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科举路 第52章

作者:无根的蓬莱 标签: 重生 升级流 穿越重生

  时穆瑾有着父亲时征道这边的关系和母亲广思斯这边的关系,谋了一个正七品的工部员外郎的官职,虽然留在了最不受人重视,最受气的工部, 但也勉强可以算是京官了, 自然有了京官的排面,对于一个三甲同进士来说已经是很不错的位置了。

  而时穆宁这边就没有广家那边的助力了, 时征道即便求了自己的大堂兄, 时家嫡□□边出了力, 也只是帮他谋求了一个正七品的县令, 与早早离京的曾阳夏其实官位是一样的。

  只不过因为时家出了力,时穆宁谋取的是泉州那边一个很富裕的县的县令,虽然官职都是正七品,但是比曾阳夏所在的那个犄角旮旯的县好多了, 算是一个油水比较充足的大县, 况且他朝中有人, 日后升职可能也会比曾阳夏顺利。

  但是无论如何,他都要带着新婚的妻子远赴泉州去做官了。他走的时候季兴邦与时晗雪去码头送别了,时穆宁非常担忧自己不能看着小外甥出生,早早送了好些洗三礼,还对时晗雪千叮咛万嘱咐,对季兴邦板起脸来说教一番,让他好好照顾自己的妹妹,万万不可怠慢了他,要不然时穆宁可不会饶他!

  再怎么不舍,拿到了离京的圣旨之后他们也只能分别了。时穆宁的离京让时晗雪情绪低落了一段时间,她那段时间还经常去时府看望方姨娘,担忧她心绪不好。

  而这段时间以来魏王侧妃的频繁往来倒是让时晗雪愁绪排解了不少。因为新选上的魏王侧妃是灵毓女学出身,婚后就难免与时晗雪多有些来往。魏王侧妃本也是妙人,又是时晗雪教导出来的,难免比旁人亲近些。

  季兴邦看到这个情况之后有些皱眉,担心自己和时晗雪的做法会被人划归为“魏王党”,要知道日后魏王和太子争位子可是没有赢的,若是被盖上了魏王党的戳子,那么日后太子登基自己夫妻二人难免会被新皇清算,影响儿孙仕途。

  而且现在皇上正值壮年,春秋鼎盛,况且他还是宁王的老师,他也不想成为什么“太子党”,那不是背弃了宁王了吗?实在不是他自己喜欢的处事风格,所以左思右想之下觉得他们夫妻二人还是做皇上和皇后的“纯臣”,不要掺和进“储位之争”当中。

  他有些忧虑地将自己的全部考虑都如实告知时晗雪,不会过多地担心她会不会想多或者是不满,他知道时晗雪是一个很有自己的想法又很聪明的女生,在处理人际关系这一块的问题上甚至比他自己要好得多。

  季兴邦说道:“晗雪,我们两个人现在的路线还是作为皇上和皇后娘娘的纯臣比较好,最好不要掺和进储位之争里面,但是现在新的魏王侧妃和你的关系比较好,来往比较多,我担心我们会被太子那边当成是‘魏王党’,这样就不太好了。”

  时晗雪闻言一怔,出宫之后她就降低了一些敏感度,觉得自己已经远离宫廷和官场了,没有太考虑这些关系,一心扑在自己的灵毓女学上。

  之前与新任魏王侧妃联系较多确实是因为她是灵毓女学出身,自己对她有着天然的好感,可是现在转过头去想一想,才发现这个新任的魏王侧妃之前与自己的关系也不见得那么好,这般打得火热,现在她的这种热络确实有些可疑。

  于是时晗雪动脑子想了想,说道:“既然如此,我便送些礼物给太子妃娘娘,去拜见她一番,与她当面锣对面鼓的说清楚罢,也能借她的口向太子殿下那边表明立场。

  只是我现在犹豫的是,夫君我们二人是要向太子妃娘娘表明我们不是魏王党就行,还是要表明我们是宁王党,日后会好好跟着宁王?”

  季兴邦叹了口气,这确实是个问题啊,按理说自己现在是宁王殿下的师傅,虽然宁王殿下很小,可是天然就会被人归结成“宁王党”,只是日后继位的可是太子,日后的“魏王党”没有什么好下场,那么“宁王党”难道就会有好下场了么?

  便是日后宁王做了富贵贤王,下场会很好,可是他的那些党羽臣子却不会得到他的那种优待,日后怕是会被新皇边缘化,难以得到什么位高权重的职位,只能被边缘化了。

  最好的办法是不是对太子那边表示一下自己和妻子都是皇上和皇后娘娘的“纯臣”,日后不管皇上和皇后娘娘挑选谁做新皇继位,都会遵从圣意的?

  这样一来太子已经是储君,占了大义名分,季兴邦这样的“纯臣”其实已经是隐隐向他表明立场了,貌似更加安全些?

  只不过宁王殿下那边也不是什么人都没有的,虽然宁王年纪小,但是教了这么久的学生,季兴邦对自己学生的性格、智力和心性也算是很有了解的,这个宁王日后也不是易与之辈,自己现在与他师徒关系这么好,但是转个背却向太子那边表明是“纯臣”,会遵从皇上和皇后娘娘的意志,这样对于宁王来说是否就是属于“背叛”了。

  说句实话,季兴邦这辈子是第一次带学生,面对的又是宁王殿下这么一个性格、智力和心性都上好的天才学生,其实他作为老师是很得意的。再加上他自己的真诚付出和宁王现在年纪比较小的缘故,他现在与宁王殿下之间的信任度其实是很高的,二人之间教学相长,相处得很和谐。

  他一点儿都不想破坏这样默契的关系啊,他一点儿都不愿意因为这些狗屁倒灶的事情让宁王对自己灰心,觉得自己背叛了他。

  所以季兴邦叹了口气说道:“算了算了,夫人你还是不要去拜见太子妃了吧,怎么和她说都不合适,讨好了太子那边又会得罪了魏王和宁王那边,我们还是不要多事了吧。”

  时晗雪问不出自己丈夫的真实心意,便知道他现在心中也很是纠结,于是再出了一个主意,说道:“这样吧,这一段时间我就说胎像不稳,在家中闭门谢客,若是魏王侧妃再来也拒绝她的拜访,这样多来几次,她心中也就清楚了。

  其实我与魏王侧妃来往太多确是不够谨慎,除了夫君你想到的会影响你在太子殿下和魏王殿下储位之争中的立场之外,还会影响到魏王正妃与侧妃在后院的争斗,我确实不应该太过深入的介入。

  等到日后我生产了之后,太子妃殿下、魏王妃殿下和魏王侧妃若是都送了礼物,那么我就按照规矩给太子妃最多、最贵重的回礼,魏王妃次之,与我之前交好的魏王侧妃再次之,一切都按照规矩来。

  我这么一作,大家应该就都清楚我们的立场了。都是明白人,有些事情其实都是看破不说破的。

  尤其现在宁王还年幼,并未立府、并未封妃,也不存在与宁王那边比较的问题,我这边就还可以糊弄几年。”

  季兴邦点了点头,说道:“如此就最好了,只是我太无能了,还要连累夫人你闭门谢客,实在是该打。”

  时晗雪笑道:“这也没有什么,我本来就觉得怀孕时间多了之后身子重,早就已经准备好好休息几个月安心养胎,灵毓女学好些事情我都已经安排下去了,我便是不去一年半载也不会出什么大事。

  我闭门谢客只不过是一个借口而已,与我本来的计划就相合,不算委屈。

  倒是夫君你可要好好想清楚了,你到底是要压太子这边还是要压宁王那边。现在宁王殿下还年幼,但是十年之后宁王长大出宫建府之后,这两个人可不会让你继续在他们兄弟二人之间和稀泥了。

  皇上始终有老的一天,皇子总有长大的一天,你日后总得要选一个的!”

  季兴邦明白时晗雪说得在理,可是他真的无法选择,只能无奈地叹了口气,说道:“算了算了,离宁王殿下长大成人起码还有十年时间,到时候又不知道是什么光景了,我就这么得过且过吧,日后的事情等到日后再说。”

  时晗雪笑了笑,也没有逼迫自己的夫君赶快下决定,只是闭门谢客专心养胎了。

  季兴邦也很乖,平日里只会去宁王那边讲学,下班之后要么就回家陪媳妇儿,要么就找大堂兄、李思齐、桃花姐、时穆瑾这些亲戚走动、玩耍,要么就与闵宏达、熊喜来等一直以来相处得很好的同窗来往,便是书信都只会给魏县父母、亲人、时穆宁、曾阳夏几人写,完全不与太子党与魏王党羽们混在一起。

  正在此时,季兴邦的父母二人在百宝的护送下带着一大车土特产来到了京城。

  作者有话说:

第113章 钱是胆气

  季兴邦的父母只有他这一个儿子, 心中自然是对他疼惜万分,有求必应。

  虽然他们结婚的年纪比一般同龄人要晚一些,但季兴邦毕竟是他们第一个孩子, 再加上季兴邦结婚也不算太晚, 所以这个时候他们两人都只是四十多岁, 还正是身强体壮能做事的时候, 一点都不显老。

  二人在收到季兴邦写来的信之后,得知了他们的儿子媳妇时晗雪怀了小孩,都非常的开心。

  儿子季兴邦既然在信中说道想让他们到京城来帮忙,他们二人自然便要赶紧到京城来帮忙了。

  其实他们两个何尝不想和自己的独生儿子季兴邦长期待在一块儿呢?只是之前他们羞于自己只是大字不识的农民, 也没有什么赚钱谋生的手段,京城里物价那么贵,不好意思在京城拖累儿子和儿子媳妇罢了。

  现在听得季兴邦来信说需要他们帮忙,他们自然是欢天喜地的收拾东西,立马就要往京城赶了, 谁不想自己能做个有用的人, 对孩子有帮助,而不是拖孩子的后腿呢?

  虽然在季兴邦考中状元和成婚的那一次季家三房夫妇俩和纪家大部队曾经一同到过京城一次。

  但是夫妻二人对于到京城去还是心存恐惧的, 万万不敢独自上路。于是他们便只能求到了现在小辈当中最有出息的百宝家, 请百宝这个厉害的男丁带他们进京一趟。

  季柳条和百宝夫妻二人都是心肠很好的人。一方面他们有感于之前季兴邦给他们的帮助, 另一方面他们也想着打好和季兴邦、季兴杰的关系, 日后若是能让自家孩子进京去念书,投奔亲戚一下,他们二人也能帮一下便好了,于是对于三房老两口的求助很积极的回应了。

  季家三房的夫妻二人想要给百宝一些钱作为路费和车费, 但是百宝坚决不收。

  甚至百宝还特意将自己收的好些山货放在车中, 准备送给季兴邦和季兴杰作为一些小礼物。

  季柳条也将自己刺绣的一些佛经, 还有绣得活灵活现的“百子千孙帐”分别送给时晗雪和李思微,希望能给她们两家一些好兆头。

  季家三房老两口这下可觉得更拘谨了,感觉占人家便宜占大了,他们夫妻二人浑身上下手脚都没有地方放了。

  半夜的时候夫妻二人商议了很久,最后决定用攒来的银子打两个厚重的银锁,送给柳条和百宝的两个孩子。

  否则他们夫妻二人亏心得很呢。

  除了百宝准备的山货之外,三房夫妻二人自然也准备了好些自己的东西,一是他们自己辛苦收来、弄干净、晒干的山货,二是他们用细棉布给时晗雪以及未出生的宝宝所做的衣服。三是给季兴杰家以及给他的两个孩子的礼物。

  当初季兴邦念书的时候,季兴杰帮了特别多的忙,现在自家儿子小日子慢慢起来了,却也万万不能忘本,不能忘记季兴杰给自家曾经带来的帮助。

  他们夫妻二人也商议过了。作为农夫农妇,他们不知道京城的贵人们外面穿些什么,但是内里穿的衣服总要舒适才好,所以便都做些细棉布的舒适衣服。能让儿子儿媳以及未出世的孙子或者孙女切切实实派上用场,也免得买一些不合时宜的料子,白费了做衣服的功夫,人家也不稀罕穿。

  从魏县去京城的一路上,百宝对二老照顾得非常好,一路上简直可以说是体贴万分。

  三房老两口也非常识趣,一路上的食宿开销他们都真心实意的和百宝抢着付钱,每次都能抢得过百宝。这些钱花出去之后也让他们二人心中稍安,觉得没那么亏心了。

  就这样断断续续过了一个多月,他们三人才艰难的来到了京城,一路上的旅途劳苦就不用说了,只是三人都非常的开心。

  这段时间正好是季兴邦和时晗雪二人决定要闭门谢客的时间,因此他们小夫妻二人都很有时间和精力的坐着马车到京城门口来接远到而来的亲人。

  三房老两口看到自己的儿子和儿媳对他们的到来这么隆重,心中自然是欢喜不已的。

  但是季兴邦的母亲心疼儿媳妇大着肚子、身子重,便小声对季兴邦埋怨道:“媳妇儿大着肚子,你怎么一点不会疼惜人,还让人家累着来接我们?”

  季兴邦笑着悄悄回娘亲到:“没事的,娘,晗雪最近都一直闭门谢客,在家中闷得久了。

  这次我们一起来接你们是她自己主动提的,是她孝顺你们,我可没强逼她一定要来。

  她还和我说她坐车不累,也正好她也能坐坐马车在路上看看风景,散散心,免得日日闷在家中更难受。我才答应了她呢。”

  话虽然是他们娘俩在这悄声说,但其实大家离得这么近,季家老爹、百宝和时晗雪自然也能听得到,他们都只是笑笑没有说话。

  听兴邦这么说了之后,老两口才没有再埋怨季兴邦,而是开心的拉着时晗雪嘘寒问暖。

  季兴邦与时晗雪对二老自然是孝顺恭敬有加,对百宝这个姐夫更是千恩万谢,一时间便其乐融融。

  之后季兴邦让二老和百宝上了自家的大马车,嘱咐小厮将百宝的车拉回家里,将自家的山货下在库房当中放好,送给季兴杰和季桃花家的也赶紧送过去。

  自己则赶着马车带领一家人去了曾加开的状元楼,带父母和姐夫好好吃一顿,也算是接风洗尘。

  本来他还想邀请季兴杰一家和季桃花一家的,但是可惜因为今日不是休沐日,他们两家很忙,都没有时间来,只能等下次的时候大家再聚一次。

  按照纪季家三房夫妇这么节省的作风,一般情况下是不太喜欢到外面吃东西的,主要还是因为贵。

  不过季兴邦悄悄对二老说今日是为你们二老和姐夫接风洗尘的大日子,总得置办一大桌的饭菜的。

  若是到外面酒楼吃,只是花费银子而已,媳妇儿时晗雪一点儿也不会劳心劳力。

  但若是要选择在自己家里大吃一顿的话,简直就是给时晗雪增加工作量,让她费心又费力。

  闻言之后季兴邦的父母心疼自家媳妇,才没有再继续说什么要省钱不去酒楼吃饭的事情。

  他们夫妇二人倒是可以随便吃一吃对付一下,但是百宝这么千里迢迢将他们送过来,季兴邦好好请人家吃一顿大餐也是礼数,这可是万万不能省的。

  到了曾家所开的状元楼,掌柜的已经换了一个人,却也是季兴邦熟识的人。

  因为曾老爷曾夫人现在觉得最重要的事情是管好自己的儿子曾阳夏做官的问题,以及儿媳妇所生孩子的教育问题,其他的开酒楼、赚钱之类的都不再是人生当中最重要的事了。

  所以他们夫妻二人收拾收拾,包袱款款地跟着曾阳夏以及儿媳妇、孙子孙女等人到曾阳夏所在的小县去做县令了。

  魏县那边的得月楼早交给熟识的掌柜了,这边京城的状元楼后来也交给了他们信得过的另一个管家作为掌柜。

  老掌柜与季兴邦也熟识的,此时见了季兴邦带了季家亲戚一起来吃饭,不仅笑脸相迎,同时给他们了一个非常实惠的折扣。

  其实一开始的时候曾家是想免季兴邦吃饭的单子的,但是季兴邦不同意免单这种处理方式。

  现在这种打折的处理方式是季兴邦和曾老爷最后商定的。

  一来曾老爷给了折扣,体现了曾家和自己家的情分,也为自己省了些银子,算是合则两利。二来这个折扣不算特别的夸张,曾老爷打了这个折扣之后还有不少赚头,就不显得季兴邦太过于不顾及曾家的死活,占着两家的情分白吃白拿、死皮赖脸。

  因着季兴邦这般的做法,之后闵宏达、熊喜来等与曾阳夏交好的人在状元楼也能拿到这样的折扣。

  这样一来既可以使得曾家能保持与这些士子或者是小官员们的情分,也不至于让自己的酒楼亏本。甚至还扩大了客源,使得这些小官家庭和亲友们在请客的时候只想着来状元楼,不会想着去其他地方,算是两边都得了好处。

  季兴邦因为担心自家父母百宝姐夫不太吃得惯京城这边的口味,因此在点菜的时候特意嘱咐状元楼的店小二,其中有些大菜的味道多往魏县那边做,厨子有几个都是魏县那边来的,这个要求做到很容易做到,店家自然欣然同意。

  季兴邦与自家父母和姐夫都是熟识的,互相之间能说的话自然很多。难得的是时晗雪这个儿媳妇儿全程也都能插得进去话,与大家聊得很开心。一顿饭吃下来,所有人都其乐融融,然后一同回家去了。

  晚上的时候,大家在自然聚在客厅之中聊一聊离愁别绪,聊一聊分开这段时间里大家各自的生活。

  当大家听到季兴邦已经升到了从六品的位置时都十分的开心,夸他厉害。在听到时晗雪开办了女学,不仅学校热热闹闹、红红火火的,还赚了好些钱的时候,更是惊得下巴都掉在地上了。

  季兴邦的爹娘忍不住说出声来:“乖乖,没想到女娃子也能做出这么成器的事情呢。”

  季兴邦和时晗雪二人都笑着说这不算什么,现在好些女孩子都应该要念书,日后可以不仅可以参加考试,可以做女官,若是父兄的官位到了正四品之上,还能够参加选秀,说不得就会被选中宫中做娘娘了。

  季兴邦的父母二人听得自家的儿媳妇时晗雪这么会赚钱,所开书院的收入比自家儿子的收入可是高多了。在京城这种物价很高,什么都要费银子的地方,若是只靠自家儿子那点微薄的收入,不要说没有钱买房,没有钱生活,怕是养孩子还得让家里再帮衬些。

  可是是现在自家的儿子媳妇这么成器,能赚这么多钱,他们顿时便在时晗雪面前熄灭了任何摆谱的想法,对这个很能赚钱的儿子媳妇很是尊敬,一点都没有拿长辈的款。

  要不怎么说钱是人的胆呢?

  得知三房的二老来了之后,季兴杰和季桃花也很是开心,在休沐日的时候带领妻子、小舅子、丈夫一同请三叔三婶还有百宝妹夫吃了好几顿饭。

  时晗雪身子重,不方便四处行走,季桃花夫妇二人每日开店也是忙得不可开交。李思微便拿出东道主的气魄来带着三房老两口和百宝在京城好些景点游玩了一番,让他们玩的够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