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科举路 第42章

作者:无根的蓬莱 标签: 重生 升级流 穿越重生

  她们自己觉得自己的能力和头脑都不差,只不过比别人差了个学习的机会而已,而知识这种东西是可以弥补了,相信皇后娘娘也会慧眼识人的。

  挺过了第一天之后,太监、宫女们在黄昏之前将卷纸都收走了,考生们也可以松了口气,或是在自己的考棚里躺着养精蓄锐,或者是排队到女厕那边去好好解决一个生理问题,或者是冥思苦想新鲜的诗词。

  虽然不知道诗词是什么时候考,但是既然会试有诗题考试,那么这次她们女官考试里自然也是会有的。

  若是第一天的答案有些落后,那么之后再作诗这一题一定要好好追回来!平日里这些小姐们也少不了会组织诗会、酒会,玩个击鼓传花或者飞花令之类的文雅事,说道作诗她们都是不惧的。

  到了第二天发下来试卷发现今天的考题是诗作题和策论题的时候,好些女孩子都欣喜若狂,选择了先作诗,将自己最好的水平发挥出来,之后再有些迷茫地按着自己的想法随意写了一篇策论。

  她们有的人是完全不懂得八股文的套路的,也不知道什么“破题”和“起承转合”之类的规矩,只知道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在限定的数字之内让考官看到自己的思想和才学就行了,别的已经无法再苛求了。

  但是对于时晗雪和时媗妍这样准备充分的人来说,她们就可以撰写出一篇不弱于男子举人、进士的一篇策论文出来了,与其他一点儿套路不懂的女子答案还是有很大差距的,非常能够凸显她们的水平。

  到了第三天的自选题目作答中,皇后娘娘还是放开了一些,不止可以从《五经》之中选择题目作答,也可以从《女四书》《孝经》之类的经典之中答题,对于好些考试的女子来说都是很友好的,题目一点儿也不难。

  时晗雪因为教她的季兴杰、季兴邦都是治的《春秋》,她平时也对历史很感兴趣,所以选择了《春秋》的题目来作答,其中写了一些她看待历史的观点和一些对历史人物独特的评价,她自己感觉回答得很好。

  时媗妍因为欠缺了太多年的功课,这几个月来对于《四书》的学习还补得不错,但是对于《五经》的内容来说便欠缺了很多。若是皇后硬要大家从《五经》里面选题目回答,那么她也只能被迫选择《春秋》这一题目答了。

  但是现在既然可以选择其他的答题,她便又沉吟了很久。《女四书》的那些题目她是不考虑的,因为她觉得京城的女子治《女四书》的太多了,她若是挑选这样的答案肯定不能在考官面前显现出自己的能力和水平来。

  思来想去,她便选了自己学了十来年的《孝经》入手,这样既能让人看出她的学识水平,也不与大部分的人选题相同,有自己的独特性。

  其实最难的考试确实是第一天,那个时候崩溃了的人便离开了,但凡只要坚持了下来就会发现后面的试题一天比一天简单,或者皇后娘娘在考试的时候也考虑了心态的考核吧。

  终于考完打开了贡院的大门之后,时晗雪和时媗妍迎来了门口等待着的众人们,时晗雪极累,只能勉强对季兴邦露出一个笑脸,便上了自家的车架休息去了。季兴邦远远见了她一眼也安心了,不再跟着去打扰她,而是打道回府了。

  时媗妍问道:“晗雪,季妹夫等了你这么久,你也不过去和他寒暄几句,就不怕他心中恼了你,觉得你辜负了他的一番苦心。”

  时晗雪却笑笑说道:“放心吧媗妍姐,兴邦不是那种惯会做表面功夫的人,是真心关怀我的人,现在我这么累,他不会来打扰我,也不会恼我,看到我好好的,他放了心自然就会回去了。”

  说完之后也不与时媗妍过多的解释,这是她和季兴邦二人之间的默契,三言两语和别人解释不清楚,她也累得没有力气去解释了。

  时媗妍透过纱窗一看,见季兴邦果然笑着转身走了,与时晗雪说得一模一样。她心中忽而生出了几分羡慕。她之前看过的都是父亲一般的男子,何曾遇到过季兴邦这般的好男人。

  她心中确是觉得,若是她也能有幸像时晗雪一般遇到那样合适的人,她也不至于抱了终身不嫁的心思。只不过这个世上总是“易求无价宝,难得有情郎”,或许她这辈子都没有这个福分遇到这般男子了,还是一辈子在宫中终老是比较适合她的路。

  因为最终应考的女官本就不多,第一天退考很多人之后只剩下了四分之三,而其中好些对于《四书五经》都是一窍不通的,在第一天的卷纸之中就被刷下去了好些人,所以批阅试卷的工作很快就完成了,皇后娘娘跟前放着前三十名的试卷,这三十人板上钉钉可以做女官了,只不过皇后娘娘最终还有从中排名。

  当然,那要等女官的殿试之后才进行排名了。女官的殿试就不再书写试卷了,而是全部都口头应对、作答。

  不过书面考试也要排出名次来,对标男子的会试,对于第一名的女官唤作“坤元”,之后的三十名上榜的女生唤作“坤士”,笔试成绩自然要大大影响之后殿试的成绩的,总不能毫无根据和理由地更改这些女子们的名次吧。

  而第一届女官的“坤元”唤作时晗雪,是一个京城外放正四品官员的庶女。皇后娘娘闻言之后也没有多想,将这个名字报给了皇上通知一声,皇上却被惊住了,对皇后娘娘说道:“没有想到这个时晗雪如此有才华,竟然是这一届的‘坤元’!”

  皇后娘娘眉毛一挑:“怎么回事?皇上竟然认得这个女子么?”

第92章 封官受赏

  皇上见皇后的表情, 听她的语气便知道她想歪了,以为自己对这个小姑娘感兴趣。

  其实他和皇后娘娘是少年夫妻,二人之前夫妻恩爱、感情甚笃。等联手登基做了帝后之后, 也利益捆绑、夫妻一体, 皇后是他很信得过的盟友。

  他们二人之间的感情早已不是夫妻这么简单, 皇后也不是那种惯会拈酸吃醋的人。年近中年之后, 皇后常常会根据他的喜好选一些女子入宫充实后宫,如今对时晗雪这么问不是吃醋,不过是不满自己食言罢了。

  毕竟之前皇后曾经与自己商议过,这次考试选出来的女官就是女官, 万万不可变成后妃或者配了皇子,这样一来的话女官考试就会变成第二个选秀,或者是家中有女子的人家第二条攀龙附凤的道路,失了当初选女官的初衷,而自己已经严词答应过了。

  于是皇上赶紧笑着对皇后解释道:“梓潼, 你如何是这幅表情?听我给你好好解释一番。这个时晗雪乃是时家庶出的四娘, 她之前一直离京在老家魏县侍奉老人,在老家时已经定了一门亲事, 你当是谁?正是那探花郎的堂弟、有胆子到京兆尹去击鼓鸣冤的季兴邦!

  之前我不是去过太学一次, 还召见了季兴邦么?当时我问过他婚事情况, 他说了他未婚妻准备考女官的事情, 我还答应他若是他未婚妻有幸考中女官,便保她三年后能平安出宫与季兴杰成婚,考不上便不作数了。

  没有想到这个时晗雪考得这么好,不但铁板钉钉考上了, 还考中了坤元这么厉害!”

  “哦?”皇后听闻了皇帝的解释之后, 心中的疑虑尽去, 不再怀疑皇上对时晗雪存了什么不好的心思,同时她对于时晗雪的身份更加好奇起来,也对她已经定亲婚事尘埃落地的情况更加满意,便追问了起来。

  皇上之前因为好奇打听过季家和时家的好些事情,再加上探花郎季兴杰被“榜下捉婿”后季兴邦去敲登闻鼓的事情实在是太有戏剧性了,此时便眉飞色舞地向皇后娓娓道来,也算是与自己的爱妻分享了一番自己存了好久的八卦。

  无论是说的人还是听的人都兴致勃勃,十分的满意。

  皇后听完评价道:“这样说来季家人不但自己会念书,还很有教书的天赋,一个带一个的都学得很好。从季探花到季解元再到时坤元,他们之前就常常在一处念书、分享学习心得的。”

  皇上点了点头,说道:“不错,之前我只是因为季探花考得好按照循例将他赐封在了翰林院,如今看来他其实更适合到太学或者是国子监做教谕或者祭酒啊。

  不过这些读书人对翰林院都情有独钟,能入翰林院是对他们一生都很有益处的经历,我也不好在他屁股还没有坐热的时候就将他调离翰林院,这是害了他。不过倒是可以考虑三年之后给他升个职位,让他去太学或者国子监提一级。”

  皇后点了点头,说道:“不错,咱们真心为官员考虑,他们自然也会真心为我们办事。皇上你这样做便很好。

  只不过这三年也不必将季探花闲置在翰林院自己做研究,或者让其他人磋磨他。翰林院本来就有为皇上、皇子、皇女们讲学的任务,你完全可以召他讲学或者让他给皇子、皇女讲学。”

  皇上点了点头,心中有所计较,却也不打算这么大张旗鼓,准备徐徐图之。

  皇后的提议不错,但是自己有些时候对太看重的人反而不能放在明面上示好,这样会影响他的仕途,还会让他成为一个活靶子。要怎么任用还是需要细细思量得好,到时候各方面都要考虑到,可不能反而害了他过早被人针对,一着不慎落入别人的圈套,导致仕途夭折。

  皇后娘娘与皇上这一番八卦之后,心中对于有勇气的时晗雪和有肚量的季兴邦小夫妻二人心中好感更甚,在殿试的时候便流露了出来,所有人在皇后娘娘宣布前便都知道时晗雪就是本届的女状元无疑了。

  时晗雪这个“坤元”也不负众望,在殿试的时候表现得非常好。不但容貌、礼仪各方面无可挑剔,在才学和回话上也非常的让皇后娘娘惊艳、让同期考试女官的小姑娘们非常的心折。

  她们不禁都十分怀疑,时晗雪这个庶女是如何能表现得这么好的?若说是因为时家家教好也不像啊,毕竟时晗雪这个庶女的表现甚至是比时媗妍这个嫡女都好,没有哪家人会这么教养女儿的!

  皇后娘娘因为熟知季家和时家的八卦,倒是明白这背后的原因。京城之中重男轻女的风气更重,好些人家都信奉“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想法,只让女儿读《女四书》,研习琴棋书画等小道,确是没有哪家肯给女子与男子一般上学机会的。

  这个时晗雪生活的地方远离京城,本身又得宠,才能得以与哥哥一起念书,有了这么好的积淀。甚至因为她本身的聪慧,若是让她下场与男子一同参加乡试,说不得也能像她兄长那边正儿八经得中举人的,本身积淀比其他女子好了太多。

  她那个姐姐时媗妍也很不错,虽然与她嫡庶不同,但是落落大方,姐妹情深,眼中不见一点儿嫉妒之情,对于这个年龄的小姑娘来说很难得,虽然笔试考试的成绩在第十几名,但是皇后娘娘将她往前提了好几名,最后定的第十名。

  其实第十名这个名次还是有些委屈时媗妍了,毕竟以她的才学气度便是给她一个女探花都使得的。笔试成绩答得不算太好也不是什么太大的缺点,那是因为她没有太多机会和男子一样念书,皇后娘娘相信以她的心气和聪慧,这些知识性的东西不多时日便可以补足的。

  只不过时家已经出了一个女状元,若是再占了一个女探花,怕是要引了众怒了。况且其他的女子出身比她好,书面笔试成绩也比她好,若是贸然将她成绩往前提到探花这么靠前的位置,却只有皇后娘娘的喜爱而已,不仅不能服众,更是会害了她。

  皇后娘娘叹了口气,便是母仪天下的皇后娘娘做事情也不能随心所欲啊!

  因为对挑选出来的最终这三十名“坤士”都还是很满意,皇后娘娘为免纷争没有动前三名的成绩,因此殿试成绩的前三名也是“一甲”与之前笔试是一样的,时晗雪被点了女状元,赐了从六品女官的官职,算是与男子殿试齐平。

  榜眼是一位三十余岁的美貌夫人,唤作周珍娘,她本身是书香门第出身,嫁予京城勋贵赵家的嫡幼子为媳,可惜成婚三年膝下无子便丧夫,之后便一直在赵家守寡,又无子傍身,只能终日苦读解闷。

  她曾经也想改嫁,勋贵赵家是武将出身,不限制她改嫁。但她更怕娘家周家那吃人的礼法。若是她留在赵家守寡还能得到赵家庇佑和周家的满意,但若是出了赵家改嫁说不准会被极端的父兄拉去浸猪笼,所以她只能不断蹉跎年华。

  现在有了女官考试这个途径,倒也不枉她的聪慧才学和这么多年的苦读,对人生的体悟,终于得中榜眼。皇后娘娘觉得她只是落后在无名师指点,若是有机会学习上限很高。

  况且皇后娘娘更喜欢她的这一层身份,她算是与夫家、娘家都不亲的那种人,完全可以被皇后娘娘收为己用,而不用担心会有什么牵绊。算起来她这样的人比起时晗雪那般的人要好用,还能用得更久。

  探花是正二品户部尚书孙成刚之孙女孙映雪,还是那种嫡亲的很得宠的孙女。虽然她年幼天真,在答题上不够沉稳,但是因为她幼年时期极其得孙成刚的宠爱,准她与男子一般念书,一直在京城之中颇有才名。

  说句实话,皇后娘娘原本以为本届的女状元会是孙映雪,完全没有聊到会半途杀出时晗雪和周珍娘这两匹黑马来。

  这种受宠的小姑娘,考试成绩又好,家世还好,容貌也不错,皇后娘娘以前见多了,对这类人心中不是很喜欢,对她们就两个标签:一个“不听话,不守宫规”,第二个“爱惹事、麻烦精”!

  所以选秀的时候皇后娘娘都很不喜欢选择这样的小姑娘充实后宫,这些小姑娘还在身后嘀咕她不愿意选身份贵重女子进宫是为了稳固皇后位置,免得这类人受宠之后生下皇子,娘家还有人支持,影响她皇后的位置,心胸狭隘!

  是啊,她这个皇后就是心胸狭隘怎么了?当然要选那些能掌控且听自己话的人进宫了,难不成还要选个竞争对手进宫来给自己添堵吗?多听几句抱怨又不会死,要真的一时意气经不住念叨选了这样的女子进宫才是取死之道呢!

  皇后娘娘对之前选秀的时候上蹿下跳不得她欢心的孙映雪不算喜欢,总觉得她存了小心思,判断等她做了女官之后可能不会太好用,日后也很有可能惹麻烦,但是作为皇后,她可以在选秀的时候因为个人喜好让人落选,却不可能在女官考试之中昧了人家用真才实学考来的成绩。

  女榜眼和探花二人均被赐了正七品女官的官职,与男子殿试齐平。

  但是之后的女官却没有一个翰林院庶吉士的身份让她们去考,也没有时间让她们慢慢成长了,她们都被直接赐官了。

  第四名至第十名被赐了从七品女官的职位,第十一名至第三十名则被赐了正八品女官的职位。

  当然,虽然品级一致,但是分配的地方不一样,权力相差很大,日后的仕途进益相差也很大,在分配地方的时候皇后娘娘自然可着自己的心意来了。

  她首先点了皇上答应过不染指还要保护的时晗雪到自己身边,可以让她与自己朝夕相伴学习一些东西,日后拉拢季家和时家有前途的男子们,给皇上和其他人传旨,在后宫和前朝行走。

  她很喜欢的榜眼周珍娘也选在身边留用,她是可能一辈子留在宫中得用的人,要细心培养成心腹。

  探花孙映雪就扔到御书房去整理书籍,基本上算是个清贵又没有权力的职位,但是因为那里可能有机会遇上皇上或者皇子,她应该也能待得住。

  其他的女官们则都放到六宫尚宫们收下任职,□□几番。其中时媗妍被她悄悄关照过尚宫好好培养,日后可能要好好任用的。

  女官考试成绩尘埃落定,时家成为最大赢家,一下子二女都一同考中,其中甚至出了一个女状元,抢去了之前孙映雪“京城第一才女”的名头,一时之间风头无两。

  作者有话说:

第93章 依依惜别

  女状元、榜眼、探花的成绩出来之后, 也有皇后娘娘为她们簪花的环节。但是因为她们毕竟是女子,便不好像男子一般跨马游街,那样显得不是很庄重。

  于是皇后娘娘为了彰显皇家给这三人的优容相待, 让人置办了三辆敞开的华丽马车让三人坐着, 沿着男子们游街的那条京城正街上行进。

  大景朝也有男女大防, 虽然不算太重, 但毕竟有。皇后娘娘考虑到三位女子的容貌若是被太多人看清不知日后会不会有所影响,便有些疑虑地让三辆马车均放下薄薄的一层纱帘。这样一来外面的人可以看见三位女状元、榜眼、探花的身形、服饰和头饰等,却看不清她们的面容。

  游街的这一天也很热闹,路两边和楼上两边的百姓们无论男女也都很激动, 像之前看男状元、榜眼、探花游街一般纷纷将鲜花和香囊往车上抛,使得三位姑娘的车上堆满了各种鲜花,名副其实成为了“花车”。

  大家也都在纷纷打听这三位姑娘的情况,孙映雪素有才名,很多人知道, 可是她竟然只得了第三。因此得了状元和榜眼的时晗雪和周珍娘的才学便十分让人震惊。不过京城的闺秀圈内都没有什么新鲜事, 之前时晗雪也跟着时暄妍参加了好多次京城闺秀们的赏花会,她的容貌和已经定亲的事情被人熟知, 闺秀们也不会对她起什么敌意。

  只可惜那些今日见面之后对时晗雪惊为天人的京城纨绔或者是才子们, 想要稍微一打听时晗雪的情况, 便会知道她已经定亲了, 未婚夫还是那个之前“击鼓救兄”的太学生季兴邦,这可是个狠人,大家不敢招惹,起码明面上便都歇了心思, 私底下如何想的就不知道了。

  到了御花园之后, 众人发现皇上、皇后娘娘以及其余考中的女进士们都已经等待在那里了。

  后面的程序照例是三人自寻鲜花采摘。时晗雪想了想曾经听大堂兄说过之前中状元的男子刘世贵选了唤作“魏紫”的牡丹花, 她作为女状元也选取牡丹花应当是比较适当的,便避过刘世贵的选择,挑了一朵唤作“姚黄”的牡丹花,很是蓉蓉华贵。

  时晗雪之前簪花从未簪过牡丹这样的名品,但是这朵花在她头上却是显得这么的合适,没有衬得她“人比花娇”,反而衬得她“雍容大气”,显得沉稳了很多。皇上、皇后二人看后心中更是频频点头,觉得这个女状元虽然年纪有些小,出身也不算高,但是“腹有诗书气自华”,端得是一番好气象!

  周珍娘出人意料地选取了一朵小小的苔花,但是大家都知道那首名诗“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注1),知道她这是个好选择。一方面彰显了自己的谦卑,说自己“苔花如米小”,姿态放得很低。另一方面却说明了自己的志向“也学牡丹开”,让人不敢小觑,感觉她这个选择并不比牡丹差。

  探花孙映雪则选择了一朵兰花,这个选择却让人有些琢磨不透了。一般来说兰花的品性是“幽静”,人都说“空谷幽兰”。曾有名诗称赞它“千古幽贞是此花,不求闻达只烟霞。”(注2)难不成这个女探花不想介入权力之争吗?

  亦或者是她已经知道了皇后娘娘对她的不满,将她扔到了御书房的举动是一种敲打,她便用这种姿态来“自证清白”,以退为进?

  众人均为说什么,自然是纷纷祝贺了她们一番。因为今日赴宴的都是女子,皇后娘娘怕大家酒后失态,便都让太监、宫女上了度数很低的果子酒,皇上也很赏脸地敬了大家一杯酒,说了好些勉励、夸赞的话,之后便离席了。

  皇上来参加这个“女子琼林宴”是给皇后娘娘面子,是给女官们面子,告诉大家这些女官的身份一点儿都不低。但是在这种都是女子的场合,皇上觉得他还是早些离开为妙,免得到时候被有心人利用出了什么事故,便毁了这出好宴席了。

  皇后娘娘自然也是心知肚明的,因此对于皇上的早早离席一点儿都没有生气,笑着恭送皇上离开之后,反倒与其他剩余的女子们喝了好些酒,说了好些话,甚至都感觉自己回到了之前闺阁时代,与闺蜜们酒后放浪形骸,十分之开心愉快。

  为免女官们夜晚出事,皇后娘娘安排所有女官今夜住在宫中,待明日酒醒之后才送回家中休息十日,十日后带着自己的行李物品进宫走马上任。

  她们这第一届的作为也成为了往后几届的惯例,之后的女官考试和女官花车游街、女官琼林宴便都照此办理了。

  第二日等到时晗雪、时暄妍从宫中回到时家的时候,就发现季兴邦、李思微、李思齐、闵宏达、曾阳夏等平日交好的亲戚、朋友们都在家中等候了。

  广思斯也是满脸的笑容,拉住时家的两个女儿不断地拍手说好。虽然她对于时晗雪考得比时暄妍好还是有些微微的酸涩,但时晗雪这个女状元确实是给她长脸了,庶女能考中女状元自然是她这个当家主母的功劳!为此,时家大房的时秦氏都对她高看了一眼呢!

  况且时晗雪现在算是起来了,日后一飞冲天之势已经不可挡,自家女儿日后在宫中还要受她照应,她无论如何也要对时晗雪亲亲热热、嘘寒问暖,让她暖心暖肺,若是能在宫中多照看自己女儿一些,就比什么都好了。

  照广思斯的想法,今天只不过是家人小聚,从明日起自然是要摆上三天的流水席庆贺自家两个女儿考上女官的。因为这是喜事和时家的荣耀,大家都纷纷祝贺,然后表示到时候一定来赴宴,然后纷纷回家准备礼物不提。

  季兴邦有了与时晗雪单独说几句话的机会,自然是笑得比蜜还甜,真心地祝贺了自家未婚妻夺得了女状元。上辈子晗雪跟着她到很多地方做过官,给他出过很多主意,造福一方。可惜当时的政绩几乎都只能算是他一个人的,晗雪后来被御赐诰命夫人的身份也是因为自己做官的成绩,这一世就不一样了。

  这一世的晗雪比上一世更加光彩夺目,更加能绽放出她与众不同的风采,季兴邦觉得很高兴。看着时晗雪真心的笑容,他真是觉得不枉此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