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之咸鱼裕贵妃 第74章

作者:来时野火 标签: 爽文 清穿 甜文 宫廷侯爵 穿越重生

  宋格格表过态之后,下一个该轮到耿宁舒了,可她就坐在那喝茶,完全没有要参与的意思。

  她不太担心四爷的安危,他虽然命不长,但也是登基以后才过劳死的,这次的病不会要了他的命,而且钮祜禄氏会照顾。

  没想到福晋直接点了她的名儿,“爷在生死关头,我瞧着耿格格竟是漠不关心的样子?”

  耿宁舒垂着眼道:“奴才自然是希望爷早日康复的。”

  福晋还不打算放过她,又追问:“爷平日里这么疼爱你,在这紧要关头,你可愿去侍疾?”

  耿宁舒张了嘴还没说话,钮祜禄格格就起身主动请缨,“奴才愿意去照顾主子爷!”

  被这么一打断,有了这样的对比,即便耿宁舒没有拒绝,还是变相坐实了她不愿意去侍疾,即便现在她再说愿意也显得是跟风。

  福晋和钮祜禄氏真是打得一个好配合,要是四爷没了,福晋能直接以不敬主子的名义处置了她,要是四爷的病好,这事也足够上眼药让她失宠的。

  耿宁舒虽然不争宠,但是也不背这个锅,“钮祜禄格格这样着急抢话,难不成是怕我说了要去,你就没法去了?奴才蒙主子爷照拂,病中自然是要前去伺候的,只要福晋觉得奴才合适,奴才定然万死不辞。”

  好听的话谁不会说呢?她把难题丢回给了福晋。

  钮祜禄格格没想到她这么直白地把话说开,将事情给圆了回来,“耿格格误会了,是我有些着急,这才先自告奋勇了。”

  耿宁舒凉凉地笑起来,“敢情福晋问的话过了这么久你才反应过来,前面这么多人说话你不吭声,正好抢在我的前头自告奋勇,看起来也不怎么着急嘛。”

  钮祜禄格格要给她使绊子,她也没必要给脸面。

  福晋这下有点被反将了一军的意思,她本来只是看耿宁舒那无动于衷的样子,想让她当众出丑的,没想到现在两个都要去。

  挑钮祜禄氏的话,到时候耿宁舒在四爷面前就有推辞的理由了,可要挑耿宁舒过去,四爷病愈之后岂不是宠爱她更要上一层楼?

  福晋思来想去,还是有些迟疑,“钮祜禄格格的年纪还小……”

  钮祜禄格格心里咯噔一下,只想着给耿宁舒下套,不曾想却把自己给赔进去了,对她来说的天赐良机只此一次,她很坚持地直接跪下磕头,诚心十足,“求福晋让奴才去吧,奴才实在担心主子爷!”

  她姿态做得这样足,耿宁舒抢在福晋前头道:“罢了罢了,既然钮祜禄格格都这样跪下求了,我实在有些不忍心,就把我的名额让给你好了。”

  福晋和钮祜禄格格都要吐血了,什么叫“她的名额”?她不仅不去,还要把这个美名给占了,福晋左右为难,只能道:“你们都这样有心,那就一道去吧,多一个人也多搭把手。”

  耿宁舒要是去了,她还能指望着万一这副不大好的身子骨染上病直接没了,那就去除了一个眼中钉,可要是不让她去自己就是纯亏了。

  事已至此,耿宁舒只能接下这份工作了,“谢福晋恩典。”

  她心道,真够恶心人的,送自己去死还得说谢谢,不过还好这阵子身体养好了不少,防护上做得好一些,应该还是可以撑过去的。

  有她们俩接下了这个重担,其余几个小侍妾都松了口气,她们还不想去送死。

  定了下人选,福晋做的这场戏就可以圆满落幕了,只不过跟她预想的有些不大一样,她有些身心疲惫地挥了挥手,让大家都散了,“其余人有这份心的,就去小佛堂每日为爷祈福。”

  知道耿宁舒要去侍疾,核桃白果和小高子的眉宇间的愁意都要漫出来了,白果更是都快哭了,“格格您怎么就……”

  “白果!”核桃赶紧打断她的话,再说下去那话就太大不敬了,为主子爷侍疾是后院女子应当做的事。

  耿宁舒倒是心态很好,“放心,我肯定会没事的。我不在的这几天,你们要守好院子,该吃吃该喝喝,别我跟没事人一样回来了,你们倒先病了。”

  她一个以身犯险的人还要反过来安慰她们,几个人心中五味杂陈,核桃当即道:“格格,奴才陪您一块去!”

  白果和小高子也立刻跟着道:“奴才也是!”

  这副英勇就义的样子把耿宁舒逗笑了,“都不用,你们就在院子里等着我就好,相信我知道吗?”

  “核桃,把章安泽给我备的那些药都带上,还有干净透气的衣服多带几套,别带那些贵料子的。上次做葡萄酒剩下的细纱布还有吧,也都给我装好,还有针线一起带上”

  “白果你去袁大厨那边,让他们把府里所有的高度烈酒都给我搬过来,我有用。”消除病毒,酒精是最好的了。

  “小高子把我那些话本子和零食包起来。”照顾病人大多时间就是守着罢了,她得弄点消磨时间让自己开心的东西过去。

  耿宁舒一通吩咐下去,院子里的人都听令动了起来,也就没有时间来伤心难过了。

  既然四爷能好,就说明不是古代治不了的极端绝症,她要做好万全的准备,好好活着回来。

第95章

  十年后。

  时光如梭,日子过得飞快。

  七二年的日子好像还在昨天,今天就已经进入了风风火火的八十年代。各家各户也有了不大不小的变化。这变化说大不大,说小不小。

  首先就是这个政策,这些年政策变化真是老大了。

  七六年就大变化了一次,街上的红袖箍好像一夕之间就全都不见了。大家再也不怕说错话,成分上讲的也不是那么明显了。七七年又恢复了高考,这又让很多孩子看到了希望,刚宣布那段日子,他们这一片儿见天儿都有人放鞭炮呢。等到七九年,又是什么改革开放,小商小贩多了起来。虽说这些并不是跟每一个人都有实实在在的关系,但是却也是跟他们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他们这可是实实在在感觉到了外面现在是日新月异的变化。

  许多人家上山下乡的孩子都回来了,他们这个胡同的人比以前更多了,有人下乡回家,有人结婚生孩子,有人来了有人走了,巷子里的人来来往往,但是又只多不少。人多了,不少人家都有些大大小小的矛盾,不独独是他们四十四号院子,其他的院子也是不遑多让的。

  这住不开,找工作,样样都让人急躁。

  但是大家又是实实在在的感觉到,现在日子比以前更好了。以前除了按票购买,再买点什么东西都要偷偷摸摸的,那黑市儿哪里是容易去的地方,多少总是有些提心吊胆的。

  但是现在可不怕了,现在走街串巷卖东西的,那可不再少数,还有不少胆子大的练摊儿呢。这都是允许的,再也没有红袖箍抓他们,大家都是光明正大的。

  他们这边也时常听说有人去什么鹏城,也有人去什么苏联,总之这做生意的人多了,街上也出现了有钱人,相比于七十年代的谨慎,现在做小买卖都不是什么大事儿,平常的很。

  毕竟,现在已经是八二年了。

  这外部环境不少的变化,他们大院儿也是如此。

  最先要说的就老庄家,老庄家过去这么些年,倒是没有再添丁,庄志远和梁美芬没再生一个,庄志希和明美也没再生。他们家依旧还是四个小孩儿。

  哦不,是四个大孩子。

  按理说现在庄志希和明美想生一样也能生,毕竟三十出头也是身强力壮的。不过现在已经开始计划生育政策了,作为双职工家庭,庄志希和明美都没有这个想法的。

  团团和圆圆今年已经十一岁了,读小学四年级,他们的同学包括了大几天的李珍珍,还有小一点的白晴晴,还有小七斤。五个小孩儿是同班同学。

  像是隔壁院儿比他们小一岁的叶思远,那是大强和王自珍的大儿子,他小一岁,读三年级。但是也混在团团圆圆小分队。他还有一个弟弟叶思佳一个妹妹叶思甜。一个读一年级,一个读幼儿园。

  团团圆圆在附近的机械厂小学读书,成绩还不错,他们的大哥哥大姐姐虎头和小燕子,哦不,现在已经叫庄阳和庄雪了,大孩子总是不能一直喊小名儿的。

  庄阳今年考大学,他考上高中都是踩着边,十分的凶险,所以现在考大学的希望也不是很大。可是庄志远夫妻都对大儿子抱有很大的希望,因此整天盯着他,可怜的庄阳,头悬梁锥刺股,头顶“高考”二字,每天惨兮兮。

  倒是他妹妹庄雪成绩不错。

  庄雪读高一,成绩比哥哥好不少,只要她能稳住,这考大学的希望是比哥哥大不少的。

  这十年来,机械厂和客运站都曾经分过房子。作为双职工家庭,庄志希和明美两个人只要有一个人选择了分房,那么另外一个人就没有机会了。

  最终庄志希还是在机械厂这边分房了,虽说机械厂九十年代中期就开始衰落最后走向倒闭,但是现在是还是如日中天,算是一个大国企,分房也更大一点。庄志希是七五年分的房子,他比他哥哥幸运一些,分了个五十多平的两室一厅。

  庄志希夫妻考虑之后也没有选择搬走,他们还是更喜欢熟悉的环境,而且那个时候团团圆圆也小呢,虽说当时候的情况跟大哥庄志远的情况不一样,是有个房间可以住的。但是从长远来考虑,男娃儿女娃儿长大总是不能住在一起,而且双职工谁照顾孩子呢,孩子那么小,总是不方便。最终庄志希还是跟后院儿的老赵家换了房子。因为是楼房换民房,所以是两间房换了三间房。

  那家子女儿出嫁了,地方够住,换两间楼房也不吃亏,皆大欢喜。

  因为两个儿子都换了房,庄家开了一个家庭会议。

  庄家人商量了一下,庄志远一家四口住过去,正好是儿女一人一间房。而庄志远自己现在住的那间房子,庄老蔫儿和赵桂花搬了过去,他家原本的三间半房,现在是庄志希一家四口住着。

  庄志希夫妻搬到了老两口这屋,儿子和女儿一人一间房。

  圆圆住在庄志希他们原本住的这间,团团则是住在虎头和小燕子那间房。那间房的隔断已经拆开了,收拾的利利索索的。至于说团团旁边那半间房,也就是堂哥堂姐小时候曾经住过的房间,现在还是做仓库用。

  虽说这房子是给庄志希夫妻了,但是庄老蔫儿和赵桂花冬天里的东西也都放在那边,这个大家也都不怎么在意。但是字据上是清清楚楚,庄志希这边是三间半。

  庄老蔫儿和赵桂花现在也相当于给孩子们分家了。

  甭管是住哪儿,他们现在分家是按照间数来分。

  他们老夫妻本来就有三间半,自己现在住了一间,拿出两间分给两个儿子。一人一间,别看现在庄志希占着三间半房,但是有三间是他换的。而庄志远原本只有一间房,但是现在占着三间。

  赵桂花将两间房子分给两个儿子,庄志远多占了一间房,所以给弟弟返了三百块钱。

  他们换房的时候是七五年,那个时候房价基本就是这个价钱,有上涨,但不算夸张,就是这么个价钱了。

  赵桂花也赞成他们亲兄弟明算账。别看现在一间房作价三百块钱,从后世的眼光看亏死了。但是一时说一时的话。现在确实就是这么个价钱。

  当然,即便是这么分,短期是没什么,赵桂花觉得从长远角度来看,庄志希也是吃亏一点,为了弥补庄志希的损失,庄老蔫儿夫妻两个才将半间房也给了庄志希,算是一个补偿。

  现在就是庄志远一家四口住在后院儿,三间房;庄志希一家四口住在前院儿,三间半;庄老蔫儿和赵桂花住单间,左边是张三家,右边是蓝四海家。

  庄家这边现在住的倒是很宽敞,要说起来,他们大院儿真是比别的大院儿强了,因为孩子少,适龄结婚的少,反倒是显得还是挺空的,不像是很多人家那样,生得多一大家子挤在一起。

  就说隔壁大院儿,大强和王自珍住的那边,他们院子都因为人多,经常能听见争吵声。

  庄家虽说是正式分家了,但是因为庄志远庄志希都是双职工家庭,所以双方还是在赵桂花这边交生活费吃饭。虎头和小燕子虽然是高中生,但是他们并没有住校,依旧是走读,这是两个孩子对伙食的最后倔强。

  虽说,在学校花钱也能吃得好一点,但是学校吃的再好,也不如家里。虎头和小燕子那可是很知道的,自家的伙食,一般人家都比不上。

  以前物资紧俏的时候他们家都吃的比别人好,现在卖菜的卖肉的多了,他们家自然更是讲究吃喝。

  正是因为家里吃得好,所以几个孩子都是中午在学校吃,晚上回家到奶家吃。庄老蔫儿已经退休了。虽说他现在的年纪还没有当年蓝四海返聘的年纪大。但是人和人不能比,庄老蔫儿这边铆工的工作也是很需要细致的,他到了年纪正常退休了。

  别看过去了十年,他们院子里退休的也只有他,像是李厨子还比他大几岁,但是人家还在厂子里返聘呢。主要是厨子这个活儿,不太受年纪的影响。而年纪大反而更让人信得过,所以李厨子还在厂子里上班呢。

  正式退休的只有庄老蔫儿一个,当然了,蓝四海大叔现在也不上班的,不过他不算是退休啊,毕竟十年前他就已经是退休了,那叫返聘。现在不过是年纪大了没再继续返聘而已。

  庄老蔫儿退休了,但是他退休的时候已经是七级铆工了,退休工资可不低了。

  而这么些年过去,庄志远现在已经升上了小领导,就连梁美芬现在都是四级钳工。她升的已经算是很快了,厂子每两年考级一次,她每一次都报名的。至于庄志希夫妻也是一样,他们走岗位跟梁美芬这种不一样,但是也稳步上升,他们收入都比以前高了不少。

  虽然家里有两个孩子,但是这年头家里只有两个孩子的已经算是生孩子比较少的,又是双职工家庭,家庭负担很轻。庄家现在生活的很顺畅,其他人家倒是各有不同了。

  白奋斗他们家仍是一家三口。还住在原来的位置,他家是两间房,正好夫妻两个一间房,女儿白晴晴一间房。因为只有这么一个女儿,夫妻两个都很宠着女儿。

  白奋斗现在是五级焊工,十分的勤劳肯干,何兰自己也在外面接一些小活儿,家里生活条件很不错。虽说当年也有不少人平反了,但是那都是相对于知识分子而言,像是何兰他娘家就是实打实的小资本家,所以也没有什么平反这一说,但是现在不讲究成分了,她整个人也跟以前不一样了,更加的开朗飒爽了不少。

  以前虽然也是这样,但是到底心里是有点忐忑的,现在倒是没有这些了。

  他家不存在平反的问题。何兰的父母在当年下乡的时候也都去世了,她自己的哥哥姐姐跟她也十几年不来往,早就远的很。所以虽然现在政策不一样了,她的生活却没有什么变化。

  以前是什么样,现在还是什么样。

  不过何兰的大哥曾经回来过一次,他们家虽然不说平反,但是他家当初的老房子已经交还给他们家了。何兰的大哥回四九城是处理房子的。大概是因为之前的政策真是让人吓怕了。何兰大哥并没有把房子留下来,这一次回来直接把房子卖了。

  他卖掉了房子之后才来见何兰。

  兄妹这么多年不见,委实没有什么话说,辗转多年才能再见,最终他给妹妹留下了两千块钱,这在这个年代也算是一笔巨款了。何兰犹豫再三,为了女儿还是把钱留了下来,她哥哥也彻底离开了这座城市。何兰心里有种说不出滋味儿,当年他家的几个孩子,她爸妈都做了安排,她可以说是最凑合的,要不然也不会落在范家手里。不过她也是后期过的最省心的。哥哥姐姐虽然看似都被安排的很好,但是却不一定有她这么省心。

  白奋斗有一千个一万个缺点,甚至不是个男人,但是对她倒是很真心。

  何兰也不在乎那种事儿,她在乎的是有没有人把她放在第一位,她很满意现在的生活,虽然有些政策变了,但是她的日子还是正常过。

  他家白晴晴学习很好,人也聪明伶俐懂事儿,当妈妈的就最高兴了。

  白奋斗一家三口日子过得不错,这算是大院儿里生活的好的。另一个生活的好的,就是周群他们家了。周群他们家也是两间房,孩子大了有点住不开,姜芦自己找了王香秀谈,最终租了王香秀家一间房。

  现在周大妈住在租的这一间房,小七斤自己一个房间。

上一篇:我和康熙唠唠嗑

下一篇:太后千千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