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区美人养娃日常 第256章

作者:老胡十八 标签: 女配 年代文 穿越重生

  她身边见过这么多怀孕的女性,包括她自己在内,没有一个是这么严重的,她心里总有种不好的预感,韦向南这一胎怕是要够呛。

  但这种话,在已然大龄且渴望孩子的小两口面前,似乎又有点过于残忍了,所以她只是让柳迎春多留意一下韦向南,自己也催着她按时检查,就是工作也尽量不让她进卤肉厂闻油烟味,只在家里办公就行。

  反正这段时间她有空,要批什么条子,让大家来找她就是,韦向南的工作里除了专业财务这一块,她都能干。

  此时,卫孟喜赶紧将她让到沙发上坐,“想吃啥?我给你做。”

  韦向南虚弱的摇摇头,她啥都不想吃,就想静静的坐着,坐一会儿能行,但躺着就不行,躺着就是天旋地转,吐得更严重。

  卫孟喜想了想,从脑海里的卫家菜谱里调出一个食疗方,叫清蒸竹茹鲤鱼,原文就是此方能缓解孕吐,但鱼……会不会加重恶心呕吐?再者孕妇能吃这两样东西吗,她拿不准,打算先去问问大夫,能吃的话晚上给她蒸一条送过去。

  正想着,电话响了,她以为是安华打来的,赶紧接起来,谁知却是侯烨的声音。

  “厂房扩建已经完成了,你是否要来检验一下?”

  卫孟喜想也不想,“不用,我相信你肯定能做好。”

  主要是,现在文具厂步上正轨以后,她的重心就不在那边了,当务之急是矿泉水厂。

  “那你就不好奇这两个月咱们厂订单完成情况吗?”侯烨很想卖弄一下自己的“劳苦功高”。

  原来,广交会结束之后,庆功宴上统计的订单还不是最终的,因为接下来两个多月,得益于他那些无处不在的小广告,每天都还能陆陆续续接到很多单子,目前的单子已经排到明年年底了……这还是在不增加国内常规订单的基础上,要是连常规订单算上,至少得排到后年年中。

  所以,扩大产能是必须的,他最近就在深市忙着盖新的厂房,忙着采购设备和招工,现在工人规模已经达到三百多人了!

  这卫大姐怎么不夸夸他呢?侯烨有点疑惑,他自觉这段时间还是很卖力的。

  不过,扩大规模不夸他,那——“我们现在的订单已经完成三分之一了,如果按照这个速度的话,应该能提前至少三个月完成所有订单。”

  你应该夸我了吧?

  果然,卫孟喜来了兴趣,“哦?完成的都交付了吗?”

  “交付了,对方很满意,都说没想到我们的生产能力这么强,等这批货销出去还要再继续找我们合作,这就是效率,就是品牌的力量。”

  卫孟喜憋笑,虽然广告是没少打,但她真的不觉得这是什么品牌的力量,万里文具厂还没真正形成一个可信赖的、响当当的品牌,目前只能说有一定名气,而这个名气,也是广告效应催生的。

  如果哪一天,央视的广告停了,那这种名气就会在短时间内像气球一样瘪下去。

  卫孟喜十分清楚这种后果,所以现在依然每年在广告上花不少钱,慈善事业依然没停。

  当然,资助残联基金会,即使没有广告带来的压力和舆论的监督,她也会继续下去的,就是她不继续,侯烨也一定会继续。这是俩人之间心照不宣的默契,至少在他们变成真正的“资本家”之前,这种默契都不会丢失。

  “表现不错,距离你报仇又近了一步,好好保持,等我忙完这边的事,就过去看看,请你吃你最爱的蒜蓉烤生蚝。”

  侯烨脸一红,“你!”

  庆功宴那天晚上喝醉了之后,据严彩霞说,他一直哭着嚷着闹着要去吃蒜蓉烤生蚝,说那个是补肾壮阳的……什么样的人才需要补肾壮阳啊?这不是他自己承认自己“不行”嘛!

  虽然他至今不愿承认自己说过那种话,但严彩霞言之凿凿,并拉来卫孟喜作证,说老板也听见了的巴拉巴拉,以至于侯烨至今还抬不起头来。

  卫孟喜大笑,笑着笑着,心里也有点酸酸的。

  其实,那天晚上,他确实喝醉了,也确实是闹着要吃东西,但是叉烧,不是什么蒜蓉烤生蚝。

  因为这小土鳖哭兮兮的说,侯爱玲骂他,生他还不如生块叉烧。

  就算是在没有网络传播,也没有这种在这种语境下生活过的人,都知道不是好话,可这傻子,居然还后知后觉,等反应过来以后越想越委屈,喝酒发癫说要去吃叉烧……于是,卫孟喜和严彩霞就故意骗他,说了个不堪回首的,主要是不想让他真想起这个事。

  没有爸爸妈妈爱也没事,毕竟他还有这么多朋友,他还有一颗不算很聪明也不算很笨的脑袋瓜子,总有一个地方能容下他的。

  聊完,又简单的汇报了一下这段时间的账目,利润十分可观,卫孟喜的心情也好多了。

  刚挂掉一会儿,电话又响起来,这一次是黎安华。

  他用按捺不住的喜悦声音说:“老板老板,真闹起来了!”

  “好,你稳住,我这就去找人。”

  且说罗秀这边,头天晚上,卫孟喜扔下自己底牌就走了,可他却被气得够呛,心里把卫孟喜骂得狗血淋头,他千方百计阻拦,只是想要讹一笔补偿金吗?

  他要的是以后的分红,如果这事真能成的话,他都想好要把户口迁回屿罗村了。虽然,这事难度很大,老丈人现在虽然退休了,但很多老部下和门生都还在市里区里的重要实权部门,他自己余威尚在,他要是敢把户口迁出去,说不定要好一通收拾。

  主要是现在孩子跟着老婆姓,也就是随了丈人的姓,到时候他要是迁回去的话,孩子的户口随谁?为了多得点分红,他自然是愿意孩子跟他姓的,可在老丈人看来,这就是起了异心,别人是三代还宗,他这就急着还宗了?

  到时候,不用任何人出手,老丈人也会让他知道厉害的。

  他这心里纠结了一晚上,好容易迷迷糊糊眯了会儿,天刚亮呢,门就被人砰砰砰砸响了。

  是的,是砸响,不是拍响。

  而门口站着的,正是屿罗村几个相熟的村民,他还没来得及问什么事,就被人兜头泼了一脸的大粪,顺带连累祖宗十八代被问候一遍又一遍。

  直到半小时后,他才搞清楚,原来大家是来质问去年卖水源的事,为什么他要自己私吞掉五万块。

  村民们认定的事情,哪怕他再怎么解释,哪怕他赌咒发誓,他们也不会信,只会觉得他巧舌如簧。

  最后,为了摆脱嫌疑,他不得不拿出更大的经济诱惑,跟这些只顾眼前利益的无知农民说细水长流拿分红,那是没用的,他干脆甩出昨晚谈判的两百万炸弹,心想这下你们该感谢我了,要不是我给你们出谋划策,卫老板会妥协吗?

  可他不说两百万还好,一说,群情更加激奋。

  所有人对他都是拳打脚踢,也顾不上一身一头的大粪了,直接往死里打,口口声声说他贪污了一百万!

  罗秀就是浑身长满嘴也说不清,最后,村民们骂骂咧咧,闹着以后村里的事不需要他这“外人”插手,他们要自己当家做主,要自己去跟水厂老板谈判。

  罗秀一时闹不清这到底是怎么回事,然后黎安华和卫孟喜就适时的出现在村子里,亲自跟全体村民谈判了。

  他想阻拦,也要赶得上才行,就是赶上了,村民也要肯信他的话才行,就是信了,卫孟喜这次也要把他搞黄,这叫啥,敬酒不吃吃罚酒,给他两百万不要,还想再讹一笔,那就等着秋后算账吧!

  卫孟喜的谈判方式也有点不一样,她跟村民代表谈,但不是村里推出三名代表,而是她必须要求,要区里和街道办的,拿上花名册,直接来找村民,挨家挨户的推选代表,每个户口本上推举出一个代表,如果是大家庭则由大家长来,如果是单人户,那就单人来,最后集齐了四十多个代表,这才当着第三方的面公开谈判。

  是的,她不仅让黎安华使了一招挑拨离间,从内部瓦解罗秀与村民之间的相互信任,还亲自出马,请到了区政府和街道办的领导……不为别的,她就是要证明自己这次谈判是公平公正公开的,不是见不得人的私底下交易。

  区政府和街道办那是不用说,早就对她的名讳如雷贯耳,当时她的饭店开业那盛况,大家都知道原来省里赫赫有名的女企业家卫孟喜女士,已经在他们区里扎根了。

  当听说她要在城南区继续投资兴建一个矿泉水厂,甭管条件成不成熟,区里都十分重视,立即出动一位常务副区长和招商局局长,带队亲临。

  开玩笑,这年代,招商引资有多难,这还用说吗?又不是二十年后随便出个项目都有开发商送钱,现在的有钱人没那么多,也没那么傻,想要让他们心甘情愿的买单,那绝对得是一个可行的,很能赚钱的项目才行。

  可要是真能赚钱,又有谁会放着不去呢?

  于是,像石兰省这样的内陆山区省份,就出现一种恶性循环:政府招不到商,接待处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大客商住进来过了,可同时本身也没什么值得投资的项目,营商环境也不好,所以更加招不到商。

  现在,大名鼎鼎的卫老板就要在城南区投资建厂了,不需要他们费一兵一卒,不需要他们费任何口舌,人家连地点都选好了,也不需要你去出面做村民动员工作,她自己去做,只是恳请你当天去见证一下……还有这么好招的商吗?

  说不定,有她的带动,其他投资商也能看到城南区的投资价值呢?

  所以,不仅要去,还要大张旗鼓的去,除了出动众多人马,还请到了省报的记者,这场盛事一定要好好报道一下,证明城南区真的在为招商引资工作呕心沥血。

  当然,除了他们,卫孟喜还请到另一批第三方,就是接待处姚处长以及正在接待处疗养的一位老首长,就是开业那天带头来吃席的那位刘姓老人。

  她本来也只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要是不成的话就去请王老,最近王老也在书城市。接待处这位,毕竟自己跟人家非亲非故的,谁知她在煤嫂中的口碑居然在看不见的地方帮了她一把,老领导听说她的困难之后,主动说想来“看看热闹”。

  其实,有姚处长的陪同,即使没有任何人介绍他,城南区的也知道他才是今天最终坐镇的!

  所以,有多方见证人的瞩目下,卫孟喜就跟三四十个村民代表好好的谈了谈,一开始肯定是先肯定一下村民们的淳朴善良,他们这么多年为国家为社会所做的贡献,然后第二步就是她建设水厂的原因,自然是情怀,是心甘情愿做大自然的搬运工,是想让更多的人都能喝上纯净甘甜的矿泉水。

  七弯八绕说了一堆,终于来到大家都想听的环节,那就是怎么补偿村民。

  卫孟喜给出两个方案,要么一次性补偿三百万,其中两百万分配到每一个村民手中,用以弥补因水厂而不能喷洒农药化肥而导致的农作物减产问题……乍一听农作物减产,农民是不是要饿肚子了,但其实这里的人口数本来就很少,两百万按人头分到的钱,种地种三辈子也赚不到。

  况且,里头的村民压根就没几个以农业种植为生的,自从搬迁下来以后,以前的土地都荒废了,野草都三米高了。

  大家眼珠子一动,就能把账算明白,她确实已经很厚道了。

  “四十万成立一个长寿山基金会,用来帮扶屿罗村未来可能因为疾病、意外等原因返贫的村民,这样就能解决大家的后顾之忧,健健康康最好,要真生了病,也不用怕,一定额度内咱们有基金会负责。”

  卫孟喜见村民们神色松动,心里也就松口气,“这笔钱虽然没直接分到大家头上,但谁都可以用,又谁都不能乱用。”

  众人神色继续动容,不错,是这个道理,人都有生老病死的时候,如果连生老病死的后顾之忧都帮他们解决了,还有什么是解决不了的呢?

  “三十万用来奖励村里的长寿老人们,我知道现在咱们屿罗村一共有4位百岁以上老人,有22位八十岁到九十九岁之间的老人,老太太老爷子们,你们不是儿女子孙的负担,你们是我们的福气,是我们人类最宝贵的财富!”

  这几句铿锵有力,台下立马响起热烈的掌声。

  “长寿老人越多,说明咱们国家政策越好,老百姓日子越幸福,医疗水平越先进,这是一笔用金钱买不到的财富,我说的对不对?”

  “对!”众人再次鼓掌。

  卫孟喜静静地等着,一直等到掌声平息,这才大声道:“所以,这三十万,我打算用来为长寿老人们兴建长寿养老院,建立免费医疗、免费体检、免费养生保健等工作。”

  众人赞同,因为谁家都有老人,就是目前没有,以后也会有,就是自家没有,沾亲带故的亲戚也有,这是让所有人都间接或者直接受益的举措,谁又会不同意呢?

  “最后三十万,则是用来改善屿罗村公共基础设施,拓宽道路、种植绿化、另辟水源等,我希望每一位村民都能享受到便捷的交通,出门就能坐上车,想去哪儿就去哪儿,能享受鸟语花香绿树成荫的生活环境,能喝上纯净甘甜的山泉水……这些,是实实在在能花在所有人头上的。”

  这下,别说村民们满意,就是台上的领导和姚处长老干部都满意了,这个小女同志,为人厚道,也有想法。

  最后,这笔暂时不能发到每一个人手里的一百万,为了防止监守自盗,她建议去银行开一个监管账户,让村民、企业和当地政府共同监管,每动里头的一分钱都需要三方同时签字,这个提议很公平,得到三方的认同。

  是啊,光水厂和村民,他们都互相提防对方,不行。

  可有了一个中立的第三方,不就双方都放心了吗?

  黎安华和韦向南也在台下,他们见所有代表和与会领导都在点头,没有一个说不同意的,甚至看着老板的目光里还充满了感激……心里就知道,老板这多出来的一百万是“多”对了,不仅能给罗秀扣个屎盆子,又能博个好名声,同时也是在为将来的矿泉水厂铺路。

  第一笔三十万,虽然名义上是奖励长寿老人的,可扬的名不正是“长寿山”三个字吗?长寿老人越多越长寿,不越是证明自家矿泉水名副其实的“延年益寿”吗?这里的长寿老人们,就是一块金字招牌,活招牌!

  保护自己的金字招牌,没毛病。

  第二笔三十万,用来修建完善公共基础设施,路宽了,不正好方便拉水的货车进出吗?植树造林多了,地下水更丰富,不就能保证开采量和开采年限了吗?

  说来说去,钱花出去了,好名声得了,村民满意了,该铺的路也铺了……俩人对视一眼,悄悄在心里说:卫老板啊,真不是一般人。

  她每做一件事,好像都是闲庭漫步,但其实都是深思熟虑。

  没有人知道,在别人看不见的地方,她使了多少力!

  忽然,罗秀不知道什么时候来到了现场,他从人群里插进一句话——“卫老板,那第二个方案呢?”

第136章

  在场所有人, 齐齐愣住,是啊,不是说有两个方案吗?

  大家一齐看向台上的卫孟喜。

  今天的卫孟喜, 依然是一身很简单的白衬衫工装裤, 显得身材修长挺拔,又活力四射。

  跟外头那些穿金戴银专门有司机开进口小轿车的富婆真的不一样。

  而卫孟喜可没时间琢磨大家是怎么想的, 她只是看向罗秀。

  他终于来了,在被泼粪和暴打一大顿之后,带着要来帮村民们大敲一笔的雄心壮志来了。他相信,只要能帮村民们争取到最大利益, 他们就还是离不开他, 还是会觉得他是村里最出息的好后生。

  他不笨,以他的聪明,只稍微一回想就知道是卫老板挑拨离间坏了他和村民之间的关系……也怪他太贪心, 去年那十万块,要不是吃相太难看, 卫老板肯定也抓不住他的小辫子了, 村民也就不会上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