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千千岁 第37章

作者:蒹葭是草 标签: 清穿 宫廷侯爵 爽文 穿越重生

  况?????且李自成在西边,战事频繁,又是旱灾又是蝗灾,山西那边种了粮食也没什么收成。

  世道早乱成了一锅粥,能找到合适的土地和农户安心种粮食的地方并不多,除了江南,似乎只有关外。

  晋商早先就与关外做生意,而八旗之中与晋商关系最好,能指使晋商调动南边资源的,据魏循所知,只有皇太极和多尔衮。

  与先汗不一样,皇太极还算重视农耕,可皇太极若想买种子种粮食,也不可能只买这么一点点。

  合计一圈下来,托晋商买种子的人,很可能是多尔衮。

  “福晋,墨尔根代青可能托人在福建那边也买了种子。”魏循思来想去,还是把猜测告诉了明玉。

  明玉第一反应是怎么可能,当初她把种粮食赚钱的事说给多尔衮听,他好像都没听进去,怎么可能跑这么远去买种子?

  不过看魏循好像很在意这个,明玉瞬间懂了他的顾虑,给他吃定心丸:“就算墨尔根代青真的买了种子回来,也是交给你来种你来卖,总不能让墨尔根代青不打仗了,回来给我种粮食吧。”

  魏循笑:“那不可能。”

  “别想太多,我承诺给你的,都是你应得的。”明玉表情认真。

  魏循是第一个支持她种粮食的人,也是第一个帮着她买种子种菜的人,有见识有本事有脑子,是个非常理想的合作伙伴。

  “福晋!”魏循站起身给明玉跪了,拉着明玉的手,热泪盈眶,“明玉,你放心,我魏循生是你的人,死是你的鬼,这辈子当牛做马任君驱驰!”

  无论是东西厂还是汗王宫,没人真正把他当人看,别说分红,能给几个赏钱就不错了。

  参与分红的,都是合作者,至少地位平等。

  明玉是第一个愿意把他当人,并且愿意屈尊降贵与他合作的人。

  仅凭这一点,魏循觉得死都值了。

  更不要说,明玉许给他的,可能是金山银山。

  多少年后,当魏循负手立于海船之上,载着金山银山,如愿以偿踏上七宝太监的航海之路,成为华夏文化传播大使的时候,他非常庆幸自己跟对了人。

  所以多尔衮来找明玉的时候,正好看见魏循跪在明玉身前,一向被他视为生命,宁可为奴也要保住的及腰长发随意垂在地上,手握着明玉的手,仰起头虔诚地望着明玉,原本冷冷清清的一个人哭得像个孩子。

  目光重新回到被魏循紧紧握住的那只瓷白纤细的手上,好容易被压下去的那种奇怪的感觉再次翻涌起来,比上次后悔没有受点小伤,来得急,来得凶猛,来得猝不及防。

  “你们在做什么?”多尔衮心里火山喷发,表情依旧克制。

  理智告诉他,魏循是太监,在南边的皇宫里,太监可以伺候妃子沐浴,与宫女无差。

  魏循在汗王后宫生活了好几年,经常出入福晋们的屋子,与大福晋和布木布泰一度走得很近,也没见大汗有什么异议。

  他到底在气什么?

  魏循背对着门口,被突如其来的声音吓得手一抖,立刻放开了明玉的手。

  腾起站起来,轻轻抹了把脸,转身看向多尔衮时,魏循已经恢复了平日清冷的神情:“暖棚里的菜终于不用白送了,奴才高兴过头,一时忘了分寸,请墨尔根代青责罚。”

  卖菜的生意是多尔衮牵的线,魏循这样说,等于变相奉承。

  豪格今天为什么挨打,别人不知道,魏循却心知肚明。

  豪格只是轻佻地看了明玉几眼,都没来得及言语调戏,就被他用黄豆给收拾了,结果多尔衮回来,差点把人给抽死。

  他刚刚可是摸了明玉的手……

  魏循第一次有点庆幸自己是个太监,若换个正常男人,早躺地上挺尸了。

  明玉先是被魏循忽然的激动吓了一跳,而后又被突然袭击的多尔衮吓了一跳,这会儿心还砰砰跳呢。

  她站起来,朝魏循挥挥手,示意他赶紧走,谁知一挥手,那条带血的帕子不知从哪儿掉了出来。

  魏循大惊,问明玉:“你受伤了?”

  明玉一脸尴尬,多尔衮淡声:“豪格的血。”

  “……”

  魏循清冷的表情差点裂开,心说这两口子什么情况,打豪格一顿不解恨,还要把人家的血拿回来当战利品。

  “福晋,暖棚可以交给吉兰打理,这两天我再跟她交待一下。”魏循稳了稳表情,趁着多尔衮也在,说起正事,“这两天我会去田庄看看,等我去了那边,府里的事可能就顾不过来了,还需另做打算。”

  “这些不是你该操心的。”

  魏循本来还想再提一句暖棚扩建的事,话说一半就被多尔衮打断了,只得闭嘴退下。

  多尔衮弯腰捡起带血的手帕,问明玉:“怎么还没扔?”

  明玉:“……你不是说回家再扔吗?”

  已经回来两个多时辰了。

  明玉太喜欢他了,连他擦过手指的帕子都舍不得扔,要不是帕子自己掉出来,她会默默收起来吧。

  想着心口一暖,多尔衮将帕子收回自己袖中:“算了,不想扔就留着。”

  留你妹,我只是太忙忘了扔好吧。

  那么恶心的帕子明玉才不想要,多尔衮稀罕就给他好了,明玉大方地做了决定,开始张罗着吃晚饭。

  是夜,皇太极破天荒没去海兰珠的屋子,而是在大福晋屋里用的晚膳。

  皇太极走进屋的时候,大福晋已经吃上了,布木布泰照常陪在身边。

  大福晋和布木布泰起身相迎,布木布泰命人重做一桌端上来,被皇太极制止了:“不必,随便吃点就好。”

  布木布泰只得作罢,刚想坐下,又听皇太极道:“你回屋吃吧,我与大福晋有话要说。”

  大福晋怜惜地看了布木布泰一眼,布木布泰垂着眸子,应是退下。

  大福晋遣了屋里服侍的,要亲自伺候皇太极用晚膳,皇太极不让,脱了靴子上炕,盘腿坐在炕桌的另一边,示意大福晋一起吃。

  自从海兰珠嫁入汗王宫,大福晋已经很久没有跟皇太极一起吃过饭了,拿起筷子,眼睛竟然有些发涩。

  知道皇太极找过来肯定有正事,大福晋吃了几口很快调整好情绪。

  “石碑的事,你做得很好。”皇太极边吃边说,好像在说一件稀松平常的事。

  大福晋停箸:“都是本分,大汗谬赞了。”

  皇太极看向大福晋:“多少年的夫妻了,你用不着跟我客气。”

  吃了两口,又问:“这事你怎么看?”

  大福晋给皇太极夹菜:“我与大汗一样,相信多尔衮。”

  皇太极“嗯”了一声,无奈道:“多尔衮不会傻到给自己埋两块石碑,还一青一白。”

  大福晋笑:“白的倒可能是他自己后埋的,求大汗还他清白呢。”

  皇太极也笑:“鬼点子是真多。”

  “不过我觉着没有明玉的主意好。”想起明玉,大福晋忍不住夸赞,“地是正黄旗的,正黄旗是大汗的,地里挖出再多石碑,那也是大汗的福泽,与镶白旗与多尔衮无关。”

  “就算大汗想治多尔衮的罪,都无从下嘴啊。”

  皇太极点头:“得妻如此,夫复何求。多尔衮也算想明白了,在议政殿上拍马屁,说还好我勉强了他,不然这么好的福晋,打着灯笼也找不着呢。”

  见皇太极与多尔衮兄弟之间隔阂消除,大福晋吩咐厨房加几个菜庆祝一下,皇太极也没拦着。

  “豪格送回去了?”一顿饭吃完,皇太极放下碗筷问。

  本来不想提,倒胃口,可豪格毕竟是他的长子,怎么也要问一问。

  大福晋叹气:“上了药,送走了。看着挺吓人,其实没伤到筋骨。”

  “自作孽,不可活。”皇太极冷着脸盖棺定论,要不是多尔衮不追究,可不是抽一顿鞭子能解决的。

  大福晋对此有不同看法:“从小到大,豪格不知道挑衅了多尔衮多少回,比这严重也有,没见多尔衮打过人。今日这事,恐怕还有内情。”

  皇太极政务繁忙,倒没想这么复杂,既然大福晋另有猜测,当即把此事交给大福晋去查。

  大福晋猜这事与明玉有关,第二日直接叫了明玉来问,听明玉说完气到手抖:“为了让出征的将士们安心,大汗早有明令,凡欺压出征将士家眷者,斩。征讨察哈尔部,多尔衮是主帅,豪格他怎么敢!”

  打一顿算便宜他了。

  可明玉到底受了委屈,多尔衮也动了真火,大福晋拉着明玉的手,好生安抚了一番,临走时另有丰厚赏赐。

  大福晋把调查结果说与皇太极知道,皇太极若有所思:“你说多尔衮打豪格,真的只是因为豪格调戏了明玉吗?”

  “大汗的意思是……”见皇太极这样问,大福晋也有点拿不准了。

  皇太极看向大福晋:“多尔衮连夜赶回来,直奔他的贝勒府,明玉受了委屈,不可能憋着不告诉他。多尔衮若当真为了明玉,见到豪格时就该发作,更不可能为豪格抵罪?????,拱手让出镶白旗应得的那一份财富。”

  等事情解决了才动手,大福晋微微蹙眉:“莫非多尔衮打豪格其实是为了试探大汗对他的态度?”

  石碑事件多尔衮提出模糊处理,大汗并没反对,明显偏心豪格。

  多尔衮不确定豪格背后是否有人指使,所以故意在事后打人。

  毕竟豪格调戏明玉没有人证也没有物证,全凭明玉一个人的说辞,若大汗相信明玉所说,不予追究,说明大汗相信明玉相信他。

  若追究,多尔衮肯定会起疑心,搞不好还会找借口重新彻查石碑事件,予以回击。

  “大汗,这些年您对多尔衮算不上好。”大福晋温声提醒道。

  多尔衮两次征讨察哈尔部,第一次孤身闯敌营,差点折在那里,第二次遭遇叛徒泄密,千里奔袭,人困马乏。

  两次大胜,两白旗出人出钱出力,第一次财宝均分,其他六旗空手套白狼,第二次要不是明玉还回地契,镶白旗极有可能赔本赚吆喝,累死累活,一个大子儿都拿不着。

  打压太过明显,大福晋都有些看不过眼了,她甚至怀疑,传言是真的,先汗当真传位给了他最喜爱的儿子多尔衮。

  阿巴亥大妃知晓此事,闹腾起来,被四大贝勒联手灭口,这才有了后来的殉葬。

  两人之间有夺位杀母之仇,大汗才会如此忌惮多尔衮,把所有苦活累活一股脑丢给多尔衮,恨不得让他战死沙场马革裹尸还。

  果然皇太极承认了:“岂止不算太好,简直糟透了。”

  大福晋闭了闭眼,刚想劝皇太极两句,听他又道:“响鼓必须用重锤。”

  “父汗崩逝那天,除了让大妃殉葬,并没有交代后事。”

  皇太极想起当年之事,难掩骄傲:“代善、阿敏他们推举我继承汗位,没有别的原因,八旗之中原来的两正白旗实力最强,甚至超过了先汗的两黄旗。”

  先汗在时,皇太极是正白旗旗主。

  “继承汗位之后,我用两白旗换了阿济格多铎的两黄旗,将原来正白旗的精锐都留给了多尔衮。”

  皇太极笑了:“大福晋,你来说,我到底更偏心谁?”

  大福晋张了张嘴,半天才挤出一句:“借多铎的婚事,拿掉阿济格的镶白旗旗主之位给多尔衮,重新调整两白旗兵力部署,逼多尔衮娶明玉与科尔沁联姻,都是大汗早就想好了的?”

  皇太极拍了拍大福晋的手背,很是欣慰,这么多年终于有人明白了他对多尔衮的良苦用心:“代善自私,阿敏、莽古尔泰和阿济格有勇无谋,济尔哈朗软弱,多铎意气用事……只多尔衮一个,有先汗当年之风。”

  大福晋心头巨震,脱口说:“我以为,大汗更看中豪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