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空间:糙汉的穿书娇气小知青 第138章

作者:捉刀小情书 标签: 穿越重生

总觉得这种场景有点不太健康。

于静姝神色的变化,霍旬都看在眼里,于是活学活用,抱小孩似的,轻轻松松地把于静姝从椅子上挪到自己怀里,下巴蹭着于静姝的颈窝,低声问道:“你在想什么坏事,阿姝?”

这回轮到于静姝招架不住了。

也不知道男人是不是在这种亲密的事上都无师自通,霍旬似乎在这些事上很会抓重点,几次下来,就把她的喜好拿捏的死死的。

而且这人在这些事上还没什么羞耻心,知道她喜欢什么,就明晃晃地勾引她!

目的就是骗着她一起沦陷!

唔……诡计多端的男人……

这是呼吸被掠夺之前,于静姝脑海里浮现的念头。

……

于静姝站在洗手盆前,对着镜子看了一眼脖子上的痕迹,嗔怪地瞪了霍旬一眼。

果然男人在这方面没有得寸进尺就是手下留情了,根本没有含蓄可言!

尤其是懂兵法的男人。

拿腹肌勾引她只是为了诱敌深入罢了!

于静姝洗完手,十分痛心地看了一眼自己发红的手心。

造孽啊!“罪恶”只有零次和一万次的区别。

她当初为什么要一时冲动?

咳!不过看着某人沉醉其中的表情,确实还是有点成就感的。

就是时长还是可以适当缩短一下,人年轻的时候还是不要太猖狂,以免老了现世报。

幸亏于静姝现在还不知道,等她结婚以后,某人的猖狂比现在夸张多少倍,否则她现在也不敢在霍旬面前这么撩拨他。

眼下,于静姝气焰还十分嚣张,洗过手,就开始使唤霍旬。

“我听说山上好多蘑菇和野果都长成了,我要吃松伞蘑,还要吃野山楂!”

霍旬一脸餮足地从后面把人抱住,说道:“想吃山楂?我去给你买别人种的,山上的太酸,不好吃。”

“就要酸酸的,做果丹皮才好吃呢!还要山上那种酸甜的海棠果,山丁子,做成果泥果酱,冬天没胃口的时候就拿来涂面包吃。”

于静姝眼睛亮晶晶的,“我听说咱们这边山上还有灯笼果呢!那个做果酱也很好吃。”

果园的水果种类是固定的,市场上几乎不售卖的水果,于静姝的果园里也没有。

她所说的灯笼果,也不是菇娘果,而是一种长在树上的小浆果,学名叫做醋栗,有的地方也叫鹅莓,国外的人非常喜欢用这种水果来做果酱,国人反而不太经常吃。

于静姝的话,又勾起了霍旬之前的猜想,他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忍不住心底的担心问道:“阿姝,如果不吃水果,你的身体是不是会不舒服?”

第213章 为你考虑万分之一的可能性

于静姝理所当然地说道:“长时间不吃水果当然会不舒服了,人要补充必须的维生素嘛!”

说完,她看着镜子里霍旬认真的脸色,脑海中闪过一个片段。

“我买的这些对你不起作用吗?”

端午节之前,霍大哥好像确实说过这么一句奇怪的话。

而且那段时间,他也的确热衷于四处跑货运,给她带不同的水果回来。

于静姝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想到,自己已经被霍旬当成了一个不吃蔬菜水果就会陷入虚弱的小妖精。

要是知道他内心的真实想法,她恐怕还不知该作何感想。

只是即便如此,于静姝也清楚,霍旬可能察觉到了什么,于是便说道:“不光我要多吃蔬菜水果,霍大哥你也要多吃。其实很多人就是太缺肉吃了,才会觉得肉是最有营养最健康的东西,但这个观念是不对的,均衡饮食才是最有利于健康的。”

说到这,她掰着手指头给霍旬举例,“你看看,现在你、我、小檀姐,还有猴子他们几个,再加上李奶奶和惊蛰,身体都比以前好了,这就是均衡饮食的好处,有条件的情况下,就是要肉、蛋、蔬菜、水果、淀粉类的东西都吃一点,不能只吃其中一两种,其他的就长时间不吃。”

于静姝说的当然是有道理的,不过她也清楚,大家身体都好了,最主要的功劳还是来自于空间。

但这个秘密实在太匪夷所思,又难以解释,于静姝当然不会主动提及。

与其让霍旬总是纠结这件事,还不如让它变成一个美丽的误会。

霍旬若有所思地看了于静姝一眼,低声说道:“就像我的任务一样,我不会向你追问什么,但如果你需要什么,一定要告诉我。我不希望你受到伤害,阿姝。”

于静姝的表情忽然有点窘迫。

她转移重点的时候表现得很假吗?

怎么感觉霍大哥一点都没上当呢?

霍旬看出了她的心思,将她搂紧了一些,说道:“有关你的事,哪怕只有万分之一的可能性,我也要设想一下。我答应过你不会追问那件事,就不会追问,这是我主动答应的事,你不必有心理负担。”

言下之意,他倒是没有什么一眼看破人心的能力,只是会考虑到更多的可能性而已。

于静姝的心像是一下子被填满了,往后靠在霍旬身上,两只小手抓着他的大手把玩,“谢谢你,霍大哥。”

……

几天后。

于静姝和霍旬带着背篓去了山上。

只不过这阵子山上并不像平常那样荒无人烟,两人一路上山,还碰上不少村里人。

几乎每家每户,这段时间都有人上山采东西。

有一小部分家里相对过得比较好的,就和于静姝一样,上山是来采果子,采蘑菇的。

但剩下的大部分人,这阵子上山都是为了采药。

当然了,东北这边山上虽说是资源丰富,却也不至于野山参、灵芝随便捡。

除了特别有门路,有手艺找人参的行家,绝大多数人上山采药,采的都是常见的药材,譬如穿地龙、五味子、刺五加、川贝、山芝麻等等。

采药路上要是运气好,还能捡一些废弃的小野蜂窝,也是一种药材。

还有一些采蘑菇去供销社卖干货的,也会采一些猴头菇、羊肚蘑一类能卖上价的蘑菇,剩下那些家常吃的蘑菇,就留着自己吃了。

村里人之所以这个时间段来采山,一是因为这个时间段山上的东西多,二是距离上次大队分钱已经有挺长时间了,村里除了副业队,大多数人没什么来钱的途径,也只能选择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活儿,来攒一些钱。

毕竟中秋在即,阖家团圆的节日,也得有钱吃点好的。

于静姝和霍旬上山的路上,就碰上了四五个村里人,不过比起他们在近处摘果子,人家村里去采山的人,去的都是深山,和他们相遇的时候,这路也才走了个开头而已。

霍旬告诉于静姝,采山的人脑子里都有一个地图,以前经过的那些容易采到好东西的地方,他们都记得很清楚,而且这山上的东西也不是人人都能采的,方向感不好容易迷路的人,就挣不了这份钱。

只不过一般情况下,一户人家也不至于倒霉到所有人方向感都不好,家家户户的区别,也只是挣多挣少而已。

霍旬本来前两天就该带于静姝上山,只是他自己提前来山上看了一眼,发现很多东西还没熟,所以才延后了几天过来。

于静姝这次上山,主要是想采山楂的,她和方小檀在家里没事就鼓捣一些稀奇古怪的东西,这阵子因为在老薛家的旧物里翻出几个老式的做糕点的模具,就打算做点山楂糕、果丹皮什么的,自己亲手做的干净,吃起来也放心。

霍旬带于静姝来到一棵大山楂树底下,才终于停了下来,说道:“这棵树结得果子大一些,那些小的里头都是核,没什么可吃的。”

说着,三两下就爬到了树上,从高处折了两支果子长得最好的,扔了下去,看得于静姝心惊胆战的。

“下次不许上蹿下跳的,底下的又不是摘不到。”

霍旬难得像个毛头小子似的,笑着说道:“这才多高,等秋天的时候给你摘松塔,新鲜的烤出来,比外头卖得那些松子好吃多了。”

于静姝板着小脸,“我又不差那几口东西,没必要的风险还是不要冒,我看这边的松树都高得吓人,没事爬那个干什么?”

正想再说几句,转头却看见了背着背篓上山的汪敏真。

“汪婶子,您也上山啊?”

林家现在两个姑娘在副业队,按理说也不缺钱,于静姝以为林家这次不会有人采山呢!

“采点五味子回去泡酒喝,要是心慌睡不着觉,喝点这个就能睡着。”汪敏真和于静姝说了一句,又看向霍旬,随口问道:“我看你家那房子也盖得差不多了,预备啥时候上梁啊?要是缺拉梁的,就叫我家凤友去帮忙。”

乡下盖房子上梁是大事,讲究起来几乎和娶亲不相上下,为了图吉利,不仅得选好日子,帮忙上梁还得请八个父母健在、身强力壮的小伙子,就和新娘子嫁人时得请全福人差不多。

霍旬客气地回道:“预备八月节之后再办,到时候再去麻烦婶子。”

“那你可得好好挑日子,我看八月节后头好日子不多,挑太晚了这房子年前可住不上了。行了,我先上山了,有啥事你们到时候上我家找我去就行。”

汪敏真热心肠地嘱咐了几句,就往山上走了。

于静姝眨巴眨巴眼睛,才知道乡下盖房子还有这么个习俗,于是有点好奇地问霍旬道:“霍大哥,这个上梁,是不是还得办酒席啊?”

第214章 大队摘瓜

“是要办酒席,到时候封几个红包,请村里的婶子帮忙做饭,不用你自己忙这些。”

霍旬和于静姝毕竟还没有结婚,上梁的事不好让于静姝跟着一起张罗。

他上次带于静姝去看玉米地,也是自己去民兵队长那里领的子弹,回家的时候又是清晨,具体是谁和他一起去了地里,村里人也不清楚。

但上梁不一样,上梁的时候,无论是帮忙的还是随礼的,都会留下吃饭,还有不少看热闹的孩子,也会在周围,于静姝要是这时候充当女主人张罗这些,被村里年纪大的人看见了,没准私下里还要议论她恨嫁。

这种不利于于静姝名声的事,霍旬当然不会让于静姝去做。

况且那么做多人的饭,可是个累活儿,请人做饭也不过是多花点钱,霍旬自然就更不可能把摆酒招待宾客的事交给于静姝了。

于静姝心想做饭的事自己确实也包揽不了,于是又问道:“那拉梁的人你找好了吗?需要多少人啊?”

“一共要八个人,猴子他们三个、知青院的莘学儒、彭永军、宋志飞三个,加上老林家的凤友,已经有七个了,等过几天再找一个就行了。”

霍旬看于静姝对这些感兴趣,就把乡下这边上梁的习俗告诉了她。

诸如房梁上要系红布、上梁前一天就要摆瓜果祭梁,还要放鞭炮,上梁之后,还要撒一些糖果、瓜子花生一类的东西,图个吉利等等。

霍旬自己是不怎么信这些的,不过这是乡下的风俗,避免不了。

就像现在虽然不许封建迷信了,也没见乡下哪家人不给祖坟烧纸,过年不祭灶王爷的。

只要别太过铺张,村里的老风俗,一般是没人多管的。

“一个红包要包多少钱啊?”于静姝虽然了解这个时候的物价,但毕竟还没有亲自操办过类似的事。

而且原主外婆去世时,因为儿女都不在,丧事也没有大办,来参加葬礼的也都是一些年纪很大的老朋友,私底下送的东西也都是有纪念意义的老物件儿,很难衡量价格。

于静姝估摸着,在乡下办个喜事,应该不至于出手那么阔绰。

“三到五块就行,再多村里反倒容易传闲话。”

这年月大家都不宽裕,即便是随礼,随份子钱的也少见,多数是带点东西过来,或者几家一起凑钱,买个像样的礼物,并不像后世动辄村里喜事集中的月份,都恨不得能把人的钱包掏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