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科举路 第75章

作者:无根的蓬莱 标签: 重生 升级流 穿越重生

  便是西南省这样的偏远地方都有人争抢着去,更别说其他的好地方了,我没办法争来这样的职位。

  但是我能给你争来在京城体面的岗位,鸿胪寺卿你觉得怎么样?对于你正三品的岗位来说,这个位置算是有些小小的提升,但因为是管理与外国、外族的交往的,朝廷不算太重视,实权不是太多,算是个鸡肋。”

  季兴邦笑眯眯的对宁王殿下一拱手,说道:“多谢宁王殿下,我觉得这个位置很适合我,若是我做鸿胪寺卿,也不枉费了我学了那么多异族语言,也算是专业对口吧。”

  宁王殿下对此也很开心,这个位置是他和两位哥哥周旋了很久之后才得来的。就是想帮助一下铁杆支持他的夫子季兴邦,之前他害怕这个位置与一省封疆大吏实权相隔太远,季兴邦会不开心。

  现在季兴邦表现得如此开心、如此感激他,他心中自然也是很熨贴的,觉得自己的劳动价值得到了别人的认可。

  季兴邦回家之后和时晗雪即将任鸿胪寺卿这个事,对于西南省巡抚这一职位的失去已经成了定局。

  时晗雪安慰自己的丈夫说,鸿胪寺卿也是个很好的岗位,做官悠闲一点没有什么不好。

  季兴邦点了点头,说道:“我这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女儿,现在还不到女儿考女科举的时候,若是因为我不在西南省任职,而影响了女儿的一辈子,我会觉得遗憾。”

  时晗雪笑着说道:“夫君,你怕什么?现在方安焕这个第一任女县令已经上任了,你好些朋友被调到西南省去任了职务,日后不缺人帮我们照看女儿。”

  季兴邦只能点点头,希望一切都顺利吧。

  没过几日,季兴邦任鸿胪寺卿的旨意果然下来了,季兴邦收拾收拾心情到新的岗位去上任了,他工作严谨,对于需要打交道的异族进行深入的了解,同时继续多学几门语言。

  一时之间,他管理的鸿胪寺上下学风蔚然,大家都积极学习各种语言,非常的积极向上。

  只不过在私下里,季兴邦还是很担忧的写了几封信,问自己留在西南省任职的朋友,现在西南省的情况如何,新上任一个西南巡抚之后,有没有把之前他的所作所为全部推翻?有没有毁掉他的心血?

  没多久,他的朋友们便陆续回复他了。

  从大家的反应上来说,这个新任的西南省巡抚邹恒之本身虽然是太子党的人员,但是脑袋还是比较清楚的。

  他觉得自己的能力不如之前的巡抚季兴邦,若是他现在对西南进行大动干戈,说不定还会将西南夷各族等人逼反,毁了整个西南省的大好局面。

  他只需要什么都不做,继续“萧规曹随”,继续执行之前季兴邦下的各种政策,等到后来就可以轻松收取胜利果实,那难道不香吗?

  季兴邦闻言松了一口气,新任的西南巡抚脑子清醒,愿意萧规曹随,真是不幸中的万幸。

  他可是知道,好些脑子不清楚的官员去到一个地方后,会乱作为。将原来大好局面毁得一干二净。

  现在这个人起码不会毁了他在西南三年的心血。至于摘取胜利果实什么的都是小事情,季兴邦心中不算太在乎,只要西南省的百姓们过得好就行。

  季兴邦这些事情与妻子时晗雪分享之后,夫妻二人都还是很开心。

  便是跟他们一起回京的女儿季昀舒也松了一口气。她可不希望自己日后丧失做女县令的机会。

  解决了思想包袱之后,季兴邦在鸿胪寺上班更加的自在了,谁不喜欢这种俸禄很高,但是工作清闲的岗位呢?

  哦,当然前提是他的妻子时晗雪开办的灵毓女学已经赚到了很多钱,足够他们夫妻俩在京城过上体面的生活。

  时间匆匆的过去,转眼便到了大考之年,季绍楠、季绍敏、杨志雄、季昀霆、季昀舒等小辈都要在这一年下场了,不过有些考男科,有些考女科。

  而周平安和他的两个儿子也要参与考试,在之前,他们此三人都已经获得了童生的资格,今年可以考秀才了。

  作者有话说:

第145章 众人科举

  大考之年, 先进行的自然是秀才的考试,也就是府试。

  周平安和他的两个儿子都顺顺利利的通过了府试,考上了秀才, 算是正式有了一个身份, 日后父子三人便是帮别人写个书信、状纸之类的, 或者到小地方开个启蒙学堂之类的, 也能谋生了。

  他们家父子三人都松了一口气,之后便是继续进行乡试的考试。

  考乡试要在一省的省城进行,周平安父子三人虽然是在山北省出生的人,但是因为他们是在京城被季兴邦放良的, 他们父子三人积攒了一些钱财,季兴邦也给他们了一些钱,所以他们在京城买了房子。

  在落户的时候,他们三人便都落成了京城的户籍。

  因此他们参加的是京畿地区的科考,也算是人才济济, 非常难出头的考区了。

  比起他们的老家江北省, 在京畿地区考中乡试的可能性和概率都降低了很多。

  但还算不得地狱之组,或者是死亡之组, 最难的考区是在江南省。

  经过这一次乡试之后, 平安考中了举人, 他的两个儿子却都落榜了。

  周平安回想起之前季兴杰对他们父子三人的评价, 不禁感激起来,还是季兴邦看人看得更准些。

  周平安也打起精神来,参加今年的会试。他这个年纪更大,却刚刚考中的新晋举人, 与季绍楠、杨志雄、季昀霆三个已经中举三年的人同场竞技, 争夺会试的名额。

  今年的会试很难, 因为主考官不是由皇上直接钦定的,是由太子殿下、魏王殿下、宁王殿下等等各方势力斗争完以后选出来的。

  而这个主考官就是大家公认的,最铁面无私的礼部尚书周成明。

  周成明是近些年才起来的人,他之前去山北省主持过乡试,季兴邦他们那一届举人就是他考出来的。

  这个人极其的铁面无私,不讲情面。太子殿下、魏王殿下、宁王殿下斗争之后,谁也不服气谁,谁也不相信对方的人。

  于是他们只好选择了这个最铁面无私的周成明做主考官,大家各凭本事,谁也别搞盘外招,谁的人能考上的多,就算谁厉害。

  季兴邦此时也在京城,对于周成明这个爆冷门的考官他确是很了解。

  因为当年周成明做山北省主考官,点了他做乡试第一名之后,他一直都对周成明心存感激,这些年来他便一直关注周成明的情况。

  周成明若是出了诗集、文章之类的,或者是在诗会上有什么发言、有什么点评,他都会有心的记住一些,对周成明大人的性格也比较了解。

  这样下来也算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吧。

  季兴邦在家中将收集的周成明的墨宝以及诗集文章全部都拿出来,给自己的子侄们以及朋友周成明看,也对他们讲讲周成明大人的性格,算是非常宝贵的经验了。

  要知道周成明大人被确定为主考官之后,他的墨宝、诗集、文章立马“洛阳纸贵”,“一字难求”。

  他本人铁面无私,收到圣旨之后便闭关,不再见任何人了,完全杜绝了别人打探消息的情况。

  其他人便是急得抓耳挠腮,也无法更了解他一点。

  占据了这些优势之后,季绍楠、季昀霆、杨志雄、周平安大家考试的成绩都还不错,四个人都通过了会试,取得了贡士的资格,可以参加殿试了。

  只不过在他们看来,他们的成绩都不算太好。

  季绍楠考了第十名,与他心目中的勇争三甲距离非常远。

  虽然他也知道自己的父亲当年也是考了第十名,后面被点中探花的,但是这种可能性非常的小,他大概率是今年考不上一甲了。

  季昀霆成绩稍差一些,考了第十八名,若是算二甲的名额还是比较稳当,但想考中一甲也不可能了。

  杨志雄考了第二十五名,基本上属于二甲的尾巴、三甲的开头之类的尴尬名次,冲一冲或许能进二甲,一不留神就掉进三甲里面了。

  周平安的成绩不算好,考了四十多名,但他已经很满意了,因为殿试是不会罢黜考生的,他可以安安稳稳将一个三甲同进士的位置收入囊中,对他而言已经很不错了。

  因为三年一次的大考,尤其是殿试乃是朝廷当中的大事,所以皇上虽然身体抱恙,也仍然参加了这次庆典。

  因为明面上他只是身体微恙,不能让朝臣知道他身体抱恙的事情。

  当然,这些消息都没有人透露,也没有人敢透露。季兴邦是从季绍楠、季昀霆、杨志雄、周平安四人考完殿试之后回来谈论中分析出来的蛛丝马迹。

  据他们说,殿试一开始的时候,皇上让太监拿了一个条子,声如洪钟地念考题。

  之后皇上在龙椅上稍微坐了会儿,也没有下来巡视一番考生的答题情况,就直接走了。

  只剩下太子殿下一个人留在那,监督众贡士们答题,还时不时的走到考生身边,看看贡士们的答题情况,做足了主考官的样子。

  季兴邦听完之后感叹,皇上的身体看来还是没有彻底好转,甚至和之前差不多,这次连让人模仿他说话都没有

  可能只是出现一下,让大家知道他还能走还能坐,没有卧病在床上。

  几日过后考试成绩出来了,名次与周成明录取的贡士名次差别不大,便是前三名的位置都一模一样,可能是几方博弈的结果。

  所以季绍楠还是保持了他的第十名,季昀霆也保持了第十八名,二人均进入了二甲进士的行列,算是中规中矩,没有出错。

  但是杨志雄发挥的就不算太好,他没有保住自己二十五名的位置,考中了第三十四名,落入了三甲同进士之中。

  周平安的名次也有所下降,降到了五十多名,但是一点不影响他的排名,仍然是三甲同进士。

  四个人在男子的科举考试中均有所斩获,其他三人都很满意,只有杨志雄捶胸顿足、扼腕叹息,遗憾他自己没能保住二甲进士的位置。

  但人世间就是这样,不可能所有人都得偿所愿,总会有人失意的。

  况且,对于杨志雄个人而言,他觉得自己能有二甲进士的水平,落入三甲同进士是一件痛苦的事情。

  但是对于他的父母来说,他们这样农户人家出身的人能考中一个三甲同进士,已经是磕头碰到天、烧高香烧到了祖宗面前的美事,很满足了。

  这一刻起,杨家也算是官宦人家了,季桃花也可以指望着自己的儿子给自己挣个诰命夫人的封号了。

  之后,便是庶吉士的考试,季绍楠和季昀霆都考中了庶吉士,可以进入翰林院学习三年,之后再分配工作。

  但是杨志雄和周平安便都补了缺。

  因为现在正处于季兴邦蛰伏的时期,他的大堂兄季兴杰也是那种不站队的人,所以杨志雄与周平安能补的位置都不太好。

  想补一个京城的官员是没有指望了,最多只能补一个外地正七品的县令。

  即便这样还轮不到那些好一点的江南省、南北直隶省之类的好地方,只能选择辽东、西南或者西北那样的荒芜之地。

  他们两个人一点儿都没含糊,直接选择了西南省的一个地方去做县令。

  一来周平安本来就对西南省特别的熟悉,去了那里之后可以做得顺手,二来可以继续完成季兴邦的心愿,好好地经营西南省,让西南省变得美丽富饶。

  对于杨志雄来说,辽东、西南、西北对于他而言都差不多,他去其他地方哪都两眼一抹黑,但是去西南的话,还能有几个熟悉的叔伯们照应一下,算是有熟人吧。

  于是,二人被授官之后,便收拾行李,包袱款款的到西南省赴任去了。

  然后他们写信回来,巧的是都被分在了熟悉的人做府君的地方。周平安跟着时穆宁府君,杨志雄跟着闵宏达府君,也算是万幸了。

  季绍楠和季昀霆二人在考完试之后不久,便到翰林院里面去学习了。

  现在,他们两个的科举考试问题解决了,年纪也差不多了,是时候说亲了。

  相比起来,虽然季兴邦是鸿胪寺卿,职位要比季兴杰高一些,但是季兴杰毕竟在太学,还算有一些实权,而季兴邦的位置就完全是一个闲职了。

  再加上本身季绍楠的科举成绩就比季昀霆出色,因此在相亲市场上,季昀霆的市场远远不如季绍楠。

  即便如此,季兴邦和时晗雪二人也没有沮丧,他们好好的帮儿子季昀霆相看了一户翰林清贵人家的女儿,小年轻人们相亲见面后,对彼此都很满意,二人很快便共结连理,做了一对恩爱夫妻。

  季兴杰和李思微给儿子季绍楠挑媳妇也是非常的细心,他们不挑那种当前大富大贵人家的女儿,因为这波人现在是党争之中闹得最凶跳的最高的,他们觉得这样不是长久之计,万一以后太子倒了或者魏王倒了,这些跟着他们的人都没什么好下场。

  因此季兴杰中的是同事——一个太学教谕的女儿。他和这个同事脾气相投,二人都不喜欢陷入党争,他也觉得这个同事脑筋很清楚,养出来的女儿也不差。

  李思微为了儿子着想,亲自相看了女孩儿,然后孩子们成亲之后过得也挺好的。

  当然这些说亲、成亲的事都是后话,目前为止这个时间点,都八字还没一撇呢。

  男子科举考试之后最重要的一点便是季绍敏和季昀舒二人参加女子科举考试的事情了。

  作者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