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荒不慌,全家大佬种田忙 第194章

作者:悠闲小神 标签: 穿越重生

  对敌人宽容,就是对自己残忍!这个道理,王萍萍记得很清楚。

  眼下公孙瓒坐拥并、冀两州,势力隐隐已经要超过曹氏集团。

  是以,公孙瓒更加迫不及待想要拿下西北面的凉州。

  只要拿下凉州,三州精锐铁骑合并,一路南下,曹氏军根本无法抵挡。

  只是,还是那句话,人生无常。

  公孙瓒还来不及向凉州发兵,秋日一场寒气突然就把他给弄倒了。

  此刻,人们似乎这才想起来,这位雄主已经不再年轻,他已经三十多岁了。

  放在大庆这个平均年龄不到三十岁的时代,属于在死亡边缘徘徊的那一种。

  而且公孙瓒还是一名武将,身上的暗伤多不胜数,看似强悍的身躯,内里其实已经变得空虚。

  稍微不注意,一场风寒都能要了他的命。

  公孙瓒这场病来得很急,去得也快,不知道的还以为他是因为袁昭去世,伤心过重了呢。

  只是,病好之后,公孙瓒就明显的感觉到了力不从心。

  人的性格有时候会因为一场大病而转变,公孙瓒也变了,他的变化是一点点的。

  他先是延后了发兵凉州的决定,紧接着把儿女召集到身边,似乎想选出一个合适的继承人,免得自己一不小心去了之后,这到手的地盘就成了别人的。

  然后,一个重磅炸弹被公孙瓒甩了出来,所有人都没有一丝丝防备,整个中原大地都震了三震。

  公孙瓒要立新帝!

  这消息一经传出,举国哗然。

  正坐在许都,守着恒帝的曹徳脸色当即就变了,他先是不敢置信,而后忙安慰同样不敢置信表示受到惊吓的恒帝。

  紧接着,飞快召集百官,命人速去并州探查具体情况。

  他倒要看看公孙瓒准备立谁为帝!

  如今赵氏王廷就只剩下他身边这位恒帝,公孙瓒又能立谁?

  是赵氏宗亲吗?

  还是说,他准备自立为王?

  想到这,曹徳心跳都快了半拍,有点愤怒,有点激动,还有点期待。

  倘若公孙瓒自立为王,他便让小皇帝封自己为王!

  各方探子齐聚并州,得到的消息,出乎了所有人的预料。

  公孙瓒不是自立,也不是要拥立某位赵氏宗亲。

  他要做的,是复位,帮大皇子赵元吉复位。

  各方诸侯得到这个消息时,人都傻了。

  大皇子赵元吉不是已经被董兴杀死了吗?一个死人,怎么复位?

  身在并州的徐大都被公孙瓒放出来的消息弄得一愣。

  “我跟在公孙瓒身边五年了,都不知道他还藏了一个赵元吉!”徐大面沉如水,一副遭到了背叛的模样。

  王萍萍看得好笑,却也察觉到,公孙瓒此举不同寻常。

  “他不像是早有预谋,反倒像是因为一些变化,才临时做出的这个选择。”

  王萍萍分析道:“赵元吉肯定一早就被公孙瓒藏在身后了,很有可能这位大皇子就是他从董兴手里救下来的,但之前他为什么不说复位,现在才来说?”

  徐大压下了心中的背叛感,看向王萍萍。

  王萍萍说:“先前时机大好,公孙瓒只字不提大皇子的存在,显然是他不敢确定这位大皇子是否能够为他带来收益。”

  “但看曹徳那边的恒帝我们都知道,对于公孙瓒和曹徳这种名不正言不顺的军阀来说,有一个皇帝作为挡箭牌,其实利大于弊。”

  “公孙瓒不敢提大皇子,应该是这个皇子有点问题,可能不太听话,也可能身体不太好,或者有某项严重的缺陷,比如无法生育,没有能力为公孙瓒生下一个接班人,所以对他来说没有太大用处。”

  说到这,王萍萍又摇了摇头否定了大皇子不能生育的猜测,如果真不能生育,那公孙瓒现在也不会把这个大皇子抬上来。

  那么最大的原因,就是这位大皇子本身身体不好,随时可能死亡。

  “你见过这位大皇子吗?”王萍萍好奇问。

  徐大点头,“今早见过一次,年纪看起来和大郎差不多大,十八九岁的样子,皇家的种都不差,这位大皇子长得那叫一个俊美,隐约有几分我当年风采。”

  对徐大这种动不动就要强调一遍自己以前多好看多帅气的行为,王萍萍表示自己不能理解,眼神微冷。

  徐大轻咳两声,只当感受不到自家婆娘的不悦,继续道:

  “看起来面色红润,气息也稳,臂膀有点肌肉,应该练过两三年的武。”

  “但我没给他把过脉,也不知道他身体到底是什么情况。”徐大也倾向于这位皇子以前身体不好的猜测。

  王萍萍点点头,又问:“这位大皇子,到底是什么身份?皇子用复位这样的说法,有点不对吧。”

  徐大递给她一个赞赏的眼神,好险被挨王萍萍一脚:“就你知道得多!”

  徐大利落躲过,不敢招惹恼羞成怒的女人,一本正经的同王萍萍讲了一遍大庆皇室里的那些复杂关系。

  “这事得从董兴入宫之前说起,那时的庆国已经开始乱了,但还没有现在这么乱……”

  “当时的大庆朝堂宦官与外戚争权,宦官占据上风,开始清除外戚势力。”

  “整个大庆朝堂哀嚎一片,一天能死很多人,菜市口的监斩台一片鲜红,冲都冲不干净。”

第309章 福气

  “先帝灵帝就在这一片混乱中病死了,太子都没来得及立。”

  “灵帝膝下有二子可继承皇位,皇后无子,在宦官们的支持下,推举大皇子赵元吉继位,改年号为庆元。”

  “眼见宦官势力愈大,外戚们坐不住了,身为外戚之首的国舅兼大将军李初以清君侧之名,带兵杀入宫中,斩杀乱政宦官头目数十人,夺回政权。”

  “自此兄妹二人反目,皇后谎称有病诱骗大将军入宫探视,遂乘其不备,命左右宦官将其杀之。”

  “大将军手下闻言,领兵杀入中宫,皇后大惊,带领二子仓惶出逃,途中皇后惊亡。”

  “这时,司隶校尉董兴前往长安吊唁先皇,途中幸遇二位皇子,遂携两位皇子入京,废元改立二皇子赵恒继位,改国号为宣。”

  说到这,徐大给自己倒了一杯水解渴,“接下来的事你也知道了,董兴行事残暴,野心勃勃,欲取宣帝而代之,各地诸侯得讯,纷纷起兵讨伐他!”

  “当时外间传言,说元帝被废董兴派人秘密杀死了,现在看来,传言果然只是传言。”徐大唏嘘道。

  王萍萍也给自己倒了一杯温水,边喝边在火炉上烤手沉思,公孙瓒接下来要做什么。

  很快,答案就来了。

  公孙瓒让徐大选一个黄道吉日,为赵元吉举办了豪华的复位大典。

  紧接着,赵元吉就下旨,封公孙瓒嫡女为皇后,入主中宫。

  对了,为了复位大典,公孙瓒忽悠了一堆世家壕绅捐款,众筹出一座宫殿给元帝。

  而这些原本对公孙瓒不是很认同的世家壕绅们,因为赵元吉的存在,恨不得将自己的赤胆忠心全部献给皇上。

  至于许都那边的恒帝,不好意思了,他们现在只认这个得到过先后先帝认同的元帝。

  可不会认那个董兴立起来的,名不正言不顺的恒帝。

  在赵元吉登基得到北地多方势力认同的那一天,身在许都的曹徳突然感觉自己屁股下面的软垫有点烫屁股,令他无法坐稳。

  对于此事,王萍萍完全是看戏的心态。

  之前她还觉得不够混乱,这下好了,两个皇帝共存,各方割据势力将要重新洗牌,乱到没眼看的地步。

  所以,对于公孙瓒复立元帝这件事,王萍萍和徐大是大力支持的。

  也因此,二人在公孙瓒那边失去的信任,又拉回来一丢丢。

  但夫妻二人万万没想到,吃瓜居然会吃到自家身上来。

  .

  太监这种存在,已经在那场外戚与宦官争权的惨烈斗争中死得差不多了。

  现在只有许都恒帝身边还有太监伺候着,这也是皇权的一种象征。

  没有太监伺候的皇帝,似乎都没有那么与众不同和高贵。

  并州皇宫这边,也弄了几个太监进来。

  于是,消失已久的,代表着某个特殊人群的独特尖利嗓音,再次出现在王萍萍和徐大的耳边。

  “陛下宣召,请王将军和徐别驾入宫觐见——!”

  前来宣召的小太监很年轻,行事也有种赶出来的粗糙感,并没有那么正规,但够用了。

  他的脸色肉眼可见的苍白,在前面带路时,夹着腿,小碎步走得很快,但能够从他不自觉紧皱的眉头看出来,他似乎在强忍着极大的痛苦。

  赵元吉复位还不到一个月,面前这个年轻的孩子根本没有时间去恢复,就得投入这份代表皇权的工作当中。

  打从见到这个孩子开始,徐大就发现,王萍萍的眉头没有松开过,她冰冷的眼眸中,似乎蕴含一团火,正熊熊燃烧着,不知什么时候就会焚了眼前的这一切!

  “你可以走慢一点。”她终究还是忍不住,对面前那个孩子开口,让他慢一点。

  徐大轻叹了一口气,随后带着命令喊道:“我家夫人走不快,官人慢点!”

  那十三四岁的孩子停下脚步,回头看了二人一眼,可能早就听说过夫妇二人拥兵自重,狂妄嚣张,眼中划过一抹慌乱,遂即放慢了脚步。

  他走得很慢了,但身后的两人走得更慢,于是他也暗暗松了一口气,干脆跟在二人身旁缓慢的向前走动。

  摩擦力减小,痛苦也少了很多,但他并不敢表露出来一点自己的情绪。

  那种极致的克制,也是皇权的象征之一。

  那高位上的人,似乎总想用一些别人没有的东西,彰显自己的无上地位。

  王萍萍觉得厌烦疲倦至极,她走得更慢了,短短十分钟的路程,走了半个小时,夫妇二人才到大殿。

  小太监退下不见,徐大见王萍萍的神色才稍缓和些。

  赵元吉坐在那张黑色的檀木龙椅上,身着黑红色的袍服,头上带着帝王冠冕,白色的珠帘当在眼前,也无法遮盖住他超乎常人的俊美容颜。

  倘若徐月此刻站在这大殿里,定会大吃一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