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妹非要和我换亲 第158章

作者:猫说午后 标签: 天作之合 重生 甜文 爽文 穿越重生

  谢尧臣又捏捏儿子的鼻子,对宋寻月道:“左右投了个好胎,委屈自己做什么?是不是呀金金?”

  谢泽看了看意见相左的爹娘,忽地伸手去抱宋寻月,要往宋寻月怀里窜,并朗声道:“金金听娘亲的!”

  谢尧臣顺势将儿子交给宋寻月,点点他,佯装嗔道:“小白眼狼。”

  宋寻月笑笑,低头看向怀里的儿子,问道:“这几日教你的,怎么给阿翁和祖母行礼,都记熟了吗?”

  谢泽点头:“都记熟了。昨晚跟着爹爹又练了好多遍。”

  宋寻月欣慰应下,摸着儿子的脑袋道:“那就好,等下咱们要先进宫,先去拜见阿翁和祖母,金金可不要出错哟。”

  说话间,马车驶进了京城里,谢泽从车窗中见着高大的城门,眼露震惊,立马从宋寻月怀里窜了下来,跑去窗边的椅子上跪下,扒着窗框往外看,惊叹道:“爹爹娘亲,京城的城门好高,好大!”他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宏伟的城门。

  谢尧臣和宋寻月相视一笑,起身坐去了儿子两侧,宋寻月对谢泽道:“咱们的家就在京城,以后要在这里常住。”

  马车进了城,城内是大魏所有城池都不曾有的繁华,街道两边琳琅满目,往来人众摩肩接踵。

  尤其今日又是盂兰盆节,官员们也都休沐,城中有好几处庙会和佛法事,还有神仙出街的队伍,各种杂耍表演,小谢泽都看呆了,见什么都新奇。

  宋寻月和谢尧臣,便耐心的陪在儿子身边,解答他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问题,两个人面上皆是幸福的笑意。

  谢泽闹着想去玩儿,但得先进宫,夫妻二人只好跟他讲道理,并承诺一出宫就带他来玩,谢泽这才依依不舍的回到爹娘怀里。

第161章

  但像您这般玩成‘状元’的,绝对独一个

  马车一路通过御街, 往宫门处而去,往来行人霎时绝迹, 取而代之的是戒备森严的御林军。

  小谢泽趴在窗边看着, 一双小眼睛都忘了眨,远处恢宏大气的宫殿,眼前训练有素,戒备森严的将领, 谢泽都看呆了, 只觉自己喘气大点都不合适。

  原来这就是皇宫, 是他的阿翁住的地方, 阿翁的家好大啊……

  一家三口乘马车至内宫门外, 一同下马车,准备步行前往。原本该是乘辇入内,但谢尧臣和宋寻月考虑到需要给儿子适应一下, 便选择了步行。

  勤政殿好几位眼熟的公公, 皆已候在内宫门处, 一见谢尧臣一家三口,忙笑着行礼:“拜见王爷,拜见王妃,拜见世子殿下。”

  谢泽记着爹爹的嘱咐,先受了一众公公的礼,又觉得自己今日心情还不错, 于是拱手还礼。

  众太监见状, 立时被谢泽弄得惶恐不已, 连连拜退, 惶恐道:“世子殿下可不敢给臣等行礼, 臣等受不起啊。”

  嘴上虽然这般说, 但心间难免对谢泽生出喜欢,不仅是因他行礼时憨态可掬的模样,更是因为他小小年纪,身上却见不着半点骄纵,竟是还会给他们这些人还礼。三大王和王妃,教子有方啊!

  谢尧臣和宋寻月看着谢泽笑笑,念及他年纪小,便没有多言,左右在京城的环境里呆一阵子,他就知道该怎么做了。

  谢尧臣和宋寻月一人一边,领着儿子的小手,一道走上宫道。

  而就在这时,迎面走来一名刚同皇帝议事毕出来的大臣,看着四十来岁的模样,一见谢尧臣,行礼道:“臣见过琰王殿下。”

  谢尧臣还礼,心知这些朝臣对他都没什么好印象,根本没打算多话,还过礼,便准备继续往里走,怎知刚重新牵起儿子的手,却听那位大臣道:“王爷外出数年,所获颇多啊。”

  谢尧臣面露不解,看向那官员,见他眼底隐有欣赏之意,以为自己看错了,只笑笑道:“确实收获不少,父皇还在等本王,先走一步。”

  那官员再复行礼,谢尧臣点头笑笑,带着妻儿离去。

  宫道上还有几位大臣,零零散散的坠在方才那位大臣的后面,想来是一道同父皇殿里出来的,但是走路快慢不一,宫道上走了一串。

  又往前走了一段,谢尧臣又遇大臣行礼,行礼后,谢尧臣复又从这位官员脸上瞧见欣赏之色,那位大臣笑道:“王爷文采甚好,着实叫臣惊喜。行至瓜州时的那段景致描写,私以为文采最好。”

  谢尧臣眼露疑惑,此话何意?他写给父皇的家书,父皇拿给这位大臣看了?

  正疑惑间,那位大臣行礼道:“臣告退,不打扰王爷与陛下团聚了。”

  望着那位大臣离开的背影,谢尧臣满脸不解,疑惑着看向宋寻月:“什么意思?”

  宋寻月同样不解,摇摇头道:“不知道。”

  谢尧臣跟着问道:“父皇把家书给这大臣看了吗?”

  宋寻月寻摸着回道:“许是……”

  又往前走了一段,迎面又撞上几个大臣,果然不出他所料,各个面上都同前两位一样,见他已不再是当初在京中时的疏离客气,而是多了分真挚的欣赏,似是很愿意和他搭话。

  谢尧臣不由抽抽嘴角,这些言官,不是最讨厌他这种纨绔吗?怎么出去几年回来,京里这些官被夺舍了?

  谢尧臣正疑惑间,有位大臣道:“王爷这本《四海志》,可当真帮了臣大忙啊,若非如此,审折子时,臣也看不出地方那知县撒了谎。”

  又有一位道:“王爷五年多的心血,著成这本书,着实叫我等佩服。如今足不出户,倒是也能感受一番大魏的风采。”

  先说话那位大臣,又看了看宋寻月,叹道:“王爷和王妃的感情,也着实叫人羡慕,不失为一桩美谈啊。”

  谢尧臣和宋寻月听着这些话,面上迷茫之色愈发明显,彼此相视一眼,都从对方眼里看出浓郁的不解。

  谢尧臣转头看向两位大臣,问道:“敢问两位大人,什么《四海志》?”

  那大臣闻言愣住:“王爷自己写的书,王爷不知道吗?”

  另一位又道:“还是陛下亲自提的字呢,王爷这些年,每到一处,给陛下写回来的地志啊。陛下两个月前,便已命翰林编纂,成书《四海志》。”

  谢尧臣和宋寻月闻言,立时恍然大悟,原来父皇把他写的那些家书,编纂成一本书了?

  谢尧臣震惊不已!

  这还能成书?

  但眼下两位大臣在,谢尧臣反应极快,笑笑道:“二位大人说的原是这个,确实是本王所写,但本王今日刚回京,不知父皇所提何字,方才没反应过来。”

  两位大臣恍然大悟,笑着道:“王爷这本《四海志》,当真是我朝地志领域的瑰宝,佩服!佩服!”

  谢尧臣只好跟着笑,就说呢,这一路上撞见的大臣,怎么都对他改观了呢,原是因为《四海志》。

  是啊,他那些家书,合在一起,还真是一本《四海志》,他怎么没想到这点?还得是父皇。

  谢尧臣复又跟两位大臣寒暄了几句,这才继续带着妻儿往里走去。

  见人走远,宋寻月忙看向谢尧臣,诧异道:“你写给父皇的那些家书,被父皇编纂成一本书了?”

  谢尧臣缓缓点头,看向宋寻月,眼里满是难以置信,感慨道:“是啊,我竟然也著了一本书?”这可真是太过意外!

  宋寻月亦是不可思议道:“是啊,当时你写家书的时候,我可是半点没想到,那些家书描绘的内容,编纂到一起,会是一本《四海志》。”

  谢尧臣越想,越觉得父皇的想法绝妙!越想,越觉得这本《四海志》极有意义,他边想,边对宋寻月道:“一本详尽描绘地理景致,风土人情的书,这不仅能助本朝的人开阔眼界,最要紧的是,它能帮后世了解我朝,其最大的意义,不在本朝,而在后世。寻月……”

  听他唤自己,宋寻月转头看向他,只见他面上神色愈发不敢置信,看着她的眼睛道:“我好像,真干了件挺了不起的事……”

  宋寻月看着他这般神色,又惊讶,又不可思议,又不敢置信,着实有趣,噗嗤笑开。

  她看着谢尧臣的眼睛,意味深长的赞叹道:“王爷,都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但像您这般玩成‘状元’的,绝对独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厉害,着实是厉害。”

  宋寻月话音落,谢泽跟着又想起自己爹爹是一品大官的事,跳着蹦跶起来,朗声笑道:“爹爹厉害!爹爹最厉害!”

  夫妻二人闻言,齐齐低头看向儿子,一同笑开,谢尧臣看着谢泽这小模样,心头愈发喜欢,干脆俯身把谢泽抱了起来,捏捏他的鼻子,随后转头对宋寻月道:“《四海志》确实了不起,但我能意外做成这件事,全靠有个肯和我一起玩儿的王妃!”

  若无宋寻月,他岂会游历多年?即便游历多年,他岂会有儿子?没有儿子,又岂能体会到为父母之心,萌生给父皇母妃写家书的想法?不写这家书,何来如今的《四海志》?

  说到底,能有《四海志》,还得从他娶了位好王妃说起。

  谢尧臣心情愈发的好,单臂抱着儿子,另一手牵紧了宋寻月的手,一家三口愉快的往勤政殿而去。

  勤政殿内,皇帝和仪贵妃已等候多时,仪贵妃一直在殿门外等着,焦急的看着来路,心头反反复复只有一句话“怎么还不来?”

  而皇帝,则在殿里,边看书边等,他抬眼就能看着殿外的仪贵妃,朗声道:“你进来等吧,你站外头他们也不能早一步回来,不嫌晒?”

  这些年因着谢尧臣家书的关系,皇帝召见仪贵妃很多,也慢慢看见了她的好。前二十年他对仪贵妃未曾有过什么感情,反倒是如今,倒是越瞧越喜欢了,相处着反倒有点夫妻的味道。

  仪贵妃转身,看着皇帝讪讪笑笑,回道:“臣妾不晒,臣妾再等会儿。”

  说罢,仪贵妃继续张望,皇帝看了她一眼,见她没注意自己,不由也抻着脖子看去。

  而就在这时,忽听仪贵妃大喜道:“来了来了!”

  仪贵妃脚步微动,很想迎过去,但念及规矩,只好生生忍住,但心早就飞一家三口身边去了。

  皇帝闻言,即便刚才淡然如往常,但仪贵妃话音落的瞬间,他一下将书扔在桌面上,起身大步往外走去。

  福禄连忙跟着,满脸都是笑意,陛下好久没这么开心了吧?

  来到殿外,皇帝正见自己儿子,抱着一个小不点,牵着王妃的手,一道走上殿来。

  皇帝的目光立时便锁在谢泽面上,小不点正搂着自己爹爹脖子,脑袋靠爹爹脸上,仰着一张笑脸朝他们这边看呢。

  这便是他的小孙子?上天赐给大魏的祥瑞之子?皇帝不由捏紧了在衣袖下的手。

  谢尧臣一家三口,自是也瞧见了皇帝和仪贵妃,面上立时露出笑意,三个人脸上笑意,比晌午的阳光还要灿烂。

  来到皇帝和仪贵妃面前,仪贵妃已在抹泪,谢尧臣放下儿子,随后一家三口,同时跪地,拜行大礼。

  分别给皇帝和仪贵妃三个大礼行完,一家三口这才站起身,仪贵妃上前一把就握住了宋寻月和谢尧臣的手,叠在一起,盖在自己掌心中,带着哭腔道:“可算回来了,可算回来了……”

  皇帝看了看正忙着哭的仪贵妃,又见儿子正忙着安抚他母妃的眼泪,便低头看向谢泽,朝他弯腰伸手,眼里满是喜欢,哄道:“泽儿,可知朕是你阿翁?来,来阿翁这里。”

第162章

  天伦之乐。

  听见皇帝说话, 谢尧臣、宋寻月、仪贵妃三人都转头看了过去。

  谢尧臣目光落在弯腰逗孩子的皇帝身上,眉心微蹙, 经年不见, 父皇老了很多,面上也已出现疲惫之色,精气神远不如前。

  仪贵妃强自止住了泪,目光也落在谢泽身上, 一脸喜欢的看着他, 不住望他。

  仪贵妃着实没忍住, 转头对宋寻月低声道:“和老三小时候长得可真像。”

  宋寻月虽然没见过谢尧臣小时候长什么样, 但不提小时候, 便是现在,父子二人那也是相当的像。若按仪贵妃的话来看,看现在谢泽的模样, 基本就能知道谢尧臣幼时是什么模样?

  谢泽看着皇帝, 低头看了看皇帝伸来面前的手, 又抬头看向皇帝,只需看皇帝神情,便知皇帝很喜欢他。谢泽面上满是好奇,谢尧臣正准备提点他,却见谢泽歪着脑袋问道:“你就是我的阿翁吗?”

  皇帝闻言笑开,哄道:“是啊, 朕便是你的阿翁。”

  谢泽闻言笑开, 露出一排小白牙, 继续问道:“就是像李知府家的哥哥说的那样, 会比爹爹娘亲还疼金金的阿翁吗?”

  皇帝闻言微怔, 旁人家的祖父, 大多数确实会比爹娘更宠孙儿,但他是皇帝,国事繁忙,从前老大老二的孩子们,除了被带进宫拜见他的时候,他鲜少能像寻常人家的祖父一般,安然享受天伦之乐。

  皇帝望着谢泽眼里格外期待的神色,皇帝心微动。他明白,谢泽这孩子从出生开始,就跟着他爹娘在民间,他心间所思所想,包括现在对阿翁的期待,也是与寻常人家无异。

  稚子眼神澄净,他怎好叫孩子失望?

  念及此,皇帝冲谢泽笑开,声音都温柔了不少,缓着语气哄道:“对,朕便是会比爹爹娘娘还疼你的阿翁。”

  谢泽闻言,立时展颜笑开,直接越过皇帝的手,张开手臂扑进了皇帝怀里,吊住皇帝脖子,欢喜道:“阿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