给“霸占”光了。

  其它店要想开,就很难再找着这么好的位置了,更没有这么完整的连锁店模式,短期内更不可能有她那么受欢迎的文具售卖。

  羊城那边,张兆明听说她居然又开了两家店,当即灵机一动。

  她刚开始装修,他就将每一款文具备两件样品,用加急挂号信的方式寄到矿区,让小卫老板选,选中哪些在电话里通好气,他再按着数量去进货。

  省掉来回羊城的时间和金钱成本,卫孟喜很高兴,张兆明真的是个很不错的合作伙伴,非常用心。

  这两年每年春节前都能收到他寄来的咸鱼虾酱啥的,东西不值几个钱,但他有这份心,隔着两千公里还能赶在春节前寄到,一定是早早的计划好准备好的。

  更别说平时卫孟喜每到上一批货快要卖光的时候,就能接到他的慰问电话。

  这不,要不是每隔半个月打个电话来矿区问好,他就不会知道卫孟喜盘算新店的事,就更不可能想到寄样选样的办法,现在也不可能从卫孟喜腰包里赚到钱。

  他的商业头脑很不错,难怪能早早的就在羊城租下档口卖文具。

  卫孟喜现在回想去年第一次拿货,他说减不掉,干脆把剩下的三十六块留着下次来再付的话,很有可能就是他主动留下的鱼饵,赌她不是贪小便宜的人,赌她还会再去。

  有了这层人为制造的“信任”和“愧疚”,果然卫孟喜每次都只跟他拿货,砍价也不会砍太狠……唉,都是千年的老狐狸啊!

  跟他比起来,卫孟喜都不敢说自己有商业头脑,不敢说自己精于人情世故了,这位张老板才是牛人!

  话说回来,店铺紧锣密鼓搞装修的时候,卫孟喜又得发愁一个问题——招工。

  按照以往的经验,一旦听说她要招工,整个矿区就要热闹一个星期,知道她招工会优先考虑困难群众,可现在加工厂已经把大部分困难群众照顾到了,剩下的都是不那么困难的……于是,大家伙那是一个塞一个的,准备来个比惨大会。

  这不,这一次也不例外,她刚放出消息说要招工,当天晚上就有人提着鸡鸭鹅上门来了,她不让进门,不收礼,大家伙就开始说自家有多困难,老人生病,孩子上学,自己又没工作,巴拉巴拉……

  卫孟喜简直哭笑不得,大家都知道她会照顾老弱病残妇,但那是加工厂啊,看文具店的必须是李晓梅和胡美兰这样,年轻活泼有点文化素养的,去年郝忠梅那样的她可不招。

  “大家先回去,东西我不能要,咱们这次的招工跟以前不一样,具体要求明天我会贴到加工厂门口,大家可以相互转告。”

  虽然新店只开了两家,但她打算招五个人,加上胡美兰正好六人守三店,轮换着来。

  一个人守店,工作强度是不大,没啥重体力活,可工时太长了,整天耗在同一件事上,人的精神容易疲劳。

  两个人分早晚班守,一个月轮换一次,早班从早八点到下午两点,晚班从下午两点到晚八点,还能睡在楼上,都只用上六个小时,剩出半天时间想干啥就干啥。

  当然,中途还能自行商量换班替班,只要保证钱货交接清楚,店里有人就行。

  年轻人嘛,别整天只知道上班上班,外面的世界那么大,美好的事物那么多,就应该把时间腾出来,多出去玩玩。

  至于工资,因为工时短,也没啥强度,工资肯定不会有洗下水和跑业务的煤嫂高,但相比外头的普遍工资水平,也只高不低。

  无论是工资待遇,还是工作时间休息安排,又或者是工作内容,体面程度,哪一样但凡有一样都是难得的好工作……全占了,那就是打着灯笼也难找的好工作,谁能拒绝?

  正经国营单位新华书店,也没这么自由的!

  告示刚贴出去的当天中午,就有二十几个年轻人来报名,卫孟喜一看,哟呵,居然大部分都是煤矿子弟,而且还都是高中学历。

  以前是等着分工或者顶替父母工作,现在张劲松治下严厉,啥都要按规矩办事,不允许再出现开假证明谎报年龄学历的事,父母工作岗位只有俩,但孩子有四五个的,就轮不着工作,只能干等着。

  听说卫孟喜的书店招工,立马一窝蜂就来了,万里书店声名在外嘛。

  告示贴了三天,拢共有五十多个年轻人来报名。卫孟喜信守承诺,先在窝棚区里找,没找着符合她要求的,且大多数家庭都被她弄成了双职工,孩子成年的都结婚了,没结婚的都还在上学,还真挑不出来。

  于是,她就在这些煤矿子弟里挑了五个相对家境困难的,四女一男,先让胡美兰和李晓梅负责培训。

  经过两年时间的历练,现在的晓梅十分干练,对销售这一行,那是相当有心得,哪怕卫孟喜自己也不是她的对手。

  她培训出来的员工,都是三天就能单独上岗。

  1984年国庆节前一天,在欢欣热闹的锣鼓声中,卫孟喜的万里书店二分店三分店同一天开业。

第84章

  跟以往的四次开业不一样, 这一次卫孟喜搞得轰轰烈烈,十分盛大。

  先是在店铺装修尚未完工时,就在店子周围挂上红布标, 上面明明白白写着万里书店何时开业, 开业前五天所有文具一律八八折,通通八八折, 买满三十元还送一瓶墨水儿!

  买满五十元送价值两元的钢笔!

  附近的学生们老师们家长们,一抬头就能看见书店无处不在的广告。

  这还不算,新招聘的店员,卫孟喜还让他们直接去发传单。反正她现在跟印刷厂的人也熟, 一张作业本封面那么大的纸上, 加黑加粗写着开业时间地点和优惠,店员们穿着统一定制的白衬衫黑色西装裤和黑皮鞋,见人就发。

  金水市的各大小街道种满了梧桐树, 九月份的傍晚,吃过晚饭后, 男女老少们全都坐梧桐树下乘凉。

  店员们骑着自行车, 顺着各大小街道走, 一路都是乘凉的群众, 他们见人就发, 嘴巴又甜, 这个“阿姨”, 那个“叔叔”……很快, 也就是半天的时间,整个金水市就被他们发完了。

  金水市发完了, 可传单还有啊, 李晓梅就建议, 让他们上书城发去,反正闲着也是闲着,老板可是开着工资呢!

  于是,除了守店的胡美兰,其他五个人,又装了几百份传单杀省城去。现在两个城市之间距离越来越短,还开通了公共汽车,每半小时就要发一趟,人员流动十分方便。

  方便到他们今天刚发了传单,第二天就有书城市民拿着传单来问,是真的买满三十送墨水吗?

  卫孟喜一看,行啊,要是能把省城的流量引过来,那可是锦上添花!不就是多印点传单嘛,也花不了几个钱。

  这几个店员也够机灵,晓梅只是说去书城发,没说上哪儿,他们却无师自通的,专门去各大中小学门口,尤其是放学的点儿,拿几个饼子,灌一壶凉白开,就守在人学校门口。

  放学铃声一响,立马就开始发。

  只要是出来的学生,都必须人手一张传单,短短几天功夫,几乎整个书城市的学生群体中,都知道距离三十公里以外的隔壁市,即将开这么两家书店,当天有便宜可捡!

  也有的学生,因为不知道万里书店是个啥,周末呼朋引伴来金水踩点,正巧踩到了人民路上的万里书店。

  可以这么说,没有一个学生能一分钱不花从万里书店走出来。

  因为里面的东西,就没有一个学生拒绝得了!

  但凡是有人来过,书城市的学生群体就要被炸,于是源源不断的学生从省城坐车过来,虽然还没开始搞活动,但一分店的营业额呈现出了数量级的暴增。

  尤其星期天的时候,胡美兰和另外一个新店员压根忙不过来,她们还没开门呢,排队的学生已经把队伍排到隔壁卤肉店门口了。

  卫孟喜在矿区家里还睡懒觉呢,压根不知道也来不及被通知到店门口的情况。幸好晓梅机智,当机立断留下两名店员帮忙,发传单只去两个就行。

  就这样,四个店员守一个店,还忙得水都喝不上一口,一天下来营业额居然破六百!

  可以预见,等到正式开业的时候,生意要火爆成啥样。卫孟喜于是又紧急培训了六个年轻人,算是招的临时工,说好开业前一天加开业后一个星期去帮忙,一共八天时间,包一日三餐,每人开三十块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