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千千岁 第91章

作者:蒹葭是草 标签: 清穿 宫廷侯爵 爽文 穿越重生

  更何况豪格能征善战,以后进关还有硬仗要打,皇太极不可能让豪格轻易死掉。倒是有可能让豪格策应李自成的农民军,从而牵制明朝的兵力,让明朝无力支援朝鲜,加快朝鲜投降的速度。

  见明玉终于答应下来,郭尔罗斯氏大喜:“不管能不能成,汗王宫那边都交给我了,定不负福晋所托。”

  本来她也没指望救人,只想以救人为借口,与明玉完成首次交易,一步一步获取信任,给自己的将来找条出路。

  当然,大局未定,多尔衮这边是不是出路还未可知,她也不会在明玉这一棵树上吊死。

  明玉但笑不语,没说好,也没说不好。

  你愿意盯就盯着,可没人托付你。

  送走郭尔罗斯氏,明玉派人去军营问多尔衮是否有时间,她想约他见个面问点事情。

  倒不是明玉多着急帮郭尔罗斯氏,而是南边逃难来的灾民一天比一天多,她出门一趟兴师动众,委实不易。

  温泉山庄离军营不算远,马车走快一点一个多时辰就能到,来都来了,明玉想把事办完再回城。

  派出去的人很快来回话,说睿亲王正在赤鹿山那边操练水军,请明玉过去赤鹿山说话。

  明玉这才想起来,多尔衮之前好像跟她说过,要在赤鹿山那边操练水军,还跟她借了赤鹿山的田庄居住。

  竟然给忙忘了。

  明玉又盯了一会儿秋收,随魏循去后院看过新建的粮仓,问了问田庄加强守卫的事,这才上车赶往赤鹿山。

  从温泉山到赤鹿山并不算远,可中间的道路都被明玉连成了农田,没有直路可走,马车只能绕远,故而到达赤鹿山的时候已近黄昏。

  明玉走进正房,多尔衮已经卸去甲胄换了便服在等她,明玉忙跟他打招呼,歉意道:“温泉山那边事太多,让你久等了,实在抱歉。”

  多尔衮喝了口茶,又看了眼窗外的天色才道:“不晚,正好一起吃晚饭。”

  简单的饭菜端上桌,炖鱼,烤鱼,腌鱼干,一盘拍黄瓜,两碗糙米饭,细看米饭里还掺了少量谷壳。

  明玉诧异:“你在军营就吃这个?”

  在家别提多挑剔了,白粥难喝,得就着鲜肉包一起吃,光炖牛肉太腻得放番茄,拍黄瓜要淋上辣椒油,把灶上指使得团团转。

  都是人惯的。

  又想到惯着他的人就是她自己,明玉一阵堵心。

  “粮食太少了,有银子都买不到,这两碗糙米饭还是听说你要来特意准备的。”多尔衮给明玉夹了一块烤鱼,“鱼是河里现抓的,很新鲜,你尝尝。”

  说着鱼新鲜,他却一口不吃,只吃那盘拍黄瓜。

  明玉猜这些天在河边练兵,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多尔衮吃鱼可能都快吃吐了。

  两白旗是出了名的地多人少,再加上不屯兵,士兵就是士兵,农户就是农户,种田的人就更少了,根本不可能实现自给自足。

  今年不出意外又是一个大灾年,粮价飞涨,有市无价,军粮紧张几乎是必然。

  据明玉所知,军粮紧张的可不止两白旗,几乎每个旗都很紧张。

  她让娜塔拿了一个布袋子进来,从里面倒出两根玉米,玉米金黄,颗粒整齐而饱满,在灯烛下泛着淡淡光泽。

  多尔衮拿起一根在手里把玩,猜测:“这个是……玉米?”

  薯类的样子他在《农政全书》里见过,不长这样。

  而明玉种的马铃薯、番薯都是薯类,还有一样就是玉米。

  多尔衮没见过玉米,《农政全书》似乎也没有记载,所以才这样猜。

  明玉夸他聪明:“玉米吃法很多,青皮的时候可以煮着吃,等完全成熟了磨成渣可以贴饼子熬粥,磨成面能蒸馒头,吃法更灵活,花样也多,很顶饱。”

  多尔衮只关心最后一点,打仗不求山珍海味,能填饱肚子,顶饿就行。

  “今天秋收了?”多尔衮有些诧异,赤鹿山这边的苗子还是碧绿的,明显没到收获的时候。

  根据魏循和吉兰的建议,玉米地划在了温泉山那边,温泉山离赤鹿山还有一段距离,也不是去军营的必经之路,多尔衮不知道秋收的事明玉半点不意外。

  就像她不关注多尔衮这边的事一样,多尔衮显然也没关注她。

  这样很好,做个纯粹的炮.友,不动感情,省得以后情感剥离起来纠缠不清。

  明玉的思绪只短暂地开了个小差,见多尔衮看过来,她笑回:“是,玉米成熟早,今天是秋收的第一天。”

  多尔衮勾唇:“收成还不错??????”

  多尔衮虽然没空去明玉的田庄,也听了不少传闻,大意都是说明玉是菩萨转世,种粮食普度众生。

  之前只零星听人提起,最近越传越邪乎,说什么河边的草都旱死了,明玉田庄里的水井却永远有水,秧苗碧绿一片望不到边际,离很远就能闻到香气。

  两黄旗那边传的更神,硬说明玉是上天派来的使者,谁能得使者相助,谁就能一统天下。

  就差说他要造反了。

  蒙古人一听不乐意了,明玉来自科尔沁,就算要派那也是长生天派来的,上天又是个什么玩意儿!

  为此还差点干一架,闹出事端来。

  提到收成,明玉还挺高兴的,笑着问多尔衮:“你猜亩产多少?”

  多尔衮想了想,余光瞥见明玉唇角翘起老高,不敢猜太多,万一没达到扫了她的兴就不好了,也不敢猜太低,怕明玉以为他看不起人。

  “十石。”给出一个标准答案,他记得这是明玉之前说给他的。

  当时他以为明玉在说梦话,根本不信。

  明玉果然摇头,唇角越翘越高:“三十石!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明玉在田庄盯了半天,跟魏循一起称的亩产,一共称了五亩地,都在三十石以上。

  只要其他地块不是太拉跨,亩产三十石很稳。

  这会儿多尔衮感觉自己在做梦,明玉脸上的表情看着都不是那么真实了。

  要知道,麦子稻子亩产三石都算高产了,增产十倍,还是在大灾之年是什么概念!

  他忽然有点相信那些传闻了,明玉是上天或者长生天派来的救世主,拯救他们这些在战乱和饥荒中禹禹前行的人。

  而他是那么幸运,先是受她眷顾,不离不弃,之后被她照顾,无微不至,终于他有幸爱上了她,尝到了她的美好,也得到了她的普惠。

  眼前纤细白皙的手指晃了晃,多尔衮一把握住,攥在手心:“明玉,你真好。”

  明玉吓了一跳,说玉米呢,怎么扯到她身上了:“松手,我要吃饭了。”

  多尔衮握着她的手,虔诚地放在唇边亲了亲,这才松开。

  理智回归,多尔衮问明玉:“这事都有谁知道?”

  明玉敛笑:“你、我和魏循。”

  有时候结果太过惊世骇俗,并不一定是好事,容易招怨。

  所以称亩产的时候,只有明玉和魏循两个人在,并从不曾假手他人。

  称完魏循也惊掉了下巴,不敢相信又称了一遍,累到一屁股坐在地上,压抑着激动提醒明玉:“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千万别说出去。”

  相比高调炫耀打脸那些曾经不看好她的人,明玉更喜欢闷声发大财。

  也不知道为什么,她居然会在多尔衮面前炫耀,把魏循叮嘱的话直接忘到了爪哇国。

  难道在她心里,多尔衮也是一个值得信任的人?

  多尔衮严肃点头,跟魏循说了大意相同的话——具体亩产量,绝不能再让第四个人知道。

  并且在征得明玉同意之后,做出了周密的布置,连夜派心腹之人去田庄将七成粮食连带粮仓一起运到军营,对外宣称这批粮食是镶白旗从南边买来的军粮。

  由于没有现代化收割机器,亩产又高,一千亩地原本不可能在短短几天完成收获,可明玉之前收留了大批灾民,这时候正好派上用场。

  终于在极短的时间内把玉米全部抢收,同时分期分批转移到军营。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多尔衮在征求明玉意见的时候,两人也谈好了价格。

  多尔衮愿意以南边大米的价格购买明玉田庄里的所有粮食,包括已经收获的玉米,和那些还没有成熟的马铃薯和番薯。

  看在炮.友加大主顾的情分上,明玉痛快地给多尔衮打了九八折,仅玉米一项,预收货银将近九万两。

  马铃薯和番薯的产量预计是玉米的三倍左右,换算下来,这一季粮食明玉稳赚六十多万两。

  明玉心里算着小账,坐在赤鹿山田庄的炕头上傻笑,六十多万两白花花的银子,足以堆成一座小山了。

  都是她的!

  不不不,还要给魏循和多尔衮分红,魏循占一成能分到六万多两,多尔衮那份……已经算在折扣里了。

  吃完晚饭,明玉要走,多尔衮怎么可能肯放她,压在炕上亲软了身子,直接抄抱起去了后罩房的温泉池。

  池水荡漾,先是涟漪,而后惊涛,哗啦啦地拍打池岸,明玉几次脱力险些滑到,多尔衮才将她捞出来裹上厚棉布巾抱回内室。

  躺在温暖蓬松的被窝里,明玉只想睡觉,却忽然想起郭尔罗斯氏拜托她的事来。

  得,净顾着庆祝丰收,把来意给忘了。

  明玉在多尔衮怀里翻了个面,可能他抱得太紧,明玉翻过去的时候鼻尖刚好蹭到他锋利凸起的喉结,喉结在眼皮子底下滚了滚,多尔衮声音有点沙沙的哑:“怎么了?还要?”

  明玉赶紧摇头,臊红了脸说正事,先把郭尔罗斯氏今天来找她赔礼道歉的事说了,多尔衮接话:“晚了,已经审出来了。”

  结果倒是与郭尔罗斯氏所说不差,她只是派那几个人盯着明玉的马车想捉奸,结果其中一个见钱眼开煽动灾民闹事,才有了后来的灾民暴动,明玉马车被劫,以及朝鲜凤林大君见色起意出手救人的事。

  这一桩桩一件件,随便拎出一样都够郭尔罗斯氏死上一回,够豪格喝上一壶了,他怎么可能轻易放过。

  其实明玉身边有暗卫保护,就算灾民暴动马车被劫,也能保明玉全身而退。

  可这事偏偏被凤林大君撞上了,不但撞上了,还让他看见了明玉的脸,并就此觊觎。

  这是多尔衮最不能忍的。

  明玉心里呵呵,她就说郭尔罗斯氏怎么忽然转了性,巴巴跑过来自己打自己的脸,还主动跟她赔礼道歉,并表示想要投靠她。

  原来是早得到消息,怕多尔衮迁怒完豪格之后,再找上她这个始作俑者,让她吃不了兜着走。

  投靠是假,拿她当挡箭牌避祸才是真。

  不过她留着郭尔罗斯氏还有用,不能让她落在多尔衮手里,并且还要想办法帮她这一回。

  明玉深深吸气:“审完了,人还活着吗?”

  多尔衮垂眼看她:“那几个身上都有些功夫,直接杀了可惜,已经编进蒙古先锋营了。”

  蒙古先锋营多是战俘,在冲锋的时候,相当于骑兵的人肉挡箭牌吸引第一拨攻击,不死都是命大,死了也会被骑兵的马蹄踩碎,连个全尸都没有。

  真够损的,还不如一刀杀了痛快。

  明玉都有点同情那几个人了,可郭尔罗斯氏只是求她救人性命,并没说让她把人救出来。

  现在人没死还得了差事,她也能给郭尔罗斯氏一个满意的答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