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剧发生前 第531章

作者:莫向晚 标签: 穿越重生

  “爷爷,是这本吗?”荀安的声音从一个屋子传出来,唐清听到后就目标明确地往那边儿走,他意识到荀老爷子这位搞历史的可能早都想到了要查城市历史。

  “怎么突然往那边儿走了,我看这边儿更像是放书籍的。”杜叶申就听唐清跟护卫说了一句“城市历史”,想当然便把这里当做图书馆看,从门口走过的时候都会探头看一眼,里面的书籍多的便被他当做了重点目标。

  见到唐清不理会他,他也不坚持,无奈地转向,跟着唐清走,还嘀咕着:“你什么时候也喜欢历史了?”

  “稍等,等我看完这个。”

  荀老爷子的声音很沉稳,不紧不慢的腔调听得唐清的步子也缓和了一些,人就在那里,跑不掉。

  看到后面表情中带着不解的杜叶申,唐清解释道:“我听到荀老爷子的声音了,他们肯定在这里,我们过去看看。”

  杜叶申的表情更加不解了,如果这座城市真的那么可怕,话语不当就是恶,那遇到同伴意味着要有很多话,说不定就是多说多错,怎么还主动迎上去了,不应该避开吗?

  “历史。”唐清点了一下,被动防御这座城市的“守善”规则不是不行,但若是被动防御都不管用呢?何况,具体的规则是什么他们只是从城名上猜测,如果不是呢?连禁忌都不清楚就贸然进入,这种开荒模式必然会是团灭结果吧。

  这时候,一个有经验的资深者,并且懂得研究历史的荀老爷子就有用多了。

  比起那些只会自拍玩闹的女人们,荀老爷子这个参加过两次时空之旅的人显然也更靠谱一些,说不定有什么经验可以分享。

  杜叶申的反应不慢,很快想起了老爷子是从历史研究院退下来的,这种存在就算是没有教授职称,也肯定是个专家,总比他们乱翻书强多了,说不定还能知道这个城市的来历,的确是个好的咨询对象。

  脚步快了一些,跟上唐清,两人直接进入了房间,果然看到了正在伏案看书的荀老爷子,还有一旁书架前正在翻书查找东西的荀安。

  “老爷子,你可是快了我们一步啊!”杜叶申笑着上前,荀老爷子从书中抬起头来,鼻梁上的眼镜滑下来一些,看了一眼也笑起来,“你们怎么也想到来查历史了啊?”

  “这不是好奇么,文化古迹,历史名城什么的,没个导游讲解,咱们可就得自己查资料了,不然看着可是没滋没味儿的。”

  杜叶申的理由张口就来,唐清敢保证,在进门之前他都不知道查历史有什么必要性,也没这个意识,这会儿说得倒像是真的一样。

  “我也是这么觉得,这不,就带着孙子过来查了。”荀老爷子坐在太师椅上,手指点了点旁边儿的椅子,说,“坐,来,咱们一起看看。”

  他面前的桌案上,一边儿还堆叠了几册书籍,看样子都是荀安找出来的,都是翻开的,特意露出某页来,看样子他们很有目标,并不是随便翻翻。

  唐清想着笑着坐下来,拿过最上面的一册来看那翻出来的一页上到底写着什么,全篇文字如同繁体字,大致可以猜出意思来,没有标点,通篇看上去有些乱,全都是字。

  杜叶申在另一边儿坐下,大致扫了一眼,就说:“这么多字,我哪里看得下去,自从离了学校,我就再没看过这么多字的东西,老爷子看了半天了吧,给咱们说说,中午我请你们吃饭啊!”

  “行啊。”荀老爷子笑呵呵应了,一点儿都不觉得对方是在耽误自己的时间。

  荀安面露不悦,皱了眉,看着杜叶申欲言又止,唐清看得清楚,荀老爷子冲着荀安使了个眼色,对方就乖乖闭嘴了,还真是个孝顺听话的好孙子。

  不,也有可能是不想犯口舌吧。

  “这府衙之中严格来说存的并不是历史书籍,而是方志。”荀老爷子第一句话就把杜叶申给说蒙了,他看了一眼唐清,没历史书籍,过来查什么?

  唐清没说话,听着老爷子继续讲。

  “方志就是地方志,最常见的就是县志,这座守善城也有方志,我昨天就翻过了,叫做《守善志》,不知道多少年前的书籍,虫蛀鼠咬,能阅读的部分并没有什么要紧,有些却让我疑惑,这才又开始查案卷资料,希望能从这些方面做一个补充。”

  是的,案卷资料,唐清手中的那册书上记载的就是那样一个案子,妻子发现丈夫失踪,告到官府,府衙派人去查,结果查的人也失踪了,再后来妻子也不见了,引为悬案,不了了之。

  放下手中这册书,看向下面那个已经被摊开的案子,则是某人告有鼠伤人,说“鼠如犬彘”“跃而噬人”,再下一册则是“红灯夜悬”再下则是“夜雾吞人”… …一个个更像是某聊斋跑出来的故事,怎么看都不像真的,但那“夜雾”“红灯”却又都是真实存在,并且现在也在发生的,这就由不得人不去思量了。

第910章

  荀老爷子说着托了一下快要滑落鼻梁的眼镜, 一旁的荀安看到他舔嘴唇的动作,把桌上一侧的水杯推了推,那是一个竹筒形状的水杯,上面还刻画着竹林图案,颇有些雅意。

  “呵呵, 这是我前天买的, 看起来不错, 带回去当个纪念。”

  注意到唐清的目光,荀老爷子抽空说了一句, 话题一时远了, “你们也可以买点儿纪念品,你们年轻人不是都爱买买买嘛,我看这城中很多东西都很不错… …”

  唐清看看手上一堆案卷, 难道他们现在不是在推理研讨吗?买纪念品是个什么鬼。

  “哎哎,老爷子, 你接着说啊, 我正听得来劲儿呐。”杜叶申催促了一句,“你说说你都查到了什么, 这座城有什么辉煌历史?”

  “历史啊… …”这算是问到老爷子的本行上去了,荀老爷子手中还捏着竹筒水杯,说, “这座城算是镇守城。”

  看到杜叶申和唐清疑惑不解的表情, 他笑呵呵解释道:“这‘镇守’你们总知道是什么意思吧, 以前咱们国家还有这种官职, 如某某镇守使之类的说法,不过都是武官居多,文官嘛,也有,比如说… …”

  眼看着老爷子要长篇大论,杜叶申又有点儿着急了,打断了对方的话,“老爷子,咱们就别讲这些历史了,先说说这座城行吗?我现在都回想不起来当初我的历史考试是怎么过的了。”

  杜叶申这句吐槽可谓是深得人心,唐清看到一旁的荀安下意识点头,反应过来动作僵住,左右看了看,对上唐清含笑的眸子,脸上微微泛红,总算不是个冷面小帅哥的样子了。

  “行行行,咱们说这座城。”荀老爷子也不是搞教育工作的,砸吧砸吧嘴,又喝了两口水,话题拐了回来,道,“这镇守一般按照咱们的理解就是驻守的意思,相差不大,再有就是镇压防备本族或异族人民的意思,被镇守的地方是经常会生乱子的地方,这里也是如此,这座城市就是为了镇守黑土。”

  荀安大约也没听老爷子这样讲过,露出了疑惑的神色,荀老爷子看了他一眼,继续说:“这里跟咱们并不是一个历史,我大概看了看,那本《守善志》上开篇说的两句话很有意思,是奉孝帝之命建了此城镇守黑土,这孝帝隐约所言似乎是某位非常著名的皇帝,但具体有什么作为,那书中就没有提及了… …”

  荀老爷子的语气之中透着遗憾之意,对他这样一辈子研究历史的人来说,无论是本国的还是他国的,他都会有一种迫切想要揭开对方面纱的想法,哪怕能够窥见的只是一角,也会让他由衷欢喜,感觉到自己的存在有了价值。

  这种成就感说明了他发自内心地热爱历史,热爱从历史之中发现某些事实的过程。

  “这个黑土我也不太清楚是什么,看书中的意思,似乎是极为重要的属于恶的某种存在,按照我的推测,用善来镇压恶,似乎也是毫无问题的逻辑,所以可以想象这座城当初建成之后的重要使命,就是为了用一城的善来镇压黑土的恶。”

  荀老爷子的话里面有些东西还是疑问,但这种形式上的东西却已经说明白了,善镇压恶,这没问题。

  问题就在于这段时空之中是怎么能够把恶具现为黑土,又或者说他们是怎么判断黑土就是恶,这黑土又是什么,真正的黑色的土?

  大约是见过了太多的诡异和隐秘,唐清觉得自己很能理解这段对方说着都觉得有些莫名的话,某些很多人以为是形式上的概念是真的能够具体表现为某种存在的,比如说恐惧,可以被凝结成现实中能够触摸的珠子,以此类推,其他的情绪,甚至不是情绪,只是某种概念,也能够凝结成,或者干脆就是折射成一种具体的存在。

  黑土可以是黑色的土,也可以就是恶的具体存在形式。

  如同守善,这座看着庞大的守善城,真的就是真实存在的城市吗?或者,这座城是某些善转化为的具体存在形式,让它以一座城的模样表露出来,让人可以触碰可以看见可以言说。

  “这也太抽象了吧,这些人真是… …真不是迷信吗?”杜叶申从小到大接受的都是无神论,对这种东西,以前都是概括为迷信的,但这座城中,虽然还没见到全部的诡异,他却已经发现有些不正常的地方,并没有直接否定,而是提出了疑问。

  “真的假的,既然书中这么说,我们且先接受就是,按照这个条件去理解,然后再分析其中的合理不合理,在当时条件下的合理,以及在现在条件下的不合理。”

  荀老爷子说的话并没有太深奥,这是历史研究的一种态度,如同很多历史书籍之中都说有某某神,现代人当然可以嗤之以鼻,说根本没有神,但是不先接受这个概念,怎么理解他们对神揣测的种种,又怎么理解他们按照这种种揣测进行的行为,最普遍的就是祭祀了,若是不先接受那个概念,祭祀就不是文明,而是野蛮了。

  这是文明发展的过程,从无到有,从粗到细,一点点在历史之中纠正某些谬误,再产生新的谬误,总体而言,还是在前进的,只不过这种前进有的时候是曲折的,并非一条直线。

  如同人的认知过程,不可能一开始就知道重点在哪里,然后直接从脚下开始朝着终点画一条直线,笔直地前进,在这中间总有迷茫的过程,总有选择的道路,而有些选择并不会指向终点,很可能绕一圈儿又回到原点重新开始。

  有的干脆就是走了一条岔路,再斜着从另一个角度通向那个终点,或者干脆开辟出一条新的道路,走向另外一个终点。

  一个人的选择尚且如此,许多人的选择呢?

  历史的神秘魅力就在于此,这是许多人选择的结果,其中正反驳斥,正负相抵,最后走出来的就是现在人能够看到的历史。

  研究其中的每一个细节,品味其中的每一个事件,好似都能看到那些智慧的光点闪烁着连成一片璀璨的星空。

  镜片之后,荀老爷子的眼中似乎有无限的星光闪烁,他继续说道:“因为很多地方都已经不太清晰,我也无法辨认某些字,这才从这些案卷之中寻找更多的佐证,起码推测一下那些被迁移过来的人是怎么发展到如今的状况的,又是发生了什么… …”

  话忽然在此断掉,杜叶申听得正入神,追问了一句:“发生了什么?”

  荀老爷子笑着摇头,没有继续往下说,转而道:“这两天在城中怎么样,睡得好吗?”

  “好啊,这几天我总算是感觉到了早睡早起的好处,只觉得身体都健康了,时不时出来旅游放松一下还是挺好的。”杜叶申这人最大的好处就是看到对方不想说的时候也不会继续刨根问底,有一种最大限度体谅别人小秘密的善意,跟着转了话题,说了旅游的好处。

  一直沉默的唐清这时候摇了摇头说:“不敢睡。”

  杜叶申讶异地回头,看了他一眼,碍于这座城中的“守善”原则,他知道对方说的是真话,但,怎么脸上一点儿显示都没有,没睡好的话,黑眼圈儿呢?

  “我看到这个了,老爷子有什么看法?”唐清推过去两本书,在“红灯”和“夜雾”两个词上点了点。

  荀老爷子一手持着镜架,似乎是想要找一个更合适的角度,认真看了看,再看唐清,脸上的笑容就更多了两分赞许的欢喜,杜叶申落后了一步,没看清是什么,见到老爷子的笑容,也知道这里面肯定有什么问题是自己没发现的,伸了伸脖子,企图看得更清楚一点儿。

  “这座城中的人据说是专门迁移过来的,都是有所谓的十世善人之称的那种,他们怎么考证的且不说,反正来了之后是太平了一段时间的,直到下一代出现… …从我看到的案卷记录来开,案子是渐渐增多的,日期也越来越近了… …”

  笑容渐渐不见,话说到这里,荀老爷子看向荀安的目光之中多了些复杂,似乎是愧疚,大约是怕自己拖累了孙子吧。

  唐清也发现这一点了,案卷是按照日期排列的,多寡一看即明,而这也很容易让人又不好的推测。

  伤人死人且不说,逐渐密集的失踪案——便是几十万的人口又能抵挡多少个日夜,多少场雾气吞噬?再联系荀老爷子说的“黑土”,这座镇守城恐怕最后还是没能达到镇守的目的,而被“黑土”异化了。

  具体是怎样的异化,又是怎样维持了“守善”的规则,则需要进一步的了解了,目前所见,并不乐观,如今城中的人还是不是人,是不是当初的人,都很值得怀疑。

  他们是来到了这座城的某个历史片段之内,还是来到了城市异化毁灭之后的某个诡异之中?一片沉默。

第911章

  “黑土到底是什么?”

  杜叶申的问题很有代表性, 直接问出了关键。

  荀老爷子怔了一下,微微摇头,显然他并不知道这个答案,唐清表示想要看看那本《守善志》, 一旁的荀安递给了他,就在书架下角的某个位置,从纸张的颜色来判断,这本《守善志》的年代已经十分悠久了。

  “小心些, 有些书页已经朽了。”荀安提醒了一声,双手把《守善志》拿了出来, 动作上十分小心。

  杜叶申离荀安比较近, 伸手去拿, 他并没有意识到荀安那么小心是为什么, 单手抓过去,一提, 然后,便见到灰尘飞扬, 当时就散开的书页如同飞舞的残蝶, 透着凄风之美。

  “我,我不是故意的。”

  看看紧着伸手的唐清,看看才说了一个“小”的荀安, 对方的提醒言犹在耳, 但谁知道这书页已经朽成这样了, 当初是怎么完成翻页阅读的?

  杜叶申的表情透着尴尬, 摸了摸脸颊,说:“那啥,还有这样的书吗?再找一本看看吧,我去找,我去找。”

  “我都找过了,根本没有。”荀安有些不高兴地说。

  荀老爷子扬手止住了他继续谴责,笑呵呵说:“没关系,你去看看吧,也许还有什么地方我们没有找到。”

  杜叶申放下手中的那部分残页,随着他的动作,书页又支离破碎了一部分,那些碎片有大有小,纷纷扬扬而下,在桌上落了不少残骸。

  他看着,脸上的笑容都维持不住了,抓过书的手在外袍上蹭了一下,扭头就去书架那边儿,说:“我再找找,仔细找找,肯定还能找到一样的,这种书籍,总不能只有一本吧。”

  荀安想说什么,张了张嘴,看了一眼荀老爷子,没吭声,唐清注意到残页上的文字,心中明白,这本书很可能只有一本,因为这是手写本,并非印刷本,这也就是说这可能是当时写完之后存放起来的一本,通常情况下,这种书也不会有第二本,没人闲得慌把一个地方的历史写两遍,尤其在当时的那种环境下,可能并没有普及文化,会写字的人也不会太多。

  当然,这都是根据他所知的古代判断的,如果这是另一个有着奇异力量的时空,那么事情很可能不一样。

  唐清没有伸手再去触碰那脆弱的书页,精神力悄然扫过每一片页面,从上面残存的文字之上推测着重要的内容。

  看了一遍发现确实如荀老爷子所说,重点都已经说到了,对方没有隐瞒,再看看那些残页,那时候的书册还是太薄了,记录的内容太少了。

  “你们还记得吗?咱们进城之前曾经看过这座城的位置,两座山峰之中的夹道上,正好堵住了道路,只留下一条进城的路,连同城门也只有一个,从镇守这个角度来讲,做得是很合格的,但他们怎样解决自己的吃穿用度呢?总不能连粮食都是买的吧,我总觉得这里面是不是还有些问题。”

  通常来讲,没有人把良田开在山上,有给水不便的问题,也有种植收割不方便的原因,而在城外并没有看到类似田地的存在,难道这座城是完全靠商业活的吗?

  没有自身的产品,完全依赖外界的输送,是不是有些问题呢?

  再者,作为镇守城,就是不想让人多来这里,保证“黑土”不会出现什么问题,也就是说对他们来说,最好的结果就是维持现状,而外来商业的加入很容易破坏这里好不容易维持的某种镇守局面。

  再看这座城的位置,并不是一个商业城市该有的模样,所以,这里很可能并不存在外来者带来的商业活动,应该是近乎完全封闭的自给自足模式,保证把所谓的十世善人都拴在这座城中,让他们作为镇压的源泉。

  荀老爷子扶了扶眼镜架,他的鼻梁上已经有了明显的压痕,大约令他有些不适,又揉了揉,才说:“应该是吧,我也想过这个问题,但,现在没什么发现。”

  唐清没有再说,对方能够把信息交流到这一步,起码也是善的,剩下的,他还是按照自己的思路去寻找吧。

  黑土,首先想到的就是土地,那么,一座半封闭的城,它的土地… …

  哗啦啦的翻书声从书架那里传来,杜叶申已经在找东西了,只不过他那眉头皱得,一脸的烦躁几乎能够化为实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