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荒不慌,全家大佬种田忙 第348章

作者:悠闲小神 标签: 穿越重生

  徐月递来水囊,塞子已经拔掉了,公孙宝月皱眉看了她一眼,还是捧着她递来的水囊,猛灌两大口水,这才把卡在喉咙里的馒头咽下去。

  两个馒头下肚,胃里那种灼烧感消退了很多,虽然还没有吃到十分饱,但四分也能撑很久了。

  将水馕还给徐月,公孙宝月没忍住开口问道:“你们打算让所有人都读书识字?”

  她的神情仿佛在说,徐家军吃饱了没事干,撑的!

  徐月把空碗递给旁边的女兵让她们给伙夫们送回去,冲讥讽的公孙宝月笑着点了点头,“对。”

  不过她可不是吃饱了撑的。

  “为什么?这么做对你们有什么好处吗?”公孙宝月试探问。

  “等你接受了劳动改造后你就会明白。”徐月敷衍的回答。

  公孙宝月冷睨了她一眼,不再自讨没趣。

  离开人满为患的府衙,便是从前最热闹的商业街,此时,这些店门开了大半。

  主要是生活必须的药铺、粮店、布店,还有一家专卖旧货的典当行。

  说是旧货,公孙宝月却觉得那些物件很是眼熟,仔细一看,好家伙,这不是北宫宫殿里的那些摆件吗?

  她还看到了自己曾经睡过的楠木床,只卖八万钱!

  这是把整个北宫里的家当都搬出来了?还出售?有人会买吗?

第553章 听我说谢谢你

  还真有人买,城里的富户们虽然都签了卖身契,每人顶着十几万钱的巨额人身债,但这也不妨碍他们对宫中贵人用过的家具动心。

  而且,这价格,真是不要太便宜了好嘛!

  公孙宝月眼睁睁看着商人和典当行里的徐家军讨价还价,最终以七万八千钱的价格,心满意足的买走了自己曾睡过的楠木床。

  走过没有多少人的商业街,就到了最靠近贫民区的菜市口。

  哪怕地面洗刷过很多遍,公孙宝月还是闻到了一股铁锈味儿,不浓,但一直萦绕在你周围,让你无法忽视。

  监斩台还在,徐家军官兵坐在台子后面,为还没缴纳赎身银子的城中居民写契约。

  人们脸上的表情很精采,期待中隐含着对未知的忐忑,但见已经签过的居民都没什么事,也就都跟着签了。

  大家身上都背了巨额赎身债,可却并没有感觉到沉重,恰恰相反,想着徐家军即将发放的神仙稻和将要建立的公共卫生所,北都百姓们都很期待。

  最重要的是,给徐家军干活他们会给报酬,路还是要修,河道还是要挖,矿山也还要开,但这些全都不算徭役,就连苛捐杂税也都免了。

  公孙宝月在北都百姓们脸上看到了笑容,这笑容看得她心里很不是滋味儿。

  她好像有点理解徐家军为什么能够一路顺利杀到北都来,成为胜利者。

  得民心者得天下,哪怕徐家军有巨额的赎身债,可谁又愿意真从徐家军中把自己赎出来呢?

  越是底层的人民想要的东西越简单,他们只要一片没有战火的净土,好好耕种自家那一亩三分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徐家军来了,混乱了近二十年的北地三州完成统一,也将恢复平静。

  安宁得了,又分到了田地,没有徭役,没有苛捐杂税,老百姓能不高兴吗?

  虽然在徐家军的地盘上,每日都要劳作,可从前没有一点报酬,不也还是要服徭役?

  这其中看起来,并没有什么差别,苦就苦,累就累,人们只怕没有希望,辛苦却得到报酬罢了。

  上扫盲班读书识字,那就更没有什么可怕的了。

  从前想读书识字都读不起,现在被人摁着头学还有什么不满意?

  看着被家中大人一并带出来的女孩,公孙宝月在心中感慨,满城女子,具都出动了,这是从前看不到的景象。

  在徐家军中,男女都一样,男人想绣花做衣可,女人想读书奋进去做官也可。

  公孙宝月不由得想起先前徐月在都尉府柴房里说的话——你文化水平高,还练过武艺,暂时就安排你做女营的舍管阿姨吧。

  这听起来像是牢房里掌管所有犯人的牢头,不是因为她是大将军公孙瓒的女儿、北帝的王后才给她安排这样的差事。

  而是因为,她曾努力学过徐家军的简化字,还跟自己同父亲求来的武师傅练过手脚。

  不知怎么的,公孙宝月这一刻心里觉得很舒服,有种自己的努力挣脱了女子性别枷锁,得到大众认可的成就感。

  哪怕是个阶下囚,她也能在一群阶下囚中做最闪亮的那一个!

  徐月突然就觉得跟在身后的这个女人她不悲伤了。

  转头看去,公孙宝月眼睛亮晶晶的,被拷住的手也在手帕底下握成拳头。

  这很像是大学刚毕业,初出茅庐,自信满满想在大厂努力打拼的新人菜鸟,眼里有光,浑身都充满了干劲。

  徐月挑了挑眉,这公孙宝月还真是个打不死的小强。

  可惜就是生错了时代,要不然放在后世大公司里,应该也是个努力上进的白领。

  摇摇头,徐月甩开脑子里的胡思乱想,押着公孙宝月出了城。

  囚车已经在城外集结,就等公孙宝月这个重犯了。

  来到这里,公孙宝月看到了很多熟悉的面孔,有太监、宫女,还有很多被丢下的朝廷家眷。

  徐家军不杀宫人,但该调查的还是得调查清楚,犯了事的,就都被处了刑期,送上囚车,发往矿山。

  不过囚车并不多,能坐上去的,都是女人和孩子,男人都站在囚车旁,得跟着囚车走。

  每个囚犯手上都锁着囚锁,不算沉,可要是一路这么走到矿山去,手里吊着七八斤的铁,也要受点小罪。

  公孙宝月眉头皱了起来,她知道徐家军不是心慈手软之辈,可看到眼前这些待遇“不错”的囚犯,又觉得徐家军在某些方面,真是有着她不能理解的仁慈。

  徐月如果知道她心中所想,就会告诉她,这叫对人权的基本尊重。

  除去死刑犯,剩下的犯人们只要没有被剥夺徐家人的身份,他们就能够享受徐家律法的公平对待。

  更何况,她要的是可持续发展,现在人口本来就少,要个没有力气,被折磨得随时都能原地去世的劳动力,能有什么用?

  开矿运动量巨大,只有吃饱吃好,才能发挥这些囚犯最大的价值,有效提高生产效率。

  公孙宝月也被送上了囚车,手上的铐子变成了和其他囚犯一样的铁锁链。

  徐家军没有特殊对待她,把她和其他女犯人关在一起,这让公孙宝月大松了一口气。

  她现在什么都不怕,就怕区别对待。

  别看她敢孤身出城迎战,可她也怕痛怕累,出城迎战大不了就是一死,反正国破家亡,她也不想活。

  可要是徐月让她下地靠脚走到矿山,还叮嘱官兵虐待苛待她,她绝对受不了这个折磨。

  “走吧,争取早日出来,好好做人。”徐月站在城门口,叉腰对众人语重心长的叮嘱道。

  能送到矿山的犯人,都是徐月觉得还能为社会继续做贡献的人,她愿意给她们一个重新改过的机会。

  众犯人:听我说,谢谢你全家!

  犯人们做不到违心的应承徐月,只垂着头,耷拉着肩膀,藏住对徐家军的愤恨。

  负责押送的徐家军冲首领行了个军礼,便押着这些可白嫖的劳动力出发了。

  囚车缓缓驶过护城河上的桥板,之后便加快了速度,靠脚走的男犯人们只能一边在心里咒骂一边加快速,小跑追赶囚车。

第554章 司马防归家

  士兵们骑着马,有意提前训练一下这些手不能抗肩不能挑的犯人,便慢慢加快了速度。

  囚犯们从小跑,瞬间升级为大跑。

  才跑一小段路,就有人撑不住哀嚎起来,士兵们鄙夷的看着他们那中看不中用的体格,把人喝起来,速度稍微放缓了些。

  公孙宝月坐在颠簸的囚车上,再也不为自己不能是男儿郎而幽怨,无比庆幸自己是个女子。

  囚车从郊外田地中间驶过,公孙宝月这才知道为什么城里的徐家军几乎都是女兵而不见多少男兵。

  原来,男兵们都被带到田地里来了。

  他们正在教那些重新分到田地的农人们如何侍弄田地里的庄稼。

  农人们笑容满面,看着分到的田地,见牙不见眼,郊外田庄里一片喜气洋洋。

  公孙宝月没见过笑得这么高兴的农人,从前她出宫巡视,一个个眼中布满了愁绪,只麻木的锄着身下的土地,仿佛一具没有灵魂的空壳。

  她好心上前搭讪,对方惶恐的跪下说:“贵人安好。”就继续沉默。

  因为他们不管怎么做,都是徒劳。

  田地不是他们自己的,种出来的粮食也不属于他们,那样的人生没有希望。

  先前在冀州大战中赵备受了伤,边留在冀州和前来汇合的吕蒙一起收拾汝南集团那些老头子。

  赵云和张飞则跟着徐月和徐大郎来到了并州。

  北都城破后,孙阿山等起义军一分为二,一部分跟随徐大前去追击逃亡的赵元吉等人。

  另外一半,在徐大郎的带领下,迅速把并州各郡县的领导班子收拾了,就地接手并州各郡县的改造任务。

  眼下是四月份,要种杂交水稻还来得及,所以当务之急,起义军们的任务就是在并州适合种植杂交水稻的地方,完成杂交稻替换粟米等低产粮食的耕种工作。

  人要吃饭,今年可以从幽州运粮喂饱并、冀两州百万人,但要是明年还指着冀州喂饭,那是万万不可能的。

  想吃饱饭,还得靠自己。

  冀州适合种植水稻的地方很多,天然的地理优势摆在这,担负徐家人口粮重任的公孙安(表叔)可不答应。

  不过并州没有冀州那么好的水利条件,所有现在并州北都城郊外的徐家军们,只是在指点农人们如何更好的耕种较为抗旱的小麦和粟米。

  同时也提前让他们把空置的地开出来,只等幽州那边的新作物种子送过来,即刻就要耕种。

  新作物有之前徐月兑换出来的土豆,以及早就在幽州种植许久的棉花。

  这两种作物四月中旬会送到,速度够快的话,勉强还能赶得上时节。

  并州这片土地不适合种水稻,但种土豆和棉花却很合适。

  他们可以用土豆和棉花来兑换冀州和幽州的大米面粉,也能吃上饱饭。

  这会儿小冰河还没到,黄河以北的大部分地区雨水充沛,气候温暖,冀州完全可以种两季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