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剧发生前 第155章

作者:莫向晚 标签: 穿越重生

  陈侩这位叔父,差不多也是类似的想法,只不过更虚伪一些。

  郑鑫好好安慰了汪氏,确定她没有寻死的念头了,又给了狱头一些钱财,让人多加照应,这才去求见县令,疏通钱财。

  不同于原主那般重视家产,郑鑫对郑家的这些产业并不太吝啬,肯花钱,又能投人所好,汪氏说到底也不过是一介女流,顶多算是从犯,能有多大事?

  在受害者家属都不想追究的情况下,县令从善如流地放了人,然而罪名没消,只说是“念其有所悔改,特网开一面”云云。

  汪氏待了两天牢房,真是怕了,哪怕还觉冤枉,却也再无二话,被带回了家中。

  但那样的罪名在身,哪怕是郑有财不在了,她想要重新掌家也是不能。

  家中诸事依旧是邱氏在管,她只是担了个名头。

  “儿啊,可苦了你了!”

  回到家中,汪氏就对着郑鑫大哭,她这个当家主母有了这样的名头,以后儿子哪里还好说亲。

  “倒不如我当下去了,也免得如今尴尬。”汪氏哭得哀切。

  郑鑫落地就是她抱来照顾,这么多年,只当自己亲儿子了,再加上对方见她在狱还不放弃,竟是舍了大半家产换了她回来。

  亲儿子也未必能如此啊!

  越是想越是觉得自己拖累儿子,汪氏哭得可比得知郑有财死了的时候真心多了。

  “母亲不要想太多,事情到底怎样,咱们都清楚的,不要管旁人怎么说。成品的事还早,不须着急,且等三年孝期过了再说吧。”

  郑有财总觉得自己儿子未来大有出息,便没给他早早定亲,如今事发突然,便是孝期过后,婚事也是难定。

  郑鑫却不是很操心这个,古代对他都算是第二故乡了,各种规则便是因世界不同有所变化,总还是在掌握之中,想要上进并不算难,以后总会好的。

  耐心安慰了汪氏一会儿,郑鑫便回房读书去了,每个世界的文化便有所类却也有不同,想要科举,便容不得他不下苦功。

  只是这苦功也是相对而言,他稍稍修炼一下精神力便能够过目不忘,学习起来自是效率百倍。

  三年守孝,第一年郑鑫过得十分充实,学习新的知识,固然会有些辛苦,但学进去之后也会有无限乐趣。

  第二年却不太好,郑鑫发现了自己的生母董姨娘跟人有私情。

  汪氏这个主母于这件事上还是很有风范的,她视郑鑫为亲子,自然不想有一天她的身世被揭穿,董姨娘的存在便如芒在背,如今她自己犯错,自然是好的。

  汪氏生性良善心软,便把董氏逐出郑家了事。

  董氏的女儿查明是郑家女儿,便由汪氏接过扶养之责。

  因为汪氏有过罪名,教养女儿的事便请了县中有名的嬷嬷接手。

  为了请人,郑家又搭进去一大笔钱,不得不卖掉一些产业,这般一折腾,仅剩郑家酒楼还能有些收益。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董氏的女儿还小点儿,过几年嫁人也来得及,邱氏的两个女儿可不小了,尤其是大姐儿,已经十七了,三年守孝就要二十了,是名副其实的老姑娘了,本身就在婚嫁市场上不看好,再加上父亡,母有罪,生母是姨娘,想要找个好人家除非自身有实力。

  但大姐儿有什么实力。汪氏算是后宅之中最有水平的一个了,但她认识的字也就是勉强看个账本的程度,其他才艺全无。

  至于掌家理事的手段,不是说没有,只是并不高明,不然也不至于多年都是邱氏管家,郑有财的不喜自然是一方面,但她自己没手段也是题中之义。

  为了大姐儿以后能够嫁得好,守孝期间就疏忽不得,用好名声的嬷嬷给大姐儿二姐儿增增名气也是好的。

  起码郑家大张旗鼓这样做了,别人以后也不能说大姐儿二姐儿没教养了。

  因为这一点,邱氏很感激郑鑫,郑鑫问了问她的意思,又跟汪氏商量了一下,干脆把她也发嫁出去了。

  多年代行主母权,哪怕没儿子,郑鑫也不相信邱氏没有自己的野心,他还指望着用汪氏之子的身份缓冲汪佑伦的仇恨,那么知道他身世的旧人就越少越好。

  其实,郑家那些个知道此事的下人都被汪氏和郑有财联手换掉了,郑有财指望儿子有出息,嫡子出身显然比庶子好。

  汪氏不用说,她没儿子,干什么都没底气,自然是想要一个儿子的,尤其是自己不能生的情况下。

  邱氏因此不敢吭声,至于董氏,她没有什么长远眼光,只是被郑有财压着,闭紧了嘴巴,直到郑有财死了,汪氏死了,她才敢冒头。

  这也是身份使然,她是贱籍出身,谁都能做她的主,对于郑有财和汪氏,她是畏惧的。

  这般的她,便是走的时候都没敢多说什么,她是这样,邱氏也差不多,邱氏的身契一直在汪氏手中,自然也是不敢翻天的。

  等到把两人都安排走了,郑鑫感到汪氏明显松了一口气,抑郁的神色也去了,对他也更亲近了几分。

  第三年,汪氏忙着出孝的事情,她多年未曾掌家,哪怕如今家底薄了,但做起来还是累人,累却高兴。

  “这酒楼还是你姥爷当年一点点儿做起来的,你舅舅却不争气……”

  或许因为那一场牢狱之灾,因为丈夫死了感受到的世态炎凉,现在汪氏说起早年想念不已的亲弟弟时已经是另外一副口吻,好像完全相信了当年丈夫那番弟弟离家出走的鬼话。

  郑鑫知道她这算是自我催眠,起码这样的话生活就不那么痛苦了。

  其实除了那次坐牢,汪氏真的没有受过什么苦,以前觉得弟弟被弄丢就是最苦的了,足以让她与丈夫不合,但丈夫死了她才发现这更苦,生活质量下降,收入来源减少,下人也跟着缩减了,她一个妇人家也不知道怎样来源……每每想到这些汪氏都忍不住落泪,能让她稍稍高兴的便是儿子的课业越来越好了,考中了秀才。

第278章

  郑鑫对继续往上考其实并没有兴趣, 从剧情上看,再有五年汪佑伦就会来报复,这样短的时间便是他发挥稳定顺利,最后也不过是进士及第的出身。

  进士不过才迈入士绅阶层,比起戏子的身份自然高了很多, 郑有财没有学问,普通商人身份都能买来戏子当姨娘, 进士身份想要处置一个贱籍的戏子也再容易不过了。

  但对上肃王的权势就很不够看了。

  肃王其实是本朝的十皇子, 因为前任肃王没有嫡子,皇帝便把肃王过继过去,延袭了王爵。

  能够被皇帝过继出去,便是无法再继承皇位,肃王貌似不被皇帝所喜, 其实继承王爵之后,他有着足以自保的兵力和权势。

  前任肃王是有兵权的,纵然被皇帝分薄了许多,却也足够肃王在地方上称王称霸了。

  到底是皇帝的儿子, 又是有实权的王爷, 还不会参与帝位争夺,便是地方官都要对肃王退避三舍,一个小小进士又算得了什么?

  要知道状元也不过能做六品官, 凭什么能和王爷相提并论?

  这样子继续考下去也只能是耽误时间, 于事无补。

  郑鑫看明白这一点便没有继续在这条路上上进, 为了抱住自己的小命仅有一个汪氏还不够。

  如果汪佑伦查到自己并不是汪氏之子, 又或者汪氏说漏嘴,他还是有性命之忧。

  把自己的性命至于别人之手并不能让郑鑫放心,他更希望掌握主动,奈何这个世界并不允许特殊的力量出现,三年时间,他修炼出的精神力还不如上个世界的多。

  没有了这些外挂,郑鑫只能用正常的手段规避风险。

  查找汪佑伦目前的位置,先肃王一步找到他,好好补偿,免得他心有不平是一条路。

  只是剧情中讯息太少,汪佑伦一出场就是以复仇者的身份,原主还当他是富家子弟,有权有势,后来才知道那都是肃王宠他才给的权力。

  既不知道他之前在哪里,也不知道他当戏子时候是什么名字,甚至不知道他是旦角还是武生。

  连他擅长的剧种,所在的戏班名字,在哪里唱戏都不知道,天下大大小小,戏班不计其数,又从何找起?

  还有那个罪名。

  一旦汪佑伦恢复旧名就背上了一个逃犯的罪名,他后来报复之初也是用了别的名字,直到最后才说出身份。

  那时候一来是大仇得报无所谓之前的罪名,二来肃王的权势也足以让地方官不敢吭声,五年后,县令已换,便是翻案也不费劲儿。

  然而此刻,凭借郑鑫力量,此案却是动弹不得。

  如此一来,便是郑鑫想要寻人,也要顾忌影响,若是被当做是要寻找凶犯为父报仇,彼此之间的仇恨岂不是又深了一层。

  郑鑫还想过另一个方法,先一步得到肃王的赏识,或者是找到同种级别的靠山,可是秀才的身份又哪里是王爷能够看中的?

  若是为此去科举,时间又是不够筹谋,便是进士,想要成为王爷的心腹,得其庇护也不是容易的事情。

  没有一条路好走,看似还有时间,却也实难做出改变,摆在郑鑫面前的就是这样的局面,想要破局并不容易。

  关系到自己的未来,不容易也要走出一条路来。

  这一日,郑鑫视察郑家酒楼的生意,突然想到了一条路,郑家和汪佑伦的矛盾根本不就是这改名为郑家酒楼的汪氏产业吗?

  只要这酒楼在,哪怕改了名字也好寻,若是酒楼不在,或者说郑家搬走,汪佑伦又要到哪里去寻?

  化明为暗,再想办法改了名字,汪佑伦纵然有肃王权势支持,恐怕也很难全天下去找一家人。

  就如同自己现在找不到汪佑伦一样。

  主意已定,郑鑫回家就跟汪氏说了自己的想法。

  “这,何至于此啊?”故土难离,汪氏纵然知道自家的名声并没有因为三年时间过去就有所好转,大姐儿的婚嫁还是愁人,但她也不是那么在意,庶女而已,高不成还可低就。

  “母亲有所不知,儿子如今虽然已经成了秀才,却也举步维艰,将来前程未知。儿子不争气,家中产业已经败去大半,唯一的酒楼也因大厨被挖走名声日落,便是想要重振家业,在此地也是不易……”

  郑鑫所说多有夸张,然而汪氏内宅女眷,又哪里知道那么多,回忆起来,收入的确是渐少的。

  “大姐儿,二姐儿也到了婚嫁之期,却没有好人家上门,未尝不是儿子不争气的缘故,本是秀才的姐妹,若是配了农人便是儿子也面上无光,倒不如离了此地,找了好的来配,也算我们姐弟之情了。”

  郑鑫这一番话在情在理,还把汪氏罪名连累之过说成是自己无能,让汪氏感动的热泪盈眶,拉着他的胳膊哭:“儿啊,苦了你了!”

  “母亲说的哪里话,不过是换一个地方重新开始,难道母亲还不信儿子的经济能力?”

  故作自傲模样,郑鑫又是好一番安慰,才把汪氏哄得不哭了,母子两人转而商议搬家事宜。

  郑家酒楼被卖了,在阜阳县可算是一件稀松平常的事情,县令已经换过一次人,现任这位并不知道郑家的事情。

  倒是陈侩,闻风而动,过来仔细问了郑鑫打算,郑鑫只把哄汪氏那一套拿来说了一遍。

  陈侩也不知信与不信,反正没有多加阻拦就是了。

  郑鑫却防了他一手,这人机敏善变,又惯伪善,剧情里头可没见他帮助郑鑫,反倒常常鼓动原主胡乱投资,赔了不少钱。

  后来汪佑伦出现,也是陈侩引来,原主真心当他叔父,自然是言无不信,被汪佑伦骗了个底掉。

  郑鑫不敢相信他会保密,便说了一个假的方向,还说落脚之后必会联系。

  陈侩也没长前后眼,不知后事如何,并没有太在意此事,郑鑫掌家以后他并未沾到什么便宜,再加上郑家钱财大幅度缩水,陈侩没再怎么重视,心里还暗笑郑鑫的天真,换了一个地方就能比这里更好了?

  家族,乡党,便是一个村子,外来户想要站住脚也不容易,不然,当年的郑有财也不至于非要靠着汪家才能崛起。

  关系,人脉,到了一个新地方都要从头来过,哪里那么容易?

  陈侩说了几句,见郑鑫心意已决,便没有再说。

  临别时,郑鑫再次谢过了陈侩,他这个叔父能够过来相送,面子上起码做到了,若不是知他不能信托,谁也不会以为他不够好。

  郑鑫没有一定的目的,在某地待了两年,把大姐儿二姐儿都嫁了出去,第三年就带着汪氏离开。

  有了第一次的远离故土,这一次搬家就好说多了,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看着似乎是发展好了,汪氏也没多劝阻。

  又两年,郑鑫的同母妹妹三姐儿也被嫁了出去,跟之前一样,郑鑫又开始搬家,理由是南方的气候好,养人,更适合汪氏养生。

  汪氏感动得没话说,加之跟几个庶女也不亲,如之前郑鑫要求的那样没跟她们说具体去向,就在某一日搬走了。

  且不说被抛下的人做何感想,郑鑫这般故布疑阵也不知能有多少效果,最差也能拖延一下时间,远离肃王的封地总会比较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