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头楼上 第23章

作者:priest 标签: 穿越重生

  缪妙深吸一口气,闭上眼,用手指轻叩桌案,一秒一下。五下之后,她镇压住了脑子里七上八下的缪小蛙和胸片,心又冻成了坚硬的石头,这才拿起手机。

  先接电话,电话是同事打来的,一上来就告诉她一个坏消息。

  “缪队,大学路那边派出所的刚打电话过来,说他们把邰婧——那什么‘米’送急诊了。”

  缪妙:“不是说没事吗?”

  “以为没事,一开始挺正常的,还问他们要不要喝水,没过一会儿就不行了,他们这才知道她吃了安眠药。这丫头还真是要自杀,可太悬了我跟你说,幸亏咱们人去得及时……缪队你真行啊,请假在家摸鱼看小说还捎带手救条命,那俩派出所的哥们儿说谢谢你呢——哎我都没来得及问呢,你什么情况啊,多少年没见你请过病假了,到底怎么……”

  同事后半截说了什么缪妙没听进去,她心里升起一种说不出的违和感。

  不,不对。

  缪妙打断对方:“找到这个邰婧的时候,她什么态度?”

  “啊?什么态度……态度挺好的啊。那边兄弟说大学生就是大学生,寻死觅活都显得比别人有素质。呃……就是跟她说话有点费劲,只回答了自己姓名网名,哦,还有承认了你说的那篇小说是她写的,然后就问不出什么了,过一会儿药劲上来也没法问了。”

  没法问了……

  缪妙:“具体吃了什么药,哪来的?”

  “安定,应该是自己攒的,她同学说她好像一直有失眠的毛病,经常去医院开安眠药。”

  缪妙心里的违和感越来越重,脱口说:“能查一下邰婧的手机和电脑吗?”

  “啊……”电话那边的同事愣了一下,委婉地说,“什么理由啊?”

  缪妙说完,自己也反应过来了——没有理由。

  跟当年上街砍人的“喇叭男”不同,这个“大米”除了在网上写了一篇不太和谐的网络小说之外,就是灌了自己一把安眠药,她不是犯罪嫌疑人。

  T市这几年管得很严,说怀疑谁要自杀,民警根据ip去寻人没问题,但要查人家私人电子设备,就得有理由走流程了。

  按说找到作者,救回来,后面的常规操作就是找人给寻死的做心理疏导。然后顺着清水站的ip,把那几个刷花的“食物”找出来,线上封号,线下联系,看看有什么困难、做做思想工作、未成年的约谈一下监护人,再让辖区民警和社区多留神……这事就算解决了。

  可是这里头总有点什么理不顺,逻辑不够通畅——米糊糊为什么要吃安眠药?

  普通人可能会被电视剧误导,但一个长期去医院开安眠药的人,不知道用这玩意自杀不靠谱吗?

  长期吃苯二氮卓类药的人本来就容易产生抗药性,可以说只要别让药片噎死,吃安眠药最后的结果基本就是去医院洗胃,白受一趟洋罪,搞不好还得留下点后遗症。

  蝴蝶妹妹那边被警方询问,正常情况下,肯定会联系这个私自发文的米糊糊——蝴蝶妹妹不联系,被蒙在鼓里的经纪人也一定会联系——所以民警找上门来的时候,米糊糊一点也不意外。

  安眠药起效时间很短,不超过半小时,米糊糊话说到一半才开始有反应,很可能是她知道有警察要去找她之后才吃的。

  为什么?

  怕民警白跑一趟,所以自杀给他们看,让他们找点事干?

  缪妙让同事先去筛查评论区ID,重点是刷花的和一个叫“蜡笔”的ID,然后叫了辆出租车,直奔缪小蛙学校,路上开始翻看网友消息。

  群里又吵起来了,那“纸片人”不知道干吗的,好像也是个清水站作者,实在有点搅屎棍的本领在身上,跟谁都能呛起来。

  “看热闹嫌事大”退群没多大一会儿功夫,她又因为“旺柴娘”在群里说的那句“报警,找媒体、找大V扩散”,单方面地发起了论战:大意是骂旺柴娘站着说话不腰疼。

  “纸片”打字比别人看字还快,刷屏刷得人脑仁疼,其他人在试图转移话题或者拉架,旺柴娘没吭声——旺柴娘正在给她发私信。

  【旺柴娘】:你好,能看一下证件吗?我以前是个记者,采访过那个小学女生自杀事件。我可以把我以前的证件、署名文章都拍给你看,有一点事情想跟你说。

  [照片][照片]

  缪妙给“旺柴娘”发了警号,对面确认以后,对她说了《当鬼》一文里用了“张婷”真名的事。

  【旺柴娘】:你们后来讨论说那篇日记里所有日期、星期和对应的天气信息都是真实的,我就去查了当年走访过的学校,发现张婷事件的日期是对得上的。也就是说,这里面不存在巧合、也不是误会,作者就是知道张婷跳楼的来龙去脉。

  【旺柴娘】:但我在网上搜了一大圈,一来这事真的过去很久了,二来我们当年报道保护了未成年人隐私,我确定网上搜不到张婷本人的信息。米糊糊当时也不在T市,我想不通她是怎么知道的。

  【旺柴娘】:另外蝴蝶妹妹的黑粉扒过“大米”的个人信息,我刚才找人问过了,把她各种社交媒体都翻了一遍。这女孩大四,已经二十二岁了,在外省外市长大,发过零星几条关于父母的信息,生父关系疏远,不怎么管她,生母应该过世好多年了,有继父也只能是冥婚了,这女孩是跟着五保户奶奶长大的。不管这个大米是谁,她肯定不是“唐果”。

  【旺柴娘】:另外……我提供个个人看法,我觉得这篇文写得很散,非要说的话,只能用“作者想呈现她的一生”来解释。可是最后一章时间错乱,日期和星期对不上,一下又把真实感打散了,你觉得吗?有没有可能不是一个人写的?但我又想不出这么做有什么目的。

  “张婷”居然是真名……

  缪妙皱起眉——这个她都不知道。

  旺柴娘不清楚“食物群”的详情,但缪妙第一时间联想到了那个造成“食物群”变味的小学女生,会不会就是张婷?

  那米糊糊会知道“张婷”事件就有两种可能性:

  要么张婷跳楼的时候,米糊糊就已经在食物群里了,是赛博目击者。只是她当年是“素食派”,没被“青团”牵连,风波过去以后又找到了当年的群友抱团。

  要么……米糊糊不是作者。

  作者是现实世界的目击者,是张婷事件发生的时候,在那个教学楼里上学的孩子……“唐果”。

  育才小学,和张婷同届,20X7-5-8那天,上午第三节是数学,第四节是体育。

  这条件应该能把范围限制在一个班里,缪妙立刻找人联系育才小学,看看能不能调出当年的学生名单。

  完事她正想看“云朵棉花糖”发的私信,又收到同事消息。

  同事说:“缪队你够细致的,‘蜡笔’还真是马甲,ip跟‘冰皮年糕’是一致的。”

  缪妙用力捏了捏鼻梁,打开云朵棉花糖的对话框。

  【云朵棉花糖】:不好意思打扰了!我知道现在大家都忙,但我这边冰皮年糕这个学生也是未成年,家长还不太好沟通,想问一下到底是什么情况?这学生会有伤害自己和别人的风险吗?拜托拜托!

  “云朵棉花糖”年纪不大,慌起来说话有点颠三倒四,缪妙飞快地从她那提取到“冰皮年糕”的信息:他们不在T市,在隔壁省A市,两地相隔大约三百公里。

  虽然“云朵棉花糖”有意识地隐藏未成年学生的真实信息,但藏得不高明,缪妙能看出来,这个“冰皮年糕”应该是女孩,高二或者高三,跟“唐果”……还有小蛙差不多的年纪。

  看“云朵”的描述,这孩子有点恃才傲物,智商应该很高……至少比缪小蛙高多了,缪妙心里迅速把《当鬼》全文各种细节在心里过了一遍——文中没有能对上号的人物,“冰皮年糕”不是故事里的人。

  “云朵”一直以为“秦老师”在影射她自己,据缪妙看应该只是个误会。

  原文里“秦老师”的出现和平安区中运会联系在一起的,那会儿云朵棉花糖自己还在他们本地上学呢,时间地点都对不上。再说“唐果”遇到“秦老师”,好像是溺水者抓住了救命稻草,在缪妙看来,冰皮年糕对那小老师态度挺俯视的,有种逗她玩的感觉。

  那么冰皮年糕在这件事情里扮演的角色,很可能像当年“喇叭男”事件里的“群友”一样。

  同时她还有另一个马甲“蜡笔”,这不是一种食物。

  这个马甲是用来骗外人的……还是对他们“食物”群内人也是保密的?

  在“云朵棉花糖”的ID加入讨论之后,“蜡笔”明显活跃了起来,唯恐谁看不懂文中隐喻似的,一直在引导,第六章文下干脆捅穿了文中“妈妈”的身份。

  对,还有平安区中运会!

  虽然不知道“唐果”上的哪个中学,但她是入场式方阵的举牌人。

  当年各学校派出的学生都有名单,缪妙参加过当年的安保工作,正好认识负责人,立刻打了个电话过去。

  出租车停在了缪小蛙学校门口,缪妙跳下车,联系老师,随便找了个借口把惴惴不安的缪小蛙领回家。

  下午两点半,姐妹俩回到家,读者群里已经针对最后一章的时间错乱提出了七八种解释,缪妙收到了两份名单。

  一份是育才小学与张婷同级的一班学生名单,一份是中运会方阵名单。

  两份名单上有一个名字重合了。

  “唐果”是真实存在的。

第19章 猜猜我是谁

  陈曦,女,出生日期20W5年3月17日,十八岁,T市平安区人,现就读于平安区第二中学。

  缪妙第一反应是奇怪:这是一个从来没有进入过她视野里的名字。

  意思是说,这个人从头到尾,没有出现在《当鬼》一文有关的事件里。她既不是名义作者,也不是发文的人,既不是跳到缪妙眼皮底下的活跃读者,也不在那些已经查出ip的刷花人中。

  “名义作者”蝴蝶妹妹一脸茫然,从来没听说过这个人。

  “疑似作者”米糊糊还在医院洗胃,没法问。

  这个陈曦是唐果吗?

  她经历过什么?

  她是《当鬼》真正的作者吗?

  不得而知,因为陈曦目前的状态是失踪。

  最离谱的是,她是二十三号这天中午失踪的。

  更离谱的是,第一个发现这女孩失踪的人居然就是缪队——一个跟当事人素不相识、八竿子也打不着的休假刑警。

  这天早晨,陈曦照常出门去了学校,踏踏实实地上了半天的课,中午11:50下课后去校外吃午饭,遇到班主任还打了招呼。

  然后她就再没回去。

  这会儿高中生刚上完下午第一节课,任课老师看见少了个人也没在意——二中是走读学校,也不是重点高中,到了高三,学生们各有去向,干脆放弃的也不少,只要不出乱子,老师们基本都睁只眼闭只眼。

  班主任接到警方电话去教室找人,才发现人没回来,手机关机,问一圈同学没人知道她去哪了。

  她上午最后一节课用过的书还在桌上,上面压了根没盖笔帽的中性笔,东西基本都没动,唯独书包跟人一起没了踪影。

  平安二中属于平安区湖滨西路街道派出所管——是缪队的“娘家”,沟通起来很痛快。帮她去问这事的是以前的老同事,姓王。

  民警老王说:“是她啊,你刚才乍一问我没想起来,这会儿有点印象了。”

  缪妙一皱眉,被派出所民警“有印象”,怕不是什么好事。

  老王:“这闺女可闹腾了,前几年看着让人脑壳疼,脸画得花里胡哨的,脸上俩大黑眼圈,那精神状态,我看着都想让她验个尿。前些年光她离家出走、家人上我们这报案可能就得有两三回。”

  缪妙:“她离家出走去哪?”

  “有一次是要跑到外地看什么演唱会——那回我们在火车站把人截住的,还有时候出去游荡一两天,没等我们找,自己就回来了。”

  “都是为什么?”

  “逃学追星见网友,要么就是跟家里闹矛盾。这孩子爹妈不是原装的,亲妈后爸,妈老不在家,后爸这……远了近了都不合适,也不好管,孩子教育也是个问题。不过这两年消停多了,我还以为长大懂事了。”

  “后爸什么人?”

  “有钱人。”老王脱口说,随后想了想,又补充道,“不是暴发户那种,说话办事都客客气气的,像受过教育的。那孩子没事作妖,他跟着忙前忙后任劳任怨的,看着怪不容易的。好像是个什么公司的高管,我查查……不是,缪队,你打听陈曦干什么?你们那没好事,你一问我瘆得慌。”

  缪妙没顾上回答,追问:“后爸姓什么?”

  老王:“哦,姓张。”

  张——Z叔叔。

  缪妙心往下一沉。

  《当鬼》那篇小说扑朔迷离,一时半会儿说不清楚——主要她自己也捋不清——于是缪妙迅速交代老王说,这个陈曦在网上的一些言论表明她现在可能有危险,要尽快找到人确认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