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空间:糙汉的穿书娇气小知青 第29章

作者:捉刀小情书 标签: 穿越重生

第41章 地方特色劳动项目——打柈子

于静姝其实对书里的内容早滚瓜烂熟了,可原主又没去过东北,她也不好表现得过于了解东北,于是说道:“我也不知道,汪婶子应该知道吧!”

“走,问问去!”

十分钟后,汪敏真看着站在锅台边,拎着东西的两人,脸上闪过一丝无奈。

“下次可别再带这么些东西了,再这样我就做两样饭,你们自己吃自己的。”

方小檀听这话,也知道人家不是那种贪东西的人,于是笑嘻嘻地说道:“这是我们那的风俗,第一次上门得拿点见面礼。”

实际上这风俗要说有,哪都有,要说没有,哪都没有。

人有时候就是这么奇怪,别人要是主动要东西,他们反而不想给,人家推辞不要,他们却硬往人手里塞。

方小檀现在就有点这样。

她在厨房里看了一圈,把炼乳放在碗架子上,转而提起打柈子的事,“汪婶子,打柈子是干什么啊?”

汪敏真把切好的芥菜缨儿放在粗陶碗里,又开始切土豆,“打柈子啊,就是上山锯树、劈柴火,咱们这管那一截一截的圆木头,叫柈子。”

“这边树让随便砍?”方小檀有点惊讶。

“那哪能呢?那些能做家具的,松树、橡树啥的不能随便砍,都得批条子的,咱们这烧火用的是不能做家具的黑桦树和倒木。”

“倒木?”

“就是枯死的树,都是松树,那玩意儿火太大,咱们这做饭用不上,都是给人家厂子里烧锅炉用的,不过倒木往下挖倒是能挖出来不少树根。”汪敏真指了指灶坑边放柴火的一小块空地,“咱们引火用的明子就是从那树根上劈下来的。”

汪敏真说的明子就是松明子,松明子富含油脂,是很好的引火物,后世那些喜欢野营的人,去寒冷地带野营的时候,就会携带一小盒细细的松明子。

不过这东西在这时候的东北农村并不稀罕,老林家平时用来点火的明子,一根都有大拇指粗。

“那锯树一定很累吧?”方小檀一张脸顿时皱成一团。

她从来没干过体力活,更别说锯树了。

汪敏真抬头看了她一眼,又看了一眼旁边脸色毫无变化的于静姝,心道这俩姑娘还真是挺有意思。

小的那个咋看着比大的那个还稳重呢?

“你们小姑娘不用锯树,你们劈柴火,锯树让他们老爷们儿干。”

方小檀嘟起嘴巴,“劈柴火也不轻松啊……”

“劈柴火那可比锯树好多了,等你们学会用巧劲儿了,一天十个工分都没问题。冬天就是冷些,要是到农忙的时候……”汪敏真斜着眼睛一笑,“不是婶子笑话你,以前来的女知青,第一年干农活一天能挣六个工分就不错了,就我那二姑娘,一天能顶你们两个。”

这时二姐凤芹抱着小六凤春出来,笑话自己亲妈,“妈你这说的是啥话?人家知青是文化人儿,咋能这么论呢?”

这时乡下有两种人,一种自己不想干力气活儿,同时又嫉妒别人能不干的,就会想,啥文化人,现在还不和我一样卖力气?

另一种对读书人有所敬畏的,就会像林凤芹这样,觉得人家不会力气活那是术业有专攻。

于静姝倒没在意这些,而是抓住关键,问道:“咱们这一天最多能挣十二个工分?”

“那可不!”汪敏真说起这个还挺自豪,“我、我们家凤友、凤芹,农忙的时候每天都能挣十二个工分。就是他爸完蛋,一天就能挣九个工分。不过农闲就不行了,农闲一天才顶八个工分,好在活儿也轻省些。”

“天哪!汪婶子你可真厉害!”方小檀没什么坏心眼,虽说出身好,却也没有瞧不起农村人。

“咱们这能挣这么些工分的人肯定不多吧?”于静姝若有所思地问道。

“不多,一个小队四十户,十户分一组,干活最利索的人当小组长,在前头打头,那得正经能跟上的才能拿这些工分,一组统共也就那么三四个,将将巴巴能跟上的,十个工分,再慢的那就更少了。咱们这一个工分合一毛钱,干的好的,一年除去粮食,能分一百多块呢!”

不过汪敏真没说的是,干农活好到这份上的好手,往往一大家子也就那么一个,有的人家一个也没有。

林家能出三个,也算得上“骨骼惊奇”了。

这年头大家一提挣钱都双眼发亮,汪敏真也不例外。

其实她心里存着一股气儿。

他们家是从双城搬来的,在这的年头不算多,像那些闯关东来的山东人,或者是三年困难时期来的安徽人,在这个镇上生活的时间都比他们长。

至于村里土生土长的东北人,那就更不用提了。

她家里起初孩子多,劳力少,村里人都笑话她家穷,其实她心里都门儿清。

现在穷咋的,她家里孩子有出息,再过几年,欠的饥荒都还了,村里有几个人能比她家粮食多可说不定呢!

眼看着话题扯远了,汪敏真继续切了几个土豆,才又说道:“你们现在嫌劈柴火累,等来年春天就知道啥才是真累了。都不用等那时候,等过两天去山上,你们瞅瞅别人咋锯树,你们就知道劈柴火是个好活儿了。”

这时候几人身后的门突然被人从外头拉开了,一股寒风灌进来,于静姝有所感应,当即就回过了头。

一老一少两个男人从外头走了进来。

其中一个的长相在东北很常见,脸型偏长、鼻子眼睛嘴巴形状也都偏狭长,鼻梁眉骨都很高但面中很平,身材也是又高又瘦,一双大长腿异常显眼。

一些出身于东北的男明星也符合这种特征,只不过五官细节上要优越得多。

不过眼前这个瘦高的男人当然不可能像人家男明星那么会生,哪哪都好看。

而且这个人都四十多岁了,在农村,这个岁数的男人就是年轻时好看,现在也看不出什么了。

没错,这个人就是汪敏真的丈夫林广发。

而另一个方圆脸,五官秀气却一脸严肃的年轻男人,就是林家的长子林凤友。

于静姝记得,书里曾经说过,林广发从年轻时就不怎么顶事儿,家里的长子林凤友却很有“长兄如父”的气派。

“回来了?”汪敏真看大儿子板着脸那个样儿,怕吓着两个女知青,连忙擦了擦手,迎了上去,说道:“这是城里来的知青,这几天在咱们家搭伙吃饭。方知青、小于知青,这是我家老大凤友,这个是我家掌柜的,你们叫大爷就行。”

“林大爷,林大哥。”于静姝和方小檀异口同声地问好。

林广发笑了两声,半天吭哧出一句,“一会儿多吃点,别见外。”

林凤友则严肃地点了点头,就当是打招呼了。

听见门口的动静,一直在屋里待着的林凤芝才像找着借口了似的,扒着里屋的门框,眼巴巴地看着于静姝。

第42章 震惊!白富美竟是厨艺黑洞

凤芝想过去和城里来的漂亮姐姐玩儿,但又怕人家嫌她不听话。

她三姐平时就不爱带她玩儿,说小孩儿最烦人。

林凤芝不想被漂亮姐姐讨厌,但又想多看她两眼,于是就像个小老鼠似的,趴在门边偷看。

于静姝看见她那眼巴巴的小样儿,立刻就笑着冲她招手,“凤芝,过来。”

林凤芝眼睛一亮,颠颠儿地跑了过去。

“张嘴。”于静姝从纸包里捻起一个干虾仁,喂到林凤芝嘴里。

汪敏真在一边看见了,嗔怪道:“小于知青你自己吃,别太娇惯她。”

这边大人经常这样说自己孩子,其实直到后世,也常有家长这样说。

虽说是客套话,可对孩子来说,却有点伤自尊。

“没事,汪婶子,凤芝合我眼缘儿,我看全村的孩子就我们凤芝最可爱。咱姐儿俩最好了,是吧凤芝?”于静姝把凤芝抱在怀里,笑呵呵地说道。

林凤芝本来还因为被亲妈说了有点失落,听见这话,心里却升起一股难言的喜悦。

有人说她最可爱!

还是城里来的漂亮姐姐!

林凤芝挺起小胸膛,一时还有点小骄傲,声音难免也比平时高了些,“是!”

汪敏真心粗,也没察觉到什么,反而拍了拍林凤芝的脑瓜,“瞅你那小样儿。”

这时于静姝把风干肠递过去,说道:“婶子,把这个切了吧,这个吃着方便,上锅蒸一会儿就行。”

汪敏真顿了一下,最终还是把风干肠接过去,用菜刀切成了薄片。

这时候农村的主妇们都是做菜的老手,不看案板就能把菜切出来,有时候冬天想拌点清爽的小菜,那萝卜丝切的几乎都能穿针。

方小檀在一边看着,眼睛都直了。

“怎么切的这么薄的?我看着都怕切着手!”

她看于静姝一副司空见惯的样子,有些震惊地问道:“你会?”

于静姝:“……”

废话!

我当然……

当然不会了!

但是我家厨师会啊!

于静姝无论是书里还是现实世界,都养尊处优的,除了小时候想向长辈开口要什么贵得过分的礼物的时候会“露两手”,其他时候连锅铲子都没碰过。

就这样,“露两手”时做出来的东西,也基本是人家厨师完成的。

算起来,于静姝满打满算,应该也就做过几次饭,而且还都是那种需要丰富的食材和调味料的名菜菜谱——一点也不家常。

以当前这个年代生活物资的匮乏程度,于静姝几乎可以肯定,自己做不出什么好吃的东西。

而且她的刀工……

真的是每一刀都有自己的想法,切出来的每一块蔬菜,都非常的有个性。

毕竟她的技能点也没点在做菜上,在这方面没天赋也不稀奇。

刻刀和菜刀又不是一个重量。

正当于静姝陷入回忆的时候,汪敏真冲着里屋喊了一声,“凤友啊!去找找,都快吃饭了,凤军咋还不回来?凤萍,你也去找找凤霞!”

“她天天出去疯,凭啥老让——”三姐凤萍在大哥凤友的目光下闭上了嘴,拉着脸老大不乐意地出去找自己的双胞胎妹妹去了。

林家的三姐和四姐是异卵双胞胎,长相不一样,性格也不一样。

三姐林凤萍是容长脸,瘦高个,四姐林凤霞是圆脸,中等身材。

大概因为是双胞胎,年龄一致,女孩里就这两个掐的最厉害。

等林凤友和林凤萍走了,汪敏真才冲于静姝说道:“我要炒菜了,你俩去里屋待着吧!这烟熏火燎的,一炒菜都是油烟子,别再把你们新衣裳弄埋汰了。”

于静姝便抱着林凤芝往里屋走,方小檀也跟在后头。

汪敏真回头看了一眼,一时有点纳闷。