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强爽之重回十五岁 第41章

作者:近瑶台 标签: 穿越重生

  “待会第一个是什么内容啊?”宋可莹在书包里扒拉那张谭娜之前发的资料单,没找到,于是就问一边刷手机的林桐。

  “专业介绍的讲座吧,我上次看了眼,记得是这个。”林桐在给林妈回消息,林妈一大早就发微信过来关注她第一天上夏令营的感受。

  “哦哦,那今天应该用不到笔记本了,我忘在酒店了。”宋可莹松了口气,说道。

  林桐刚好回完消息,抬起头看了眼还没有人的讲台,应声:“应该是,我记得冯扬说明天才开始会上课,然后上几天就考试。”

  刚说完,讲台上就走上来一个很年轻的学长,寸头,长的很清秀,微微带笑地看着大家,穿着北大红的t恤,那件t恤和唐英、林森穿的还不一样,看起来是一个更高一级的类似组织者的人。

  有人走上讲台了,安静的教室里一下子热闹起来,林桐听到来自四面八方的窃窃私语声,似乎都在讨论接下来要干什么。第一天的专业介绍讲座,是很多班级在一起的集体活动,所以林桐他们现在在一个能容纳两三百人的大教室,可能所有夏令营的班级都在这里了。

  同学们来自五湖四海,林桐单纯听口音就听出了东北、四川、上海、北京等地方的同学——真是学霸云集,人才济济啊。

  台上的那位学长挪了挪话筒,移到嘴边,又调整了一下,确认话筒能发出声音,才开口朝大家说道:“大家好啊,昨晚睡得好吗?”

  教室里一片哄笑,有人很配合地大声回应道:“睡得不错!”

  也有人故意挑衅道:“没睡好!”

  那位学长笑了,朝说“没睡好”的方向开玩笑道:“怎么,刚来北京不适应呀,哎呀,等你以后到北大上学了,多住几年,就习惯了。”

  教室里又是一片笑声,大家都喜欢这个寓意很好的玩笑。

  “好了,不管大家昨晚睡得怎么样——今天我们一天的安排主要是来自各个学院的专业介绍,学长学姐们会使出浑身解数来尽可能完善地向大家介绍他们所在读的专业,同学们有任何问题,也不要害羞,尽管问!”

  “我们会分上午和下午进行,中午同学们可以去尝一尝北大的食堂——不过事先说好哦,不要对食堂有太高的‘北大滤镜’。”

  学长笑着说完最后一句话,然后很绅士地向一旁伸手欢迎第一个进行介绍的学院。

  “诶桐桐,上午这几个学院,你对哪个最感兴趣啊?”

  十一点半,上午的活动结束了。宋可莹把书包背上,等林桐收拾东西,她问。

  林桐思索片刻,脑海里飞快闪过上午来介绍的几个学院:法学院、国际关系学院(国关)、心理与认知学院(心院)、数学科学学院(数院)……

  她说:“我觉得心理最有趣,然后法学院也挺有意思的。”

  “我也是,我也是!”宋可莹激动地拍了拍林桐的肩,接着说,“心院真的好有意思啊,那个学姐介绍了我才知道,原来我对心理学有那么多刻板印象!我之前一直以为学了心理,就能学会读心术呢哈哈哈!原来专业的心理学学的东西根本不是这个!”

  林桐笑,和宋可莹一起走出教室,一边也接着聊:“是啊,而且你看到心院的院衫了没有,很搞笑啊——‘学的心理,不算命,不解梦,不读心’。完美戳中大家对心理学的偏见!”

  “哈哈哈确实。然后那个法学院也感觉比较有意思,听那个教授讲的东西,感觉学法好有意义啊!听完我都想多去了解了解,说不定以后我还真学法了呢!”

  “可以呀,那个老师不是说可以加学院的公众号吗?你可以看一看。”

  ……

  谈笑中,林桐和宋可莹来到了离第二教学楼最近的食堂——农园食堂。

  农园食堂有三层,一层主要是自选小碗菜,二层和一般食堂一样,由专门的阿姨打菜,三层则有很多大圆桌,符合同学们聚餐的需要。从性价比的角度来说,一层菜品更精致,有很多小点心、面点、麻辣烫等等,价格更昂贵;二层则多是家常菜,经济实惠,但味道也很不错;三层性价比则更低一点,平常很少有学生会去那吃。

  林桐和宋可莹坐扶梯到了二层,一进门,就被拥挤的人潮震惊住了。

  虽然还没到十二点,但是食堂里已经挤满了人——本身食堂面积也不算太大,座位有限,加上来了许多参加夏令营的同学,食堂一下子就挤得水泄不通。

  等林桐和宋可莹在人海中排好队、打好饭,又几乎走遍了整个食堂才找到两个位置后,已经是十二点半了。

  林桐大汗淋漓,欲哭无泪地说:“食堂的人也太多了!”

  宋可莹把餐盘搁在餐桌上,也深深地叹了口气。果然,就算是全国的顶尖高校,到了中午,食堂也是人挤人的爆满状态。

  “不过,这个菜是真的好吃诶!桐桐,你尝一尝这个炸鸡腿,真是一绝!我感觉比我之前吃过的炸鸡店里的炸鸡腿还好吃,香香辣辣的,汁水也很丰富。”宋可莹咬了一大口炸鸡腿,鸡腿金黄色的面衣酥脆到她咬一口就掉在她的碗里的程度,她满足地喟叹道。

  林桐很赞同地也咬了一口炸鸡腿。

  像北大这样的高等学府,听说食堂的伙食非常好,种类齐全,又有国家的补贴,经济实惠,今日一来,果然名不虚传。不像她上辈子去的那所一般的大学,食堂的饭菜又难吃,还死贵,导致她大学四年有特别多的时间都在点外卖——

  要是食堂像北大一样这么好吃又便宜,她肯定次次都吃食堂!

  看来,好好努力,考上一所好的大学,还是非常有必要的,不管是从自己以后的就业发展来看,还是浅显地从她的“胃”的感受来看。

第85章 在北大上课

  暑期夏令营的第二天,林桐正式开始上课。

  学的科目还是那些高考的科目: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只是知识面扩展开来,讲的也更深一些,老师们分享了很多要上大学才需要学到的知识,但多了解一点对高考内容的掌握也大有裨益。

  上课是很多班级一起上,所以林桐也更进一步感受到了来自不同地区的学霸们的精神“压迫“”——

  具体来说,就像林桐第一次到实验班那样,她又一次深刻感受到知识水平层面的碾压:因为很多能来参加暑期夏令营的学生都是来自各地重点高中的同学,本身就是当地高中的佼佼者,而且有很大一部分同学是学过一些基础学科的竞赛的,所以在老师上课的时候,他们就会积极踊跃地附和或回应老师的话,有的时候还能回答上老师的问题,听得同样坐在教室里的林桐惊叹、佩服。

  虽然三中已经是赫赫有名的超级中学了,但林桐走出a市,来到首都北京,来到北京大学的课堂上,还是觉得山外有山、人外有人。

  果然还是要多走出去见识见识,这样才能知道什么叫“井底之蛙”,也才会更有动力去努力学习。

  稍微观察一下四周的同学,就会发现,很多同学看起来明显就不是“书呆子”,他们身上从内到外散发出来的气质,很多是从容淡定的,能自信而大方地与老师进行互动,即使是答错了老师的问题,也浑然不放在心上的样子,笑呵呵地挠挠头,然后毫不在意地坐下。

  老师们也都很和蔼可亲、平易近人,丝毫没有什么架子,讲课讲的很细致耐心,有的时候还会抛出一些好笑的梗,跟坐在下面的同学们进行交流和互动,偶尔也会无形中“凡尔赛”一番。

  讲数学的王老师,个子不高,头发已近花白,一张不太爱笑的脸,但讲课的时候很温柔、耐心,所以尽管他并不常笑,却给人一种亲切之感。

  他给林桐的感觉,就像是武侠小说中的武功高强的“扫地僧”,看起来是挺普通的一个小老头儿,但其实知识渊博、数学能力超强。

  比如,有一次,他在讲某个知识点的时候,或许是觉得那个知识点比较简单、浅显易懂,就笑呵呵地朝同学们说:“其实这个部分很简单的,大家轻松学,像我大学的时候,这门课的考试从来都是满分。”

  台下一片惊呼声,“哇”声此起彼伏。

  但厉害之处在于,王老师是真的不把这件事情当作什么可夸耀的点,似乎只是当作激励大家好好学这部分知识点的一句轻描淡写的话,一笔带过,不带走一片云彩。

  除此之外,他还特别喜欢用各种可爱的东西来讲知识点。例如讲微积分的时候,他喜欢把“切割”“微分”讲成“把这块长方形切成一个个小黄瓜条”“小萝卜条”等等,一本正经的脸庞和语气加上如此可爱的讲课方式,严肃和有趣的交织,让每一位听课的同学都能沉浸其中。

  林桐第一次觉得数学课竟然也能上得这么有意思,这么让人觉得时间流逝得飞快,一下子就到了下课的时间。

  她翻了翻王老师发下来的讲义,上面清楚而全面地打印了老师上课的每一道例题,例题下面附着完整的解题思路,是那种“即使不上课完全看讲义也能看懂”的清晰程度。

  在大家收拾东西的时候,王老师还在讲台上说:“欢迎同学们积极来问问题,关于讲课有任何建议也可以直接来找我说。”他背过身在黑板上写下他的邮箱。

  仅仅是短短几节课的时间,林桐就从王老师的课堂上感受到了老师对数学、对教学的真诚的热爱,他上课细心、耐心,尽管是教了许多年的知识点,也当作是第一次教学那样地认真准备,用最大的热情对待讲台下一群求知若渴的学生,用自己的言行让他们爱上数学、爱上知识、爱上真理。

  很快,他就被参加夏令营的同学们亲切地称呼为“王爷爷”,或者是“王神”。

  除此之外,还有风趣幽默、时常聊起他在美国留学时的悲催二三事的化学老师,讲课思路清晰、逻辑严明的物理老师,颇有古代才子风范、喜欢自嘲玩梗的语文老师……

  林桐新奇地看着这些北大的老师们,心里更加燃起了来到北大的激情。

  她越靠近北大,就越喜欢北大的气质和风格。

  北大是一种什么样的气质呢?

  就像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一样,每一所学校也都有各自独特的校风。

  比如说清华的校风是严谨、勤奋、求实,正如其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而北大,则有着另一种截然不同的校风。

  北大,是自由而包容的,是“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无论是从近现代北大人的历史事迹,还是北大校园内的风景名迹,亦或是来给他们上课的北大老师,林桐都能明显地感受到有着北大特色的自由和包容。

  老师们聊起一些敏感的话题是自由的,不会畏畏缩缩,束手束脚;老师们还会积极地邀请同学们畅聊互动,不在乎什么学生或者老师的身份,只要你有想法,欢迎随时提出交流;在这里,任何的思想都能得到尊重,精神、文化在北大这片沃土永远是多元而自由的……

  北大没有严格规定的校训、校歌,这与其他很多高校相比,是特立独行的,但学校似乎并不在意这个,好像在说“北大是常为新的,是不受约束的”。它也不在意外界对它的看法,它只是自由地向阳生长,让各种各样的文化和精神在这里扎根,让来自世界各地的知识在这里培育,最后结出香甜的果实。

  林桐喜欢这种自由——

  她定定地看着讲台上用好看的字体写着的“北京大学”这四个字,心里的想法愈加坚定。

第86章 综合测试

  “接下来宣读考场规则:一,考生不得……”

  广播声在教学楼里回荡,教室的前方和后方都有几名老师在巡逻检查,开考时间到了,考试的卷子从第一排依次向后传来,每一名同学都镇定自若地拿好卷子,拧开笔盖,开始凝眉思考。

  这是暑期夏令营的最后一项内容:综合测试。

  经过几天的课堂学习,学校最后会针对每一门学科安排一场考试,用来检测同学们的学习效果和学习能力,在这场综合测试中表现优异的学生可以获得“优秀营员”的称号,这个称号在之后的自主招生等项目中能占到一定的优势。

  林桐一开始知道有这样一场考试的时候就放平了心态:她对自己的水平心知肚明,知道自己大概率在综合检测中只会表现平平。

  所以她参加夏令营,并不是奔着拿“优秀营员”的称号,而是为了亲自来到自己向往的学堂,增长见识、开拓眼界。

  教室里安静得吓人,只听得见教室外蝉鸣阵阵,聒噪得叫人心烦,教室内寂静无声,同学们皆屏息凝神,全神贯注在眼前的考题上,耳畔只依稀能听到老师巡逻时轻微的脚步声和四周传来的笔尖在试卷上唰唰滑动的声音。

  在空调十足的教室内,林桐做题做得满头大汗,只不过,这汗,并非因为天气的炎热,而是因为紧张、焦虑而导致的冷汗。

  原因无他,题目太难了。

  林桐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之前网络上盛传的一个梗:老师上课教的是1+1=2,然而考试考的却是求解复杂的多元方程,难度呈指数级上升。

  她在心里疯狂吐槽看起来慈眉善目的各科老师,这题目出的是要纯粹打击人呀!

  语文和英语尚且还在林桐可以冷静做完的程度,基本处于高考范围内,语文考题里只是有一些语文常识性的知识比较偏、比较难,但并不影响整体的难度,英语也是对词汇量的要求提高了不少,但很多题目还是可以根据前后文大致推断出答案的。

  但是其他几门学科,比如数学和物理,却像是平日里平易近人的老师想让同学们提前感知一下大学的知识难度,尤其是想锻炼同学们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简而言之,就是知识点都是讲过的,或者是可以根据题意现场学习的,但是关于解题的思维却很灵活多变,如果不是天赋或没有提前进行过训练,恐怕很难一时半会解出来。

  林桐本身就属于勤奋派学生,对付高考的考题还能靠“多刷题,摸清基本套路”的方法拿下大部分的题目,但是面对考验思维能力和思维方式的难题,却束手无策、只能心里干着急了。

  头顶上的中央空调呼呼地、不知疲倦地吹着,为教室里的人们带着丝丝缕缕的凉意,丝毫没有夏日的酷热之感。

  但林桐的内心却拔凉拔凉的,眼前看似有一点头绪、一动笔却不知道从何写起的题目,纠结犹豫半天却只能写下一个“解”字,然后就是和题目面面相觑,忍受着时间飞逝的煎熬。

  林桐微微抬头,看了一眼教室正前方的时钟,还有半个小时就要交卷了,她已经把自己能做出来的所有题目尽量做完了,而那些做不出的,她只能绞尽脑汁,一遍又一遍地从头到尾看完题目,一次又一次地挖掘题目中可能有用的信息,在大脑中像列清单一样把它们列出来,企图把它们能有逻辑地联系在一起。

  她扫了一眼四周写题的同学——

  同学们也都埋头拼命写着,手中的黑笔动得飞快,其间不乏放下笔、撑着下巴皱眉思考的同学,似乎也是被某道题目难倒了。

  越到快收卷的时候,林桐隐隐约约听到周围传来有一两个同学们轻不可闻的叹息声,一如林桐苦恼的心。

  看来大家都觉得题目很难,林桐在心底宽慰自己。

  虽然自己做不出已经成为事实,但是知道题目对其他同学来说也有难度,还是能让她焦虑的心稍微平息一点。

  ……

  叮铃铃的考试结束铃声响起,像一个重锤猛地敲击在林桐的心上,她恍如隔世,如梦初醒,双眼放空地停笔、等助教和老师收卷,起身,麻木地走出教室。

  因为考试的人数太多,所以林桐他们分了几个教室考试。她一走出自己的考场,就遇到了从隔壁教室走出来的宋可莹。

  两人一见面,都神情凝重,哭丧着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