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荒不慌,全家大佬种田忙 第103章

作者:悠闲小神 标签: 穿越重生

  徐月忍不住也笑了起来,果然还是有钱人的钱好赚。

  “我要一个炼金室!”徐二娘喊道。

  徐月一口答应,“两个都可以。”

  “哦我亲爱的妹妹,我简直爱死你了!”徐二娘激动得,抱着徐月就亲。

  徐月嫌弃的把发疯的姐姐推开,来到装满金饼的木箱前,掰着手指头算:

  “有了这些钱,我们终于可以增添人手了,家里的豆腐坊,姊姊的实验室和阿娘的工具房,都准备上。”

  “对了,最重要的是大有叔的兵工厂,咱们能有自己的武装力量了……”

  还有很多很多这个时代没有,但能够提高生产力的东西,也有希望面世。

  听着徐月掰着小手指一样样计算,余下三人对视一眼,只觉自己浑身都充满了干劲,恨不得现在就立马把徐月设想中的坚实乌堡建立起来。

  ……

  钱到位,王氏着手新家的选址。

  她已经给公孙衍免费训练了两个月的部曲,算是很够意思了。

  公孙衍也知道,这种人才不可能一直留在自己的乌堡中,看出徐家要单干的意思,他也不再强行挽留。

  并靠自己的关系网,给徐家在县城附近找了一个现成的庄子,动用一些手段,让王氏把庄子成功买下来。

  当然,和公孙氏的乌堡比起来,那庄子还差得远呢,只有良田五百亩,外加三个山头和一间三进旧宅。

  但要容纳现在徐家的人口,绰绰有余。

  秋收一过,没了田地里粮食的牵扯之后,王氏便带领吕蒙等人,先行迁入庄子,搭建基础设施。

  在这方面,王氏是专业的,徐月只要负责给钱就行。

  如基本防御工事,围墙、壕沟。

  还有房屋、宿舍、马棚、兵工厂、养殖场。

  以及徐月心心念念的试验田。

  说到试验田,徐月就想到了自己这抠门的科技树。

  她好不容易把能量果灌满,小小年纪头发都要熬秃了,只是想要点土豆、红薯、棉花、西瓜之类的东西。

  结果科技树愣是抠门得,只给了她一杯鲜榨西瓜汁、一包薯片、和一支棉花。

  徐月大无语,她缺这口吃喝吗?

  虽然是挺好吃的,但是,她要的是未来吃饱穿暖呀!科技树你理解吗?

  鬼知道她是怎么在一杯西瓜汁里,小心翼翼的筛出一粒完好西瓜籽的。

  还有那支棉花,珍贵得她不得不找个玻璃罩子把它保护起来,一粒籽一粒籽的剥好,等着来年时候到了,再小心育种。

  至于那包薯片,被哥哥和姊姊抢得连塑料包装都舔干净了。

  看着能够清晰映出自己面容的塑料包装,徐月开始怀疑自家的哥哥姊姊曾经到底是不是丧尸王和教皇。

  堂堂一大人物,怎能饥渴如斯!

  好歹给她留一片啊!

  “怎么,你自己还没吃吗?”徐二娘一副“不会吧不会吧”的神情,好笑反问。

  徐大郎也后知后觉的忐忑追问:“这不是妹妹吃剩下的吗?”

  徐月:“……”

  好吧,她小人大量,不同他们计较了。

  谁让咱以前吃过呢。

  得知妹妹还一片没吃到的徐大郎深深内疚了,和准备反省的徐二娘一起,上山去给徐月抓了一只彩色的雀,做成标本送给她。

  徐月拿着出自姊姊手笔,栩栩如生的雀儿标本,心情复杂。一时间不知是该心疼无辜的雀,还是心疼自己有这么两个脑回路清奇的哥姐。

  不过吵吵闹闹中,时间过得飞快。

  一场秋雨过后,气温骤然下降,全家都换上了更加温暖的羊绒内衫。

  搬家之前,徐月和姊姊又收了一回羊毛。

  这次不但把乌堡内的羊毛全收了,还把县城周边有羊的人家里的羊毛也一并收下。

  纺线机又多做了几个,吕蒙等人每日训练完成后,就会被徐二娘拉过来当壮丁。

  一群肌肉猛男,全部老老实实待在院子里小心翼翼捻羊毛,画风诡异又好笑。

  吕蒙等人表示,反抗是不可能反抗的,二小姐手里的打嗝怪药,能让你欲仙欲死。

  只有乖乖听话,才能有条活路这样子。

第159章 搬家咯

  天愈渐冷,徐家要搬家了。

  虽然早就知道这一家子不会再在乌堡内待多久,但真当王氏领着徐月上门,告知她们准备搬出乌堡时,徐氏心中还是升起了浓浓的不舍。

  两家相处近一年,分外和谐,加上徐大如今得了公孙瓒的青睐,又为自家筹谋诸多,徐氏早就不把这个远房堂侄儿当成远房亲戚了。

  而且徐家兄妹三个都很懂礼,家里但凡有些好东西,立马就给她们送来。

  这一来一往的,家里的两个孙儿早已经是表哥表妹的唤得亲热。

  徐氏原以为,王氏怎么也要等到徐大回来,过完了这个年,等来年开春寻个好日子,这才动迁。

  没想到一家子居然走得这样快。

  “怎么就这般着急呢?这么短的时间,庄子上也没弄好,天越来越冷,可别冻坏了孩子们。”徐氏担忧说道。

  王氏跪坐在徐氏对面,看着院落里正在与表哥表姐道别的徐月,微微一笑,“姑奶奶放心,那旧宅我已经命工匠重新修缮,增添了地龙和火炕,冻不着他们。”

  “相公前两日来信,说他快回来了,我就想着趁他来之前,把家里这些大小事物办妥,等他来了,也能轻省许多。”

  这话从王氏口中说出来,陪坐在一旁的刘氏听了都差点一口茶水呛出来。

  表哥家里到底是谁做主,她瞧了近一年,心里也有数了。

  从来是王氏说一不二的,刚刚这话,要是换成表哥徐大来说,就会自然很多。

  刘氏自觉脑补,这是王氏在外给徐大留面子,对表嫂的御夫之道,暗暗点了个赞。

  话已至此,徐氏也不好再说什么,只让母女二人留下吃了晚饭再走。

  姑奶奶好意,王氏和徐月便留了下来,顺便说一说庄户上那间房子的安排。

  那两间房子已经被徐大和王大有买下来,现在他们就要搬走,房子就空置了。

  到底是一家人起步时的落脚点,王氏不想让它就这么空置下去,准备留两个奴隶在这,把余三叫来,把豆腐坊继续办下去。

  不过员工有了,还得有人管理才行。

  话说到这,徐氏渐渐听出味儿来,这是准备把豆腐坊给她的意思?

  “这可使不得,你们刚起步,要用银钱的时候多了去了了,你若不放心,我叫吉祥继续过去给你们看着,每月按时将账目银钱送过来,你也不必操心了。”

  王氏轻抬了抬手,示意姑奶奶您打住这个想法,又解释道:

  “眼下县城周边的销路都打开了,只我们这一间磨坊,根本不够大家分的,所以新宅那边还要再建一间豆腐磨坊。”

  “家里可用的人少,两间磨坊我们顾不过来,只好来麻烦姑奶奶您了。”

  见徐氏连连点头表示自己会帮忙,王氏又继续说,我们不能占姑奶奶你这个长辈的便宜,所以乌堡这边的豆腐坊,每年利润,咱们两家三七分。

  徐氏占七,徐月家占三。

  当然,对王氏来说,全部送给徐氏,或者是直接停办,都可以。

  毕竟现在有了王大有那边的琉璃瓷器,豆腐坊这点小利,已是可有可无。

  但人和人之间一旦没了往来,没了牵扯,感情终究会淡下去。

  现在留一个豆腐坊在乌堡内,因为经营上的事,两家会一直走动,这份关系就不会随着距离而淡去。

  况且,这也算是给家人们留条退路。

  万一哪天遇到麻烦,一家人还能有个地方落脚。

  徐氏隐约也能明白王氏的想法,假意推辞两遍,就顺势应了下来。

  刘氏面上的笑容立马灿烂了很多,正如王氏所说,豆腐坊看起来没什么赚头,但心里会算的,早就有数了。

  告别饭吃完,豆腐坊的事也解决,次日清晨,早就在为搬家做准备的徐月一家便忙碌起来。

  大头的物件、牲畜,前几日都已经陆陆续续拉到新家庄子上,现在剩下的只是徐月一家的日常用品。

  一辆驴车,一辆马车,再加两辆徐氏借过来的牛车,共四辆车,就把家里这些徐月兄妹三个用惯了的物件装完。

  而王大有一家的东西,昨天就已经搬走。

  新庄子那边的兵工厂还等着他过去呢,人一早就不在这边了,只剩下暂住在徐家的君梅姐弟两个。

  吕蒙带了一队部曲过来,除王氏和徐大郎单独乘骑之外,余下的部曲一人带一个孩子,一行人踏着清晨的浓雾,朝新家驶去。

  新买的庄子距离公孙氏乌堡并不远,在县城和乌堡之间的一处山坳里,距离乌堡大概四五里,离县城就更近了,不过三里地。

  这处山坳,也是渔阳城外这片宽阔地中唯一的山坳,地窄田少,因为地势稍高,用水也比较紧张。

  所以一直入不了当地豪强们的眼。

  也因为这样,公孙衍才能这么迅速就帮王氏拿到地契。

  王氏拿到这块地的第一时间,就是带着手下吕蒙这帮人挖河沟,把县城外大河里的水引过来。

  先前的主人也这么做过,原来就有旧的河沟,王氏等人在原有基础上重新修整,能节约很多力气。

  不过这样的河沟也只能做临时使用,时间有限,先凑合着,等一家人在庄上安定下来,过了年再处理。

  并且庄上宅院和宿舍区都打了井,完全可以满足日常生活取水。

  马儿“哒哒”驶入那条正好可容一辆马车行走的黄泥小路,从两座矮坡之间穿过。

  走了不到五十步,眼前便豁然开朗,大片已经收割完只剩枯草的农田显露在众人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