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后真千金开始做绿茶 第70章

作者:未妆 标签: 穿越重生

“没有,”萧晏的神色很快就恢复如常,道:“受昭华之玉,纳龙叙之图,这二字寓意颇好。”

虽说如此,长公主如何能不知道他的脾性,当时倒是没说什么,只是背着黎枝枝时,将萧晏拉到一边,肃容问道:“你说清楚,那昭华二字究竟有什么忌讳?”

萧晏犹豫片刻,道:“倒也不算是忌讳,姑姑,您还记得大皇兄吗?”

长公主微微一愣,道:“我自然记得。”

萧晏便道:“他曾作过一首诗,名曰昭华引。”

长公主眼神透出震惊的意味,少顷,她轻轻吸了一口气,很快又道:“恐怕是你多想了,皇上或许只是……只是觉得这两个字好,你方才不是也说了,这二字寓意颇好?”

萧晏抿了抿唇,平静地道:“我也希望是自己多想了,但是姑姑,昭华引是大皇兄被赐死之前所作的。”

长公主张了张口,却只吐出一个字:“这……”

她的手掌按着桌案,微微用力,指尖便泛起些许白,一如她略微苍白的脸色,片刻后,长公主又镇定下来,道:“这未免太荒谬了,这是皇上第一次见到枝枝,他没有必要……”

她定了定神,道:“是你多疑了,只是一个封号而已,我向他为枝枝请封的时候,他并没有不情愿的意思。”

“娘,”黎枝枝的声音忽然响起,一时间,引得两人皆是转头望去,只见她站在屏风旁,烛光将她纤弱的身形勾勒出一道模糊的微光,黎枝枝轻声道:“倘若不能封我为郡主的话,也没有关系的。”

长公主立即笑了笑,道:“尽说些傻话,皇上金口玉言,岂会更改?”

萧晏皱起眉,他想说,为什么不能?区区一个郡主罢了,凭什么不能给你?

但是他没有说出来,只是对长公主道:“姑姑,我想起府中还有一些事情,先告辞了,阿央今天就留在公主府吧?”

长公主心乱如麻,摆了摆手,道:“去吧。”

萧晏走了几步,路过黎枝枝时,忽然看见她发髻间别了一枝小小的紫藤花,在烛光下透着温柔的颜色。

是他摘的那一朵。

上了马车,萧晏并未如他所说那般,回去太子府,而是低声吩咐徐听风,道:“现在去皇宫。”

作者有话说:

二更

明天捉虫,么么哒

第九十二章

此时已经入夜, 皇宫里上了灯,檐下的宫灯一盏一盏地绵延开去,投下微微的光晕, 其实并不怎么明亮,远远看着, 就像是漂浮在半空中,那黑黢黢的夜色宛如巨兽张大了的口, 令人看一眼便觉得心慌。

御书房。

景明帝正在与几位大臣议事, 一名宫人自门外进来,轻手轻脚, 没发出一丝声音, 像某种潜行的动物,恭敬而小心地禀道:“皇上, 太子殿下求见。”

所有人都不约而同地看向帝王, 景明帝却没有半点反应, 只是继续道:“再说兰川前不久决堤一事,受灾的百姓皆需安置,着蓟州和涌阳各自调送米粮,至于数量多少,由户部去斟酌商量……”

如此又议了大半个时辰, 直至夜深, 众臣方才告退,出了御书房,便看见那不远处的廊下立着一行人,打头那个身形挺拔颀长, 穿着深色的衣袍, 十分抢眼。

一个官员道:“丞相, 那是太子殿下。”

也有人惊讶道:“太子殿下的腿已经伤好了?”

说话间,众人已到了太子的近前,赵丞相领着官员们纷纷向其行礼:“参见太子殿下。”

萧晏抬了抬手,微微笑道:“诸位大人辛苦了。”

“殿下言重了。”

又寒暄几句,赵丞相见他站了这么久,景明帝甚至没让人请他去偏殿坐一坐,不免心有不忍,道:“殿下腿伤得以痊愈,实乃社稷之福,还请千万要保重贵体才是。”

“多谢丞相关心。”

官员们纷纷告辞,往外走去,等走出十几步之遥,那御书房的大门才终于又开了,一个太监从里面一路小跑出来,低声和萧晏说了一句什么,然后躬着身子引他往御书房的方向而去。

“太子殿下如今腿伤已愈,皇上还不打算让他参议朝事么?”

“圣心难测。”

“说起来,某方才见太子殿下时,还真有些惊讶……”

一个官员笑道:“不止苏大人,下官也是,平日里鲜少见到太子殿下,今日猛一看,他和皇上长得太像了,远远瞧着,还以为认错了人。”

“某记得当初皇上说过,太子殿下肖似大皇子。”

“说起来,大皇子着实是可惜了。”

不知是谁感叹似地说了这么一句,空气骤然就安静了,没有人接话,说话的人连忙道:“是在下失言了,诸位见谅。”

也有人帮着他打圆场,三两句话就把这个话题揭过去了,继续议论起方才的国事来,气氛一派祥和,那说错话的官员才暗暗松了一大口气,提起衣袖又擦了擦额角的汗意。

萧晏跟着宫人入了御书房面圣,殿内摆着几座黄铜仙鹤衔烛灯台,映照得满殿通明,景明帝正坐在御案后,手里拿着折子翻看。

“儿臣拜见父皇。”

听到这一声,他才抬起头来,摆了摆手,示意萧晏起来,上下打量了他一番,道:“你这么晚进宫,有什么事情?”

语气不冷不热,和他方才与臣子商议国事相比,没有任何区别,萧晏恭谨地垂着头,道:“儿臣听说,父皇给黎枝枝赐了封号。”

“看来你这腿伤一好,消息也灵通了许多,”景明帝一边翻折子,一边道:“怎么?朕赐的封号,你有异议?”

萧晏心中一紧,解释道:“儿臣是正巧在公主府,听姑姑说起的,父皇赐字,不敢有异议。”

闻言,景明帝抬起眼看他,把折子往御案上一放,淡声问道:“那你这一趟是做什么来了?专程给朕请安?时间未免晚了一些,明日记得赶个早。”

萧晏的目光落在御案一侧的黄杨木书架上,那里挂着一幅寒雀窥梅图,他忽然道:“父皇觉得黎枝枝此人如何?”

“你是第二个这么问朕的了,”景明帝微微皱起眉,道:“第一个问的人是长公主,她向朕讨了一个郡主封号,你如今又来问,是也想为她讨一点什么?”

“儿臣并无此意。”

萧晏十分恭敬地答道:“儿臣只是有些担心……父皇不喜欢她。”

景明帝的眉头皱得更紧:“朕喜不喜欢她,是朕的事情,跟你有什么关系,再说了,你又是从哪里看出来朕不喜欢她?”

“父皇若喜欢她,”萧晏抬起头,语气很平静地道:“又岂会赐昭华二字?”

景明帝捏着奏折的手收紧了,他盯着自己的儿子,目光锐利,沉声道:“才说不敢有异议,现在又来质问起朕来了,你倒是很有胆子!”

“儿臣不敢。”

殿内安静下来,只有灯烛静静地燃烧着,气氛紧绷,甚至有一触即发的意味,宫人们俱是垂首敛目,大气都不敢出一声,整个大殿针落可闻。

“朕听说,他死的时候,你就在旁边看着,”景明帝忽然开口,道:“你亲眼看见他写下的那一首诗。”

“……是。”

“十年书剑,此意青天,垂死仍衔报君恩,”景明帝念到这里,又停了下来,没再继续念下去,他微微阖上双目,才道:“你猜的倒是不错,昭华二字确实是出自这一首诗。”

萧晏看着他,袖中的手渐渐握紧,薄唇微抿,却听景明帝又道:“不过朕并非不喜欢黎枝枝,给她赐字,不过是因为她与暄儿有些相似,有才而性缓,再看看你,只猜中了一点边角,便急匆匆前来质询,你未免也太多疑了些。”

萧晏一时间竟不能反驳,只好跪了下去:“儿臣知错,请父皇恕罪。”

景明帝淡漠地看着他,把手里的折子扔到一边,不冷不热道:“也不是第一回 了,这黎枝枝是给你下了什么蛊,一遇着和她有关的事情,你就跟火烧了屁股似的,轮车不用坐了,腿也不瘸了,连夜赶着入宫觐见,给朕请安都没见你这么勤快过。”

萧晏垂首解释道:“儿臣的腿伤确实是今日才好全的,不敢欺瞒父皇。”

“朕不关心,”景明帝接过宫人递来的热茶,语气淡淡道:“哪怕这腿断上一辈子,也是你自己的事情,你做不了这太子,自有别人能做,朕不会觉得惋惜,左右朕换了三任太子,不差你这一个。”

这话端的冷酷漠然,萧晏心中一紧,他忽然抬起头,直视上方的帝王,道:“儿臣心中有一事不明,想向父皇请教。”

“说。”

萧晏轻轻吸了一口气,道:“不知儿臣究竟要如何做,才能成为父皇心中想要的储君?”

他袖中的手紧握成拳,声音紧绷:“儿臣做这个太子,已近五年之久,可是直到如今仍旧未能想明白。”

景明帝坐在御案后,居高临下地望着他,烛光在他面容上投下淡淡的影子,这让他看起来愈发冷肃,不可接近,过了片刻,他才缓缓道:“朕想要的,你就能做到?”

那一刻,萧晏心中思绪纷杂,可最后他想起的,不过是在紫藤花架下,少女对他露出一个乖巧狡黠的笑意,太子哥哥,我想要那一朵花,可以么?

站在高处的人确实显眼,倘若有人喜欢他,岂不是也一眼就能看见?

如我这般的人,最喜欢站在那些站在高处的人了!

“儿臣可以做到。”

景明帝不动声色地看着他,似审视,似打量,最后点了点头,道:“可以,你只需要如你大皇兄一般有才有谋,如你二皇兄一般谦恭勤勉,再将那些惫懒怠惰的习性撇去,或许可以让朕满意。”

他顿了顿,又反问道:“说起来,这些是不是有点太为难你了?”

萧晏垂首道:“儿臣谨遵父皇旨意。”

景明帝略略颔首:“好,既然如此,从明天开始,你就继续进宫请安吧。”

萧晏:……

自从他腿伤了之后,景明帝早就下旨免去了他的请安,萧晏甚至可以不用入宫,数月没有面圣,如今他又领了这差事,入宫请安。

萧晏一时间都有些不明白,景明帝是不是在戏耍他。

“怎么?”景明帝放下茶盏,道:“你做不到?”

萧晏立即道:“儿臣可以。”

景明帝嗯了一声,摆了摆手:“若是无事,就退下吧。”

萧晏这才起了身,正欲告退时,景明帝忽然道:“那个黎枝枝……”

他迅速抬起头来:“父皇?”

景明帝盯着他,神色若有所思,道:“没什么,去吧。”

萧晏退了几步,才到殿门口,忽闻景明帝又道了一句:“黎枝枝……”

萧晏停下步子:“父皇有何吩咐?”

景明帝的表情有些微妙,眉眼微动了一下,透着几分戏谑的意味,他语气淡淡道:“没什么,不过朕明明叫的是黎枝枝的名字,你这么紧张做什么?”

萧晏:……

景明帝拿起一封折子,漫不经心道:“是关心则乱?”

没等萧晏答话,他又教训道:“年纪轻轻,不要囿于儿女之情,太小家子气了,下去吧。”

萧晏这才终于退出了御书房,看着外面的无垠夜色,清风徐来,脑子都清醒了几分,再回想方才的情形,他总有一种自己被景明帝戏弄了的感觉。

作者有话说:

景明帝:朕早已洞察了一切。

黎枝枝是胡萝卜,他儿子就是那头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