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千千岁 第133章

作者:蒹葭是草 标签: 清穿 宫廷侯爵 爽文 穿越重生

  本以为草莓已是天价,谁知还有更贵的,比如在郑亲王府吃到的荔枝,比草莓还贵。

  凤林大君看着手边这一大盘水果,在心里默默估价,恐怕没有几两银子是吃不到的。

  正屋里不光他手边有一盘,明玉、魏循、吉兰手边都有,让过他之后,每个人都吃得泰然自若,好像这些价格昂贵的水果只是些稀松平常之物。

  再看田庄正屋里的摆设,好像朴实无华,每一件单拎出来都是精品,甚至是古董。

  就连刚才进屋回话的庄头,身上穿的也是湖绸,腰间系着羊脂玉佩。

  凤林大君默默观察着田庄里的一切,心中感慨,都说睿盛夫人能赚钱会赚钱,之前他还没有概念,来田庄一趟,让他大为震撼。

  难怪多尔衮视明玉如珍宝,捧着怕摔了,含着怕化了。在宫宴上又是夹菜又是倒茶,恨不得直接喂到明玉嘴里,殷勤到让人没眼看。

  得妻如此,换做他是多尔衮,恐怕比多尔衮本人还要殷勤。

  凤林大君一边吃果盘,一边赞道:“我去其他王府做客,王爷们都夸夫人好能耐,在寒冬腊月也能种出如此鲜美的水果,饱了大家的口福。”

  明玉谦虚:“我不过出个主意,全是魏循和吉兰他们弄的。本来只想饱自己的口福,谁知竟然推广开了。”

  “如此美味的水果,在冬天南边也是很难吃到的,朝鲜更少。”

  这样说都是给朝鲜脸上贴金了,朝鲜的冬天什么水果也没有,王室想吃水果还要花高价从南边买。

  买回来能冻坏一半,且品相参差不齐,味道差很多。

  “如果保存得当,水果也可以拿到互市来交易,金贵的水果量少一点也没关系。”

  其实凤林大君没做过水果的互市,不过他很想把这些美味的水果运到皮岛,不愁没有销路。

  这样朝鲜王室在冬天也能吃上甘甜美味的水果了。

  随着山庄的租赁,王公贝勒之家基本实现了草莓自由,买其他蔬果也很便宜。

  而朝臣之家因为财力有限,对蔬菜水果的购买力也很有限,普通人家干脆买不起。

  所以今年不管是水果还是蔬菜,售价都有下降,明玉也不打算再扩大蔬果的种植面积。

  原来高单价小批量的鲜货只要保存得当,也能在互市流通。

  这是明玉之前没想到的。

  “还能这样,那简直太好了。”明玉赶紧让人把山庄现有的蔬菜、水果,包括烟叶子和鼻烟都拿来给凤林大君过目。

  结果都能卖。

  销售方式也更灵活,可以单独成批出售,也可以搭配出售。

  凤林大君对鼻烟最感兴趣,这东西既能提神又能解乏,还能通窍治病缓解疼痛,真真是个妙物。

  如果能成批生产,成批销售,可能比粮食和蔬果更赚钱。

  明玉夸他有眼光,心说,烟草无论在哪个时代都是暴利。

  看完样品,魏循陪凤林大君去了几个山庄调研。凤林大君对山庄的经营赞不绝口,心中对明玉爱慕更深,甚至还生出点敬佩之情。

  午饭前回到温泉山庄,明玉请凤林大君吃火锅。

  辣椒经过专业炒制香辣扑鼻,火锅表面漂起一层透亮的红油,待水热油滚,奇特的香味极其勾人。

  薄薄的羊肉片放在滚锅里涮一涮,几乎不用放开筷子,立刻夹出蘸着调好的料汁入口,香辣鲜美,吃完一口还想吃第二口,根本停不下来。

  不管是牛肉还是羊肉,不管是豆腐还是蔬菜,甚至是鱼,什么都能往里放,放什么都好吃。

  朝鲜也吃辣椒,一般腌着吃,像这样炒制后放在锅里涮菜,凤林大君还是第一次见到。

  第一次就爱上了。

  并且爱了一辈子。

  凤林大君一边刷肉,一边对明玉说:“你给了辣椒灵魂,这样吃真的好吃。多种辣椒,你信我,连着火锅的炒制方法一起卖,我保证辣椒比烟草更赚钱。”

  明玉笑着让人给凤林大君倒冰镇酸梅汤,香辣火锅配冰镇酸梅汤,凤林大君只顾着吃喝,都没跟明玉说上几句话。

  如果说,前天凤林大君答应把皮岛借给明玉开互市,是因为爱情,那么今天,完全是为了利益,巨大的利益。

  凤林大君吃着香辣火锅,喝着冰镇酸梅汤,心里想着皮岛互市光明的未来,和堆在岛边的金山银山。

  若干年后,明玉的儿子做了皇帝,明玉成了太后,凤林大君那时候已经是朝鲜的王。他带着礼物去慈宁宫看望明玉,还记得当年在温泉山明玉请他吃的那顿香辣火锅。

  谁知火锅才吃到一半,多尔衮来了。

  明玉看见多尔衮才想起今天早晨答应过他,要在赤鹿山陪他吃午饭。

  结果在温泉山吃火锅吃嗨了,把这事忘了个干净。

  说来也怪,明玉今天胃口意外很好,不用多尔衮投喂,竟然也跟风吃了很多。

  忽然看见多尔衮走进来,条件反射觉得胃有点疼:“对不住,忙忘了。你过来,一起吃。”

  凤林大君差点被一口酸梅汤给呛死,让睿亲王吃剩饭,整个大清恐怕也只有明玉敢这么做。

  多尔衮淡淡“嗯”了一声,眼风扫过餐桌。

  餐桌是圆形的,明玉坐在魏循和吉兰中间,凤林大君挨着魏循坐,另一边空着,他坐哪儿?

  坐在另一边吗?

  多尔衮看向明玉,想什么问什么:“我坐哪儿合适?”这里是明玉的地盘,他客随主便。

  明玉想说你随便坐,刚才他们就是随便坐的,田庄里没那么多讲究。

  可她扫了一眼对面那半张桌子,觉得让多尔衮孤零零坐在那边似乎有些不妥,于是看魏循。

  魏循这才反应过来,赶紧让座。

  让多尔衮和凤林大君坐一起,明玉也觉得不妥,于是按下魏循,她自己坐到对面去,跟多尔衮坐一边。

  结果一活动,胃更疼了,撑得慌,还有点想吐。

  多尔衮扶明玉坐好,见她脸有点白,吃喝也不如刚才活泛,问她怎么了。

  明玉说胃疼,多尔衮叹口气,直接把她抱到自己腿上,手放在鼓胀的胃口上,慢慢按揉,一边揉一边问明玉有没有好受一点。

  当着外人的面,多尔衮紧张成这样,明玉羞都要羞死了。

  也不知是羞的,还是疼的,脸颊涨得通红,额角生汗。

  吉兰第一个站起来说吃饱了,魏循紧接着,凤林大君紧张地看着明玉,完全没注意身边两个人的举动。

  多尔衮看了看桌上的香辣火锅,和先前明玉坐的位置上喝了半杯的冰镇酸梅汤,微微蹙眉。

  他抱着明玉起身,淡声说了一句“各位慢用,我们先走了”,直奔内室而去。

  等明玉反应过来,人已经坐在炕上,靠着迎枕,鞋也脱了。

  “凤林大君是客,我这样走,也太失礼了。”明玉不顾胃疼,挣扎着要起身。

  多尔衮不敢强按明玉,只能弯下腰指尖触墙,将她困在两臂之间:“他让你陪他吃这么多,又是火锅又是冰镇,我还没找他算账,他还敢说你失礼不成?”

  明玉蔫下来,好吧,她今天太高兴,确实放纵了,胃也着实撑的厉害。

  那边有魏循招待凤林大君,就算她提前离席有些失礼,以魏循的能耐应该也能圆回来。

  对上多尔衮的眼睛,明玉下意识用手摸了摸肚子:“是我不好,让你儿子受苦了。”

  多尔衮哼笑:“你知道就好,乖乖靠着,等我。”

  上午事忙,为了赶饭点,多尔衮一路疾驰去了赤鹿山,结果扑了空。得知明玉在温泉山,多尔衮又往温泉山赶,路上烟尘大,落了一身的灰。

  骑马出了汗,身上味道也不好闻。

  明玉怀孕之后对气味敏感,多尔衮吩咐人准备干净的衣服,去后罩房洗了个战斗澡,这才脱鞋上炕给明玉揉肚子。

  揉了足足一刻钟,明玉的胃疼终于得到缓解,她问多尔衮:“你还没吃饭吧?正好火锅都是现成的,叫人给你摆一桌。”

  刚才吃撑了有点反胃,明玉不太想闻火锅的味道,可多尔衮爱吃火锅,都看见了,总不能不让他吃吧。

  多尔衮手上动作没停,只是放轻了一些:“最近肉吃多了,有点上火,做些家常菜就好。”

  明玉心里松了?????一口气,吩咐下去做家常菜。

  饭菜很快上桌,多尔衮吃完也没有要走的意思,仍旧给明玉揉胃。

  明玉问他什么时候走,多尔衮抬眼看窗外:“天快黑了,我不走了,留下陪你和儿子。”

  是夜,明玉再次累到手酸,可多尔衮还没到,明玉娇声哼哼也不管用了。

  多尔衮怕她太累,说自己去浴房解决。明玉第一次主动吻上多尔衮的唇,微微喘息着叫了一声好哥哥,多尔衮顿时在她手下溃不成军。

  于是哥哥姐姐成了一个梗,百试不爽。

  等多尔衮清洗完,两人躺在一个被窝里,明玉翻了个身想趴着说话,被多尔衮拉进怀中:“别压着我儿子。”

  明玉:“……”

  明玉顺从地窝在多尔衮怀里,听着他沉稳有力的心跳,小声说:“今天你不请自来,我的生意都没谈完。过两日还得请凤林大君吃饭,跟他好好商量皮岛租金的事。”

  多尔衮挠明玉痒痒:“学会倒打一耙了!今天是谁答应我中午一起吃饭,自己给忘了,害我从赤鹿山找到温泉山。”

  明玉笑着躲,多尔衮不敢再闹她:“幸亏我到的早,不然我儿子都要被你撑坏了。”

  多尔衮笑着捏明玉下巴,让她别躲,看自己:“你说,是我儿子重要还是你的生意重要?”

  明玉肋骨还在别人手底下,哪儿敢说生意重要:“当然是你儿子重要。”

  “我儿子不是你儿子?”多尔衮挑理。

  明玉改口:“我们儿子重要。”

  多尔衮这才放过明玉,想了想道:“李自成败了,豪格年后回来,皇上可能派我入关。明天我要住回大营去,年前才能回家。”

  没来由地,脑海里闪过昭显世子阴郁的脸,多尔衮嘱咐明玉:“这段时间你乖乖待在王府,不要轻易出门,让魏循也搬回王府住。想请凤林大君可以,见谁都可以,约在王府。”

  想到皇宫里可能还有朝鲜细作,多尔衮不放心:“明天我让人去宫里替你告假。夜宴上发生的事,便是凤林大君不说,皇上皇后现在也该知道了。你怀孕受惊告假,皇后必然允准。”

  大冷天明玉怀着身孕也懒得到处跑,只要多尔衮不作妖,能让她跟凤林大君见面把生意谈完便好。

  明玉放下心,听说多尔衮要带兵入关,忽然想起他从朝鲜归来之前她做的那个噩梦,仰头问他:“你这次入关,绕道蒙古还是……”要去挑战宁远城的红衣大包?

  历史上,清朝一共六次入关,每一次都在不同程度上削弱了明朝的实力。

  多尔衮带兵这一次,应该是第四次,也是清朝历次入关,规模最大,杀伤力最大,战果最大的一次。

  在吴三桂投降之前,清军每次入关都绕远,主动避开宁远城。

  不出意外的话,多尔衮这一次应该也会绕道吧,明玉觉得自己这样问可能有些杞人忧天了,谁知多尔衮半开玩笑:“这一次我想去宁远城碰碰运气。”

  之前绕道是因为军粮不充足,没精力跟宁远城死磕,一门心思就想入关抢粮食抢银子,补给军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