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母改嫁后,我成了京城白富美 第259章

作者:凤衾 标签: 穿越重生

  一夜暴风骤雨,醒来时已日上三竿。

  云荞累极了,竟然连早上奶娘是什么时候把朗哥给抱走了都不知道。

  等杏儿进来服侍她穿衣洗漱的时候,她才开口问道:“王爷去哪儿了?”

  “回王妃,王爷一早就起来了,吩咐奴婢说昨儿夜里你带朗哥累着了,让奴婢不要喊你起来。”杏儿只笑着回道。

  云荞脸颊不觉就有些泛红……她这哪里是带朗哥累了,分明就是……

  不过昨夜没有叫水,外头人大约也不知道。

  “什么时辰了?”云荞坐了起来,但还是用锦被裹住了身体,生怕被丫鬟们看见,怪不好意思的。

  “已经辰时末刻了。”杏儿一边回话,一边往五斗橱里拿了衣服过来,又接着道:“王爷说今儿他去眠月堂陪太妃用早膳,让王妃自己吃,不用等他。”

  云荞点了点头,等穿好了衣裳、洗漱之后、匆匆吃了几口早餐,便让奶娘抱着朗哥儿,一起往眠月堂去了。

  昨日杜雪心只是一时气血攻心,今天神情气色已经好了许多,看见云荞过来,便笑着对她道:“你来的不巧,王爷刚走,去了外头书房。”

  云荞便笑了笑道:“我跟朗哥是来给母亲请安的,跟他又没关系的。”

  “真的没有关系吗?”杜雪心揶揄了一句,这一大早她见了儿子,又见到了大孙子和儿媳妇,心情也好了几分。

  ====分隔符

  早上有事出门了,补十点的,晚上8点二更。

第538章 查清真相

  见婆母还拿自己玩笑,云荞越发就不好意思,脸颊都有些发烫。

  可一想到婆母今日还能这样和她说笑,云荞心里便觉得十分安慰。

  那样的仇恨,不是说放就能放下的,将心比心,若是换了自己,一定不会像婆母这般洒脱的。

  杜雪心昨儿熬了半宿,到今日天快亮才算睡了一会儿,然而也许是年岁渐长,她竟一会儿就醒了。

  起了之后便听说儿子过来给她请安了。

  母子俩一起用了早膳,虽还是像从前那样没什么话,可杜雪心心里知道,儿子大约也是和她一样的想法了。

  再怎样的深仇大恨,隔的时间长了,总是敌不过如今的老婆孩子热炕头。

  杜雪心心里没有怨恨儿子的想法,也许这一切都是老天注定的,注定了要在这时候才让她知道真相,并不是为了让她报仇,只是为了解开这些年来,她心中的疑惑。

  想通了这一点,再看看这么雪白可爱的大孙子和乖巧懂事又明理孝顺的儿媳,杜雪心心底的遗憾越发就少了几分。

  云荞在眠月堂坐了一会儿,见婆母逗朗哥的兴致又高了,便起身告辞,往外书房去找谢景元去了。

  外书房中,谋士张睿一早就被喊了进来,正拿着一面放大镜,一寸一寸的验看着昨夜谢景元在夜市上购得的《千里江山图》赝品。

  “《千里江山图》的真迹,在下也没有见过,不过听当年见过的云峰老先生说,当初太子殿下是请了宫里书画院的几个当代名家一起鉴定的,其中有一个国手,曾是宋家的世交,说是亲眼所见那《千里江山图》的画轴是用檀木所做,因为逃难时候被人追杀,在轴柄上留下了一个刀痕,众人就是凭那个刀痕,才确认那幅画是真迹的。”

  张睿放下了手中的放大镜,只蹙眉道:“这画工,就算不仿《千里江山图》,这位画匠也定然是一代国手了。”

  谢景元细细的回想了一下,昨夜杜雪心拿出那幅画的时候,他好像确实有看见,那一侧画轴上的确有一处凹痕,大概便是张睿口中所说的刀痕了。

  “你去帮我查一下,昨晚在夜市上卖画的到底是什么人?这画画的又是什么人?”谢景元只开口说道。

  两幅画几乎一模一样,很有可能是出自同一人之手,只有找到这个人,才能知道东宫那幅画的来处。

  “这画用了做旧的工艺,看上去已是百年前的作品,如今才拿出来卖,也不知道作画的人,究竟是什么时候画的这画……”

  后面的话张睿没说,但他知道谢景元一定能猜到,他最终想找的那个作画的人,也许早已经不在人世了。

  “先把卖画的找到了再说。”谢景元只沉声道。

  张睿应诺,面上不觉就有几分疑惑,自从前年秋弥重伤捡回了一条命来,这位郡王殿下就越发佛系了起来。要不是前一阵子平定土司的时候他又穿上了战袍,他都要以为谢景元真的是想做一个逍遥度日的闲散王爷了。

  只是……离上战场下来也不过才几个月,他一不写奏折去京城邀功请赏、二不像从前一样加紧练兵,反倒又拉着他研究起了字画,也不知道这葫芦里卖得什么药?

  但是……主子怎么吩咐,他也只能这么做。他又不像云峰老先生那样是有脾气的人,眼看着谢景元坦然偏安一隅,只气的拂袖而去,游山玩水去了。

  张睿从书房出来,迎面正好遇上了从抄手游廊上过来的郡王妃。

  作为外男,对于王爷的这位王妃,他自然是不敢多看一眼的。

  但仅凭那眼尾一扫而过的眸光,张睿也清楚的知道,这位郡王妃是这世上难得的绝色佳人。

  他们从前只当是王爷不喜女色,自从看见了这位郡王妃,才明白任何的女色,在郡王妃面前,那都只能是庸脂俗粉。

  也难怪当年谢景元情愿背负上不能人道的流言,也不肯接受皇帝的赐婚。

  对于谢景元的幕僚,云荞都十分礼遇,只朝着张睿福了福身子,那人便朝着她拱手还礼。

  站在书房门口的福安早就看见了她,只往房里回道:“王爷,王妃来了。”

  谢景元还在研究书案上的画,闻言便抬起头来,两人的目光透过隔扇,彼此交织在了一起。

  昨儿是元宵佳节,抄手游廊上还挂着各式的宫灯,云荞缓步来到谢景元的书房门口,看见窗台上摆着的一株红梅已结出了花苞来。

  书案上放着昨日买来的画……

  他果然还是在研究这幅画……

  见云荞蹙了蹙眉心,谢景元拉着她坐了下来,只开口道:“我还是想弄清楚这两幅画之间的关系,我想母亲……大约也是这个意思。”

  仇不一定马上就报,但这一切到底是怎么一回事,那幅被朝廷书画院众多国手都鉴定过的《千里江山图》“真迹”,又是怎么来的,这一切的一切……他必须都要弄清楚。

  朝廷从元宵节之后便恢复了早朝。

  开年第一次上朝,皇帝就收到了宣府总兵程然的奏章,说有一支瓦剌的骑兵队伍,经常在雁门关一带出没,骚扰当地的百姓。

  皇帝听后很是震惊,瓦剌一部,当年还是在太祖皇帝的时候,被大魏和鞑靼的联军,赶去了草原深处,这些年来一直没有任何来犯的消息,怎么忽然间就已经进犯到了雁门关一带了?

  “这瓦剌是什么时候已经到了雁门关外了?”皇帝只开口问道。

  殿中群臣纷纷窃窃私语,唯有萧昊焱与徐阁老众人表情淡定。

  这程然是他的旧部,驻守宣府,离青州甚远,而他所辖的雁门关自然也是没有被瓦剌骑兵所扰的,但程然之所以会有这么一封奏折,却是出自萧昊焱的意思。

  青州的官员已然被掐住了咽喉,可若是事态再这般耽误下去,迟早有一天,那支骑兵会沿着长城一路东行,来到雁门关外。

  与其如此,倒不如先来一招隔山打牛,让皇帝对瓦剌有所警觉。

  见众人不语,萧昊焱正欲上奏,忽然间听见金銮宝殿外有小太监疾声向内奏报道:“禀陛下,八百里加急、八百里加急,瓦剌十万大军,已在雁门关外。”

第539章 毛遂自荐

  萧昊焱平静的表情陡然变色,正要出列的脚步堪堪就收了回来,就瞧见小太监飞快的从殿外跑了进来,手里还拿着一封插了三根鸡毛的鸡毛信。

  “送信的是什么人?”徐阁老只朗声开口问道。

  “送信的是宣府来的信差,才跑到宫门口,把信拿出来,人就摔下马来……晕死过去了。”小太监说话的声音都颤了颤,抬头触到皇帝的眼神,只又吓得打了一个寒颤。

  皇帝几步走下龙椅,视线死死的盯着那染着血迹的信封,眼神是前所未有的茫然。

  “怎么可能……”雁门关外,不是鞑靼的地盘吗?

  后面的问题,皇帝没有问出口,瓦剌既然能从雁门关攻入大魏,那就说明鞑靼要么已经和瓦剌联合,要么已经被瓦剌人驱逐出雁门关了。

  所有的朝臣都慌乱了几分,仿佛瓦剌的骑兵是天降神兵,很快就要攻占京城了。

  那封鸡毛信,还握在小太监的手中。

  “把信拿来。”萧昊焱只忽然开口道。

  皇帝这才猛然回神,跟着说道:“镇国公,快看看信上是怎么写的。”

  萧昊焱接过信封,撕开上头的火漆,将有些褶皱的信纸摊开。

  是程然的亲笔信,萧昊焱认得他的笔迹。

  信上写道:从旧年除夕开始,经常出没在雁门关的几支鞑靼骑兵便消失不见了,他派了斥候入草原查实,才知道鞑靼可汗驾崩,二皇子和三皇子正在抢可汗的位置,原本以为这对大魏来说是一件好事,却没想到,二皇子直接撤离了留在两国边境的骑兵,瓦剌军队便乘虚而入,不过才半个月,就已经抵达了雁门关。

  边境守兵分不清瓦剌和鞑靼的军队,以为他们是鞑靼人,结果疏于防守,瓦剌人趁着夜色奔袭,一整个卫所五千人,几乎全军覆没,等他们反应过来的时候,瓦剌军队已经兵临城下了。

  如今他死守雁门关,但敌强我弱,到底能守多久,只有老天知道了……

  从雁门关到京城只有八百里路……

  算算时间,这一封鸡毛信,却正是元宵节前一天晚上送出来的。

  如果程然没有守住,那瓦剌的军队,此时已在攻打京城的路上了。

  连一向表情淡定的永宁侯,脸上也显露出几分慌乱来。

  这些瓦剌人,压根就毫无信誉可言,去年他们抢了青州,就把事情闹得沸沸扬扬,今年居然连声招呼都不打,直接就打到雁门关去了。

  “怎么办?”皇帝脸上的表情都变了,如果瓦剌人真的打到了京城,那他就是大魏第一个被敌人打到家门口的皇帝了。

  这三个字说得太过慌乱,连皇帝自己都觉得十分汗颜,只强自镇定道:“众位爱卿,有何高见?”

  文臣治理国家,高谈阔论,轮到打仗,却都哑巴了,几位内阁的阁老都一言不发,只等着徐阁老开口。

  尤其是周元辅,作为次辅还被徐阁老压了一头,心中十分不服。

  “徐阁老……”皇帝只看向徐阁老。

  萧昊焱也看向了自家老丈人,他有话要说,但是要等老丈人先把话说完。

  “既然瓦剌的军队已经要打到家门口了,那大魏自然是要出兵应战的……”

  这两年日理万机,徐阁老的胡子越发就白了几分,此时老人家微蹙着眉心,表情严肃,便让人感到十分的威严,话语一出口,群臣便纷纷点头。

  大魏并不好战,但也不能容忍瓦剌的挑衅,一个卫所,五千精兵,就这样没了……这个仇一定要报。

  “只是怎么出征、派谁出征,还要与陛下进一步商讨。”徐阁老只继续道。

  昔年鞑靼边乱,是怀远侯联合宣府兵力,与京畿大营的兵力打配合,才能在将鞑靼人控制在长城之外。

  但自从怀远侯被调回京城,他手下的那些兵力也四处分散,其中还有谢景元带去了益州的八千人,而京畿大营,号称二十万精兵,可这其中有不少将士都是永宁侯的部下,有多少人真的能上阵杀敌,还当真是要认真思量了。

  况且永宁侯早已经有了异心,此时若将兵权交付,让他带兵出征……能不能抵御瓦剌不说,万一他拥兵自重,倒逼皇帝立四皇子为太子,到时候大魏内忧外患,才是真正的国无宁日了。

  还有其他几位将军,难免威望不够,成国公倒是威望不减,但已是古稀之年,再让他上阵杀敌,实在强人所难。

  至于……怀远侯,虽然现如今看似重用,但若真把兵权交给他,皇帝只怕也不放心。

  想来想去……似乎只有自己的女婿萧昊焱,能当此大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