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空间:糙汉的穿书娇气小知青 第193章

作者:捉刀小情书 标签: 穿越重生

“看来方家和莘家已经商量完结婚的事了。”于静姝抬头看向站在自己身边的霍旬,“小檀姐这学期应该还不会办婚礼。”

“信里说婚礼的日期了?”

“没有。”于静姝促狭地笑了一下,晃了晃手里的信纸,“方叔叔这人说话还挺含蓄的,说小檀姐和莘学儒是借住在这里,不用特地给他们安排一个院子,让我们放心把东西厢房租出去,让他们俩一个住在东耳房,一个住在西耳房就好。”

四合院的正房一共是五大间,除了中间待客的堂屋之外,东西两边各有一个比较大的卧室和一个书房,再往两边,才是比正房矮一些的房间,因为远远看着像是两只耳朵,所以才叫做耳房。

这两个房间肯定不如厢房大,但因为在正房的两端,所以各有一个和厢房临近的小院,方小檀和莘学儒一人住一个耳房,其实就相当于住在两个不同的院子里。

这样一来,两人自然就不可能背着别人做点什么小情侣才能做的事了。

所以于静姝才说这两人这学期应该是结不了婚。

等方小檀来的时候,果然验证了于静姝的猜想。

“我这个房间,是不是我爸建议你安排的?”方小檀没好气地跌坐在床上,气鼓鼓地说道:“本来我们俩就没打算住一个院子,我爸这么一说,说得好像我和莘学儒要做什么见不得人的事似的!”

“你们两个毕竟都谈婚论嫁了,叔叔又不在北京,担心也正常。”于静姝给方小檀冲了杯奶粉,说道:“作为父亲,他肯定是怕你吃亏的。说句不好听的,万一真发生了类似的事,就算莘学儒和他爸妈不说,他家里那边的亲戚,也难保没有人说你闲话。”

因为鲜牛奶比奶粉要难买得多,于静姝近来在其他人面前,都是用工坊里的奶粉冲牛奶喝。

这样既能喝牛奶,又不会引起别人的怀疑。

方小檀也只是抱怨一句,听了于静姝的话也没反驳,而是一把抱住于静姝,说道:“阿姝,我们两个又能一起生活啦!你结婚这半年多,我都想死你啦!”

两句话,说得门外两个男人的脸都黑了。

霍旬和莘学儒对视一眼,埋怨的情绪都很明显。

能不能把你媳妇拉开?

第313章 国营饭店偶遇校友

当然,霍旬和莘学儒还没有小气到看见于静姝和方小檀拥抱就吃飞醋。

真正让他们有危机感的,是方小檀所说的话。

而且事实证明,两人的危机感并不是空穴来风。

第二天,方小檀就拉着于静姝,去了王府井大街,做了女孩子们凑在一起最爱做的事——买买买、拍拍拍。

总之是压根没什么时间搭理自己的另一半。

“莘学儒!我和阿姝还要在这里拍一张!”

莘学儒手里拿着相机,和拎着一大堆东西的霍旬对视了一眼,颇有些难兄难弟的意味。

于静姝和方小檀不仅在王府井百货买了很多东西,期间还去了天安门广场和文化宫。

到了中午,四个人才去了文化宫附近的国营饭店,点了几个喜欢吃的菜。

方小檀兴致勃勃地计划着接下来的行程,“要不咱们下午去新华书店看看吧!现在天这么冷,去颐和园也不能坐船,还不如等天暖和一些再去呢!”

于静姝没什么意见,就说道:“也不知道现在书店有没有英文书,你在外语学院,课外书还是读英文的好一点。”

“要是有我肯定要多买点。”方小檀白了莘学儒一眼,指着他对于静姝说道:“你不知道他看得那些书有多吓人,全是什么谋杀案,有一本无人生还,看得我好几天想起来还起鸡皮疙瘩!”

莘学儒想起方小檀和他一起看书时,躲在他怀里还忍不住偷偷接着看的样子,又想笑又不敢笑,只能竭力维持平静的表情。

“对了,阿姝,你有没有要买的书?”

于静姝有些为难地说道:“有倒是有,就是怕买不着。心理学方面的书市面上几乎都没有,我估计我想看的书,基本都在校图书馆呢!得等借书证办下来了,才能进去看。”

“是不是也得看原文书呀?”

“是啊!国内没有几个人会去写这方面的书,主要还是国外在研究这个。像是比较新的论文和研究成果,恐怕只有国外的期刊上才能看到。这种论文,要是等别人翻译,恐怕要等好几年呢!”

方小檀还想再说什么,这时邻桌一个年轻女人看着于静姝,出声问道:“同志,你是不是北大的新生?”

这年头有心理学专业的学校不多,于静姝提起心理学,对方便猜到她是北大的学生。

于静姝闻声转头看向邻桌,发现是一个年轻女人,带着一个三四岁的小姑娘。

两人桌上没有别的东西,只有一双筷子和一大一小两个碗,看样子是点了一碗阳春面,两人分着吃。

于静姝猜测对方应该是带孩子上学的女知青,而且极有可能是自己的校友,便点头说道:“是,同志你也是过来报到的?”

年轻女人点了点头,有些局促地理了一下头发,看着于静姝,小心翼翼地问道:“同志,我刚才听你们说话,好像是来到北京好几天了,我想和你们打听打听,你们是在这有亲戚,还是自己租得房子?”

女人说完,发现于静姝脸色有点不对劲儿,连忙解释道:“你别误会,我不是坏人,我就是急着找个住的地方……我现在带着孩子住在招待所里,四人间一张床一天就要八毛钱,学校宿舍还不一定让带着孩子住,所以我才这么着急找落脚的地方。”

于静姝下意识转头看了一眼霍旬,然后才和女人说道:“北京这边房子一向不好找,你来之前没先打听打听吗?”

“我因为家里出了点急事,来得仓促,之前本来也打算先找到房子再带孩子过来的,只是事发突然,没来得及。”

女人不知想起了什么,眉头不自觉地皱了起来。

于静姝看饭店里还有不少人呢,也不是谈事情的地方,就对女人说道:“同志,我们吃完饭要去新华书店,要不一会儿你跟我们一起逛逛?”

女人知道这是租房的事有眉目了,连忙点头答应了。

她怀里的小姑娘也很乖巧,虽然一直眼巴巴地看着碗里的阳春面,但也没有在大人说话的时候吵着要吃。

等大人说完了话,她才拉了一下妈妈的袖子。

于静姝看这一大一小不像是那种不好相处的人,心底的疑虑也打消了一半。

等吃完饭出了国营饭店,往新华书店去的路上,于静姝才仔细问起了女人突然来到北京的原因。

毕竟才刚认识,不知根不知底的,于静姝也怕万一对方做了什么违法的事,亦或是欠了巨款之类的,日后派出所再找上门来,那麻烦可就大了。

女人也意识到于静姝有所顾虑,便说道:“我家是廊坊那边的,前阵子被本地的一群地痞流氓给盯上了,我哥怕我待在家里出事,就让我和孩子提前来北京了。”

不等于静姝接着问,女人又说道:“我之前下乡的时候嫁过人,回城之前离了,前夫在我家那边有个远房亲戚,所以才使坏撺掇小流氓去我家闹。不过你放心,他们没那么大能耐,不会追到北京来的。”

于静姝倒不怎么怕什么地痞流氓,毕竟她和霍旬在一起,平时上学放学也是一块,要真有流氓敢来,霍大哥百分百能让对方体会一下做孙子的感觉。

她比较在意的,是眼前的女人是不是真的离了婚,“你这个婚确定离了吗?要是确定,我就带你去看看房,要是不确定,我可不能掺和别人家的家务事。”

“我确定!”女人听说于静姝真有房子要租,不由喜出望外,声音也有些高了,“我这有生产大队开的证明,还盖了公章,你要是不信,我还有大队部的电话……”

于静姝接过证明看了一眼,看到上面的名字,说道:“你叫耿兰,这孩子叫什么?”

“孩子跟我姓,叫耿思雅。思雅,快叫叔叔阿姨!”

“我叫于静姝,这是我丈夫霍旬,这两个是我的朋友,方小檀和莘学儒。”

耿兰连忙又和其他三人打了招呼,几个人这才算是正式认识了。

于静姝这时才想起了自己一直没来得及问的问题。

“对了,耿同志,你开学要去哪个系报名?”

第314章 开学

“经济系。”耿兰回答的时候,还有点不好意思。

实际上,在计划经济时代,国内的经济是很落后的,工农兵大学生也很少有人会被推荐去念这个专业。

耿兰自己报了这个专业,在别人眼里,当然是很不正常的。

她离开家之前,街坊邻居还传言,说她是考不上别的专业,才被调剂去经济系的。

但耿兰本人当然知道不是这样,她当初报的就是这个专业。

“经济系?”于静姝若有所思地看了耿兰一眼,说道:“挺好的,这个专业很有前景。”

耿兰听见,只以为于静姝是在客套,几个人进了新华书店,就开始挑书了。

出书店的时候,几人每人手里都拿着一两本书。

“阿姝,你看的这个是什么呀?”

“是最近恢复出版的杂志,《心理》,国内好像也没有其他杂志会刊登心理学的东西了。不过我刚才翻了翻,发现里面都是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和苏联心理学家巴普洛夫的理论,弗洛伊德和华生的基本没有。”

这时耿兰说道:“现在确实没以前那么严了,我还买到了一本这个。”

于静姝顺着耿兰的手看过去,看见一本书,叫做《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

她心里打了个问号,有关经济学的书,她大多都看过,怎么不记得有这一本?

耿兰看于静姝疑惑的样子,笑着说道:“我要说它之前的名字你肯定听过,这本书就是《国富论》,就是……改了个名字。”

几人表情都有些微妙。

改名字的原因,大家当然都知道。

不过单从这本书的作者是个英国人,他的书却还能摆在正规书店里来看,很多东西确实是没有从前那么严格了。

几人走到公交站,坐了一段公交车,之后又步行了一里多地,才走到了四合院。

“你看看喜欢哪间房,东厢房比较大,一共有三大间,还配了个小房间做厨房。西厢房的房间稍微小点,就是有一个房间窗户和家具坏了,暂时不能住人,开春才能重新装修,其他的和东厢房差不多。倒座房那边也能住,只是厨房和厕所是公用的。”

耿兰其实最喜欢东厢房,但东厢房的面积大,房租肯定更贵,她上大学,虽然每个月有助学金,但肯定没有工人工资高,现在手里这些钱,还是家里哥哥和父母省下来资助她的,当然不能大手大脚。

所以最后,耿兰还是略过了东厢房,选择去问可能会压价的西厢房和倒座房的租金。

“西厢房一个月租金是十块,倒座房一间是三块五,水电全包。”

这年头租房的租金一般都不高,原则上如果是公租房,每个月房租的上限大概就是一个家庭月收入的5%。

为了避免麻烦,于静姝私人租房也不会比这个上限高出太多。

西厢房之所以定价十块,也是因为北京住房紧张,一般家庭也住不上这个面积的房子。

而且这还是因为西厢房有一间房窗户和家具坏了,不然租金还会更高一些。

耿兰知道这个价钱已经不算高了,况且现在在北京,就是想租房子,也很难找得到,她咬了咬牙,想着能租到怎么也比住招待所合适,况且四人间和自己住三间房肯定是没法比,便说道:“我租西厢房。”

“行,一会儿我写个租房合同,要是没什么问题,你今天就能去招待所把房间退了。”

于静姝很快就拟好了租房合同,两人各自签了字按了手印,耿兰就火急火燎地去招待所把房间退了,带着行李、领着孩子搬了进来。

自此四合院就有了六个人,不再像从前那么空旷了。

到了开学那天,四合院里的六个人全都出了门。

本地邻居都知道这天是北大开学,不免有些咂舌。

“看着倒是都像读书人,就是没想到学习这么好啊!”

“那个挺白净、戴眼镜的小年轻不是北大的,我前两天走路听见他和他对象说话来着,俩人儿不是一个学校的。”

“他俩是不是一个学校的,但那小子是清华的,我都听见了,说什么三月份才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