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荒不慌,全家大佬种田忙 第79章

作者:悠闲小神 标签: 穿越重生

  他不能说阿娘偏心,只能怪大有叔实在是不给力!

  武器分发完毕,王氏就把兄妹三人赶了出来,催促徐月姊妹俩赶紧把火药弄出来。

  不然她花费了这么大力气弄出来一把半自动步枪,就是做了无用功。

  有了任务在身,徐月和徐二娘直接把豆腐坊里的事交给哥哥徐大郎负责,姊妹两进了房间,开始把各自手里的东西全部拿了出来。

  之前徐二娘一路走来,收集了很多奇奇怪怪的东西,主要都是矿石和一切奇怪的东西,比如蝙蝠的粪便之类的。

  徐二娘有没有从中研究出什么徐月不知道,但她却知道,火药里的一味配方,硝,可以从蝙蝠的粪便里提取出来。

  而她自己研究室内也有许多西药原材料,比如硫。

  火药的主要原料硝、硫、碳三样中,最难以获得的硝和硫都有,想要弄出火药,似乎并不算难。

  只是,数量上肯定会受到限制。

  于是,由徐月提供原料和工具,由徐二娘这个半吊子炼金术士进行实操,经过一个星期的反复几十次尝试,消耗光了所有原材料之后,姊妹两个得到了十发狙击步枪子弹。

  仅仅十发,再多也没有了,以后也不会再有了。

  拿到那十发子弹的时候,王氏就说过:“这将是这个时代里,最后的十个奇迹。”

  冷兵器时代固然残酷,但热武器的到来只会带来更大的灾难,那不是王氏想要看到的未来。

  她只留给这个世界十次奇迹,而后,这把不属于这个时代的枪械就会被她永久性雪藏。

第122章 要上天了

  天一天天热了起来,人们褪下了身上的夹衣,只穿着单衣,还要挽起衣袖,才不觉得热。

  五月初,从中原传来消息,曹氏将十二岁的小皇帝,庆宣帝赵恒接到洛阳旧都,挟天子以令不臣。

  这场各方势力的逐角大戏,经过一个春天的酝酿,终于得出结果。

  河北袁氏仓惶回到冀州。

  兴许是预感到曹氏要先拿自己开刀,冀州袁氏以州牧之权,强行撤掉了渤海郡太守之职位,派了本家袁氏子弟前往渤海郡接管渤海。

  却没想到,前渤海郡太守及其门客部曲在新郡守前来赴任的路上,直接杀了新太守。

  冀州牧袁昭得到消息后,勃然大怒,即刻发兵,讨伐前渤海太守等一众反贼。

  前渤海太守手下并无悍将,面对袁昭帐下大将孙淼,不过一个回合,就溃败四逃,再没有迎战的勇气。

  前渤海太守其下众多门客劝主公投降,可前渤海太守是个铁头娃,指着这些门客破口大骂:

  “你们这群狗食的!前头说憋忍,冲上去就是干他丫的,哦,现在好嘞,人家几下子就把你们打得抓瞎,又让我去投降?介算个嘛儿?”

  一众门客顿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羞愧的低下头去。

  但渤海太守也知道自己这群门客是什么嘴脸了,当下撂挑子,收拾细软跑到隔壁青州找支援去了。

  群龙无首,很快,渤海郡的大门就为袁氏大军打开,自此,整个冀州便都被袁氏收入囊中。

  但孙淼这支部队却并没有收工回河间的迹象,而是在渤海郡扎下了。顿时,袁昭之心,谁还不知?

  他拿了冀州还不够,还准备拿下幽州,只有这样他才能够在北方站稳。

  从而能够与已经掌握了司隶、徐州、和小皇帝的曹氏抗衡。

  不过,就在幽州公孙氏开始在边境布防时,逃走的铁头娃前渤海郡太守不知怎么的,撺掇了青州老表孔氏,朝着兖州下手了。

  兖州可是之前曹袁两家想拿下都还没能拿下的底盘,两边想着,就算我们两家谁都拿不到,那也不可能让你青州孔氏拿了去啊!

  顿时,袁昭又跑去继续教训铁头娃前渤海郡太守。

  而此时的曹氏忙着教导小皇帝如何做一个“好皇帝”,一不小心遭到背刺,被一直对徐州虎视眈眈的东吴孙剑夺了徐州。

  好家伙,中原地区,冀、青、徐、兖,四州立刻打得一团乱!

  幽州危机暂缓。

  只是孙淼的军队却并没有撤退,仍旧守在渤海与渔阳郡的交界处。

  这日,徐月正在给王有粮、小君梅姐弟等三个学生发布课后作业,让他们想一想以后要做什么。

  刚下了课,本该傍晚下工才回家的徐大,大上午就一脸兴奋的回来了。

  “幼娘!二娘!给阿爹端碗水喝,这日头真是要晒死人了。”徐大进了屋就往最凉快的大树下一坐,喊着屋里的徐月姊妹俩端水来。

  现在新的豆腐坊已经搭建完毕,有老乌头、羊娃子、何曾帮忙,徐月和徐二娘基本就空下了,只留了徐大郎在那边当监工。

  反正他力气大不觉得累,又喜欢待在豆腐坊里和何曾比谁吃得多,正正好。

  得了空闲的徐月和徐二娘也没闲着,两人一人继续开课教学生,并给科技树送经验值。

  一人拿着钩针琢磨怎么织出精美漂亮的羊毛衫,好在寒冷的冬季来临前让家里人穿暖。

  徐二娘在灶台前,拿着长棍给锅里的原始羊毛染色,听见阿爹的吩咐,根本不想搭理。

  徐月只好认命的从屋里倒一碗凉白开出来,端到阿爹身前,好奇的问他:

  “今天府里没活吗?”

  一副阿爹你怎么这么闲的嫌弃模样。

  徐大轻点了点她的小脑门,递给她一个你把你爹当啥人了的谴责眼神,接过水猛的灌下去,豪爽一抹嘴巴,这才神秘说道:

  “你知道我打听到了什么消息吗?”

  “什么?”徐月把空碗接过来,疑惑追问。

  徐大招招手,示意徐月站近点,这才轻声说:“幽州也要不太平了,冀州袁氏在渤海郡与渔阳郡之间驻扎了十万大军,准备拿下幽州。”

  徐月闻言,皱起小眉头,怀疑的问:“十万大军?冀州能出这么多人?”

  徐大看闺女这关注点和反应和自己想象中的大吃一惊完全不一样,顿觉少了几分意思,摆手道:

  “夸张嘛,真有没有五万都说不好,但袁氏军厉害,听说这次领兵的还是袁昭手下大将孙淼,这可是平了红巾军,和曹氏手下关大将打得旗鼓相当的人,是个人物!”

  徐月哦了一声,说:“公孙氏别的没有,将军多的是,冀州想吃下幽州,我看不容易。”

  徐大却摇摇手指头,示意徐月不要这么武断,“行兵之事,你阿娘最清楚,这可不是看谁的兵厉害就够了的,还得看是什么人在领兵,什么人在背后谋划。”

  “孙淼刚刚说过我就不说了,袁昭手下名士多不胜数,这么多智囊在,公孙氏这群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不一定能打得过。”

  徐月听见这话,又反问徐大:“阿爹,那要是智囊厉害,主公却犹犹豫豫,延误了时机,那又会是什么结果?”

  “啊这……”徐大摸了摸下巴上刚续出一点的青茬儿,想到袁氏明明早就赶往洛阳去抢小皇帝,结果却落个仓皇逃回冀州的骚操作,有点不确定了。

  王氏走了出来,父女俩说话声比不小,她把内容全都听完了。

  “终于要打了吗?”王氏问,眼里闪着徐大看不懂的光,似乎挺兴奋?

  徐大狐疑的撇了她一眼,“还没打,但这次八成是真要打了,因为就算袁氏不打,幽州也忍不住了。”

  “小皇帝现在已经被曹氏掌握,其他军阀势力再不搞一波,就再也没机会了。”

  王氏顿觉失望,“那就是还没开始咯?”

  徐大颔首,紧接着追问:“你这么兴奋干什么?难不成你一个女人还想上?”

  王氏嗤道:“有何不可?”

  徐大顿时语塞,是啊,自从那什么狙击步枪弄出来之后,这婆娘就差要上天了!

  以前只是口头说要崩了他,现在是举着抢真要崩他!

  还有什么不可的?

  徐大悲愤起身,继续上工去了,道不同不相为谋,他不想和这打鸡血一般的妇人多费口舌。

第123章 养殖

  “幼娘!我想好了,我要养鸭子,很多很多鸭子!”

  王有粮兴冲冲的从门外跑了进来,小手里捧着一只黄绒小鸭,激动的对徐月说道。

  前几日徐月给他和君梅姐弟三个发布了课后任务,让他们想一想以后想要做什么,想好了就告诉她。

  这不,经过三天的思考,王有粮终于找到了。

  他要养小鸭子,因为鸭子长大了能吃肉,毛还能用来给二娘做衣服穿,全身都是好东西。

  而且家里的豆渣多的黄毛驴都吃不完,多养点鸭子,就能给鸭子吃了。

  看到徐月,王有粮就说他想先养20只鸭子,可见不是临时冲动,而是真动了脑子去想的。

  徐月看着他手上的小黄鸭,不太相信的问道:“你知道怎么养鸭子吗?”

  两三只谁都能养,但二三十只那就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了。

  况且这里没有谁拥有大量养殖的经验,一不小心来个禽流感什么的,先前的投入成本全部打水漂。

  不过也正是因为如此,要是王有粮能亮出他的决心,徐月也想让他去试试。

  一旦成功,以后不止养鸭,鸡也能养。

  这年头平均一年就会闹一次蝗灾,多养鸡,或许能够减少蝗灾对庄稼的损害。

  面对徐月的拷问,王有粮底气十足的说:“我问过村头阿嬷了,我知道鸭子要放在水边养,让它们吃虫子和其他的菜、糠就能长大。”

  “家里还有那么多豆渣,也能拌在菜里给鸭子们吃,它们吃了会长得快。”

  王有粮说得头头是道,徐月倒是没想到在其他方面显得平庸的王有粮居然还有这样的专注。

  既然如此,那她还有什么理由不同意呢?

  “你想好要去哪儿买小鸭子了吗?需要我找阿爹帮你买吗?”徐月问道。

  王有粮摇头,“不用,我已经同阿嬷问明了,乌堡中心的小集市上就有人卖小鸭子。”

  “那有卖小鸡仔的吗?”徐月好奇追问。

  王有粮点头,“有的。”

  徐月又问他要不要连鸡也一起养,王有粮惊喜的忙不迭点头说要。

  徐月便给他拨了二千钱做启动资金,让他尽管放手去做,她会给予他金钱上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