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荒不慌,全家大佬种田忙 第48章

作者:悠闲小神 标签: 穿越重生

  一伙人互相作证,加上人家家里刚死了人,两名官差不想再沾这个晦气,凶巴巴的叮嘱他们低调一点,不要给官府添麻烦,便继续前往下一户。

  待人一走,王大有看着还躺在炕上,只盖了一层薄麻布的妻子,顿觉悲从中来,好好一汉子,忍不住捂着脸躲到一旁呜呜的哭。

  徐大知道他是在为不能替佟氏好好办一场后事而内疚,但这事情就是发生得这么巧。

  前头有太守夫人崔氏压在头上,身份地位如此悬殊,他们这些小老百姓要是不低调,太守那边要是一个不爽,佟氏能不能好好安葬都不知道。

  徐大和王氏对视一眼,夫妻俩同时叹了一口气。

  王氏示意徐大去安慰一下王大有,自己走到徐月几个面前,叮嘱道:

  “你们先带大娘和小郎去咱们家歇会儿,晚上他们两个还得给母亲守夜,这么小的孩子,怕是不好熬。”

  虽然丧礼只能办得低调低调更低调,但这份母子情谊,还是要坚守的。

  王家大娘红着眼睛,摇着脑袋说:“婶子,我要留下来陪着阿娘,让弟弟去吧,他在这我和阿爹还得看着他。”

  王家小郎一脸懵懂,看得王氏在心里直叹气,见王家大娘坚持要留下,尊重她的意见,让徐月兄妹三个把王家小郎带回家去。

  官差已经警告过不许高调,火炕帮的弟兄们也陆陆续续离开了,很快王家的院子就冷清下来,只剩下徐大夫妻两个陪着王大有父女俩。

  而徐月这边,才带着王家小郎回到家里,小家伙的小脑袋就耷拉了下来。

  徐二娘把他抱到炕上,盖好被子,惊慌了一晚上的小人就沉沉睡了过去。

  “真是可怜,还这么小就没了阿娘,这以后只靠大有叔可怎么带啊?”徐二娘担忧得眉头都皱了起来。

  徐月给王家小郎压了压被角,想到刚刚官差问询时大哥下意识的那一撇,又想起昨夜王大有敲门之前,哥哥忽然坐起的异常举动,心里已经有了猜测。

  “哥,那刺客真在北城?”徐月忽然小声问道。

  盘膝坐在火炕角落画板子的徐大郎闻言,缓缓抬起头来,点了点头,又指了指西边。

  徐月顿时沉默下来,没再问。

  她们这些平民百姓,在这个封建等级森严的古代,每走一步都得小心翼翼。

  她只求这事别牵连到自家,至于去举报什么的,最好连这种念头都不要有。

第73章 做算式

  一转眼,冬雪消融,天气渐渐暖和了起来,距离太守遇刺已经过去一个月。

  因着崔夫人的葬礼,佟氏的丧事只能草草办了。

  薄棺拿到之后,徐大算了个出殡的好日子,便叫上几个火炕帮的弟兄们把人抬到城外小山坡上葬了。

  当时进出城格外严格,徐大为了兄弟把存款都掏空了,才买通守城官爷放他们出城下葬。

  而与佟氏丧事的潦草相比,崔夫人的丧礼可是让徐月一家开了眼。

  大庆厚葬之风盛行,光是金银玉器等陪葬品,就掏空了太守府半个家底。

  再算上停灵一个月,各种吊唁应酬事宜,又花出去一大笔。

  这还没完,崔夫人死得突然,墓地还没安排好,又请了冀州有名的道长亲自为其操办一应安葬事宜。

  徐月听人说,光是那块风水宝地,就花了五万钱,再算上墓室所用砖瓦,十万钱都打不住。

  按照大庆豪强们的奢华程度,停灵三个月或是半年的都属正常,因为古代交通不便,还得等候死者所有亲戚前来吊唁完之后,才会使人下葬。

  所以太守夫人只停了一个月就匆匆下葬,徐月合理怀疑,很可能是太守府里的钱撑不住了。

  当然,也有可能是天气一天天暖和起来,太守夫人已经发臭,这才不得不草草下葬。

  让徐月这种平民感到扎心的是,对于袁氏这样雄霸一方的世家来说,崔夫人这样的丧礼,也只是“草草”而已。

  至于那个刺客,官差们抓捕了一个月,交上去很多个嫌疑人,菜市口的刑场上也象征性的杀了好几个刺客。

  但是,似乎还是没有抓到主谋。

  不过和之前紧张的氛围相比,自从崔夫人葬礼过后,确实放松了不少,大家也敢出来走动了。

  早春的天气还很凉,但徐月已经忍受不了穿了一整个冬天都没洗过的裘衣,眼看太阳出来,立马扒了下来。

  整个冬天跟着阿爹阿娘练习体术和内功,脱了裘衣,把所有夹衣都穿上,顺便将阿爹教的内功心法运行起来,倒也不觉得冷。

  徐月人小,裘衣沾了水她可就没辙了,只能求助哥哥徐大郎。

  好好的儿郎,现在是烧火做饭、洗衣劈柴,样样拿手。

  徐二娘看着妹妹有免费的帮手,准备蹭一波,把自己的裘衣也脱给徐大郎洗。

  徐大郎冷冷撇了她一眼,开口就是:“滚!”

  徐二娘瞠目,一手叉腰一手举着她的小木棍威胁道:“信不信我诅咒你!”

  徐二娘的诅咒可不是说着玩的,经过一整个冬天的努力,她已经在徐大身上试验成功。

  大的诅咒还下不了,但让人倒霉是完全没问题的。

  比如出门平地摔、走路被绊倒、逛街丢小钱、仰头接鸟屎之类的,一来一个准。

  可徐大郎并不怕这些小诅咒,在强大的实力面前,一切都是虚妄!

  眼看来硬的不行,徐二娘放软了语气,“好大哥,帮我一起洗了嘛~”

  徐大郎这才傲娇的哼了一声,答应下来。

  天气变暖,城里的人家基本已经盘上,徐大和王大有就带着火炕帮的弟兄们往村镇发展。

  这不,今天一大早就出门了。

  王氏也不在家,挎着个竹篮,跟着五叔家的婆娘一起去采野菜,准备带回来让徐月姊妹两个研究研究怎么做腌菜。

  说到菜,徐月就忍不住舔了舔嘴巴,她已经一个冬天没吃到新鲜蔬菜了,都快要忘记蔬菜是什么滋味儿。

  “幼娘,你看我这样写对了吗?”

  身侧传来王家大娘忐忑的询问声,徐月忙放下对蔬菜的回味儿,转头看向王家大娘递过来的小木板。

  自从佟氏去世之后,王氏就让王大有出工前把两个孩子带到自家来帮忙照看。

  姐弟两个没了母亲,好像一夜之间就长大了,懂事了很多。

  小哭包王家小弟不爱哭了。

  而王家大娘也不爱笑了,整日沉闷得像个小老头,到了徐家就要帮着做家务活。

  这些事都有徐大郎和徐二娘做呢,清早起来练完功就开始打扫卫生,根本没有什么活儿能让王家大娘干的。

  于是小姑娘就领着弟弟待在屋里,一坐就是一整天。

  徐月看这两个小孩再这样下去也不是一回事,就把姐弟俩揪到自己房间,拿出小木板,教他们认字算数。

  王家小郎还太小,拿着木板画得乱七八糟,但小脸上总算是有了点孩子该有的调皮样儿。

  徐月也就随他画了,打算等他再长大点,再教他识字和算数。

  大庆计算年龄算虚岁,过了年,徐月虚岁就七岁了,王家大娘也六岁了。

  小孩子的大脑已经发育得差不多,学习得很快,加上之前逃难路上徐月也给她打过基础,现在已经会写二十多个常用字,还会算二十以内的加减法。

  可能是周围邻居没有谁是读过书的,徐月胆子就大了起来,仗着没人懂,教给王家大娘的字尽量用繁体,但数字她教的却是阿拉伯数字。

  王家大娘也不知道这些细节,小小的她只是觉得能识字算术是件很了不起的事,徐月教什么就认认真真学什么。

  这不,徐月刚在木板上给她出了算术题,她很快就算完了,忐忑的拿过来让徐月检查。

  徐月看了看,一共五道算术题,只错了一个,上面还用炭笔划了横杠,显然小姑娘算了好几次,最后也不能确定答案。

  这道题也确实比其他四道复杂一些,既有加还有减,对于刚学数字的王家大娘来说,确实有点难度。

  徐月看她打在一旁的算式并没有问题,错就错在十进制上,忘了计算进制位。

  徐月把错误指出,王家大娘顿时挫败的低下了头,为自己的粗心大意感到难过,嘴里嘟囔着,“明明检查了的……”

  徐月看着她这模样,仿佛看到了自己小时候因为粗心大意而做错了题目的郁闷样子。

  这种时候,再多的安慰都不如重新作对一道同类型的题目来得有成就感。

  于是,徐月又出了一道包含十进制的加减法,让小姑娘再做一遍算式。

第74章 君梅和阿坚

  这次,王家大娘做得格外认真,答完了又检查了三遍,这才递给徐月检查。

  当看到徐月在算式上打下一个大大的勾时,小姑娘忍不住“呀“的笑了起来。

  自从佟氏去世后,徐月头一次在小姑娘脸上看到这么灿烂的笑容。

  想着北城这边的人总是这家大娘那家大娘的叫人容易混淆,而王大有又不会注意这些细节,徐月试探问:

  “大娘,咱取个名字吧?”

  “啊?”王家大娘一愣。

  徐月看着远处山坡上斜卧的梅花,想起辛弃疾的一首词,轻念道:

  “疏疏淡淡,问阿谁、堪比天真颜色。”

  “笑杀东君虚占断,多少朱朱白白。”

  “雪里温柔,水边明秀,不借春工力。”

  “骨清香嫩,迥然天与奇绝……”

  “君梅怎么样?”徐月看向王家大娘,询问她的意见。

  王家大娘将这两个字在嘴里默念两遍,歪头问:“君梅是君子的君,梅花的梅吗?”

  君字是徐月刚教的字,当时她说“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小小的王家大娘还听不懂,但小姑娘的直觉告诉她,君子一定是很好的人。

  所以才会用坦荡荡这样的形容词。

  当时王家大娘就忍不住好奇的问徐月,“幼娘,那君子是男子还是女子啊?还是男子女子都可以是君子?”

  当时徐月笑着摸摸她发顶稀疏的发,对她讲:“品德高尚的人就是君子,没有男女之分。”

  王家大娘看着远山上的红梅,忽然觉得这样的梅花开得特别好看,比往年看过的都要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