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空间:糙汉的穿书娇气小知青 第24章

作者:捉刀小情书 标签: 穿越重生

林凤芝眨巴着眼睛,拉开袖子,奶声奶气地说道:“我二哥没撒谎,来旺抢猪尾巴,抠我手。”

于静姝低头一看,火腾地一下就上来了。

眼前的手腕细得可怜,上面还有三个月牙形的伤口,皮肉都让抠下去一块,还往外渗血呢!

什么东西!一个男孩留那么长手指甲,抢不过就抠人家肉!

谁知道有多少病菌!

于静姝以自己从前的生活标准,在那心疼的要命,却忘了这时候的孩子都皮实,平时夏天乱跑,动不动就摔地上蹭破一大块皮。

就林凤芝胳膊上这伤口,大人都不当一回事。

那边汪敏真大获全胜,还觉得挺高兴,扬声冲俩孩子喊道:“凤军、凤芝,走,跟妈回家吃饭!”

于静姝这才回头看了一眼汪敏真。

不得不说,这汪婶子心可真大啊!

“婶子,等一下。”

于静姝爬上拉行李的马车,从自己行李箱里翻出一瓶碘伏,走过去递给汪敏真,低头看了林凤芝一眼,说道:“我看她胳膊上抓得挺严重的,还是上点药吧,免得感染了。”

这时候的人都爱用紫药水消毒,但那东西有致癌物,于静姝没敢买,就多花了点钱,买了碘伏,没成想刚下乡就派上用场了。

“不用!”汪敏真一看那瓶子,就知道那药水不便宜,哪好意思真接,于是说道:“我们农村孩子皮实,不碍事。”

但于静姝依旧坚持,“还是给凤芝擦一下药吧,婶子。”

汪敏真接收到于静姝清凌凌的目光,一时竟有些不敢拒绝,她转念一想,人家也是好心,哪能不识好歹呢?

于是接过药瓶,笑着说道:“那行,谢谢啊,等上完药我再给你送回来。”

其实汪敏真不是不疼孩子,但这时候养孩子都是这么粗糙,恨不得给口饭吃就行了。

而且这时候农村也没啥避孕意识,她家里孩子多,两个儿子六个女儿,就是想精心养孩子也没那个精力。

平时家里壮劳力还得上工干活呢!哪有空事事亲力亲为?

再说现在家里还有个小六刚一生日多,两虚岁,哪有空管几个大的?

于静姝也能理解自己汪敏真养那么多孩子不容易,但她觉得,现在她来了,就得慢慢转变林家人的观念。

不然养孩子像放散羊似的,尤其是女儿,到后来都找一些不着调的男人结婚,这辈子不就毁了?

可不是于静姝危言耸听,而是穿越之前,书里林家这几个女儿,包括林凤芝在内,最后就没一个嫁的好的,找的都是一些不靠谱的男人,不是好吃懒做,就是抠门小心眼儿一点不知道疼老婆,有的还家暴呢!

合着一家子姑娘,都是嫁到别人家当牛做马去了,凭啥啊?凭男的多长了二两肉,还是凭他们夏天不洗澡啊?

别人家于静姝不知道,但林家那几个女儿……

于静姝觉得,还是得养的娇气点,让她们知道对自己好点,别傻不愣登地到哪都找活干。

毕竟这几个女孩实在是太不娇气了,一辈子在别人家死命干活,到老了身体都不好了,尤其是老大和老三,不到四十身体就出了问题没了。

结果除了自己娘家人,婆家有人心疼吗?

没有!

别人于静姝可以不多管闲事,但林家毕竟对原主不错,就是冲着这份善意,于静姝也不能坐视不管。

于静姝看着汪敏真和两个孩子的背影,兀自想着心事,后头几个村干部已经开始张罗大家吃饭了。

“这事儿闹的,让大家伙儿看笑话了,来,大家也累了一天了,赶紧进屋吃饭吧!今天做的菜有油水,放的都是荤油,一会儿凉了该不好吃了。”

第34章 军大衣引起的风波

正主儿都走了,一群知青也没心思闹下去,听大队长一说,就顺坡下驴,跟着往屋里走。

大队长还特地走到于静姝旁边,替王翠萍道了个歉,“她大字不识一个,小于知青你别和她一般见识,回头我开会跟他们宣导宣导,不能让村里人传你闲话。”

其实大队长之所以这么客气,是因为于静姝身上那件簇新的军大衣。

实在是于静姝身上的军大衣太打眼了。

别人身上穿的仿制军大衣是黄绿色的,远远看着跟小鬼子似的,就于静姝身上这个颜色正,草绿色的,一看就是真货。

而且那些排长连长啥的,平时也得参加训练,就算有大衣也半新不旧的。

于静姝身上这件这么新,一看就知道她家里长辈级别高,不用在外头风吹日晒的。

周围的几个知青也都意识到于静姝身上那件军大衣是真的,难免对她高看一眼。

之前大家一路奔波,哪有空看别人穿的是什么?

现在倒是都有空看了。

这时候部队待遇好,当兵的时不常就能往家里寄点特供品,别的地方都弄不到的。

知青们下乡日子过得艰苦,谁不想想办法弄点好东西补补身体,像于静姝这种一看就有门路的,以后必然是别人巴结的对象。

于静姝芯子里毕竟不是这个年代的人,根本不知道一件军大衣还有这么多弯弯绕儿,只当是大队长客气。

反而是方小檀进屋坐下后,用胳膊肘拐了于静姝一下,问道:“你这衣服就是给你买软卧票的亲戚给的吧?”

“嗯。”于静姝点了点头,“是一个伯伯。”

看于静姝没有多余的反应,方小檀有点得意地说道:“看来你也有不知道的事啊!”

于静姝疑惑地看了方小檀一眼。

什么意思?

方小檀凑到于静姝耳朵边,悄声说道:“你看大队长对谁那么客气了?还不是看见你这件大衣了。”

“万一我家里亲戚是个普通战士呢?”于静姝好笑地问道。

一件大衣就主动示好,未免有点太心急了吧?

“怎么可能?你这是军官的制式。”方小檀很懂行地说道:“普通战士是单排扣的。”

于静姝恍然大悟。

也是,市面上仿军大衣肯定是优先仿军官的样式。

她之前看大家的仿军大衣都是双排扣的,还以为所有军大衣都这样呢!

这时方小檀掀开于静姝大衣的衣襟,说道:“而且你这件大衣的面料也贵,放国外都是拿来做风衣的。你看,里头是羊皮毛里的,你亲戚应该是东北军区的吧?只有那的军大衣才这么保暖,我听说这种大衣成本价都得一百二,要不是我爸在部队没什么门路,我都想让他给我弄一件呢!”

方小檀说到兴奋的地方,声音不免高了点,知青里有人就看不惯了。

“显摆什么……资本家大小姐。”

“你!”方小檀转头看见又是之前那个女知青说她们坏话,立刻就要站起来,被于静姝一把拉了回来。

“今天够乱了,再闹人家村干部还以为咱们故意找事呢。”于静姝低声劝了方小檀一句。

其实于静姝听见那个知青的话,还觉得挺好笑的。

一件衣服就能“荣封”资本家啊?那她穿越前自己和祖辈的事业都是白闯的?

于静姝不咸不淡地瞥了那个女知青一眼,也没红脸生气,就继续和方小檀说话去了。

然而对方看见她这副目中无人的样子,心里非但没觉得解气,反而更生气了。

装什么!不就是有个好爹!有什么了不起的?

似乎察觉氛围不太对,村支书站起身来,张罗道:“先向大家自我介绍一下,我是咱们利业村大队书记,我叫杨树生,以后大家生活上遇到什么困难,都可以找我老杨说几句。”

村支书虽然自称老杨,实际上却只有二十八岁,是村里少见的文化人,念到高中毕业才回来做村官,媳妇还是镇小学的语文老师,一家子在村里都算讲究人。

“现在有请咱们大队长说几句。”杨树生介绍完自己,把话头扔给了大队长。

大队长哈哈笑了两声,站了起来,“我叫梁爱民,是咱们利业村大队的大队长。”他指着民兵队长,说道:“这是我弟梁爱国,是咱们这的民兵队长,以后大家要是遇上坏分子,找我弟就行。那什么……也请妇女主任讲两句?”

妇女主任等大队长坐下,才站起来,说道:“我叫孙丽英,你们这些小年轻儿叫我丽英婶儿就行,别学他们打官腔,啥主任不主任的……”

紧接着又是出纳员、保管员、会计和三个小队长做自我介绍,然后就是知青们自我介绍。

不过一下子认识这么多人,大家都有点发懵,除了几个记性好的,剩下的人也就记住前头几个,余下的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吃完一顿饭,几乎全忘了。

等这顿接风的杀猪菜吃完了,大队长就带着一群知青去了知青院。

知青下乡到农村后,落的是集体户口,一起下乡的知青算是一个集体户,如果没有特殊情况,吃住都应当在一起。

由于每个人都有托运的行李,一次拿不完,大家只能一趟一趟地往知青院里送。

好不容易搬完了东西,知青们才有空观察自己的居住环境。

知青院有一大片空地,看起来是种菜的自留地,看着不小,实际上平均到每个知青身上的面积却不大,只有一分地左右。

院里有个大平房,一共三大间,中间那间被分成两半,一半是厨房,一半是杂物间,两边的房间则一宽一窄,分别从两边开门,没办法通过厨房横穿,为的是避免男女知青闹出丑事。

其中宽的房间有两排炕,有单独的火口,是给男知青住的,窄的房间一排炕,连着厨房的灶坑,是给女知青住的。

恰好这次下乡男知青十二个,女知青六个,倒是刚刚好。

村里几个好心的年长妇女看着乱糟糟堆在一起的行李,在一旁劝道:“先把东西收拢到屋里去,外头有雪,那布口袋都弄埋汰了!”

于静姝自己东西多,不想和其他人挤,就站在一边,等别人先把东西拿屋里去。

而妇女队长孙丽英就站在她旁边,盯着周围的人。

虽说村里人大多淳朴,但到底有几个爱小偷小摸的,万一让他们得手了,知青第一天来就丢了东西,整个利业村大队也没脸。

这时于静姝从饭盒里拿出几个红枣,趁别人没注意,塞进孙丽英手里,低声说道:“婶子,也不知道你爱不爱吃,别嫌弃。”

孙丽英一看那红枣老大一个,还圆乎乎的,一点也不干瘪,就知道这红枣是一等品。

按说这东西她该推辞的,但一想到家里几个孩子那小馋样儿,孙丽英就没忍住把红枣接了过去,偷偷藏口袋里去了。

没办法,这年头乡下缺油水,也缺甜嘴儿的东西,大人就算了,孩子们一天到晚可都馋好吃的。

孙丽英有点不好意思,忙说道:“嫌弃啥,这么好的东西,咱们这哪有?”

于静姝笑了一声,状似无意地说道:“今天那个婶子脾气也太大了,咱们村真选她当过主任?依我说,一开始就该选婶子你啊!”

第35章 你这么多好东西,总不能让老乡干看着吧

“嗨!她那是破罐儿破摔了,以前没到这份儿上。”孙丽英摆了摆手,“这不给她撸下去了,连点面子情儿都不做了。”

孙丽英自己作为后一任妇女主任,也不好把前一任做过的丑事往外说,也只能含糊地说个大概。

“这样啊……”于静姝纳闷道:“我还以为她跟那个老林家有仇呢,连人家孩子都上手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