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千千岁 第177章

作者:蒹葭是草 标签: 清穿 宫廷侯爵 爽文 穿越重生

  七千万两啊!

  关键时刻把魏循推出来,几乎成了明玉的本能,小事可能多尔衮不在乎,这么大的事他肯定会去找魏循求证。

  到时候一准儿露馅。

  还好多尔衮猜出她不是博尔济吉特·明玉,明玉接下来再说什么,当不至于吓到他:“我不是你们这个时代的人,我们那个时代记载了这段历史,七千万两都是保守数字。”

  毕竟被李自成打土豪分田地拿走了七千万两,等多尔衮打跑了李自成,东林群贤还能拿出银子来孝敬多尔衮。

  多尔衮对明玉的来历早有猜测,却并不想深究,只在心里把明玉当成先知对待。

  明玉敢说,多尔衮就敢信。

  于是东林群贤捐款之后装穷,多尔衮假装过意不去,在皇宫设宴请看起来最穷的两个人喝酒,同时派兵抄家。

  只抄银票,现银不要,古董字画不要,金银珠宝不要。

  一天下来,共抄出银票五百余万两。

  当参将把银票呈给多尔衮,多尔衮又把银票递给同桌的两个人,立刻给他们醒了酒。

  两个都是聪明人,一看银票数目就知道多尔衮并没有赶尽杀绝,是给他们留了后路的。

  两人对视一眼,齐齐跪下给多尔衮磕头,说之前的募捐只是第一笔,有第一笔自然就有第二笔,当时摄政王催得急,银票一时间凑不齐,昨天刚好催收上来。

  多尔衮让人扶两人起来,似笑非笑:“没想到二位穿破衣烂衫,住破烂宅院,家资倒是颇丰。”

  这种微末的把戏骗骗崇祯也就罢了,居然敢在他面前故技重施,让他被明玉好一顿嘲笑。

  两人才站起来,闻言又跪下了,一个说:“前朝吏治腐败,卖官鬻爵十分普遍,下官不过随波逐流,却也积攒了一些家资。”

  另一个说:“摄政王明鉴,卖官的事不光我二人做过,其他人也有份。”

  要倒霉也不能只有他们两个倒霉。

  多尔衮“哦”了一声,叫人拿来纸笔:“列出一个名单来,本王可以宽恕你们欺瞒之罪。”

  捐款是捐款,装穷是装穷,两码事。

  两人自然不敢怠慢,很快列出一个长长的人名单,一张纸哪里够用,足足用了三张纸才把知道的人都写全。

  等二人写完,多尔衮拿起笔在每张最上头的空白处写了几个字,笔锋雄浑,力透纸背。

  字是好字,意思却让两人瘫软了手脚。

  他们原以为摄政王要黑名单是想私下找人谈话,谁知竟然要张榜贴告示。

  这几张二次捐款的告示要是贴出去,黑名单上的同僚还不得活吃了他们。

  毕竟大家都是东林党人,一起共事这么多年,各人的笔迹还是能认出来的。

  不等他二人求饶,多尔衮吩咐人将二次捐款的告示贴在每日早朝官员们的必经之路上,然后抬眸:“本王吃好了,二位可吃好了?”

  摄政王都吃好了,谁敢说自己没吃好啊。

  两人只得点头,被算计了还得咬牙感谢摄政王的款待,相互搀扶着出宫去了。

  作者有话说:

  太后:好好的一个人被枕头风吹傻了!不行,哀家得多找几个人一起吹!

  明玉:吹啊吹啊,我的骄傲放纵。

第116章 情敌

  第二天早朝, 众?????人都体会到了什么叫上班如上坟。队伍里有人昨天被抄了家,把他们老底都掀了,谁敢不捐。

  即将面临第二拨割肉式捐款, 也没人有心情议论朝政了,多尔衮难得轻松一日,早早回家陪老婆孩子。

  第一拨捐款从动员到清点完毕足足用了一个半多月,第二拨捐款只用了短短七日,两日收, 五日清点, 户部从上到下数银票拨算盘一个个累到手抽筋。

  一共收上来八千万多两,堪比前朝四十多年的国库总收入。

  多尔衮看完户部的奏折也不禁感叹,明朝并非亡于清,而是亡于贪腐。

  正是这些硕鼠偷走了明朝好几十年的国运。

  朝廷大员们破了财, 便打起了别的小算盘, 这几日拜帖像雪片似的飞进摄政王府。

  “这么多, 先见谁后见谁啊?”娜塔望着一书桌拜帖都替明玉发愁。

  这要是一个一个地见过来, 还不得把福晋累趴下。

  明玉信手翻了翻,便知道这些人打的什么主意了:“捡品阶高的, 相熟的见一见,其他先压着。”

  这种事婉拒一两家表明态度便好, 没必要一个一个全见过来。

  两日后,首辅夫人领着自己的两个女儿前来拜访, 明玉在内院花厅接待。

  行礼寒暄过后, 首辅夫人笑道:“妾身在关内早听说过夫人的大名,都说夫人是菩萨转世, 可惜无缘相见。今日有幸带小女过来拜见, 便是想沾一沾夫人的福气呢。”

  首辅夫人出身世家大族, 自诩清高,很瞧不上关外来的土包子,所以一直没来拜访过明玉。

  若不是才割肉捐了大笔的银子,老爷想从别的方面找补回来,首辅夫人才不屑于搭理明玉呢。

  关内的春天比关外来得早,粥棚的事,春耕的事,互市的事,全都交织在一起,魏循忙得团团转,明玉也不轻松。

  她没时间跟首辅夫人玩你猜我猜的游戏,直言道:“夫人既然听说过我的名号,自然应该知道我有多忙,有话不妨明说。”

  首辅夫人一滞,心说这就是摄政王府的待客之道?

  礼数呢,规矩呢,体统呢,啥啥没有,简单粗暴得令人发指。

  都说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摄政王福晋这土匪做派,几乎照搬了摄政王的。

  要不是老爷催得急,她真不想把自己的女儿嫁到这样的人家来。

  如果可以,首辅夫人真想站起脚就走,再也不与关外的野蛮人打交道,可老爷还在家里等她的好消息,她不能走也不敢走。

  本来按照首府夫人的意思,应该先请一个中间人到摄政王府说项,探探摄政王福晋的口风。料想这种双赢的好事,摄政王福晋也不会推辞。等一切都谈妥,她再出面与摄政王福晋交涉,商量后续事宜。

  谁知老爷心急,怕这事一旦走漏出去会被别家抢先,非逼着她给摄政王府送拜帖,逼她带着女儿亲自上门自荐枕席任人挑选。

  简直有辱斯文。

  这话要她怎么说得出口!

  恰在此时,有小丫鬟在门外禀报:“福晋,王爷回来了。”

  首辅夫人眼前一亮,忙不迭起身:“妾身正好还没给王爷请过安。”

  一会儿请安的时候带上两个女儿,让摄政王自己选,自己起头,她也好半推半就与福晋商量此事。

  就算摄政王福晋天生绝色,到底嫁给摄政王好几年了,还生过孩子,怎比得过正当豆蔻年华的少女。

  再说这世上哪个男人不偷腥,家花哪儿有野花香啊。

  退一万步讲,摄政王不识货哪一个也没看上,看在她们家老爷的面子上怎么也得挑一个抬进府。

  敢问这世上还有什么比姻亲更牢靠的关系吗?

  只不过她听说摄政王福晋善妒,搞得摄政王老大不小身边连个侍妾都没有,嫡子都生出来了,仍旧不提给摄政王纳妾的事。

  这样不识大体的女人也是少见。

  怕摄政王福晋从中作梗,首辅夫人决定先下手为强,不等明玉说话抢步迎出花厅。

  多尔衮习惯回家先找明玉,找完明玉找福临,有一个找不到都闹心。听正院的下人说有女客到访,多尔衮脚步只顿了顿,决定还是过去看明玉一眼,看完就走,谁知差点被人撞在身上。

  幸亏他反应够快,闪身躲开了。并没看清是谁,只知道对方是个女子,多尔衮沉下脸呵斥:“哪儿来的奴才,横冲直撞懂不懂规矩!”

  万一撞上了让明玉瞧见,还指不定怎么跟他赌气呢。

  首辅夫人也吓了一跳,她没想到摄政王走路没有声音,还走得这样快,前脚才通报完,后脚人都到了。

  奴才,骂谁奴才,谁是奴才?

  转念一想,大明亡了,他们现在都是满清的奴才。

  首辅夫人从小到大都没被人这样呵斥过,就连她家老爷对她说话也是客客气气的。此时又气又怒,却不敢分辩,脸上青一阵红一阵白一阵,跟开了染料铺子似的,别提多精彩了。

  “给摄政王请安,王爷吉祥。”首辅大人的两个女儿见母亲被呵斥,忙上前解围,齐齐蹲身给多尔衮行礼。

  多尔衮叫起的时候,两个小姑娘齐齐应是,忍不住偷眼看过去。

  只见面前的男子身穿明黄朝服,头戴朝冠,通身的雍容气派,只站在那里就给人一种强烈的压迫感,让人不敢直视他的容颜。

  不敢看又好奇,看了便挪不开眼,忍不住脸红心跳。

  多尔衮才被人冲撞,抬眸又被两个小姑娘盯着脸看,顿时心头火气,问刚刚迎出来的明玉:“都是些什么人!”

  怎么什么人都往正院领。

  明玉朝多尔衮眨眨眼,眨的多尔衮一脸莫名其妙,习惯性牵起明玉的手往正屋走,边走边听明玉给他介绍:“差点撞上你的是首辅夫人,盯着你看的是首辅大人的两个女儿。”

  走进正屋,明玉问多尔衮:“首辅夫人急巴巴跑来送闺女,二选一,你可有看上的?”

  多尔衮这才明白明玉朝他眨眼睛是什么意思,又给他下套,又想套路他,然后提和离。

  他拉着明玉的手将人抵在炕沿上亲吻,明玉受不住力,只好去搂他的腰,整个人贴在他身上。

  本来多尔衮只想狠狠亲她,给明玉一点教训,却叫身前的绵软勾得情动。

  掰开明玉搂着他腰的手,将人翻了个面推倒在炕上,朝服都来不及脱,掀开裙子就是一顿输出。

  等明玉泄力软了身子,才将人抱起来放在炕上,叫了热水进来。

  首辅夫人站在院子里都看傻了,这是什么情况,客人还在呢,两人直接手牵手进了屋,然后大白天叫热水。

  在她家,就算是老爷最宠爱的那个妖艳贱货也绝不敢青天白日地勾引爷们儿,做下这等伤风败俗之事。

  “娘,摄政王他……”

  “摄政王去了极乐世界。”

  首辅夫人气呼呼地带着两个脸颊红红的女儿离开了。

  回到府中,首辅问起此事,首辅夫人如实说了,首辅根本不信:“摄政王也是饱读诗书之人,他怎么会、怎么会……”白日宣淫。

  还是和自己的嫡福晋。

  两人成亲都三年多了,老夫老妻还有什么感觉,想冲动也冲动不起来啊。

  首辅不信,非说是首辅夫人杜撰的,说她就是不想让自己的亲闺女给人做妾:“妇道人家真是头发长见识短!宫里的小皇帝到了开蒙的年纪还不会说话,摄政王年富力强,你说将来的皇位会是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