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千千岁 第141章

作者:蒹葭是草 标签: 清穿 宫廷侯爵 爽文 穿越重生

  震惊过后,皇后看了明玉一眼,明玉会意,开口问:“李氏,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啊?朝鲜王女怎么会流落到盛京来?”还进了宫,成了宫女。

  这剧情足够狗血,也够惨。

  朝鲜王女?什么朝鲜王女?谁是朝鲜王女?

  李贞贤看看明玉,再看崇德四宫都到齐了,顿时明白扑在她怀里只知道哭的淑淑是谁了。

  她就是睿亲王从朝鲜娶回来的侧福晋,朝鲜国王的独女,昭显世子和凤林大君的亲妹妹,金尊玉贵的朝鲜王女。

  可明玉嘴里的朝鲜王女,显然指的不是她怀里的人。

  李贞淑乍然见到姐姐早已哭得说不出话来,缓了半天才抽噎着把她从世子嫔那儿听来的往事,详详细细讲了一遍。

  最后道:“就这样,我的双生姐姐被叛军掳走了,从此音信全无。我父王和世子哥哥找了很多年,都没找到,我母后为此差点哭瞎了眼睛。”

  皇后记起,十多年前确实有朝鲜那边的叛军来投,就是夜宴当日处置的那几家。

  夜宴那天的变故,还与明玉有些关系,她和多尔衮都猜凤林大君这样做是为了报复昭显世子,没想到还有清理门户这一层关系。

  那么问题来了。

  如果叛军是纯粹的叛军,没什么阴谋,且与昭显世子无关,叛军投降满清之后为什么还要作死似的安排细作进宫?

  还一下安排了那么多。

  难道他们在十几年前就算准了,当时啥也不是的后金能崛起,并且一定会攻打朝鲜,朝鲜战败一定会送质子过来?

  怕是诸葛孔明在世也算不到吧。

  这个假设显然不通。

  换一个思路,如果朝鲜这些叛军投降是有阴谋的,且与昭显世子有关,昭显世子为什么要劫走自己的亲妹妹?

  据明玉所知,李贞淑与昭显世子同父同母,她的双生姐姐李贞贤肯定也是。

  若说王室无亲情,昭显世子天生冷血,那被叛军劫走的也应该是他的亲弟弟,对他继承王位最有?????威胁的凤林大君才对。

  劫走一个王女,还是双生子里其中的一个,有什么用?

  这个思路太荒谬,显然也行不通。

  这也不通,那也不通,明玉想到了第三种可能。

  作者有话说:

  明玉:会不会是……

  多尔衮:多思伤身,仔细累着我儿子。

  布木布泰:哼,想到又如何,多尔衮要出征了呢!

  范文程:嘿嘿。

  作者:谢谢宝子们的评论,谢谢,鞠躬。

第93章 喜欢

  与此同时, 懵掉的还有李贞贤。

  如果淑淑所说是真,她是朝鲜国王的女儿,是淑淑的双生姐姐, 是昭显世子和凤林大君的亲妹妹,那就意味着主人对她说了谎。

  主人说她是孤女,说她的父亲是朝鲜一位将军,死在了满清的铁蹄之下,她的母亲受不了打击追随父亲而去。

  父母相继离世, 家族也因为得罪了凤林大君惨遭流放, 她是在流放途中被主人救下的,而她的家人全都在流放的路上死去。

  最荒唐的是,她的主人自称昭显世子。

  到底是谁在说谎?

  皇后第一次遇上这种事,事关两国, 一时也不知道如何是好, 明玉给皇后主意:“朝会还没散, 娘娘不如差人去崇政殿那边等着, 等下了早朝将凤林大君请来。”

  流落在外的王女可不是瞎认的,也不是李贞淑这个嫁出去的女儿能说了算的。

  皇后觉得这个主意好, 便差人去请凤林大君。

  明玉开了个头,煽了个情, 撒了个泼,最后卖了个惨, 把所有后续工作一股脑都扔给了凤林大君。

  凤林大君一边要应付啥也不懂却喜欢踊跃发言的武官集团, 还要应付不懂装懂特别爱指手画脚的文官集团,在说到口干舌燥之后, 幸不辱命终于把互市相关事宜敲定下来。

  走出崇政殿, 凤林大君并没有立刻离开, 而是询问门口当值的太监明玉去了哪里。太监回去了清宁宫,凤林大君又问人走了没有,太监苦着脸说他不知道。

  他在崇政殿当值,怎么会知道清宁宫的事?

  凤林大君打赏了回话的太监,见多尔衮走出来,问多尔衮:“你要等明玉一起走吗?”

  其实是想问明玉走了没有。

  多尔衮看也不爱看他,答非所问:“明玉应该会等我。”

  就是让他先走的意思。

  凤林大君勾唇:“那我也等你。”

  多尔衮转了一下拇指上的玉扳指:“不必了,你忙你的。”

  凤林大君仰头望天:“本君不忙。”互市刚定下来,他有很多事要跟明玉商量,忙也是忙互市的事。

  多尔衮越过凤林大君:“踩空了,小心台阶。”

  他不说还好,让他一说,凤林大君下意识朝上迈了一步,结果与正低着头往下走的豪格撞了满怀。

  豪格推了凤林大君一下:“瞎是吧?没长眼睛啊?”

  凤林大君往旁边挪了一下,站定:“原来是肃郡王,失敬失敬。”

  豪格还没转变角色,被他这一声肃郡王给叫懵了。等反应过来,凤林大君早下了台阶,追多尔衮去了。

  豪格那叫一个气啊,又不敢在崇政殿前发泄,直接气出内伤。

  凤林大君追上多尔衮,不远不近地跟在他身后,多尔衮头也不回:“你最好去忙,不然就不是撞豪格这么简单了。”

  凤林大君丝毫不惧:“是吗?说不定明玉想见我,我先去忙了,你还得派人请我回来。多麻烦。”

  多尔衮忽然收住脚步,凤林大君这回有了准备,也跟着站定。

  同样的招数,还想套路他两回?

  谁知这回真不是套路,而是前面有个小太监正在给多尔衮行礼。

  行礼过后,小太监抬起头,忽然眼前一亮:“凤林大君,皇后娘娘请您过去说话。”

  朝会上,明玉是被皇后身边得脸的姑姑搀扶走的,想来人应该在清宁宫,皇后这时候请他过去说话,莫非是……

  凤林大君快走几步,越过多尔衮问那小太监:“睿盛夫人可在?”

  小太监忙回:“在。”

  他就在知道。

  凤林大君回头看多尔衮,挑了挑眉:“我说什么来着?”

  这回轮到多尔衮仰头望天,额上青筋肉眼可见地鼓了鼓。

  凤林大君让小太监头前带路,却见多尔衮一阵风似的刮过。

  认路了不起啊?

  于是凤林大君丢下小太监,继续追多尔衮。

  等两人一前一后来到清宁宫,发现皇上比他们到的还早,多尔衮脸色这才好看了一些。

  凤林大君给皇太极和皇后行礼,眼睛没敢到处看,心里挂起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好家伙,一屋子人都在等他,这什么情况。

  目光还没扫到明玉,就被李贞淑和李贞贤两个吸引过去,凤林大君吃惊地望着李贞贤,连皇后的问话都没听见。

  直到明玉唤他,凤林大君这才回神,眼睛想看明玉,却挪不开,听身边的多尔衮友情提示:“皇后问,你有几个亲妹妹?是不是有一个妹妹流落在外?”

  多尔衮提示完,朝明玉那边走过去。李贞淑和李贞贤见他走过来,慌忙往旁边让了让,让出明玉身边的位置。

  这时凤林大君终于醒神,压抑着激动回答:“臣有两个嫡亲的妹妹,是双生,其中一个在出生时被奸人所掳,这些年臣一直没有放弃寻找。”

  双生姐妹花的事,皇太极刚过来的时候就听皇后说了。

  又见凤林大君如此说,心中再不存疑。皇太极笑着说是好事,爽快地给李贞贤脱了奴籍,赐还身契,并将她交给凤林大君。

  李贞贤此时的心情,很难用语言形容。既有与亲人相认的激动,也有对组织和主人的失望,有后怕,有惶恐,还有一点点命运无常的感叹。

  多尔衮站在明玉身边,弯腰去摸她的手炉,明玉忙着吃瓜,没时间理他,索性把手炉递了过去。

  多尔衮接过手炉,发现已经半凉了,转身将手炉递给清宁宫的宫女,吩咐她去换个热的来。

  宫女也在吃瓜,没想到这时候还有人关心手炉的温度,递了两次才看见,忙忙告罪低着头红着脸去换了。

  等了一小会儿手炉还没送来,多尔衮怕明玉冷,紧挨着她坐下,将明玉的手放在自己掌心焐着。

  头凑过去问明玉冷不冷,明玉推他说不冷,一会儿又问明玉饿不饿累不累,明玉偏头看他:“不冷不饿不累,就是有点烦。”

  多尔衮半点自知之明都没有:“谁烦你了?”

  明玉上下打量他,多尔衮:“……”

  从凤林大君和多尔衮一起走进来,娜木钟一直在关注明玉和多尔衮的互动,饶是有些心理准备,还是被多尔衮的腻歪劲儿齁得唇角直抽。

  巴特玛更齁,齁酸齁酸的。

  如愿认回姐姐,李贞淑谢过皇上皇后,谢过明玉和多尔衮,自请除玉碟,此生与睿亲王府再无瓜葛。说她会尽快带着李贞贤回国,并向朝鲜国王说明缘由。

  这场闹剧都是她一个人的错,与睿亲王与大清无关。

  朝鲜已经被打服,至少数年之内不敢兴风作浪,这场联姻对于皇太极而言不过是锦上添花。

  阴差阳错又给朝鲜国王找回了流落在外的亲生女儿,就算让李贞淑回去,朝鲜国王非但不敢恼怒,还要记他一个天大的人情。

  想着皇太极看向多尔衮,见多尔衮根本没关注这边,又在那儿暗戳戳跟明玉腻歪呢。

  皇太极心累地捏了捏眉心,自从这个朝鲜侧福晋进门,多尔衮的家庭地位可以说是江河日下,在明玉面前就没抬起过头。

  皇太极没说话,算是默认。皇后也觉得好,刚要点头同意,忽然听凤林大君道:“联姻事涉两国邦交,岂可儿戏?”

  李贞贤当年是被叛军掳走的,之后她在什么样的环境下长大,这些年都经历了什么,为什么会出现在盛京皇宫?

  在这些疑点没查清楚之前,她不能回朝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