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剧发生前 第17章

作者:莫向晚 标签: 穿越重生

  这般情态,青山一见就知道这两人必然是有什么闺房私密,再瞥见笸箩里未曾被完全遮挡的那一块儿军绿色的布料,就知道定然是和那些知青有关,保不齐就是未来的两位姐夫如今已经正式出现了。

  早料到会有这回事的青山没工夫感慨剧情的强大,他之前已经设想过许多次,大姐夫就不说了,能够带着大姐一起回城,怎么说也是个过日子的,之后两人过得好不好,凭大姐的那份能耐,想来也不会不好。

  至于二姐夫,从剧情中看自然是个渣,若是能够,断了他和二姐的缘分是最好。——这是青山最初的想法。

  但感情这种事情,从来不是旁人说怎样就能怎样的,青山也没那么多闲工夫天天盯着二姐。

  即便是姐姐,但他们之间的关系还真没好到这份儿上,青山还有自己的一堆计划,可能会关注照看一些,但要他把时间都花在二姐身上,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依二姐的脾气,若是发现他的目的,恐怕还会反其道而行之,那样反而不美。

  青山也想过,二姐夫之所以冒着成为黑户的风险也要偷偷回城,肯定是城里头的条件不错,不然的话,在哪里都是苦日子,为什么不跟二姐过了呢?

  知青在这村子里一待好几年,能在这里结婚的必然是有些感情基础的,若是回城没有好前程等着,也不是没有留下的人,而那些回去的,必然是要谋求更好的前程,什么样的前程需要抛妻弃子呢?

  一来可能是带着不方便,甚至是拖累,二来,便是妄图用婚姻谋求一个留在城里的名额。

  如果是前者,青山觉得自己的改变足够让“不方便”都成为“方便”,他知道大概的历史,知道什么时候会恢复高考,而那个时候,他绝对是第一批考入大学的,说不定还要比二姐夫早进城,那种情况下,二姐夫还会抛弃二姐吗?

  如果是后者,同样的理由,不靠谱的不知道从何处找的城里妻子难道会比一个真真切切的城市里的大学生小舅子好吗?

  总之,一切都要靠自己的努力。

  至于剧情中那种渣男最后因为条件所限成了忠犬会不会膈应人,青山觉得是没什么的,正如那句话所说,所谓忠诚,只是因为背叛的筹码不够。谁能保证这一辈子忠犬的男人从来没有过其他心思呢?

  若是真的要那样计较,恐怕没有哪一对能够真的白头偕老。

  人世间的诱惑太多,一时的闪念不去付诸实现就不会是恶,既然不是恶,谁又有权力批判呢?

  何况,二姐永远不会知道有过剧情这种东西,只要能够夫妻恩爱,白头偕老,就是幸福了。

  因为这些想法,过了两年大姐结婚的时候,青山按照一个弟弟该做的送上了祝福,他这两年过得很充实,有时间的时候就会自己蹬了车子到镇上的书店去看书。

  外国的书籍是肯定看不到的,但是课本之类的却是不缺,这个年代,还没有什么小说,进书店一看,除了半壁江山的一片红,其他的全都是这种摆在哪里都不怕查的课本。

  国营书店的人态度都不太好,但青山也不怕,自从那一天顿悟之后,他莫名生了些诡异的胆气,走到哪里都不怕人的,因为再没有比他更加根正苗红的八九点钟的太阳了。

  而这种态度之下,那些再怎么门缝里看人的,也不敢对青山怎样,生怕惹出什么不得了的麻烦,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哪个穿鞋的也不会傻到去跟一个光脚的死磕。

  青山也不过分,他就是看看免费书籍,他对自己脑中的知识有自信,但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区别,就是同样的知识,表述的方式不同,最终的答案也是不同的。

  这一点在数学上表现更明显一些,某些他习惯用的符号这时候都是没有的,而他完全看不懂的符号也有一些,需要查证一下其中的意思。

  其实数学还算是简单的,最难的是外语。

  青山几辈子这一项都是真真切切的弱项,第二次学外语的时候可是下了苦功的,不然也不能混进那样高精端的实验室,但也就那一辈子了,和现在还隔着多少年的时间,这些时间足够让外语这门知识变得面目全非。

  这么说其实也不是太对,但是看到课本中偶然涉及的外语知识都在说红宝书上的话,青山还是有些莫可名状的囧感。

  什么“又红又专”,什么“插队落户”,什么“贫下中农”,一股子时代特色的外语翻译让他一时间也有些词穷,若是不看官方答案,他很难用简捷的句子来描述四个字中间的含义。

  再有一些语法上的变化,这方面他还真的需要好好学习一下。

  偏偏书店里头这方面的书少之又少,自从年初以来,凡是有外语字母的书都成为了资本主义荼毒,那些外文书籍都看不到了,而课本上,即便有些外语知识,也是少之又少,不敢明目张胆挑战大家的神经。

  青山为此很是苦恼了一阵儿,后来还是从收废品的那儿找到了一些可以称作外语高级课本的书看了看。

  这种东西他买得起也不敢买,只在那里看一看,还不敢让人发现,免得有些人贪功,直接给他告上去了,这般鬼鬼祟祟的,真是把当初害人的心思全拿出来才够用。

  好在时间充裕,书中内容也不难,青山基础在那儿,大体熟悉一下就能够掌握了,不然还真是容易露陷。

  对外头,青山自然是表现得爱学习,为此他也从书中找到了凭依,领导也说过“文明其精神”,可见学习文化是没错的,尤其是市面儿上这些大家都认可的文化,那就更是没有错了。

  自从发现了这句话,青山的学习就更加刻苦了,很有些废寝忘食的意思。

  他这般模样也引起了别人的注意,项明存了好心,一次单独跟青山谈了谈这个问题,让他劳逸结合,不要累坏了自己的身体,他的话很有些感人的成分,却也多少是看在曾经借住的情分上,这才这般苦口婆心。

  “项大哥,谢谢你的关心,我会注意身体的,我起点晚,又不如你们聪明,如果现在不更努力一些,将来就更加赶不上你们的脚步了。”青山说到这里,又不好意思地笑了笑,“现在你们说的一些话,我都听不懂呐。我想,等我学的知识多了,就能跟你们一样了。”

  项明这个人某些方面还挺好懂的,他喜欢当领导,喜欢被人尊重,只要你捧着他,他就自然不会跟你计较太多,某些时候还会比较宽容。

  他听青山这样说,话语中有些吹捧自己的意思,不由有些得意,笑了笑,也就没有再说,不然好像拦着人家不让人家进步一样。

  心思一转,话语也就跟着拐了个弯儿,不再是一味地关心青山的身体健康了。

  “不要这样妄自菲薄,你还是很聪明的,我总听书记员夸你,行了,你好好学吧,我先去那边儿忙了,唉,这一天天的,就是不得闲。”项明故作苦恼地抱怨了一句。

  他和田爱国现在已经不在青山家住了,平时接触也就少了些,能够抽时间跟青山说这么多,已经很不错了,这也是为了表现表现领导的平易近人,项明今年刚刚当上干部,当然要表现得更加亲民一些,争取更多的支持。

  这边儿项明走出去,大姐夫正好进来,他跟项明是同批的知青,彼此关系不错,见到人了,留他在家吃饭,今年略宽松些,倒也不至于留客人喝野菜汤了。

  项明推脱说还有事情要忙,两人在门口又聊了聊组织发展什么的高大上的话题,然后就各自分开了。

  这些知青下乡来都没有房子,若在当地成婚,多半都是另一半当地人负责住房问题。

  大姐夫哪怕是个男的,也不能免了这层困境,最后项明主动拉着田爱国去了原先地主家的房子住,这才给腾了个地方出来,让大姐和大姐夫当做婚房用了。

  只是这样一来,大姐夫就好像入赘的似的,总在女方家住着,青山看得出来,他对此有些不习惯,只不过实在没法子,这才勉强住了。

  他性格不错,对外人很能说得着,就是陌生人也能聊两句,对大姐也挺好的,两人才新婚,蜜里调油一样的,大姐的脸上也多了些颜色,看着不那么寡淡了,漂亮许多。

  私心却也重了许多,常常背着爹娘占了厨房给大姐夫开小灶,青山碰见过两回,估计青山娘也知道,只不过不说罢了,但脸上的神色却是一天比一天不好看了,任谁也受不了这样胳膊肘往外拐的女儿。

第33章

  这些年,日子是一天天好过了,村里的日子一天比一天松快,但思想上的堕落却是显了出来。

  大锅饭的分配方式显然已经让某些人滋生了惰性,索性这几年年景好,种的粮食都够吃,偷懒的人也就一天比一天多,反正不怕少了他们那口吃的。

  青山现在的工作还是跟着书记员到处跑,见得多了,对这种情况也很是无奈,不改变“一切公有”的话,很难改变这种混吃等死的人的惰性。

  也亏的是这些年年景好,不然为了这种人连累大家都挨饿,可是要激起公愤的。

  某些聪明人已经开始尝试做些不太明显的小生意,因为多是用以物换物的方式,随便找个理由也能糊弄过去,也就少人追究,但形势上,似乎对此也宽松了一些。

  连那些知青的心思都活泛了些,不那么安心在村里工作,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了,很多都在议论镇子上城市里的事情,为了知道那里的消息而对邮递员望眼欲穿。

  有些亲戚在外头的也忙着各种信件往来,听取家人的意见,争取离开这个小地方,谋求更大的发展。

  二姐的婚事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办的,因为剧情并不针对二姐本人,青山对此事的很多方面都是泛泛知晓,而事情发生之后他才知道竟然是这么一回事。

  那位二姐夫果然是二姐提起过的“国华”,那是个聪明人,在当地人都困难的时候他还能弄到肉吃,就知道这人绝对不是死脑筋的。

  也就是这样的聪明人,聪明反被聪明误,他哄得二姐跟他好,两个人不知道是怎样说的,又或者二姐怕羞,没跟别人说起过,把身边人都瞒得死死的,但纸包不住火,终究还是被人逮到两人在小树林里亲嘴儿。

  这种事情,若是放在前几年,恐怕直接就被打成“流氓罪”或者怎样挨枪子了,但是放到现在大环境稍微宽松的时候,其中一人又是项明那帮知青里头的自己人,事情便要松快多了。

  二姐情根深种,舍不得国华受罚,便跟爹娘跟大家说是她主动的,这可好,自古以来,只有男的流氓女的,哪有女的流氓男的,便是定罪都不知道怎么定了。

  青山娘气得眼都瞪圆了:“你个死丫头,这是你胡乱承认的事儿吗?借你个胆子,你敢!看我不撕烂你的嘴!”

  青山听到消息来的时候正见到这母女两个在一块儿撕打,旁边的人拉都拉不开。

  好容易把两人分开,听了二姐那没头脑的话,青山真是连气都懒得跟她生了,某些时候,某些事情,你还真的不能说就是一个人的错。

  好在这件事情他早就想通了,更是早早预料过会有这种拆不散的结果,并不是很担心之后的事情,十分镇定地出面解决事情。

  二姐是自家人,不能说,矛头便只能对准那个国华了。

  “你是怎么说的?在村里这么久了,我也叫你一声哥,你就是这样对我姐的?这种事情,不管我姐怎么说,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谁主动的,你要是个男人,就承认了,我们也不怎样你,这事情该怎样就怎样,你们两个不是谈着呢吗?那就直接结婚好了,免得坏了风气名声。”

  那个国华也是一表人才的样子,这几年的农村生活也没把他那一身白皮子染黑,斯斯文文的,看着就是个小白脸儿的样子,最难得还不是那种身无二两肉,手无缚鸡之力的小白脸。

  剧情中这人抛妻弃子,算是个渣了,但是二姐已经先说了那样的话,若是他们两个最终没到一起,这几年二姐在村子里的名声就要不得了,好好一个姑娘还不知道要受多少委屈,且,瞧她的模样,心里头分明就这一个了,怕是旁人掰不开。

  青山也没多想,自从某件事相同之后,他就觉得自己没有必要非得拆散一对儿,既然事情这样发展,他就顺势促成一下好了,最后到底怎样,总是事在人为的意思,便是最终不好了,再坏也就是剧情中的那个结果了,他也承担得起。

  项明那边儿也帮着劝,如今还没有知青回城的许可,这些人在这里这几年,都以为可能要过一辈子了,心眼儿老实的,孩子都有了,其他人也不是不羡慕的,这些大龄青年早都想成家了。

  国华没怎么犹豫便同意了婚事,他是个有主意的,这几年陆续有成家的离开地主家那个大院儿,他原先同住的人都走了,他自己一个房间,直接当做婚房就成了,不用像大姐夫一样住在女方家,像是入赘的似的。

  这个要求很容易就被项明允许了,他们没什么在这边儿占房子占地的心思,都想着好歹是一桩喜事,一帮子人忙忙碌碌的,没怎么出钱,可都出了把力气,让婚礼办得也能看。

  其实这个时代的婚礼也十分简朴,有件整齐衣裳,最好是那种中山装,男的穿黑,女的穿红,连块儿盖头的红手帕都不要,随着铲除封建残余,这些民风习俗也多少变了变,虽还喜庆,却简朴了许多。

  两人奢侈地去镇上照了张结婚相,普普通通地并肩坐着,照在照片中的两人脸上都挂着傻笑,相片似乎还做了特效,那脸蛋格外红,愈发显得傻乎乎的。

  当然,这是青山的评价,旁人看了都一个劲儿地说好,大姐口上不说,后来拉着大姐夫也去照了张,只没回来显摆,还是偶然让青山瞧见了一回。

  手头宽裕了,婚礼再简朴也多摆了两桌,一下子就把之前的尴尬都掩饰了去,闹洞房的时候再说新娘和新郎的小树林约会就带了些调侃的意思,也不让人听了害怕了。

  两人婚后过得挺不错,至少从二姐的表现上看是如此。

  青山也没多管,在他的时间表上,高考就快要恢复了,一切都进入了紧张的倒计时当中。

  一直留意着此事的青山第一时间得到高考恢复的消息,早有准备的他立马去报了名,也没跟人商量,自己拿着学生证蹬着车子跑了三天,回来的时候就已经拿到“准考证”了。

  因为恢复得突然,消息的传递并不很及时,青山所在的小村子得到消息的时候,报名的时间早就过去了,青山报名回来才见到项明等人有些失落的样子。

  “不要着急,不行等下次考就是了,我听说明年还有的。”青山虽然是村子里第一个得到消息的人,但这也是因为他往镇子上跑得勤,他知道消息的时候若不是马上取了证连夜赶去报名,恐怕也是要误了报名时间的。

  这样的孙山之名也是个运气,却不好在那些名落孙山的人中间说出来了,倒像是炫耀一样。

  至于录取通知书下来之后大家还是会知道,那就知道好了,本来也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顶多他们都有些吃惊,认为自己瞒得紧罢了。

  青山本来就不喜欢张扬,这样的时代也容不得他的张扬,索性就这样闷声发大财好了,这些知青他没有几个喜欢的,也没必要非要拉着别人一起向上,这也是他自私了。

  “嗯,马上就是明年了,留意着些,下次定不会错过了。”项明这般说着,脸色还有些不好,却也勉强笑了笑。

  更多的知青则不知道该做何种表情,曾经在学校学习过的那些知识,有多少人还记得呢?大部分的都忘到脑后了,能够不当文盲就是他们有文化的地方了,其他的……

  “就算报了名也考不上,这几年光知道干活,那些知识都忘光了,我的书本子都不全。”

  “我还记得些,却也没把握,全国多少人呐,哪里那么容易考上。”

  “呵呵,我原先学得就不好,现在再学也学不进去了,就不去凑这个热闹了,你们明年一起去考吧。”

  “考上了还得再读几年书,没完没了的,我还是老老实实待着吧。”

  “我是一定要考的,考上就能回城了,你们不想回去吗?以前是不能,现在能了,总要好好考一回吧。”

  “也是,那,从现在开始复习好了,先把书找齐,抽时间多看看,明年好好考,准儿能过。”

  一群知青叽叽喳喳地商讨着,多半都是男的在说,已经成家的女知青早在家带孩子了,哪里顾得上这些。她们也从来不觉得高学历有什么用,总还是要嫁人生子的。

  有的是两个知青组成的家庭,互相约定高考回城,有的是心思纠结,拿不定主意,好在今年总是赶不上了,有什么想法都要看明年了。

  但这些浮躁却是在每个人的心里头都存了个影儿,各自存了些不能跟枕边人说的心事。

  青山没理会那些,比起那些没报上名的,他这个报名成功的还要多多努力,一门心思又看了几天书,等到考试那天,早早就过去了。

  试卷果然很简单,就考语数外三门,都是以前看过的知识点,某些简单程度真的就是小学水平,有些则要难一些,多是在数学上,但那种难度也有限,对青山来说是难得的需要想想再写的题目。

  这种情况下,考完之后他也就知道自己的分数不是满分也相差无几,上大学是绝对没问题了,还尽可以报好一些的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