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千千岁 第125章

作者:蒹葭是草 标签: 清穿 宫廷侯爵 爽文 穿越重生

  “……”

  杏花酥是杏花楼的招牌,买一盒并不便宜,一口气买下两车还是双倍价钱,那得多少银子。这样不管不顾地买,很像多尔衮的风格。

  败家男人!

  杏花楼不愧是杏花楼,一车杏花酥送过来的时候还是温热的,达哲拆开一盒解馋,留下两盒准备明后天吃。

  想让明玉拿走两盒,明玉不爱吃便没要,达哲赏了娜塔,让她拿回去分给府中好姐妹。

  剩下的一半分送给各亲王府的福晋、侧福晋,另一半干脆赏给了府中下人。

  点心最多留三天,再留就没法吃了。

  在豫亲王府吃过午饭,明玉告辞离开。

  与此同时,多尔衮也查清楚了两车杏花酥的真正买主,还问出了明玉在杏花楼遇险,又被凤林大君所救的事。

  那个混蛋搂了明玉的腰,跟明玉说了话,还想问明玉的姓名。

  问完暗卫,多尔衮黑着脸离开吏部,本来应该回军营却鬼使神差地回了家。

  回到家中,屋里也是一股子杏花酥冷掉的味道,很甜很腻。

  明玉没想到多尔衮会这么早回来,忙招呼娜塔进来为他更衣。娜塔刚吃了两块杏花酥,身上也有甜腻的味道,多尔衮不悦地挥挥手让她出去。

  娜塔担忧地看了明玉一眼,明玉递给她安抚的眼神,示意她先下去。

  娜塔走后,明玉趿鞋下炕亲自服侍多尔衮更衣,多尔衮也没拒绝。

  在明玉给他解腰带扣的时候将人拉进怀中,鼻尖凑在脖颈处细细闻嗅,从颈侧一直嗅到唇边,吻住。

  亲够了,咬着明玉的嘴唇,轻声问:“你怎么没吃杏花酥?”

  明玉被他亲软了腰身,伏在他怀中轻轻喘息着回答:“太甜,太腻,我不喜欢吃。”

  “你不喜欢吃,为什么要去杏花楼排队买?”多尔衮将明玉抱起,放在炕上,弯腰为她脱鞋,故意用手指挠她脚心。

  明玉浑身都是痒痒肉,脚心更是痒得不行,只好用脚踹他。

  多尔衮捉住明玉的脚踝,与她四目相对,执着地又问了一遍:“为什么要去排队?”

  “你跟踪我?”明玉就知道今天给豫亲王府送去的两车杏花酥是多尔衮的安排。

  他肯定看见自己排队时被路人撞到,怪她不够安分,非要自己排队。因为她怀了孩子,又不好冲她发作,所以趁乱把杏花楼的杏花酥都买下来,送去豫亲王府给她提醒。

  见多尔衮没否认,明玉眨眨眼:“你是不是看见什么了?”

  半天多尔衮都没回话,额上青筋鼓了又鼓,脸色沉了又沉。

  他要是亲眼看见了,凤林大君还能活蹦乱跳地买两车杏花酥送去豫亲王府讨好明玉吗?

  必然不能,多尔衮心想。

  作者有话说:

  凤林大君:我买的,喜欢吗?

  明玉:一定是多尔衮干的,这个败家男人!

  多尔衮:……

  作者:感谢宝子们的支持,鞠躬。

第84章 拖延

  多尔衮不回答, 明玉就当他默认了:“所以你买了两车杏花酥送去豫亲王府,只为给我提个醒?”让她以后买杏花酥找他,不必自己排队。

  原来明玉不知道杏花酥是谁买的, 多尔衮不承认也不否认,只看着明玉,就是不说话。

  被问到哑口无言了?明玉揪多尔衮的脸:“就为给我提个醒,花这么多银子!你个败家男人!”

  明玉这个小财迷,生起气来怎么这么可爱, 多尔衮心中醋海翻涌, 可对着明玉半点脾气也无,只想亲她。

  是的,只想亲她。

  多尔衮遵从内心,再次低头吻上明玉的唇, 谁知明玉并不买账, 伸手推他:“快说, 花了多少银子?”

  多尔衮买杏花酥送给达哲, 明玉不想占他的便宜,打算以后找机会悄咪咪把银子还他。

  明玉推他, 多尔衮就亲吻明玉的手指,明玉不依, 多尔衮才幽怨道:“没花多少银子,你不爱吃, 以后不买便是。”

  又想起达哲爱吃, 补充道:“我把杏花楼买下了,以后达哲想吃多少杏花酥, 只管差人拿着豫亲王府的腰牌去取, 想吃多少有多少, 管够。”

  好家伙,好家伙,无数个好家伙在明玉脑中盘旋,一时竟不知该如何接话。

  忽然想起在杏花楼遇见的那个人,明玉再次变得兴致勃勃:“行,我先替达哲谢过你,回头让人把铺面的契约拿给我,银子我来出。”

  “明玉,非要跟我分得这么清楚吗?”多尔衮握着明玉的手,与她并排坐在炕沿上。

  明玉睨他:“我肚里揣着一个,已经跟你分不清楚了。”

  “那是意外。”虽然多尔衮不想承认,可在他心里还是很介意明玉喝避子汤这事。

  “多尔衮,原来你是这样想的。”其实明玉也不知道这个孩子是哪一次有的,也不知道这个孩子是不是个意外。

  可她想要这个孩子,打算生下他或她,就不能让这根刺长在多尔衮心里,不能让多尔衮也觉得是个意外。

  存在即合理,没有什么意外不意外,明玉想甩开多尔衮的手,却被人紧紧握住:“那避子汤的药方是南边宫廷流出来的秘方,若我坚持服用,你觉得会有这个意外吗?”

  原话还是他说的,今天居然跟她翻旧账。

  多尔衮握着明玉的手,听完明玉的话,忽然觉得屋子里杏花酥甜腻的味道好像也不是那么难以忍受了。

  看多尔衮的脸色,明玉很确定,避子汤这一篇在多尔衮心里算是彻底翻过去了。

  就算以后有人拿这说事,他也不会理,惹急了还可能遭到反噬。

  拔了多尔衮心里的刺,趁他心情正好,明玉说起了今天在杏花楼偶遇凤林大君的事,笑着问多尔衮:“什么时候轮到你请客?”

  如果可以,最好这辈子都不要轮到他。

  多尔衮强笑:“郑亲王还没请,哪里就轮到我了。别急,没那么快。”

  明玉失望地“哦”了一声,那就再等等好了。

  谁知明玉等得,凤林大君却等不得了,直接找到吏部,当面问多尔衮什么时候给他办接风宴。

  本来按照清朝皇帝的意思,多尔衮应该第一个宴请他,以示亲厚重视。凤林大君也想去睿亲王府见他的心上人,不管用什么手段,都要把人从睿亲王府里弄出来,顺便再瞻仰一下满清第一母夜叉的尊荣和威风。

  凤林大君很好奇,就多尔衮这个又臭又硬的脾性,得是什么天降的夜叉才能让他臣服,把他管得服服帖帖,被人当面嘲讽惧内都不生气。

  还能摆出一副与有荣焉的鬼样子。

  凤林大君好奇死了。

  可多尔衮这厮总说军务忙没时间,今天拖明天,明天拖后天,把清朝皇帝都给拖没了脾气,发话让礼亲王先设宴款待他。

  结果礼亲王完了是郑亲王,郑亲王完了是英亲王,英亲王完了是豫亲王,还好肃亲王在南边打仗没回来。

  凤林大君以为豫亲王宴请完了怎么也该轮到多尔衮了吧,结果多尔衮还是忙还是没时间,硬生生又把他支回镶红旗,由成郡王岳托设宴款待他。

  满清的亲王没几个,郡王委实不少,再把郡王轮一圈,凤林大君没那么多耐心。

  尤其是在杏花楼又一次偶遇心上人,不但搂了她的腰,还用对方的母语跟她说了话。

  凤林大君少时读过曹植的《洛神赋》,觉得里面的描写过于虚幻,得长成什么样才能被描写成“翩若惊鸿,矫若游龙,荣耀秋菊,华茂春松”。

  至于什么轻云蔽月,流风回雪,凤林大君连想象都想象不出来。

  可自从温泉山初见,《洛神赋》里的所有描写忽然都有了具象。

  一见倾心,再见成狂,三见就快疯魔了,今天多尔衮答应也得答应,不答应他就不走了。

  哪知道他不走,多尔衮先走了,直接把他晾在了吏部。

  两白旗的军营是多尔衮的?????底盘,清朝皇帝去了都不好使,凤林大君不敢贸然往里闯,于是转头去礼亲王家做客了。

  礼亲王被凤林大君烦得不行,可礼部主管外事又甩不脱,只得带他去见皇太极,让皇太极来主持公道。

  把蒙古和朝鲜都收拾明白了,皇太极的舆图只剩下山海关极其以南的大好河山还没插上大清的龙旗。

  皇太极早年征战落下一身伤,再加上年纪大了又添新病,饶是心有豪情壮志,身体也不允许他再上马提刀了。

  反观宁远城,城墙依旧,红衣大炮仍在,只等他们过去送死。

  可不把宁远城这颗钉子拔了,便是再怎么派兵出关削弱明朝的力量,背后始终悬着一把利剑。

  这把利剑随时可能捅穿后心,与南边形成夹击之势,令大军腹背受敌。

  有宁远城一日,大清入主中原就只能是一个梦。

  八旗之中,唯一有能力拿下宁远城的,只有多尔衮。

  这也是皇太极对多尔衮最后的考验。

  如果多尔衮能继续保持全胜的战绩,让镶白旗的快马踏平宁远城,立下不世之功,等皇太极百年之后,大位肯定是多尔衮的。

  几乎不会有任何悬念和争议。

  这些话皇太极并未与多尔衮讲明,可多尔衮如今厉兵秣马应该是明白了他的苦心,正在为攻打宁远城做准备。

  大清无数英烈都惨死在宁愿城下,尸骨被砌入城墙之中,先汗也死于宁远城的红衣大炮。

  皇太极本人照样没在宁远城讨到什么便宜,可以说屡战屡败。

  就算多尔衮目前的战绩是全胜,对上朝鲜王牌水师都不带怕的,可面对八旗的坟茔宁远城,也不得不小心小心再小心,谨慎谨慎再谨慎。

  既然多尔衮存了拿下宁远城的心,不管他现在有多忙都是应该的,再正常不过。

  再加上明玉刚怀上孩子,没精力操持接风宴也是有的,皇太极非常体恤,也非常理解。

  可让凤林大君这么闹下去不是办法,于是皇太极决定自己替多尔衮招待凤林大君,开宫宴给足朝鲜面子。

  明玉从达哲那儿听说宫里要开夜宴给凤林大君接风,兴冲冲跑回家问多尔衮是不是真的,多尔衮见瞒不过去只得实话实说。

  “我最近很忙,没时间赴宴,你又怀着孩子,也不方便……”

  说到一半被明玉兴冲冲打断:“没事儿,你忙你的,我可以自己去。”

  多尔衮:“……我不去,你怎么自己去?”

  明玉:“我有独立封号,比你还高一级,为什么不能自己去?”

  她给他讲道理:“你若参加,我便以睿亲王福晋的身份跟着你去。你没时间,我也可以用自己的独立封号参加,自成一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