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强爽之重回十五岁 第58章

作者:近瑶台 标签: 穿越重生

  校园里绿树成荫,阳光明媚,学生们穿着夏季校服,背着书包步履匆匆地穿行于教学楼之间。

  渐入初夏,一轮复习的开始,敲响了高考备战的警钟。

  高二各个班级向同学们收齐了高三复习资料的资料费,第二天就发下来高高一摞的辅导资料。

  每个学科至少一本厚厚的辅导书,里面囊括了高中三年所有的高考知识,老师们主要用这本书来进行一轮复习,辅导书内不仅有知识,还附带了很多题目,其中不乏高考题和各个学校的改编题。这样同学们既能复习知识,也能通过对应的题目来巩固和加强。

  从高一开始,高考考纲要求的所有知识,各科老师开始按照教学计划有条不紊地开始一轮复习。

  第一轮的复习,最重要的就是梳理各个学科的知识大纲,把握高考会考什么,怎么考,然后在复习的过程中尽量全面地查缺补漏——这是实现高考逆袭,一跃成为“黑马”的关键时期。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高中学习的时间跨度不短,同学们学到高二下学期的时候,很容易出现对之前学过的知识有模糊不清的问题,出现“这个知识点我肯定学过,但具体的内容和解题方法记不清了”的情况。

  这都是正常的现象,遗忘是必然的。但这也是一轮复习存在的意义。

  老师们从头开始一点一点带着学生复习,把学过的所有知识有逻辑地、清晰地在脑中绘制成一份知识大纲。

  如果能做到及时的查缺补漏,把知识大纲中一知半解、不甚清晰的空缺填满补好,那么就像在大脑里装上了一个智能搜索引擎,搜什么有什么。

  林桐上辈子高考后,她那一届就有同学,高一和高二的时候在年级里的成绩是年排一百多位,虽然说不上差,但对比起其他尖子生来说还是平平无奇。

  但是那个在同学高二下学期和高三一整年,不知怎么了,突然开始异常刻苦地努力学习,把握好了一轮复习、二轮复习的关键时刻,尤其是查缺补漏做得特别好,同时不急不躁,心态平和,稳扎稳打,最后高考一下子赶超前面众多尖子生,考出了理科年级第17位的成绩,擦着分数线进了清华。

  林桐还记得当时高考完,她的班级群里除了聊谈亦的事情之外,很长一段时间都在聊那个男生,很多同学在群里既佩服又懊悔自责,后悔自己高三的时候要是像那个同学一样就好了。

  那个同学甚至成为了后面几届重点班老师用来激励学生的经典榜样。

  老师们经常在班上苦口婆心地劝大家要好好把握时间,每天都要做到心中有数,不留遗憾:“大家一定要重视一轮和二轮复习,这两轮复习只要做得好,最后高考成绩比现在的成绩高出几十分是完全有可能的!前几届就有同学和你们一样,高一高二成绩也很普通,最后就是靠什么,靠一轮、二轮的复习考上了清华。”

  “一切皆有可能啊同学们!把每天的时间都好好利用起来,查缺补漏,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林桐上辈子也是吃过一轮、二轮复习的亏的人。

  因为毕竟要复习所有的考纲知识,知识繁多复杂,学起来难免枯燥乏味。

  林桐一开始还像打了鸡血一样,每一门课都认认真真听讲,下了课也会把复习资料上的知识填空、课后习题写完,但时间一长,她就忍不住松懈偷懒,什么上课觉得太简单就不听啦,作业觉得自己会做就不写啦,不会的题目又觉得太难以后再研究啦……

  总之状况百出,最后一轮复习结束,进入二轮复习加强训练的时候,她就发现,她总是这里也不会,那里也不会,但这些知识都是在一轮复习提过的,只是她当时走马观花,轻轻一扫忽视而过。这导致她不得不晚上开“夜车”,恶补这些不会的知识点。

  这样拆东墙补西墙,长久下来,她左支右绌,分身乏术,心力憔悴。

  ……

  回想起上辈子这个时候的悲惨经历,林桐暗中下定了决心:说什么她这辈子都要认认真真进行一轮和二轮复习,不能重蹈上辈子的覆辙。

  只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大道理每个人心中都懂,但要真正做到,需要足够的耐心和毅力。

  特别是知识那么多,学起来很容易产生疲劳心理或厌烦心理。

  林桐慢慢琢磨出几招法宝来——

  一是鼓励式学习。

  进入一轮复习后,她和何诗瑜每天早上一起上学的时候,经常一进校门,就开启“花式夸夸”大法,什么“今天的你很棒”、“新的一天要继续努力哦”、“学完今天就是胜利”……各种心灵鸡汤一锅乱炖。

  有好朋友可以鼓励自己,可以在郁闷的时候开解自己,能缓解不少高考复习过程中的压力。

  二是不断改变方式进行学习。

  比如背知识点,林桐一开始只会捧着一本复习资料,从头一字一字背到尾,这样很容易背到一半就觉得枯燥无聊,思绪神游,最后时间过去了,但知识点没进脑子。

  后来她就尝试着变化各种方式,例如她以前经常坐着背,那她就试着站起来背书,或者在走廊里边走边背;以前是默背,不出声,后来就改成读出声来,让耳朵听到知识从口中念出来的声音;以前是自己一个人愣背,后面就改成和身边的宋可莹等同学互相考着背,你问我一个知识点,我问你一个知识点……

  晚上回家的路上,她甚至还给何诗瑜出题,一类题她们可以讨论一路,最后总结出一套类似题型的解题套路……

第120章 数学竞赛

  窗外的知了越叫越响,阳光愈发热烈,大把大把地透过玻璃窗洒进教室里,校园里苍翠欲滴,满眼都是浓郁的绿色,夏日渐浓。

  实验班,教室里的同学少了许多,林桐偶尔学累了环顾四周,随意一瞥便能看到不少空座位——

  实验班有很多学五大学科竞赛的同学,从高二下学期开始,他们慢慢就会离开学校,去各地比赛,初赛、省联赛、决赛、甚至是国际比赛……

  这是一条不同于高考的道路,从初赛开始,他们蛰伏已久的利剑终于可以出鞘。

  6月份,数学竞赛的预赛在a市举行。

  那段时间,实验班里学数学竞赛的谈亦、吴逸等人除了白天上课之外,其他时间都看不见他们的人影,林桐听宋可莹说他们被竞赛老师赶去准备竞赛了。

  然后到了暑假。

  过了预赛,他们接着就要准备9月12日的省联赛。

  在省联赛的考试后可以确定省一及省队名单,其中省队成员有资格参加全国决赛。

  所以整个暑假,高二全年级紧锣密鼓地进行暑期补课时,这些学竞赛的同学被学校竞赛老师带去参加培训,为下一步省联赛做准备。

  谈亦到h市的时候,正是晚上十点半。

  从飞机窗向外看去,机场灯火通明,宽阔的停机坪上还有不少飞机停靠着等待起飞。

  实验班加上他,总共有八个学数学竞赛的同学,全年级则有近二十个。

  这些人里,有人像谈亦一样,因为喜欢数学,将来想学数学专业才走上数学竞赛的道路,有人则是想通过在数学竞赛中拿奖,为之后的高校自主招生获得一些砝码——

  当然,后者占大部分,所以他们的学习重心并不是竞赛,而是高考。

  但像谈亦,无论是老师还是父母,都觉得他应该是走竞赛保送这一条道路了——

  智商高,喜欢数学,是个学竞赛的好苗子,目前的竞赛成绩也很优秀,可以试着冲一冲决赛,拿个奖牌,最后和高校签下保送协议。

  也正因为如此,他要付出比旁人更多的努力。

  别人好歹还有一条高考的退路,他呢?大部分的学习重心都倾置在了竞赛上面,如果竞赛不能拿到什么好成绩,他再回到正常的高考赛道,准备高考,从时间上来说,会比普通学生难上太多。

  谈亦单手拉着行李箱下了机场大巴,进了酒店。

  竞赛老师龚自明招手喊着大家聚在一起:“同学们,明天开始上课,记住啊!待会回去早点休息,接下来一个多月的培训会很辛苦,大家要注意身体。”大家应是。

  自从正式开始准备数学竞赛之后,谈亦就没有跟着祁青学数学了——

  学习数学知识和准备数学竞赛毕竟还是有区别的,如果要在数学竞赛中拿个好成绩,还是要靠专业的竞赛老师,他们对数学竞赛的知识重点、培训方式更了解。

  这个暑假谈亦他们要在h市进行数学培训,为9月份的省联赛做准备。

  h市,在寒暑假,几乎是全国所有竞赛生的聚集地。

  各个酒店都住满了从全国各地赶来进行竞赛培训的学生,竞赛培训的内容也涵盖五大学科竞赛:数学竞赛、物理竞赛、生物竞赛、化学竞赛和信息学竞赛。

  原因无他,h市有很多有名的培训机构和培训老师,其中不乏往届的竞赛奖牌获得者——由专业的人来讲课,肯定比学生们待在学校里闷头复习有效。

  所以一到寒暑假,准备竞赛的同学们由学校组织,纷纷由各地奔向h市,封闭式训练一个多月,在专业培训老师的讲授下,对竞赛知识的掌握水平能获得质的提升。

  谈亦和吴逸一个房间,他们俩从龚自明那拿好房卡,就拉着行李箱上楼了。

  进了房间,插上房卡,整理好行李,洗漱……等一切做好,已经是凌晨一点了。

  城市并没有早早入睡,从酒店的落地窗往外看,远处的建筑物鳞次栉比,街道上车流不断,灯火辉煌,繁华无比,夜生活才刚刚开始。

  吴逸洗好澡,拿着毛衣擦拭着湿发从卫生间出来,就看见谈亦穿着一身简单的白t恤和黑色睡裤靠在床头。

  他似乎刚刚吹完头发,微干的黑发细碎而凌乱地散在额前,微微遮住了他的俊眉。

  他眼眸低垂,神色淡淡地看着手中的竞赛书,橘黄色的床头灯下,灯光将他分为明暗两面,在亮处,他的眉眼惊人的漂亮,平日的清冷在氤氲水汽中平添几分慵懒。

  吴逸走到自己的床上坐下,拿起床头柜上的手机解锁低头看了眼时间,凌晨一点多。

  他抬头看谈亦,问:“谈哥,你还看书吗?”

  “嗯,”谈亦应了一声,他的嗓音低沉,混着点洗漱带来的水汽的含糊,“在飞机上睡了一觉,现在不太困,打算再看会书。”

  “哎,刚刚坐飞机我太紧张了,全程都盯着窗外,现在困得要死……那待会我吹干头发就关我这边的床头灯睡觉了啊。”吴逸说。

  谈亦颔首应好。窗外夜色沉沉,远远可听见车流穿行而过时的微弱声音。

  酒店房间内,吴逸翻了个身,床铺发出吱呀的一声后又归于寂静。

  谈亦静静地看着书上的内容,似在沉思,半晌,那双骨节分明的手才轻轻地翻过一页,他继续凝眉边看边思考。

  ……

  主攻高考的同学在聒噪的蝉鸣声中奋笔疾书,一遍又一遍地把课本上的知识翻来覆去地看,习题册上黑笔和红笔的印迹交织,抽屉里考过的试卷越积越多,错题本写满了厚厚的一本又一本。

  抬头,是讲得唾沫横飞的老师,用红色的粉笔点着黑板语气铿锵有力地强调着重点。

  准备竞赛的同学则在集训的房间里,听竞赛的老师在黑板上画下复杂的图形,写下冗长的解题步骤,然后埋下头去皱眉思考。竞赛题一套又一套地刷,竞赛书看了一遍又一遍,翻到卷边折角的程度。

  这个盛夏,所有人都在为自己的未来而拼搏努力。

第121章 好消息

  9月底。

  燥热难耐的“秋老虎”过后,夏日的余热仍未退去。同学们学习疲惫之余,在堆起的复习资料间向窗外看,偶尔见到几片缓缓掉落的树叶,才恍然间意识到:秋天来了。

  高三的生活乏善可陈,除了学习,还是学习。娱乐活动几乎为零,和同学在午饭、晚饭间的交谈聊天成了唯一可以消遣的东西。

  下午放学,林桐和何诗瑜、宋可莹一起去食堂吃饭。

  一进第一食堂的大门,热气扑面而来。人声嘈杂,饭菜的香味扑鼻,猛地勾起了她们肚子里的馋虫。

  学习越紧张,林桐就发现自己越容易感到饥饿,由此可见复习阶段的脑力活动的强度有多大。

  排队,打饭,然后找空位坐下。

  林桐顺手帮何诗瑜和宋可莹拿了筷子和勺子,端着饭到了找到的空位处递给她们俩,这才坐下。

  入嘴的第一口饭,永远是最香的,林桐夹了一筷子土豆丝,合着饭咽下,瞬间觉得什么烦恼忧虑都没有了。

  林桐:果然人的本质就是吃吃吃。

  三个人闲聊着,但复习的生活着实枯燥无聊,聊来聊去都是学习的事情。

  林桐一边聊天一边百无聊赖地四处乱看,忽然和路过的许琛对视了。

  林桐和他打招呼:“班长!”

  许琛也朝她和宋可莹挥手:“嗨!林神!宋神!你们也来一食堂吃饭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