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鱼夫妻在逃荒 第110章

作者:三十六楼看风景 标签: 穿越重生

  他已经给这个镇取好了名,就叫做“忠勤镇”,还亲自书写了镇名,用于雕刻在镇口的牌坊上。

  这种,以人名命名镇名的,满大夏朝也只此一家。

  等黑娃看到夏洪棣给他送的惊喜后,都被惊喜到发懵了,这皇帝,也太会了,他居然都有士为知己者死的冲动。

  君臣二人,在皇宫内,你来我往,好一番昔昔相惜,回了府上黑娃都还止不住的得意,这感觉,上瘾!

  他把这些喜悦分享给了翠花,感叹着说:“媳妇儿,咱不得不承认,这天子没有一个是简单的,御下的能力有些人真是有天赋的。”

  翠花虽然承认这个皇帝有两把刷子,但是还是忍不住打击她男人的嘚瑟之情:“想要你这匹马儿跑得快,都不用给你草吃,拍拍你的马屁你就自带干粮跑起来了!”

  “媳妇儿,我知道!你就是嫉妒我,哼!”

  “对对对,我嫉妒你,嫉妒你即将有个沙雕铜像,然后人来人往的,看见你的铜像都要去摸上一摸。唉哟,这铜像啊,越摸越亮的嗦,就是不知道,这忠勤镇的百姓们是爱摸你的脚呢?还是爱摸你的脸!”

  “你!怎么给你这么一说,我全身鸡皮疙瘩都起来了呢!”想起后世他们打卡过的那些名人铜像,有几个不可描述之处,被摸得锃亮锃亮的,他就打了一个激灵。

  “哈哈哈”

  还别说,百姓们的眼睛就是雪亮,在名单张贴的半月里,京兆府贺青天接到了上百起举报。

  举报的情况里,一大半是一个大家在报名前,分出几个小家的,还有一小半是隐瞒家庭收入装低收入百姓的。

  百姓们举报的时候,还将这些被举报人的,干活单位说了个明明白白,还能清楚的记得邻居(被举报人),在何时何地炫耀过家里人赚到的月钱银子。

  这些被举报出来的,贺青天让人最快的时间做了核实,举报情况属实的,马上就被取缔了资格,之前未上榜的又上了上百户人。

  前头有那些装聋作哑,不听文书们劝告的,这会让自家的老婆子前来京兆府卖惨,哭得眼泪一把鼻涕一把:

  “青天大老爷哟,我们也是迫不得已啊,我们一家可是有二十八口人的,要不是分家,这新房也住不下啊!咱能不能再商量商量,哪怕只给一个名额也好啊,老身再不湖涂了,再不犯错了。”

  哭是真哭,悲痛欲绝,错过了这回,还不知道下回要等几十年呢,后悔得肠子都绿了。

  有同情他们的,也有不屑一顾的,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要给了他们家,指不定就把自己家给落下了呢。

  也有看不惯这等撒泼耍无赖的,呵斥着:“谁不让你家分家了?你早不分晚不分,就报名前分,就你家脑子最好使是吧?大家都像你家这般,朝廷就再修和这次一样多的房都不够住的!”

  “人心不足啊!多吃多占惯了,报名那会,人家文书嗓子都说哑了,偏人家不听不信啊。”

  贺青天出了名的六亲不认,权贵都不惧更何况升斗小民?在京兆府撒泼求情是行不通的。

  一百多户人家,装穷的倒还好些,毕竟有银钱租房日子也不是不能过,也就是他们不能占到廉租房的便宜罢了,这些人口多又真穷的就抓瞎了。

  出这等主意的家人被全家埋怨得半死,本就是人多嘴杂,天天吵闹,甚至兄弟妯娌间打得不可开交。

  最后,逼得家里的老头子老太太,真的咬牙把家给分了,好多被婆婆支配了好多年的儿媳妇们终于长舒了一口气。

  即将离开了这么多的贫困户,他们想要租到便宜的院子,分出去单过也是容易的,心里都把这次的坏事暗自当成了好事。

第一百七十二章 租房条件

  京城都要被这一波福利掀翻了天,等到抓阄分房这日,全家老少齐上阵。

  抓阄前,京兆府尹贺青天上台讲话:

  “知道众位乡邻着急着搬家,本府只说几句,恭喜各位成为廉租房的首批租客。

  朝廷花了这么多银钱修的房子,廉租给众位当然也不是没有条件的。

  首先, 如若入住的居民,从签订协议这刻起,一家之中三代以内,有触犯本朝律法的,取消廉租资格!

  其次,房子租金半年一交,超过一月未交,三次以上的,取消廉租资格!

  最后,如若入住的不是户籍所在的租户,廉租房被另租他人牟利者,取消廉租资格!

  当然,新房如此干净整洁交给众位,希望众位爱惜,不损坏,不破坏!朝廷也会时不时派人检查。请乡邻们相互监督,举报核实无误者,有奖!”

  贺青天这话一讲完,底下兴奋过头的百姓们,终于安静清醒了下来。

  尤其是家里有小混混子孙的, 头皮都发紧, 暗自咬牙,要是家中祸头子把这等好事给搞砸了, 可别怪他不讲亲情。

  有些老太太更是拍着胸脯嚷:“青天大老爷,咱们保准儿相互监督, 要是有人坏了规矩,可饶不了他!”

  “对,咱们可不怕事,哪个小兔崽子敢犯事,马上举报他!”

  “这么廉价的租子,这么好的房子,要真有人不惜福,可是要天打雷劈的。”

  义愤填膺的老太太们,不是为了举报得的奖金,纯粹是见不得兔崽子们不学好,走歪门邪道!

  这里好些老太太,以前就是住东城那片贫民窟的,拆迁那会忠勤伯给她们找了一份扫大街的活计,这活儿一点都不累人,而且月月发俸准时。

  以前家里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的,现在的日子好过的不是点把点。本以为,这已经是她们的人生巅峰了,可没想到,她们还能住上这样的青砖大瓦房。

  虽然离京城有点远, 每日里来城里扫大街有点麻烦,可家里还有那么多口人呢, 这点困难,她们完全可以想办法克服呐。

  感谢皇帝陛下,感谢忠勤伯,感谢贺青天!感谢咱自个儿活得够久,活久见!

  抓阄开始了,早就被编好号的百姓,只需要根据编号顺序,五十户一组,一家派一人抓一个房号就完了。

  户型也就那么两种,十二人口人以上的抓大户型,十二口以下的抓小户型,不外乎就是位置不同而已,房屋结构全都修得一个样。

  抓阄后,他们还要在京兆府签一份廉租协议,承诺贺青天刚才讲的那些条件,并签字画押,不识字的,全家都来按手印。

  只要完成这道手续,就能去领到新房的钥匙了,然后就可自行择日搬家啦。

  这夜,领到新房钥匙的百姓们,没有几人能睡得着觉的,收拾家当的有之,全家开会的也不少。

  “劳资不管你以前怎么混账,眼下,咱家可得了三间青砖大瓦房!这是咱家几代人都没能置下的产业,如果因为你这混账而被取消了资格,那就别怪劳资不认你这儿子了!”

  四十出头的汉子,以往最惯大儿子的可不就是他这老子么?出了名的蛮横不讲理,儿子也是有样学样,都成了这片街的街霸了。

  “大孙啊,不是奶敲打你,奶这辈子也没住过这么好的房子啊!咱家八口人,你这二十一岁了,都没说上亲,不就因为咱家没房嘛,眼下,可能给你隔出一间出来做新房了,咱们可不能再糊里糊涂的过了啊!”

  岂止是没房子,这家的脾气秉性都臭大街了,说不到媳妇才是正常滴。

  “大哥,咱家这新屋,一年租金还不到二两银,这可是占了大便宜的,这好事可千万不能搞砸了!”

  看着家里人各种不信任的眼神,小混混都自闭了,这以往,家里谁不以他为荣啊,他坑蒙拐骗回来的那些吃食,他们可一个比一个吃得都多。

  可眼下,全家都要求他做良民了,真的是,除了忍,没奈何啊!

  这样的对话和叮嘱,从这夜开始,许多人家都恨不得,日日给不孝子孙们念上几遍紧箍咒。

  有那些胆小的,还让识字的把大夏律法给大伙儿念了又念,他们可不想因为不懂法不小心就犯事了。

  本来只是一群生活在最底层,最没道德底线的人,可生生被眼前这廉租房的好处给约束到了。

  以至于,忠勤镇在今后的若干年里,百姓们犯罪率远低于京城其他坊。

  从第二日开始,大多数百姓开始往城外搬家,带上了自己三代人都舍不得丢的破家当。

  大伙的心思就是:早搬家,早安心!

  “哇喔!这是就是咱们以后的新家了吗?爹,快看!每间房里居然都有炕呢!听说这个冬日可暖和了,再也不怕挨冻了!”

  “嗯嗯,咱明儿就去山上砍柴火,把这灶房堆得满满的,冬日我儿就能在炕上玩耍了,儿啊,你们真是赶上好日子了!”

  “爹,我和大姐开春就去摘野菜,找几个大瓮养地龙吧,咱家的人口还能领八只鸡回来养呢,猪圈可不能闲着。”

  “对对对,二丫,以后咱家就在猪圈里们养鸡仔,这活就交给你们姐妹了!爹这就去买大瓮,地龙你们等我回来再去挖。”

  “嘿嘿,好哒。爹,我们好好养鸡,鸡长大了就能下蛋了,鸡蛋好好次啊。”

  这是对热炕和猪圈茅房欢喜的,大多做饭的媳妇子,看着宽敞明亮的灶房高兴:“灶房这般大!摆上一张桌,做了饭咱家还能就在灶房里吃哩!”

  灶房、饭厅、茅房解决了,剩下的三间或四间房全都能做卧室用,有些还能把一间屋隔成几间小房来,真是住得比以前宽敞多了。

  搬走了五千户人,京城里的百姓们感觉城里头都安静了许多,那些泼皮无赖也消失了不少,大伙忍不住夸赞,陛下这廉租房建的可真好。

  上冬月底,廉租房全部满员,新家新气象,住户们忙着砍柴火、养地龙、养鸡鸭。

  几条街铺也热闹了起来,杂货铺三家,粮铺有五家,布行五家,大酒楼三座,小饭馆十多家,客栈八个,医馆两家。

  还有一条菜篮子街道,两旁可给附近的村民摆摊卖自家种的菜蔬。固定的肉铺也有六个(鸡、鸭、鹅、鱼、羊、猪)都有得卖。

  住这里的百姓们,基本日常所需在镇上均能满足,而且价格比京城里至少要便宜四成。

  让他们最惊喜的还有新修的学堂了,学堂里的教书先生们最差也是秀才,而且收费也不高,只要家里的娃有读书天赋的,他们拼了老命也要把孩子送进去的。

  在大伙为过冬准备柴火之际,岭南的双季稻可以收割了。

  涂司农从领旨出京后,在岭南从育苗至今都没离开过,每日都是在各地的稻田里转悠,记录做了十大本,脸都晒得脱皮了,不仅黑还瘦了一大圈儿。

  这些良田在栽秧苗前,都上了厚厚的底肥,眼下,也得到了丰厚的回报。

  地方官们早就在田坎上等着了,他们在等涂司农的开刀令,上百个农人镰刀磨得锋利得不能再锋利了,割稻他们不怕累。

  “大人,已经过称了,开镰的这十亩,亩产三石!其余的不比这差。”

  “大人,往年头茬也就这么多,二茬居然不比头茬产量低呐!咱们这是成功了!”

  “好!好!好!等把这季晚稻收割了,本官要要上报,为你们请功!”

  “多谢司农大人,还是司农大人这等技术高,谁感想咱们这些水田还能种两季哟,多出来的粮食咱们可以支援其他地方的百姓呢。”

  地方官员心比蜜甜,他们这里要得到全大夏的瞩目了,还能在皇帝陛下那儿记上大功劳一笔,当官的最终目标不就是图个升官么。

  有了涂司农的这等许诺,从官员到下面的人打了鸡血一般,不过半月就把岭南的水稻颗粒归仓了,岭南的百姓,今年的粮食不但够吃,富余的还不少!

  加急快报,不到七日便到了京城,夏洪棣次日便在大朝会上与群臣分享了该好消息。

  “陛下,天佑我大夏,此法至少能让大夏五分之一的百姓有饭吃啊!”

  “陛下,涂司农这次可立下大功,臣提议当赏!”

  “臣附议!”

  “臣附议!”

  夏洪棣乐呵呵,准了!虽然这双季稻是由忠勤伯提出来的,但是忠勤伯一再表示执行此法更辛劳,不敢居功,只能是便宜涂司农了。

  大夏五年,为了粮食,总算能松口气了!

  消息传开后,大家都赞当今司农官业务精进,唯独前任司农伍四翁气得病倒了。伍四翁从被炒了鱿鱼回家后,本还想看涂寿笑话的,他从没想过那会被他踩在脚下的涂寿,还能比他更精通农事。

  哪怕此人上回,传回的消息说是双季稻已经成活,可这秋季都过了,稻子还能顺利抽穗结实?今儿的脸隐隐作痛啊!

第一百七十三章 久违的二人世界

  冬月,胡家除了还在赶工烧粉彩瓷的胡三牛,全员准备回蜀地,他们这是要回成都府,为胡二牛迎娶媳妇儿了。

上一篇:我有废物老婆光环

下一篇:鸿蒙一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