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荒不慌,全家大佬种田忙 第118章

作者:悠闲小神 标签: 穿越重生

  “读书好,读书好啊!读书不但能识字算数,还能加工分……”

  一时间,那些对夜校态度敷衍,以至于在毕业考核上没有及格的庄民们,悔得肠子都青了。

  早知道初级班毕业还能有这样的好处,他们早就往死里学了呀!

  顿时,前往夜校复读的庄民们变得多了起来,徐月提前准备的五十张桌子,坐得满当当。

  有人来晚了,就拿着木板做的笔记本和炭条蹲在角落里听课。

  聪明的人已经想到了很多,因为炭窑停火,从而转到兵工厂那边的劳动积极分子石头,立马试探着问:

  “三小姐,这要是能从中级班毕业,工分是不是还能更多?”

  已经着手在办中级班,并已经将这个激动人心的消息放出去的徐月听见石头特意来问,赞赏的冲他点了点头。

  “嗯嗯,如果能够从中级班顺利毕业,在基础工分上,除了能够额外每日增加三十个工分之外,还将拥有节假日福利。”

  “节假日福利?”石头困惑的挠了挠头。

  徐月解释:“中级班毕业的就能够当管事了,每月可以额外获得四天休假,逢年过节还有一定量的粮油补贴,或者是别的奖励。”

  休假的概念,在过年时庄民们已经体验过,带薪休假,还有大肥肉吃,别提多美了。

  石头眼珠子一转,就想明白了,立马喊道:“三小姐,我要报名,报中级班!”

  徐月提醒道:“初级班是免费福利,中级班是要收费的,每月需要缴纳教材费50工分,你可以接受吗?”

  作为劳动积极分子,几乎每天能够拿到满额的十个工分,五十个工分的学费,石头还是付得起的。

  当即从自己的木筹上划掉五十个工分,做了中级班第一个报名的学生。

  有人带头,这个因为每月需要缴纳学费而让大家伙望而却步的中级班,一下子就成了香饽饽。

  还在初级班复习的庄民们看着原本的同班同学们现在已经领先自己一大步,心里脆弱的,悔得哭了。

  不过,也因此学得更加努力,毕竟再往前,那都是看得见的工分、地位、节假福利。

  首批中级班学员,徐月招来了八十人。

  现在学生有了,再等授课老师就位,就能开学了。

  身兼数职的徐月已经感觉到疲倦,原本她就在管着初级夜校班和学堂,现在再加一个中级班,以后或许还有高级班,不可能老师总是她一个。

  要不然,她怕是要英年早逝了。

  这日,上完学堂上午的课程后,徐月在食堂里领了一份饭,匆匆吃完,就回了家。

  走进院里没几步,就能够看到跪坐在四面敞开的平台上,正翻看中级班教案本的崔元和光禄海。

  这对师兄弟在她家白吃、白喝、白看、白学,已经白嫖了大半个月。

  以二人挑灯夜读的学习速度,这套中级班教案应该已经吃下七七八八。

  所以,是时候让他们出来自己赚钱养活自己了。

第182章 教师制服

  正沉浸在科学知识海洋里的师兄弟二人,并没有注意到徐月的到来。

  加上她习武,脚步轻飘飘的,直到人站到二人面前,“嘿!”了一声,两人这才被惊得浑身一弹。

  “三小姐?!”二人惊呼,紧接着又露出困惑的神色。

  崔元问道:“三小姐有事吗?”

  徐月点点头,盘膝在两人案几前坐下,自然的拿了一块放在案几旁给两人当零嘴吃的卤香干,放入嘴里嚼嚼嚼,惬意问道:

  “二位可会讲方言?”

  嗯?问这个做什么?

  两人互相对看一眼,有点摸不着头脑。

  不过还是回答了徐月的问题。

  崔元说:“河北河南两地方言,还有两都官话,都会些。”

  光禄海长在边郡,自小同北边游牧民族打交道,谦虚答道:

  “乌桓、鲜卑、高句丽语,我都略知一二,再有便是幽州各郡方言,因为音律相似,也都能听懂,但说的话,恐怕要让本地人笑话了。”

  “够了够了,这些够用了,南方蜀地、滇南方言我也会讲一些,咱们三人加起来,四舍五入那就是精通全国各地方言呐!”徐月连忙摆手,让他们不要妄自菲薄。

  “现在就差交州(广西广东一带)、扬州……不过现在暂时不用考虑,主要经济中心还在北方,学会这些应该差不多够用了……”

  她自顾自的摇摇头,低喃着什么,崔元二人没听清。

  她低头盘算了好一会儿,这才抬起头来,对二人笑道:

  “我们庄子上有个规矩,劳动者皆得食,不劳动者不得食,就是我这样大的孩子,也不得空闲……”

  崔元二人心里一沉,难不成这就要赶他们走了?

  两人警惕的将手摁在正看得如痴如醉的自然科学教案本上,忐忑的等着徐月把话说完。

  “两位,我校即将开办中级班,两位要不去学堂当老师?”

  说着,又连忙补充:“主要教授内容就是你们这些日子以来一直在看的内容,还有我临时准备加入的南北方言。”

  “放心,我们学校开得起工资……就是月俸,学堂和夜校两个班,每周上六天歇一天,而且只有上午授课,余下时间完全自由,你们想干嘛干嘛。”

  听完这话,光禄海顿时松了一口气,好奇笑问:“三小姐打算给我们多少月俸?”

  徐月笑答:“上一天课可得六十工分,周结,每星期上六天,就是360个工分。”

  两人对工分还没有什么具体的概念,乍一听,只觉得是个鸡肋,毕竟他们也不缺五工分一斤的粮食。

  徐月一看两人犹豫的神情,就知道他们还没有意识到,这些工分所代表的含义。

  徐月便给两人算道:“小卖部那边一套细麻成衣50工分,一套羊绒衫100工分……我这么说吧,300工分能够换宽幅一米的细麻布三匹,丝帛一匹半。”

  或者是换180块豆腐、两坛腐乳、琉璃杯一对、白瓷碗一套、小镜子一面等等等等。

  日后阿娘还要建红砖厂,等第一批铁矿送来之后,兵工厂还要生产各种农用铁器,比如针、犁、锄头、菜刀、铁锅等物。

  后面的徐月没说,但崔元两人已经从这段时间在徐家庄的切身观察,联想到了。

  两人迅速在心里算了一笔账,外面布匹宽幅只有50,徐家的布一匹抵得了外面的两匹,再换算成现在外面细麻布一匹300钱的价格。

  这三百个工分能够和外面六匹细麻相比,也就是1800钱。

  按照徐家这边的规矩,一个月有四个星期,那便是7200钱!

  得到这个数字后,两人惊了。

  他们这才发现,徐家庄上产出的布匹,居然这么便宜,便宜到令人发指的程度,比外界的布价整整低了好几倍!

  要是天下布价都是徐家这个价格,那么,那些屯布的豪绅富户家产岂不是要缩减好几倍?

  精通计算的崔元惊骇的抬起头来,看着面前这个认真等候自己两人答复的小女孩,忽然发现,自己竟然连这个八岁小儿都看不透。

  他内心震动,久久不能平静。

  光禄海却还在想着自己每个月能得这么一笔丰厚报酬,该用来买些什么。

  徐月耐心的等着两人回复,直到二人点头,这才笑着起身,蹦蹦跳跳继续上课去了。

  却不知道,崔元看着她离去的背影,放在膝盖上的手握紧又松,松了又紧,心跳更是砰砰砰,几乎要跳出嗓子眼。

  许久,他这才自我说服自己,不要多想,或许徐家造布只是单纯的想要让庄民们都能以最低的成本穿上衣裳而已。

  徐二娘拿着给二人准备的教师制服走进来,清楚将崔元惊疑不定的神情看在眼里,心中窃笑道:

  孩子,你并没有想多,甚至你还可以想得更加大胆一些。

  她冲二人笑了笑,将手中制服放下,没说什么,转身就走了。

  崔元和光禄海好奇的把徐二娘留下的深灰色衣裳拿起来,是和庄上庄民们日常穿的衣裳差不多的样式。

  上身是有四个口袋的窄袖对襟立领短衫,下身则是一条长衬裤。

  兴许是照顾到二人的不习惯,又在衬裤外另加了一条两侧开叉的直筒长裙,可穿可不穿。

  光禄海记得,徐月说过,这上衣好像叫做中山装,是她从中山国那边找来的古籍中看到的,是远古时期中山国那边的朝服。

  衬裤和那条两侧开叉的直筒裙,则叫西裤和褂裙。

  真是奇怪的衣服,但试穿一次后,两人真香了。

  贴合身形裁剪的中山装,把人衬得更加精神挺拔,缝在袖口的金属袖扣,精致贵气,有种低调的奢华。

  就是那西裤有点不太习惯,不过行走坐卧,都比繁复累赘的襦裙方便。

  光禄海直接丢了褂裙,穿着整套中山装叹道:“再也不用穿着襦裙扫地了。”

  崔元摇头失笑,看着身着徐家学堂教师制服,把高大身材完美展现出来的光禄海,忍不住称赞他好身材。

  不过,这衣裳是不是有点太过合身了?

  而且他们这才刚答应徐月去当老师,下一秒徐家二小姐就把制服端了过来,是否反应太过迅速了些?

  两人同时想到这一点,然后愣住了。

  怎么有种一步步被骗入陷阱的错觉?

第183章 实名举报

  正月结束,中级班正式授课。

  学生们每日辰时上课,午时下课,用了午饭之后,下午便开始上工,算半日工分。

  学堂这边,除去年纪过小的,也都开始参加工作,做些比较轻松的活,比如种菜、施肥之类的。

  又因为现在工分在原有基础上加了十分,所以中级班的学生们就算只上半天工,所得工分仍旧可以满足基本需求。

  而因为第一批初级班毕业生的存在,徐月终于可以把夜校初级扫盲班的教学任务,转移到中级班学员身上。

  当然,这也是有偿授课的,每节课有20个工分。

  授课这种活计,看在庄民们的眼里,是个香饽饽,上工时间只有一个时辰,也不用风吹日晒的,工分多就算了,晚上下课还能有顿免费夜宵吃,简直不要太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