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千千岁 第147章

作者:蒹葭是草 标签: 清穿 宫廷侯爵 爽文 穿越重生

  两日前,刚收到朝鲜的国书,朝鲜国王听说李贞淑在盛京找到了她失散多年的姐姐,请求朝廷派人将他的宝贝女儿送回。

  人家本是一对双生姐妹花,自小失散,妹妹为了找姐姐不惜拿终身的姻缘做赌注,也算感人。

  若果如明玉所说,李贞淑与多尔衮并无情意,也从未圆房,太后倒有心成人之美,成全李贞淑姊妹情深,同时卖朝鲜国王一个人情。

  毕竟小皇上还不满周岁,主少国疑,确实需要安抚朝鲜。

  朝会的时候,太后提起此事并无人反对,由皇上下旨将李氏姐妹送回朝鲜。

  岳托本来想说点什么,却被他爹一个眼刀制止了。

  下了朝会,岳托去书房找代善,问他为什么不反对:“先帝殡天,正是乱的时候,您就不怕朝鲜跟着乱起来?”

  为防止朝鲜乱来,自然是多一个人质多一份保障,怎么能在这时候把李氏姐妹放回去。

  太后妇道人家没什么见识,他爹怎么也老糊涂了!

  代善年纪确实大了,但还没到老糊涂的时候。之前看皇太极一个人处理朝政游刃有余,等担子落到自己身上才知道有多重。

  关键落在他身上的担子只有一半不到,代善已然身心俱疲。可悲的是,他那几个骁勇善战的儿子,于政事根本一窍不通,帮不上忙还净添乱。

  代善从文书堆里抬起浑浊的眼睛,眼珠一错不错地盯着岳托:“多尔衮没死,指不定哪一天就回来了,你还想给他留着朝鲜这个岳家?”

  朝鲜乱不乱他顾不上了,代善只想尽可能削弱多尔衮的势力。

  等多尔衮在关内扫荡一圈,发现回来的路都被关宁军堵死了,只剩山海关一个入口,等着请他入瓮。

  到那时他别无选择,只能带着两白旗疲敝的人马独自面对宁远城数百门红衣大炮。就算多尔衮运气好能侥幸活着回来,也早已元气大伤,再也不是原来那个坐拥八旗精锐、权倾一时的和硕睿亲王了。

  皇位从?????此与他无缘。

  不过多尔衮此人多吊诡,从不按常理出牌,代善怕他还有翻盘的机会。

  明玉已然做大,两红旗的军粮还要指望她,就连代善家的粮食也是将田庄租给明玉换回来的。

  再说明玉身后站着整个蒙古,还有皇上和太后的支持,代善动不了明玉,还动不了多尔衮从朝鲜弄来的侧福晋吗?

  差点就要动手了,谁知明玉竟然主动提出退亲,正好省了他的力气。

  代善看着岳托,越看越生气,亏他之前还觉得岳托最像自己最有出息,现在看来还不如他那两个兄弟。

  岳托这才明白他爹还在忌惮多尔衮,却并不认同,觉得有点杞人忧天。

  在他看来,多尔衮孤悬关外,没有支援没有补给没有退路。若他敢去山海关,只有死路一条,若不敢,早晚会被明朝的军队消磨掉。

  两白旗能打又如何,等军心散了,还不是一盘散沙。

  回来就别想了。

  与此同时,索尼、鳌拜和济尔哈朗也在郑亲王府开小会,他们同样产生了分歧。

  索尼认为此时应该稳住朝鲜,不能轻易放人质回去,放李贞贤可以,李贞淑不行。

  他之所以在朝会上没有站出来反对,主要是在等两位辅政王表态,结果两位辅政王非常默契地没有提出任何反对意见。

  鳌拜比较鸡贼,他看了郑亲王一眼,试探着问:“王爷可是在忌惮多尔衮?”

  怕他万一活着回来,借朝鲜的势东山再起威胁到小皇帝。

  济尔哈朗叹息一声,算是默认。

  他跟着先帝东征西讨,感情很深。虽然早看出先帝有意将皇位传给多尔衮,可平心而论,他更倾向于由先帝的子嗣继承大位。

  如果说济尔哈朗的私心是出于兄弟情深,那么索尼和鳌拜的私心便来自于对权力的渴望。

  多尔衮是镶白旗旗主,多铎是正白旗旗主,若多尔衮上位,现在的两黄旗还能有今日的地位和风光吗?

  九阿哥就不一样了。

  九阿哥是先帝的嫡子,根红苗正的正黄旗人。九阿哥继位,两黄旗还是原来的两黄旗,不会有任何改变。

  所以当济尔哈朗查出,多尔衮多铎阵亡两白旗全军覆没的消息其实是假的,很可能是岳托在兵部搞的鬼,却心照不宣地没有戳穿。

  他把这个消息告诉索尼和鳌拜时,这俩人也诡异地保持了沉默。

  如今把话说开,大家出于各种原因,所忌惮的都是多尔衮,以后便是一条绳上的蚂蚱了。

  至于豪格和两蓝旗部分军队,也只能舍弃。

  谁让他好大喜功,非要跟着多尔衮入关送死呢。

  明玉出了月子便是秋收。今年没怎么下雨,也没有倒春寒,春耕如期,秋收如期,比去年秋收早了近一个月,不出预料仍是丰收年。

  由于明玉的正确决定,灵泉水浇灌下的麦稻产量是玉米的几倍,玉米产量基本与去年持平。

  在明玉的推动下,用灵泉水培育的马铃薯和番薯在八旗得到广泛种植,产量虽然比不上明玉的田庄,倒也能自给自足。

  冬日严寒,春夏干旱,连续几年大旱加蝗灾,关内赤野千里,十室九空,北边已经到了有银子都买不到粮食的地步。

  而关外麦稻飘香,有点家底的人家能买得起粮食,穷苦百姓吃不上粮食,也有番薯和马铃薯充饥。

  到了秋收时节,盛京城外无饿殍,从关内逃难来的灾民也都被附近的田庄、山庄吸收一空,几乎是有多少吸收多少。

  从去年到今年,连续两年接收灾民,不光盛京人满为患,整个八旗都人满为患。各旗索性取消屯兵,将兵与民严格分开,以民养兵,以兵安民。

  结果军营也差点被撑爆炸,领土扩张势在必行。

  可诡异的是,不管是辅政王还是内阁整天忙着到处部署,一会儿把人赶到军营,一会儿又把人赶出军营赶回田庄种地,循环往复就是没人提入关的事。

  明玉冷眼旁观,越发肯定了自己最初的判断,多尔衮很可能没有死,还全须全尾地带兵在关内扫荡。

  作者有话说:

  岳托:怕什么,等我收寄了明玉……

  明玉:就是你的死期。

第97章 求婚

  据史料记载, 清朝第四次入关,也就是多尔衮带兵的这一次,耗时一年。

  多尔衮是今年春天走的, 一趟跑下来恐怕要到明年春天才能回来。

  所以皇太极的丧事从简,九阿哥的登基仪式从简,由内阁挑头,以肃清内奸为由,断绝了盛京与外界的书信往来。

  就是怕多尔衮知道皇太极死了, 半路跑回来奔丧夺皇位。

  明玉提出送李氏姐妹回朝鲜, 确实出于真心,想让朝鲜王室骨肉团聚,同时也是某种试探。

  试探两位辅政王和内阁对这件事的态度,结果两边都心照不宣地默认了, 且这种默认并不符合常理。

  事出反常必有妖, 再加上所有人都对入关讳莫如深, 唯一的解释就是, 多尔衮还活着。

  辅政王和内阁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对他忌惮颇深, 不惜自毁长城也要尽可能削弱支持多尔衮的力量。

  越想越觉得就是这么回事,于是明玉做出了相应布置。请求太后解除凤林大君的质子身份, 恢复他的人身自由,让他替自己到皮岛去准备重开互市。

  互市这事是先帝在世时定下来的, 任谁也无权更改。小皇上登基以后基本延续先帝制定的政策, 任凭辅政王和内阁如何反对,太后只一句话“遵从先帝遗志”。

  最后还是辅政王和内阁先败下阵来, 先帝遗志他们不敢违逆, 凤林大君他们还不敢对付吗?

  此去凶险, 明玉亲自为凤林大君践行,启程那日一直将他送到城门口,撩起车帘叮嘱:“路上不太平,万事小心。”

  凤林大君自然晓得其中风险,可他不在乎。

  他能老老实实在盛京当人质,只是因为这里有明玉,不然就凭清廷这点防御,哪里困得住他。

  凤林大君骑在马背上,望着车帘后那张至今仍然能令他怦然心动的脸,丝毫不顾及什么隔墙有耳,态度嚣张地问明玉:“若他当真战死,你便嫁与本君如何?你的儿子,本君来养,必视如己出。”

  明玉只当他在开玩笑:“我的儿子,我自己能养,便是要改嫁,也得等我成了寡妇再说吧。”

  见明玉放下车帘,凤林大君弯腰用鞭尖重新将帘子挑了起来:“没开玩笑,我是认真的。我喜欢你,明玉。”

  当明星的时候,喜欢她的人多了,面对公然表白,明玉通常一笑而过。

  这次也不例外。

  她用手拂掉凤林大君的鞭尖,朝他笑笑,然后将头转正放下车帘,轻声说:“走吧。”

  自从凤林大君离开,朝廷就加强了对睿亲王府和明园的监视。内阁还提出,睿亲王战死,睿亲王府理应充公,划拨给对朝廷更有用的人。

  明玉不同意,为此特意进宫向太后陈情。太后也觉得这样做太过凉薄,不但驳回了奏折,还在朝会上把内阁好好申斥了一番。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岳托忽然晋封亲王。因为他之前一直跟代善住在一起,这回封亲王点名要住睿亲王府。

  而且隐晦提出,他不但想要睿亲王府,还有意收寄明玉。

  太后不理,岳托居然厚着脸皮到明园来纠缠。

  这一日,明玉正在内室跟达哲一起闲聊天,顺便哄孩子。

  豫亲王府总管事做事很靠谱,直到达哲坐满了双月子,他才找机会把多铎可能出事了的消息,一点一点委婉地透露给达哲。

  饶是如此,当达哲自己猜出来的时候,还是哭晕了过去。

  为了更好地照顾达哲,明玉把达哲和孩子都接到明园住,并且偷偷告诉了达哲自己的猜测,终于让达哲重新振作起来。

  “凤林已经平安到达皮岛,再过些日子,关内的消息应该就能传回来了。”尽管朝廷对明园的监视越发严密,可凤林大君的书信还是通过秘密渠道辗转到了明玉手上。

  达哲闻言眼睛亮晶晶的:“我陪长姐一起等!”

  正当两人互相打气的时候,娜塔气呼呼进来禀报:“福晋,成亲王来了!总管事要拦,被成亲王身边的侍卫给打了!成亲王要带人往后院闯,亏得魏先生在,把人请去正堂说话了!”

  达哲诧异抬眸看向明玉:“成亲王?他到明园来做什么?”

  明园是明玉的私产,就算成亲王有事,也该去睿亲王府找明玉。

  听娜塔的意思,要不是魏循阻拦,成亲王就要带人闯进后院了。

  后院都是女眷,有话不在正堂说,闯后院做什么?

  莫非……

  明玉冷笑:“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呗。”

  同意把李氏姐妹送回朝鲜,借以削减朝鲜对多尔衮的支持,然后朝她下手,彻底断了多尔衮的后路。

  即便多尔衮能冲破山海关的防线返回盛京,器重他的先帝死了,朝鲜联姻而来的侧福晋走了,他的嫡福晋被岳托收寄?????,王府被岳托霸占,他的儿子也成了别人的儿子。

  多尔衮表面上看起来够冷够沉稳,可他骨子里疯狂又偏执。若他风尘仆仆大胜而回,却发现盛京变了天,他提着脑袋远征关内,却被一群他最看不起的人偷了家。

  明玉猜他会发狂,不管不顾起兵造反,从八旗人人敬畏的战神沦为人人得而诛之的乱臣贼子。

  然后清廷大乱,南边坐山观虎斗,不费一兵一卒覆灭心头大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